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二婚女人的百年岁月 > 第一章指腹为婚(2)

第一章指腹为婚(2)

书名:二婚女人的百年岁月 作者:黄发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10:46:32

相传上古时代。陈家坊和易家坪这个地方的南面,曾有一条大河穿港而过。那大河名叫西江河。西江河河水清澈,绿波微微,两岸翠竹成排,杨柳成荫,尤其阳春三月,更是山峦翠绿,鸟语花香,云雾缕缕。久而久之,西江河的醉人美景传到了东海龙宫鲤鱼精的耳朵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龙宫里的鲤鱼精们便想来西江河探个究竟。这天,鲤鱼精们趁龙王上天庭给王母娘娘拜寿之机,相邀十八个姐妹,从长江口出发,逆江而上,过鄱阳湖,下赣江,一路风尘,最终到达西江河的易家坪、陈家坊地段。此段有几叠岩滩,滩高三尺,河水奔腾直下,水花四溅,彩虹映晖,宛若仙境。十八个姐妹觉得十分新鲜,便停下来尽情地嬉耍、玩乐。鲤鱼精们一会儿戏水花,一会儿跳龙门,一会儿捉迷藏……她们玩啊!玩啊!尽情地玩啊!玩得忘记了归期,东海龙王回宫后大怒。一边大声责骂庭神,一边颁旨把西江河干涸了……

西江河的河水突然干涸了,游玩的十八条鲤鱼精哭着、闹着、挣扎着,使出了浑身解数,也回不了宫。最后不得不活生生地困死在西江河里。后来鲤鱼精的身躯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十八座山头。如今的易家坪、陈家坊南面,列队似的耸立着十八座高低相同,外形酷似的山头。细细观察,那十八座山头宛若十八条鲤鱼趴在那。庄里人把它称之为十八条鲤鱼上滩。鲤鱼上滩的北面,倒是呈现出一条几公里长,几十米宽的低洼地带,虽然历经漫长的岁月洗礼,但河道的痕迹仍然隐约可见。

西江河的突然干涸,给沿河两岸的百姓造成了灭顶之灾,尤其是陈家坊,地形本来就偏高,现在河水一干,成片的稻田栽不了水稻,即使栽上了水稻,也只能靠天吃饭。雨水好的年景,能收获几成谷子,碰上干旱年景,栽下去的禾苗,几乎颗粒无收。因此,庄里的人们只好背井离乡,四处逃生。虽然他们心底里一百个不愿意离开生他养他的家乡,但总比待到这里活活饿死强吧!于是,陈家坊就慢慢地秃变成一个破落不堪,人稀烟少的村庄。东海龙王获悉后,有些后悔当次自己的意气用事,于是,降旨泥鳅精出宫,要它沿着原西江河两岸掘井送水,造福民众。一日,泥鳅精沿着干涸的河道,由东向西来到陈家坊的东头地段。他钻出地面一看,一幅萧条荒凉的情景把它惊得目瞪口呆。仲夏季节,正是南方水稻抽穗扬花期间,可宽阔的田港里杂草丛生,虫鼠成群。低洼处的几坵稻田里,虽然栽上了禾苗,但稻田里的水早已干涸,枝枯叶黄的禾苗,立在干裂的泥土里被风轻轻一吹,东倒西歪,再也立不起来了。蜿蜒的小道上,不见一个行人。田港西边的村庄,更没有半点生机,曾经古朴简洁的土木瓦屋再也不见了;曾经居住着几十户人家的村庄,也被岁月折磨得面目全非。几栋半檐残壁住着两三户人家,几缕稀疏的淡淡炊烟,孤零零地窜出屋檐飘向后山,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这时,通往水家冲的小道远处,慢慢地走来了一老一少两个人,老的挑着两个竹筒,少的跟在后面,一蹦一跳。泥鳅精见状,想试试这一老一少的人品心肠,于是蓦地一转,变成了一个衣衫破烂的乞丐,躺在路旁的一棵樟树下,喘着粗气,奄奄一息,一副快要断气的样子。

“爷爷,这里有一个人在睡觉。”少的看见一个乞丐躺在地上赶紧告诉了爷爷。

“大热天的怎么有人在这里睡觉呢?可能是饿了或者是渴了,走不动了。”老的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轻轻地回答孙子。

“爷爷,给他点水喝吧!”

“哎,”老人点了点头,将竹筒放了下来。

少的吃力地拖着爷爷放下来的一节竹筒水,来到乞丐身旁,用力推了推乞丐的身躯说道:“叔叔,你是不是渴了?渴了就喝口水吧。”

乞丐先是故意爱理不理,然后接过竹筒往上一竖,“咕噜……咕噜……”几口就把一竹筒水喝了个精光。一边将竹筒递还给少的,一边说道:“老人家救人救到底,摆渡到岸边,让我再喝一口吧?”

老人又毫不犹豫地将另一个竹筒递了过去,“喝吧!喝吧!喝个够吧!”

“爷爷,要是他把我们的水全喝了,我们不是没有水了吗?还是留点给自己喝吧。”少的有点不愿之意。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让他喝吧!喝完了我们再去挑就是了。”

乞丐接过老人递过来的另一竹筒水,三下五除二就把竹筒里的水喝了个底朝天。喝后也不道谢一声,继续倒地昏睡。

老人摇了摇头说道:“可怜呀!可怜呀!”不知道老人说可怜是说乞丐可怜,还是在说自己可怜?只见他说完后又挑着两个空竹筒折回原处挑水去了。

当爷孙二人挑着水再次来到路边的樟树下时,那个乞丐不见了,却见刚才乞丐睡过的地方出现了一口脸盆大的水井,井水清澈透底。老人弯下腰,迅速用手掌舀了一掌水放入口中尝了尝,随即赞叹道:“好水!好水!”说完后双膝跪地,一个劲地叩拜。“神仙来了!神仙显灵了。”拜完后拉着孙子一边踉踉跄跄地往庄里跑,一边大声地嚷着:“神仙送水来了,神仙送水来了……”

后来老人就把这口井挖大,掘深了,并取名樟树泉井。从此,樟树泉井的水成了庄里人饮用和灌溉港中农田的主要水源。从此,不管上天干旱多久,樟树泉井的水源从未干涸过。有了樟树泉的水,重新回到陈家坊安家落户的人就慢慢多了起来,樟树泉井的名称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

如今,只要到了夏、秋季节,陈家坊人就会在泉井周边,架起一梯又一梯的四人水车车水灌田。有时遇上大旱,他们就一梯接一梯地往上车水,最多的年份共架了十八梯水车。那车水的场景宛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尤其是到了晚上,每部水车旁边,点着一个火把,微风一吹,火光一闪一闪,宛如一条火龙,左右摇晃,甚为壮观。

陈增二的家就坐落在陈家坊鸭泥墈上自然村的北边,小地名叫上屋场。他一八八零年出生,从小聪明伶俐,长大成人后更是勤奋上进,加上一副强壮结实的身板,在陈家坊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像他这样的身体条件,在附近几个村庄,就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第二个。可命运好像偏偏要与他作对似的,本来早就到了娶妻成家的年龄,却始终还是单身一个。好心的媒婆一次又一次地登门说亲,女方一次又一次地以陈家坊自然条件差而拒绝,直到三十岁那年,他才娶了邻村柳家湾的柳氏女子为妻。妻子也算为他争气,过门不到十年一连给他生了四个儿子,只是由于家里经济不够富裕,第一个儿子生下来没几天就夭折了,多愁善感的妻子一把鼻涕一把泪,悲伤了好一阵子,要不是后出生的几个孩子长得健康活泼、可爱,还真不知道她会悲伤到什么程度呢?

陈增二家本来还算有些家业,父辈给他们留下了一正、一横两栋泥沙灌注起来的瓦屋。正屋有四墙三间,横屋有六墙五直,两栋瓦屋共计六间正房、两间大厅。陈增二有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兄弟分家时,他们的房屋、家具均采取抓阄的办法进行分配。他和老大陈增进抓到的是正屋,就是那栋四墙三间,三弟陈增达,四弟陈增凡抓到的是横屋,就是那栋六墙五直。兄长陈增进,较他们兄弟三人调皮,长大成人后有些不务正业,经常被父母责骂,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后在元州城里谋生并成了家。虽然他人不在家里,但分家时房屋还得同样抓阄分配。不过,他分得的房屋一直由父母居住着,后来他们的父母去世了,老大陈增进的那一间半屋自然就让给了陈增二居住。另外,陈增二还有一个姐姐,远嫁邻乡十五里开外的塘仔冲。自从他们的父母双亡后,只有逢年过节和做红白喜事,他们兄弟姐妹才会聚到一块,吃一餐饭,或住上一两个晚上,其余时间各自忙各的活计,很少来往。

……

想着想着,陈增二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轰……隆……”一声巨大的响雷,把陈增二惊得从床上跳了起来。他惊魂未定地说:“这么响的雷,不知那个短命鬼又做了什么亏心事,怕是又遭到了雷公打了!”

接着又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黎明,从窗缝中,屋檐口钻了进来,一阵阵狂风吹得整座房子好像在左右摇晃似的,接着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豆大的冰雹砸得屋面上的瓦片哗啦啦地响个不停。

“儿子他爹,我怕!”“娘!我好怕!”妻子和睡在另一张床上的大儿子发出了入耳的尖叫声。

陈增二一个转身摸到了妻子身边,一手抱着二儿子,一手搂着妻子说:“不骂娘,不骂爷,雷公大雨也不怕。”

“儿子他爸,会倒天吗?”陈柳氏双手紧紧地抱着丈夫的身子,手脚颤抖地问道。

“傻瓜,天怎么会倒呢!”

“我怕倒屋!”妻子边说边缩起那双小腿。

“不怕!不怕!有我在什么都不用怕!”陈增二一边说,一边用力紧了紧妻子那柔软如絮的身子。

“快!快到米坛子里去抓把米,分三下撒到窗外去,据老人说,米谷大似神仙,可以压邪驱妖。”妻子突然将丈夫推了推,大声地说道。

“好!我去!”陈增二顺着妻子的意思,摸到米坛边,用手轻轻地抓了一把米,又摸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