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 第210章 荒凉的昌平农场

第210章 荒凉的昌平农场

书名: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作者:烤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08 02:06:03

首都中医院从公交公司租了十多辆公交车,这才把600多名职工及家属全部都送到了昌平。

当职工和家属从车上下来后,看到眼前的荒田,远处的荒山,心里都是哇凉哇凉的,感觉比这正月里的西北风还凉。

房三晓抱着小女儿从车上下来,刚好一阵冷风吹来,卷起荒田里的黄沙,吹得他眼睛都睁不开,不得不紧紧抱住女儿。

房三晓的妻子赵兰牵着大女儿的手,右手吃力地拎着一个大箱子。

房三晓的大儿子房敬伟则是背着一个大包袱,两眼茫然看着眼前这个荒凉的新世界。

“爸,这就是昌平?怎么这么冷清的?”

房三晓叹了口气,但做为一家之房,他还是脸上挂上了笑容:

“这里呀原来是皇家陵园,明朝皇帝死后就埋在这个地方,你看这周围的山围成一圈,只有西南边有一个缺口,这可是绝佳的风水宝地噢。”

赵兰原来在街道做临时工,这次跟着丈夫一起被下放到了昌平,心里自然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

“哼,还风水宝地呢,不就是一块坟地嘛,哪里能跟城里相比,这沈院长也真是的,全院400多个职工,怎么偏偏让我们家下乡,他凭什么???”

房三晓听了急得赶紧喊道:

“闭嘴吧你个瓜女子,要不是沈院长,咱们一家早就回汉中老家去了,那时候连户口都要重新变成农村户口,哪像现在,至少咱们还保留首都户口,还有希望恢复粮食供应。”

赵兰被骂得直翻白眼,显然心里还是不服气的。

怎么可能服气?

一个单位400多职工,偏偏挑了他们这些老家是外地的,或者没有突出贡献的职工被清退,被清退的人会服气才怪。

其实房三晓内心也是不服气的。

他老家农村,父母兄弟全族供他上学,他自己也努力,好不容易考上了当时国民医学专科学校。

寒窗十多年,真的是头悬梁锥刺骨,拼了半条命才换来一个在北平工作机会,以为自己从此出人投地了。

结果就因为自己不是北平人,就成为了被清退人员,差一点点就要送回老家去种地。

正常人都不会服气。

可是不服气又如何?国家政策如此,也不是单位能改变的事情。

更何况要不是沈院长当机立断成立农场,押上自己的政治前途,向上级保证所有职工都会自给自足,不给国家增添麻烦,不要国家一袋粮食,否则这个农场成立都困难。

房三晓安慰旁边的妻子道:

“别灰心,只要我们留下,等困难过去了,医院不会不管我的,到时我们还能返回中医院工作,像我们这些都是社会紧缺的医生,怎么可能让我们闲置?”

不得不说房三晓这种知识分子眼光还是很毒辣的,知道他属于稀缺人材。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等过几年嗡嗡嗡开始,可惜医生这类知识分子继续没有用武之地,蹉跎几十年,以后开放了啥都结束了……

下车的人群中不止有抱怨和痛哭的,也有不少出生农村的职工,知道什么是根本,这时候已经三三两两来到了田边,查看起土地来。

王孝荣蹲在地上,捏了捏泥土,等他再松手的时候,发现泥土如同沙子一样从指缝中漏出,甚至一阵风吹过,还形成了一个小小沙尘暴。

“老刘,这土质堪忧啊……”

刘奎生也蹲了下来,旁边捡了个树枝开始挖土,随后把树枝一扔苦笑道:

“看来咱们还是得做好饿肚子的准备,你们看,下面都是碎石,估计分给咱们农场的土地都是新开垦的荒田,土力和肥力都不行啊。”

这时候正插着腰,豪情万丈的何已选笑呵呵道:

“怕啥,肥力不够,那不是还有化肥嘛,到时往地里这么一撒,咱们就畅开了肚皮吃。”

王孝荣扔了一个土块到何已选身上,笑骂道:

“就你聪明,谁不知道化肥好,可是咱们国内才多少化肥?有钱都买不到这种宝贝呀。”

我国化肥工业起步于上世纪40年代,建国初期,全国只有5个氮肥厂,年产量仅6000吨左右;

磷肥工业更是到1958年才建立了第一家大型过磷酸钙厂,钾肥更是长期依赖进口。

这个数据一直要等到最高峰的2015年,全国化肥产量达到了7165万吨。

两相对比一下,1960年的化肥产量连2015年的零头都不到,再考虑到1960年我国基本上还处于农业社会,全国上下都急需化肥。

所以中医院农场想要搞到化肥,这简直比登天还难。

何已选是个乐观派,其实心里也知道化肥是搞不到的,但他就是不觉得有什么困难能打倒自己:

“没化肥怕啥?咱们昌平分院职工家属加起来五六百人,让大家都畅开肚子吃,拼命吃,然后拼命拉屎,闹,这天然的化肥不就来了?还怕产量不高?”

话音一落,过来一群中医院的职工,有人高呼一声:

“何已选你是晋惠帝抬胎的吗?”

“就是,老子有粮食,还用到这荒郊野外来拉屎?”

“妈的,我饿得屎都没了,你还叫我拉,拉你个头!”

“扁他,气死个人!!!”

于是一群人一哄而上,纷纷“痛扁”何已选这个大白痴,一时间欢声笑语充斥在田间地头。

不少中医院的职工纷纷看了过来,不少人也跟着笑了起来,也算是为这个糟糕的冬日平添了一份温馨吧。

林三七这个时候则在帮着12位老国宝在搬家。

老国宝们随手携带的衣物其实很少,就是一个小小的箱子就装好了,最多的都是书,而且基本上都是竖版的手抄本毛笔字,一看就是古董级别了。

林三七搬了一趟,累得腰都快断了,书籍多重啊。

“几位老爷子,要不我去叫一些年轻人帮忙一起搬吧,天呐,这满满一卡车书,我得搬到什么时候去呀。”

陆渊雷老先生亲自抱着一个木盒子不撒手,这时候反对道:

“不成,咱们几个老家伙就相信你一个人,其他人来帮忙都不成,小子,你是不是太小看了这些医书?我可告诉你,这都是宝贝,你要是熟读了这些医术,我保你成为医状元。”

林三七正抱着一扎书从车上下来:

“老爷子,我听过文状元,武状元,就没听过医状元,你不会是欺负我读书少吧?”

“嗨,小子,你还别不信,问问大家。什么叫状元,就是各行各业名列前茅的新人叫状元,咱们中医界每隔几年也会评选一次医林状元。

比如医林状元龚廷贤,江湖状元赵养葵、本草状元吴其濬,赌状元邱芍药,随驾状元陆润痒,人参状元翁同龢等等,可都是一代人杰。

你好歹是咱们中医世家的子弟,难道就没有想过有一天医术冠绝天下,然后把协和那些假洋鬼子打得屁滚尿流,扬我国威?”

林三七有点尴尬,自己似乎刚刚跟协和搭上线呢。

关键是他5年本科学的就是西医,如果被这些老头们知道,这不是妥妥的中医叛徒嘛。

施今墨老爷子背着手,在旁边悠哉悠哉监工,这时候也笑呵呵说道:

“这些书籍要么是我们祖传下来的,要么是我们几个老头毕生累积的医案医术、经验杂记,如果丢上几本都是天大的损失,甚至可能造成一些中医的断代,所以只能辛苦你一个人了。”

林三七这时候已经换成两只手各拎着一扎书,匆匆往屋里搬:

“施老爷子,您就不怕我把你们这些宝贝书全给偷走,然后把你们12家的秘方全给窃取了?我感觉我手里拎的不是书,是一座座金山银山啊。”

韩邦绪老爷子听了哈哈一笑:

“林小子,咱们中医可太吃天赋了,没有带你入门,就算给你一本医书你看得懂吗?就像我这针炙学,你连穴道在哪都不知道,死记硬背又有什么用呢?”

林三七这时候已经搬累了,坐在车厢上,不见外地搬开一本线状书看了起来。

繁体字,竖版,还是从右往左看,没有标点符号,用的都是文言文,林三七一会儿就看晕了。

看不懂,实在看不懂。

其他武侠网文里,那些什么渔夫呀、樵夫呀、农夫呀,大字一个不识,从小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结果偶尔在山洞里,或者半道上捡到一本武功秘籍,自己照着修炼就成为了武林一流高手,扫地僧一样的人物。

每每看到这里,林三七都有一个疑问。

既然是渔民樵夫,在不识字又没人教的前提下,他们是怎么看得懂书上的文字?又是怎么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秘诀?

其他几个老人也不管林三七是不是在偷学,都是呵呵一笑忙自己的事情。

林三七挠了挠头发,对后面学习中医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不管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万一哪天系统奖励个什么筑基丹、洗髓丹、悟道果之类的,然后突然就能过目不忘,成为一代中医奇才,成为当代医林状元呢。”

想到这里,林三七拎起两扎书,继续自己的搬运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