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二婚女人的百年岁月 > 第四章一场械斗(1)

第四章一场械斗(1)

书名:二婚女人的百年岁月 作者:黄发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10:46:32

“霜降”将至,庄稼人在享受完简单的秋闲后,又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稻田里金黄色的谷子,都要在近几天的时间内收割归仓,不然,过了“霜降”季节,谷子就开始从稻秆上脱落下来。俗话说的“过了‘霜降’不打禾,亩田一夜掉一箩”就是这个意思。水稻如此,山上的油茶桃同样季节性强,“霜降”前几天正是采摘油茶桃的最佳时间,过了这个最佳时间,茶桃壳就会自行爆裂开来,茶籽便一粒一粒从茶桃壳里掉落下来,滚得满地都是。从地上捡茶籽比在树枝上摘茶桃,所耗费的时间就要多得多。因此,庄稼人一般都会赶在茶桃开裂之前把它从树上摘回来。紧接着又要赶在“立冬”节气来临之际把旱地里的番薯挖回家,以免番薯在土里沾上“立冬”后的雨雪。番薯一旦沾上了“立冬”后的雨雪,不便于储藏,容易腐烂,尤其是留作来年用的种薯,非得立冬前挖回进窖。庄稼人挖完番薯,往往还没来得及坐下来歇口气,小麦冬播又要开始。这秋末冬初啊!农事总是一茬叠一茬地涌来,一个个庄稼人忙得不可开交!

一九二二年的“霜降”来得特别的早。老天爷又好像故意与庄稼人作对似的,连日来细雨蒙蒙,一阵一阵的秋风,把大地的气温一下子吹得下降了许多,人们开始感觉到了丝丝凉意。但这丝毫影响不了庄稼人采摘油茶桃的紧迫感。元州县西边的几个主要产油乡,漫山遍野都是人头攒动,兽惊鸟飞的情景。男女老少,倾巢出门,他们身背竹篓,来回地穿梭在各茶树之间。他们从小树摘到大树,从低枝摘到高枝,从山脚摘到山顶,又从山顶摘到山脚。碰上茶树枝长的,就使劲把枝条拉到胸前,然而将背上的竹篓置于茶枝下,双手并用,拇指、食指宛如母鸡啄食,一粒一粒地将茶桃啄入篓中,有的甚至是用手捋,将茶桃、茶树叶一并从枝上捋下来。茶桃落入篓中发出来的“咣……咣……咣……”的碰撞声,犹如一曲优雅美妙的旋律,不时地驱散着庄稼人身上的疲劳和酸疼。

采摘茶桃看似是一项简单的农活,其实不然,它同样包含着极强的技术性,有的人一天能采摘一谷箩担茶桃,十桶为一谷箩担;有的人再怎么努力也只能采摘一谷箩茶桃。采摘期间,许多人都是早出晚归两头黑,有的还将午饭带上山吃。庄里庄外处处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晌午时刻,陈柯三一把鼻涕一把泪,伤心地跑到家长公陈江万家里,他也不顾庄户人家的规矩礼节,进门就跪倒在陈江万的大厅里,边哭边嚷:“家长公啊!不得了呀,您要为我做主呀,我今后怎么活呀!”陈江万一家大小正在吃着午饭,陈柯三这一跪一嚷,搞得他们一家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起初满认为是陈柯三家里死了父母大人呢!因为只有家里死了父母大人才会有此举动。陈江万不得不急忙丢下手中的饭碗,一边快步走上前去扶起陈柯三,一边问道:“怎么啦?有什么事慢慢说”。

“家长公呀,不得了啊!”陈柯三还是一个劲地嚷嚷,半天没有说出啥事来。

“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遇事怎么这样急,怎这么不冷静呢?进门就跪在人家厅堂里,一点规矩都不讲,你家那个过世了?是父亲?还是母亲?男人膝下有黄金,不是父母双亲过世了怎能这样轻易下跪呢!”陈江万的确有些生气,这大白天的,进门就跪在人家客厅里,多少有些不吉利呀!便一边数落着他,一边把他扶起来,让他坐在竹椅上后,自己也顺手拖了一张方凳坐在了陈柯三的对面,等待着陈柯三的诉说。

“老侄,别急,别急,喝口水。”陈江万的妻子陈颜氏一边递来一碗半温不热的开水,一边说道。

陈柯三也不客气,接过开水一饮而尽。过了好一会儿,总算喘顺了气,才慢慢地将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

今天上午,他们一家人去大布上摘茶桃,刚摘一会儿,就碰到另一伙人像采摘自家山里茶桃一样采摘他家的茶桃,他和家人赶快制止,那伙人不但不听,反而强词夺理,说这块茶山从今年开始归他们所有了。于是,一方要强行摘茶桃,一方不肯,双方就拉拉扯扯打了起来,这伙人仗着来的人多,根本就没有把他们一家人放在眼里,在打斗过程中,对方占尽了便宜,陈柯三一家吃了很大的亏。后来才知道这伙人是晏家塘人。

陈柯三刚说完,他的二弟陈柯五也慌里慌张地跑来了,事由跟陈柯三的一样。接着又来了他的另一个堂兄,他们也遭遇到了陈柯三同样的欺负。

“岂有此理,这不欺人太甚吗!”陈江万听后也感到有些愤愤不平,便自言自语地骂了一句。

“晏家塘人强行摘你们的茶籽,并说那片山是他们的,总该有原因吧?”陈江万的大儿子陈材发忍不住插问了一句。

接着,陈柯三就原原本本地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老婆婆是晏家塘人,当时她的娘家是晏家塘有名的大户人家,家业雄厚,田土山林颇多。据传说,四乡八邻仅良田就有近百亩,还有油茶山五十多处。我老婆婆出嫁时,她的父母就把大布上那块油茶山作为嫁女的陪嫁送给了我老婆婆。从此,这块油茶山就归属我老爷爷的名下了。后来,我老婆婆的娘家落魄了,他们便想要回这块油茶山,我老婆婆在世时一直没有答应,他们也没有办法。到了我爷爷这一代,我老婆婆的娘家人又一次提出想要回这块油茶山,当时,我爷爷顾及亲情,想答应让他们拿回去一部分,可那块油茶山在我爷爷兄弟分家时就分到了各兄弟名下,我爷爷的其他几个兄弟都站出来反对我爷爷的主张,坚决不同意把油茶山送还给他们,他们也碍于双方还是表亲关系,不好撕破脸皮,仅限于口头说说而已,并没有付之任何实际行动。今年,我爷爷的最后一个表弟过世了,他们的晚辈认为没有长辈的障碍了,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要回那块油茶山了。于是,就撕破脸皮采取了这次实际行动。”

说到这里,陈柯三才停了下来,用舌尖舔了舔干燥的嘴唇,久久地望着陈江万,眼里透出几分无奈和祈求的目光。

陈江万的家,坐落在陈家坊庄上后屋的正中央,一栋六扇五直的土木瓦屋,紧紧地连接着其他同宗同室的房屋,他家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惊动左邻右舍的人。片刻间,陈江万家里就挤了一屋子的人,大家听后便七嘴八舌地说了开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是兵家之常识,人家都骑到我们陈家坊人头上拉屎撒尿了,还讲什么面子里子。”一向快言快语的锈二嫂打开了话匣。

“是呀!是呀!明天我们也召集人去把那些茶桃抢回来不就得了!”银四老汉也不假思索地附和着。

几个年轻后生,更是摩拳擦掌,提出以武力解决省事。要不晏家塘人还不知道我们的陈家坊人的厉害呢?

……。

陈江万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说得条条是道,一时难以取舍那一条,便大声地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说道:“你们都说得有道理,但解决起来恐怕就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了,请大家都先回去吧!让我召集几房长者合计合计,看能不能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争取化干戈为玉帛,和平把它解决好。”

众人见家长公都这么说了,虽然话犹未尽,但也只好陆陆续续地散了去。

晚上,陈江万便把陈家坊的上五房,下五房,中四房的长者召集到陈氏宗祠,对陈柯三兄弟大布上油茶山纠纷之事进行商议。

几房长者都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一致认为:晏家塘人大过分了,不能这样忍气吞声,毫无反抗地让他们把油茶山夺了回去,否则,四乡八邻的人都会觉得陈家坊人没用。

通过一番争论后,陈江万最终确定采取先礼后兵的办法去解决这场纠纷。

礼者,先派出使者,传递和平信息。即由陈柯三、陈柯五兄弟二人亲自登门,递送陈家坊人的意见和观点,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

兵者,就是着手“打”的准备。组织人员,动员力量,筹备钱粮,保障后勤,必要时向陈家山人请求支援。

第二天上午,陈柯三、陈柯五兄弟二人,拿着家长公陈江万写给晏家塘家长公的信件,忐忑不安地来到了晏家塘。

晏家塘,坐落在背桥乡的南面,与陈家坊相间八里多路程,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村的东南北三面环山,西边面临背桥乡最大的河流背桥河。山、河之间交叠出一个百十来亩的田港,田港形状酷似一口水塘。元代中期,背桥河上游白沙镇的一个晏姓人氏,沿着背桥河道打鱼捉虾,发现了这个地方,不久便带着妻儿来到此处安家落户,并根据地形取名晏家塘。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亲情自然了。”这是农村姻亲关系的基本规律。一般到了第三代就没有什么来往了。陈家和晏家这门姻亲到了陈柯三父亲那代就没有了任何来往。

话说陈柯三兄弟二人到达晏家塘庄上后,不知道自己与庄上的那家人家更亲些,也不知道他们的家长是谁,家住那栋房子。一时有点不知所措,因为昨天在山里还打了架,两人心里忐忑不安地害怕起来。于是他们就不问大人,专问小孩,经过一番折腾后,终于在临近晌午时打听到了晏家塘家长公的住址,兄弟二人硬着头皮走进了晏家塘家长公的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