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117章 争权夺利

第117章 争权夺利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唏律律……”

“咩——”

晨曦微露,天边的第一缕阳光如同利刃般划破了黑暗的长夜,照亮了焉支山及凉州草原。

番和城西,田间的粮食早已被收割殆尽,不算宽阔的官道更是挤满了向西挺进的人群和牧群。

近两万人的队伍浩荡,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沿着官道向西开拔。

马背上的甘州精骑与坐在牛车、挽马车上的步卒谈笑风生,被强制迁徙的上万番人和俘兵则是低声叹气。

焉支山如神明般静默地守望着这支队伍,天穹之上掠食的飞禽仿佛在为士兵们壮行。

在大军向西挺进时,番和城西门下的刘继隆却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带着马成、斛斯光等人与酒居延做着最后的交代。

“番和的人力不足,耕种城外粮食就已经是极限。”

“攻城器械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会在山丹命人打造的。”

“你在番和只需要防备好尚摩陵,等待来年开春后春耕结束,便是我军挥师东进之时!”

刘继隆上手拍了拍酒居延的肩头,而他身后的张昶、李骥却沉默着没有开口。

尚铎罗、斛斯光与酒居延不算熟悉,加上官职比较低,所以也没有上前打招呼。

这样的情况下,除了刘继隆开口说话,便只有马成上前热闹笑道:“老酒,这番和你可得守好,明年春耕后我先一步来找你喝酒!”

“好!”酒居延情绪有些低落,勉强扯出个笑容朝马成点了点头。

见状,刘继隆也不再逗留,而是调转马头跟上了西撤队伍。

马成和尚铎罗、斛斯光先后跟随他离去,剩下张昶、李骥二人时,二人则是以复杂的目光与酒居延对视,最后抖动缰绳离去。

望着他们的背影,酒居延只觉得心情沉重,握着缰绳的手也在发颤。

不多时,他朝刘继隆他们行礼作揖,随后调转马头返回了城内。

“娘贼的!我们把他当兄弟,他把我们当什么?!”

回到队伍不久,张昶便率先开口骂了出来,李骥则是阴沉着脸

相比较下,马成虽然脸色不好看,可还在打着圆场:“老酒他也是身不由己,况且他既然主动告诉我们了,那我们也没有必要继续怪罪他嘛……”

“放屁!”张昶骂道:“我承认他酒居延有些子能力!”

“可若不是有折冲提携他,以他的能力能坐上果毅的位置?”

“我们不过打趣他别翻脸不认人,以后见了折冲军令可别摆谱……结果他说什么?”

“他说他现在直属张掖,只能听节度使和刺史的军令,让我们照顾好折冲……我呸!!”

张昶向来直爽,以往也和酒居延关系处的最好,认为两人是一种人。

可昨日他们一群人去找酒居延庆祝酒居延执掌一城时,酒居延却在众人调侃声中说出了刚才张昶所说的那番话。

酒居延在表明自己的立场,这让张昶他们瞬间火大了。

张昶不仅掀翻了酒桌,还大骂酒居延翻脸不认人,弄得现场十分尴尬。

酒居延也自知理亏,所以交代了自己是张淮深放在刘继隆身边监督刘继隆的人。

闻言张昶火气更大了,叫嚣着要和酒居延单挑,最后还是被马成劝着尚铎罗与斛斯光将他架住带走了。

李骥虽然没有当场发作,可他的脸色却从昨日难看到现在。

张昶还在谩骂,李骥却看向刘继隆:“折冲,按照酒居延的说法,那陈靖崇他……”

他一开口,张昶都停下了谩骂,目光看着刘继隆背影,想知道个答案。

面对他们的表现,刘继隆在心底叹了一口气:

“我不过一贫民出身,虽然得了高升,却被委任驻守山丹如此重镇,节度使不放心很正常。”

“酒居延和陈靖崇他们被节度使养大,所做之事也不过防备我投靠番人或李、索、吴等氏族豪强,你们没有必要发那么大脾气。”

“再说了,你们扪心自问,他们做过什么对不起我们的事情吗?”

“可……”张昶气不过,深吸气道:“可他们是因为在您手下才得以步步高升,现在竟然翻脸不认人了!”

“什么叫做翻脸不认人?”刘继隆反问张昶,不等他解释就继续道:

“他们被节度使养大,听从节度使的才是他们应该做的,正如我救了你张昶,可你张昶归到酒居延麾下,难不成你会因为酒居延而对我翻脸?”

“我可不是那样的人!”张昶瞪大眼睛,拍着胸口以证清白。

“他们二人也不是!”刘继隆沉声打断,随后扫视他们:

“他们做的没错,而且我也早就知道他们的意图,并且酒居延也告诉过我,所以不用再谩骂他们了。”

闻言,众人纷纷闭上了嘴,可情绪却依旧不好,谁都没有开口打破僵局。

如此赶了一天的路,直到天黑前,大军才抵达了四十里外的焉支山脚下。

由于焉支山东段的官道并未得到修葺,故此张淮深与刘继隆商议过后,决定一边带人修葺官道,一边返回甘州。

接近五十里东段官道虽然漫长,可在上万民夫、俘虏的施工下,大军挺进的速度并不慢,每日能修近十里。

修葺好的官道宽三丈,牧群啃食野草,连带草根都咀嚼吞咽,而队伍来回走动,更是将官道夯实不少。

虽然还达不到用碾子和磨盘夯实的强度,但也足够供大军折腾数年了。

在这样的边修边走中,他们撤回甘州的日子被延后数日,可塘骑向敦煌报捷的日子却不会延后。

自番和往敦煌而去一千三百里路程,一驿过一驿,塘骑如星流。

十余名轻骑自番和疾驰而来,从山丹到敦煌这一路上,每个人都换了上百匹驿马,几乎将自己绑在马背上睡觉。

此刻他们的面容是坚毅而疲惫的,而胯下的驿马肌肉紧绷,大口喘着粗气,疾驰的四蹄将草原上的尘埃扬起,伴随着马蹄声在空旷的天地间回响。

“那是什么?”

“有轻骑往东边来,是东边出事了?”

官道两侧的田间,数以千计的百姓正在收割粮食,浑然不知即将发生的事情。

他们只看到了疾驰而来的轻骑,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他们的目光中,轻骑们手上的旌旗越来越醒目,直到轻骑从他们身旁不远处官道疾驰而过,他们才看清了是哪一州的旌旗。

“是甘州的旌旗!”

“甘州出事了吗?”

“应该不会的,前段日子不是还报捷吗?”

在百姓们的议论中,甘州旌旗在轻骑手中被秋风吹动,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喜讯。

随着轻骑策马越过了十余里的城外农田,那巍峨的敦煌城墙也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仿佛是天边的一道坚固的剪影,逐渐变得高大。

“东边来人了!”

“是轻骑!”

“是甘州的轻骑!”

城墙上,守军的目光紧紧跟随着这群渐渐逼近的勇士,他们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释然和喜悦。

“凉州大捷!”

即将冲抵护城河上石桥前,轻骑们的呐喊震撼着每个人的心,声音在护城河两岸回荡,传遍了每一个角落。

他们的脸上,是历经战火洗礼后的坚定与自豪,手中的旌旗仿佛在这一刻变得更加鲜亮。

“大捷?!”

“是加急!把拒马挪开!”

“都往两边站,别挡到他们!”

城门守军急忙挪开了沉重的拒马,目光死死盯着从他们面前冲入甬道、冲入城内的甘州轻骑。

他们的头顶绑着红色的抹额,这是他们身份的证明,也是他们口中消息的证明。

凉州……大捷!

“凉州大捷!!”

在这一刻,轻骑们的呐喊声传遍了敦煌干道两旁,惊醒了所有沉浸自己世界的商户、民户。

百姓们错愕看向他们,目光随着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

直到轻骑彻底走远,一些人才后知后觉与身旁人确定道:“凉州……大捷?”

“对!凉州大捷!”

得到身边人的确定,所有百姓的眼神都明亮起来了,他们开始争相奔走,唱颂大捷!

“凉州大捷!”

“凉州大捷……”

一时间,大捷的喜讯传遍敦煌城内大街小巷,就连这座古老的城池都仿佛感受到了喜悦的气息。

城内的居民纷纷涌出家门,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期待与欢喜。

空气中弥漫着尘土与一股不言而喻的喜悦,整座城池都在为这场胜利而欢腾。

轻骑们高举旌旗,穿越长街,在抵达甘州衙门的那一刻纷纷勒马并下马唱声……

“凉州……大捷!!”

汗水从额头滑落,沿着皮肤流向下巴,最后滴落在了他们的胸膛。

所有的疲惫、艰辛,都在呐喊出大捷的这一刻烟消云散。

衙门门口的兵卒被突如其来的大捷所震惊,紧接着连忙上去扶住这些即将倒下的报捷轻骑。

一名队正从轻骑伙长手中接过了报捷书信,郑重呈在双手上,肃穆着朝衙门内走去。

当他们抵达院中时,衙门内所有班值的官员都聚集到了院中,而张议潮也带着李恩、索忠顗、高进达等人走出。

他们已经知道了大捷的消息,可脸上依旧写满了不可置信。

三人走到队正身前,而队正在此刻躬身,呈出手中报捷书信。

“启禀节度使,凉州……大捷!”

“大捷……”张议潮不敢相信,颤抖着伸出手去,将书信接过后,小心翼翼揭开火漆与信封,抽出了信纸。

呼吸间,他将信纸展开,而一场令他不曾想到的东进之战也就此在他眼前展开。

他看到了刘继隆与张淮深的计谋,见到了刘继隆所部精骑驰骋凉州,将尚摩陵玩弄股掌间,也看到了张淮深步步为营,亦步亦趋的向番和挺进。

最终,刘继隆消灭了一场又一场的敌人,与张淮深合兵击溃了折逋罗所率的援兵,拿下了番和城。

【是役,我军杀番贼近万,获甲三千九百二十六,俘番兵四千余人,牧群五万余,刀柄不可计数,粮十二万六千余石,钱八千贯……】

望着这最后一段话,张议潮深吸了一口气,而后竟然仰天长笑不绝。

“节度使?!”

“节度使,凉州大捷究竟是何意思?!”

一时间,四下官员纷纷露出惊诧与好奇的目光,而素来沉稳的张议潮却不停点头:“好!好!好!”

一连三个好,足以说明他此刻心情。

他将书信拍向了高进达,高进达接过后一目十行,随后交给了李恩。

李恩接过后,大声将捷报书信的内容公之于众。

在他的诵读声中,院内官员们的表情渐渐失控,胸中的那口气也越提越高。

“收复凉州指日可待!”

“节度使,我军理应调集五州兵马,于明年开春后东征凉州,打通与灵州的联系!”

“节度使,我等附议!”

“我等附议……”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开口支持东征,然而这万众一心的场景却并未冲晕张议潮的头脑。

他的目光扫视所有人,在许多人眼中除了看到激动外,还看到了野心。

是啊,凉州十余万口百姓,是如今河西五州之地的近两倍。

即便番和已经被自家侄儿牢牢掌控,可嘉麟、姑臧、昌松才是重中之重。

但凡能占据其中一座城,都足够一个氏族兴盛百年,谁又能不疯狂呢?

想到这里,张议潮便知晓了众人的心思。

集结大军东征收复凉州是真,为谋利益也是真。

信上内容他们都看了,也应该了解了局势。

眼下张淮深收复番和,可以说甲胄粮草十分充足,只待来年开春就能拉起九千甲兵东征凉州。

九千甲兵对付如今的凉州,自然是能将其拿下的。

可这群人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分析局势,而是选择趁热打铁,添兵添卒。

他们并非是担心张淮深无法收复凉州,而是怕张淮深独自收复凉州,导致他们没办法借此机会累积军功,擢升官职来把持凉州事务。

张议潮将他们看得清楚,却又无可奈何。

在知识被垄断的这个时代,他必须依靠这群人,才能将河西治理好。

不过他也并不想和这群人妥协,而是沉着开口道:

“理应支援,不过不是支援兵卒,而是要支援甲胄和钱粮!”

张议潮说罢,不等众人反驳,便主动看向高进达:

“进达,看样子你就任山丹的事情得推迟了。”

“我需要你自即日起担任河西转运使,负责调度五州钱粮、甲胄。”

“今年是个丰年,而明年淮深东征,必然需要大量甲胄钱粮。”

“因此,自即日起,伊、肃、瓜、沙等四州新制甲胄、陈粮,皆由你调度往甘州。”

“借助此事,你也可以在淮深收复凉州后前往凉州任职,不必前往山丹了!”

计划不如变化快,原本高进达准备前往山丹担任县令,可如今他却成了河西五州的转运使。

高进达并不愚笨,他很快知晓了张议潮让自己担任转运使的用途。

说白了就是凉州即将收复,而凉州收复之功只能是张氏一派的。

高家门户不大,人丁不多,所以向来依附张氏。

自己担任转运使便可在凉州收复后累功在凉州任职,如此便提升了张氏在凉州的话语权。

届时张淮深、刘继隆、自己加上酒居延、张淮溶等人,张氏即便不能牢牢掌控凉州,也不至于被瓜沙的这群家伙裹挟。

想到这里,高进达果断作揖:“下官领命!”

“节度使不可!”李恩厉声开口道:

“凉州虽遭受重创,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张刺史还要派兵留守甘州,如此一来能带去凉州的将士就更少了。”

“下官建议发各州县三成兵马前往甘州,等待开春之后挥师东进!”

“下官附议”索忠顗也不想看到张氏一家独大的场面,所以主动站出来支持李恩,哪怕他儿子索勋已经在明年的出征名单里了。

“我等附议……”

一时间,许多河西大小豪强纷纷附议,谁都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望着他们,张议潮半晌没有说话,直到许久之后才猛然抬头扫视众人,语气不容置疑。

“我意已决,东征之事交由甘州便可,擢升甘州兵额为四十五团,番和五团。”

“即日起,其余四周新制甲胄及钱粮,尽数发往甘州!”

话音落下,张议潮起身便往内堂走去,众人见状面面相觑,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随着张淮深在东边屡建军功,张氏的话语权是越来越大了。

尽管如今的河西还达不到张氏一言堂的地步,可已经隐隐有这个趋势了。

一时间,如李恩、索忠顗等人眼底闪过寒芒,哪怕他们都支持收复凉州,可收复凉州的功劳一定不能以张氏一家独大的局面收尾。

他们必须得想一些办法,让张议潮同意他们的建议才行。

要不然,等大军进一步收复河陇之地后,他们恐怕真要被张氏压得死死的了。

这般想着,官员们纷纷以地位、家族身份聚集起来,而高进达则是借机与张淮溶他们前往了内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