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二婚女人的百年岁月 > 第二章天外来客(2)

第二章天外来客(2)

书名:二婚女人的百年岁月 作者:黄发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10:46:32

那香火就十分旺盛,每天爆竹轰鸣,纸烟烛烟缕缕,香客络绎不绝,“送子观音”的美名更是传遍乡。

说来也怪,莲花庵堂里一向灵验的“送子观音”,唯独对易安德不怎么显灵。夫妇俩自成亲后,对观音菩萨叩拜了几十年,烧了几十年的香烛,花费了不菲的银两,可夫妇俩并没有儿女成群,只是晚年侥幸得到一根独苗。按理说自己一辈子诚心诚意求子拜佛却只得一子,而别人还没有他这样虔诚却儿孙满堂,夫妇俩应当会弱化求神拜佛的信念,可恰恰相反,自从生了易旺丁后,夫妇俩对观音菩萨的敬奉之意更是与日俱增!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夫妇俩这样义无反顾地信仰观音菩萨呢?原来夫妇俩是这样想的:自己只有一个儿子,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不能怪神怪佛,更不能怪观音菩萨送子不力,而是他们命中注定这一辈子就只有一个儿子,要不是观音菩萨保佑送来这个儿子,自己这一生恐怕就是一个“绝户”人家了!于是乎,夫妇俩一直坚信,只要自己诚心祈求,观音菩萨一定会显灵送子,兑现诺言。所以,自儿子旺丁成亲后,易安德和老伴来莲花庵里的次数就更多了。

人算不如天算,易安德见儿媳妇易何氏在生育方面却步了自己老伴易张氏的后尘,患了同样的毛病,一连怀了几胎都没能出生一个娃来,这内心的急呀,更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恨不得掏出自己的心去为儿子儿媳换来一男半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他和老伴的一片虔诚的感召下,儿媳妇易何氏去冬终于又一次怀上了。易安德和老伴喜在心头,乐在脸上,整天像是吃了蜜糖似的,逢人便说:“这会观音菩萨一定会送来一个胖墩墩的孙子啊!”

易旺丁扶着妻子来到了自己的餐厅,说是餐厅,不过就是上栋与下栋之间天井两边纵向起栋的矮檐屋,这种矮檐屋在元州一带称之为晚栋。他们家的晚栋本来有两间正房那样宽敞,后来他们在中间隔了一堵墙,将晚栋一分为二,靠近天井这端的当作餐厅用,另一端就当作厨房用。他们家的餐厅十分简单,一张方桌,四条长凳,外加一个饭架。一家人一日三餐全在这度过;另外还有几张小条凳和竹椅子,供一家人休闲时落座。他们家除了拥有这栋晚栋外,还拥有前栋东边的两间正房,靠近厅边的这间由易旺丁夫妇居住,相邻的那间由易安德二老居住。上下二栋的正厅,属父辈兄弟四人共有,每逢红白喜事,两个大厅都摆上桌子,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平时两个大厅都是供众人过路或休闲,及小孩子们娱乐之用。

易何氏躺在晚栋餐厅的那张竹摇椅上,呼吸有些急促,一只手不停地揉扫着肚子,另一只手指了指饭桌说:“儿子他爹,午饭已做好了,要是你饿了就先吃吧!我等公公婆婆回来一起吃。”

“天气太热了,我现在也不太想吃,等爹妈回来再吃。”易旺丁一边回答妻子,一边从茶桌上端起茶壶“嘟噜嘟噜”像牛喝水一样,将一茶壶开水喝了个大半。接着又大声地说:“好茶!好茶!一碗茶喝下去,整个人似乎凉爽多了!”其实,庄稼人哪有什么好茶,这是妻子易何氏从田头土角扯回来的黄花草,车前草,海针纱等草藤晒干后煎泡的凉开水而已。传说这种草藤泡出来的茶具有清火解热消暑之功效。可能是天气太热,也可能是他口太渴,易旺丁喝下半壶“凉茶”后便觉得心田滋润,酷热顿消,故发出好茶之感叹来!这也许是渴后喝水后的一种本能反应吧。

“哎呀,你们怎么还不吃饭呀?看,都什么时辰了?”易安德满头大汗走了进来,边走边责怪起儿子儿媳妇不该等自己吃午饭。

“旺丁说要等爹妈回来一起吃。”易何氏起身回答了家公的问话。

“好!我们回来了,吃吧……吃吧!不要再等了!”母亲易张氏看到儿子干了一上午的活,回到家里饿着肚子等自己吃饭,不免有些心痛起来,于是,也大声地催着他们吃饭。

庄户人家“吃新米饭”,没有大户人家那么多讲究,什么山珍海味呀,九碗十碟呀!易旺丁家今天“吃新米饭”也算丰盛,有肉有鱼有鸡蛋,外加辣椒茄子豆角,三荤三素六大碗。庄户人家“吃新米饭”虽然讲不起阔气,但图个吉利还是蛮在乎的。易旺丁家的六大碗菜就是寓意六六大顺之意。菜肴丰盛,米饭可口,一家四口围着桌子有说有笑,虽然热得满头大汗,但也吃得津津有味。饭后,父亲易安德煽着艾扇回房间午睡了,这是老人老了的一种习惯,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中午总要睡那么片刻,否则一下午像是鬼打了一样没半点精神。母亲易张氏一边捎着饭桌上的碗筷洗刷,一边唠叨着儿媳妇易何氏来。现在是关键时刻,要如何如何地保护好肚子里的孩子,否则又会前功尽弃。易何氏一边听着,一边又躺回那张竹摇椅上,一手煽着艾扇,一手继续抚摸着肚子。易旺丁做的是木工手艺,大部分时间都在别人家里干活,本来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可是这些天实在太热,热得晚上睡不着觉,午饭过后也有些睡意,于是,他就将两张吃饭长凳搬到天井边合二为一,以凳当床倒头便睡,不久就响起了“呼噜呼噜”的瞌睡声。

“轰隆,轰隆。”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几声不太响亮的闷雷声。

“那里打雷了?看来天老爷终于要开眼下雨了。”易张氏一边洗着碗,一边自言自语地说道。

“哎哟,哎哟,我的肚子好痛呀!”易何氏突然在竹摇椅上叫了起来。

“怎么啦?是宝宝在肚子里踢你吧?”易张氏快速走了过去,关切地询问着儿媳妇。

“不是,宝宝踢不是这种痛法!”易何氏双手捂着肚子,满脸痛苦地回答。

“那是不是要生啦?”易张氏问道。

“恐怕是要生了!”易何氏咧着嘴,咬着牙回答道。

“哎哟,哎哟!痛死我了。”易何氏的又一声喊叫声惊醒了睡在天井边上的易旺丁。只见他从吃饭凳上一跃而起,快步地来到妻子身边问道:“怎么啦?”

“你媳妇怕是要生了。”易张氏略显兴奋地说道。

“要生了,好啊!我早就盼望着呢!”易旺丁满脸喜悦地说。

“来,儿媳呀!我们到房间里去吧!”说完搀扶着儿媳妇向房间里走去。

女人生孩子,男人是要回避的,哪怕是丈夫也不另外,这是元州西北这一带老祖宗传下来的不是规矩的规矩。说男人不能见到女人分娩时流出来的羊水和秽血,谁要是见了谁就会走背运,有的还可能会有性命之忧。这种传说的真假程度,谁也没有去考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反正大家都相信它是真的。所以,易旺丁看着妻子被母亲搀扶着进了房间,自己进也不是,走也不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好愣愣地站在那里,一边搓着手,一边发起呆来。

“哎呀!我说儿子呀,你楞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快去上厅把大伯母叫来。”易张氏安顿儿媳妇躺下后,走出房间心急火燎地吩咐着儿子。

易旺丁似乎获得了自由一样,跳着出了晚栋门,几乎是跑着去喊大伯母的。

一个屋场,上厅下栋,墙贴着墙,屋连着屋,不管那家有什么事,一有响动全都知道了,何况易旺丁妻子喊肚子痛已折腾了好一阵子了呢。这时,大伯母易颜氏,二伯母易黄氏,四婶婶易陈氏,隔壁的刘婆婆,李嫂等都陆续来到了易何氏住的房间。

大伯母易颜氏,是易旺丁大伯易安全之妻,别看她年近“花甲”,但耳不聋,眼不花,身子骨硬朗着呢!别看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野村妇,但她对“接生”还是挺在行的,易家坪几十户人家的媳妇,那个生孩子都是她“接生”的。她“接生”的熟练和稳健犹如一股力量,往往会振奋和增强产妇的精神和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看,她一进房门就有条不紊地布置着,分派二伯母易黄氏到厨房烧水;分派四婶易陈氏去消剪刀毒,以备过会儿剪脐带之用,并反复嘱咐剪刀消毒不能马虎,要先用火烧,烧了又要用沸水煮,煮了要用烧酒擦;分派旺丁娘准备脸盆、脚盆、尿桶、草纸、毛衣、毛袄,毛被……分派易旺丁准备一把铳,并装好火药;嘱咐产妇易何氏平躺在床上,张开大腿,弓上小腿;别看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它关系着婴孩的顺利临盆,关系着孕妇母子两人的平安。易颜氏把这些事和人落实好后,走到床前熟练地退下了易何氏的内外裤子,认真地检查着……

“快生了吗?”易旺丁母亲易张氏迫不及待地问起大伯易母颜氏来。

“还没有那么快,刚破水”。

“子宫口开得怎么样?”

“开了两指多宽,但还没有到位。”

“那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生呀?”

“不出什么意外情况,过一两个时辰应当会生!”易颜氏回答后接着又问道:“哎,三婶,上次要你买点红参买了吗?得准备点红参。”

“买了,买了。我去找找看。”易张氏说完便在自己的房间里翻箱倒柜找起红参来了,最后在衣柜的抽屉角里找到了一根形似小萝卜那样的红参,送到易颜氏面前。

易颜氏随手接过红参转身交给李嫂,吩咐道:“先切一半用温开水浸泡,泡软后切成薄薄的小片,再用沸水泡。”

“还要吃参呀?”易何氏感到有些惊讶和害怕。

“侄媳妇不要怕,以防万一,我这是做到有备无患。”易颜氏说。

女人生孩子是个十分痛苦的事,也是个十分危险的事,有如九死一生之比喻。这时,易何氏肚子的阵痛越来越密集起来,疼痛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了,痛苦的喊叫声也愈来愈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