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12章 一路向东

第12章 一路向东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伙长,马成他们不会跑了吧?”

“瞎说什么屁话!”

酒泉城东门门外,坐在挽马车上的张昶忍不住开口,换来了刘继隆的教训。

此时已经接近辰时(7点),三辆挽马车停在城门外,拉拽着粮食、帐篷、甲胄、箭矢等物资,旁边还站着张昶和刘继隆所乘骑的驽马。

他们二人已经将甲胄穿在身上,长短兵器也准备充足。

在这河西之地赶路,哪怕是平日里都得戒备,更别提此时他们还拉拽三车物资,如小儿抱金砖过市。

“伙长!”

忽的,甬道内传来了叫嚷声。

张昶与刘继隆看去,只见赵迁与马成牵着驽马从城内走来。

酒泉城不是什么繁华大城,土路与土屋所构成的街景,宛若前世二三十年代的农村。

从三皇五帝到六十年代前,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所改变的无非就是服饰和发型罢了。

“过来穿甲!”

“诶好!”

刘继隆对其招呼一声,二人连忙牵马走出东门。

随着二人出现,其余七人也先后抵达,没有一个人迟到。

刘继隆亲自上手为他们穿戴甲胄,同时将一袋东西拿出来:“这袋子里装着肉干,路上累了就吃两口。”

“是!”众人脸上露出笑脸,刘继隆见状也抬头看了一眼酒泉城的城门楼。

沉默良久后,他才缓缓开口道:“走吧!”

一声令下,第三伙踏上了东进的道路。

这个时代的河西走廊,比起后世要湿润温暖许多。

祁连山下草原遍地,向北延绵二三百里后才渐渐露出地皮。

正因如此,在漠北战败的许多回纥部落都聚众来到河西、西域游牧。

他们的到来,加上吐蕃的内乱,致使了河西局势的失控。

当然,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到来和吐蕃的内乱,这才让沙州军队有了起义东归的机会。

“呼…呼…呼……”

第三伙向东步行约十里后,便已经花费了近两个时辰,步行的众人都气喘吁吁。

饶是刘继隆已经安排轮班驾驭挽马车来休息,可穿戴近五十斤甲胄,还是把人累得不行。

“坐下休息一刻钟!”

刘继隆体质很好,一路走来没有气喘,这点重量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他招呼众人坐下,自己则是牵着马眺望四周。

南部的祁连山连绵壮丽,好似一排锐士,矗立在这西陲大地上。

北部的草原绿意盎然,风一吹过,便好像绿色的毛毯被人抖动,起起伏伏。

这壮美的一切放在后世,一定会被人圈起来当做景区。

可在这个时代,这壮美景色的背后却是让人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危险。

龙家、回纥、嗢末等游牧部落占据着远离城池的草场,尽管此地距离酒泉不过十里,但却容不得刘继隆放松。

他心里暗自算着时间,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他这才转头招呼道:“出发!”

没有片刻的耽搁,第三伙的人先后起身戴上头盔,穿戴甲胄负重前行。

在河西,除了城池以内是安全的,其它地方都需要小心敌人的袭击。

至于敌人是谁,可以说只要非己方的所有人都是敌人。

人心是浮动的,随着刘继隆他们再度走了十余里,第三伙的兄弟尽管什么都没说,可刘继隆却清楚他们正逐渐浮躁。

“给马喂水,穿戴马鞍。”

步行二十余里后,眼看正午到来,刘继隆也开始吩咐众人为驽马穿戴马鞍。

“好勒!”

听到可以骑马,先前的浮躁瞬间消散,众人争先恐后忙了起来。

在他们的忙碌下,除了驾车的三人外,其余人都将马鞍穿戴在了驽马身上,熟练地翻身上马。

“走吧,今天起码还要再赶三十里路……”

抖动马缰,刘继隆招呼众人前进。

没有想象的策马奔腾,而是骑着马优哉游哉的前行。

饶是如此,双腿得到休息的众人也都忍不住享受了起来。

渐渐地,先前沉默浮躁的气氛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众人的说说笑笑。

不过与他们不同,刘继隆始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随着太阳渐渐倾斜,刘继隆估算了时间,随后抬手示意众人止步。

经过判断,他这才回头对众人说道:“快进入龙家地界了,都小心些,骑弓上弦。”

在他的交代下,众人心里一紧,随后下马为自己的骑弓上弦。

能进第三伙的,都是张淮深考察过后马术不错的存在,而马术通常与弓箭密不可分。

吐蕃治下的汉人虽然被管控严格,但放牧的奴隶还是能携带一些软弓来保护牧群,因此众人的箭术虽然不算好,但也差不到哪去。

一手握弓,一手持缰,第三伙的众人在刘继隆的率领下继续前进。

事实证明,刘继明并非无故放失,因为在他们握弓前进后不久,他们便与龙家人碰面了。

“哔哔——”

刺耳的哨声响起,那声音从北边传来,一片灰白色的牧群正在移动。

在哨声响起后,数十名龙家牧民骑马持弓向刘继隆他们靠近。

“戒备!”

刘继隆交代一句,随后催马上前。

“伙长!”张昶担心的叫嚷了一声,随后便抖动马缰与他共往,其余人见状也都作势要跟上。

“听令!”刘继隆呵斥众人,继续催马上前,在众人身前五十步外驻马,目光直勾勾看着那数十名龙家牧民。

这群人来势汹汹,直到凑近瞧见刘继隆一行人身穿甲胄,这才勒马驻足。

他们与刘继隆相隔不到十步,双方都能将对方看得一清二楚。

刘继隆目光一扫,便将他们的情况看了个清楚。

大约三十余人,除了为首的四旬男人穿了个胸甲,其余人都穿着缝合兽皮的布衣。

至于兵器,这群人手持软弓与弯刀,没有什么钝器。

瞧着他们这副模样,刘继隆立马朝着他们的牧群望去。

他这一举动,立马引起对方警觉,为首男子策马出来用吐蕃话说道:“这里是我们的牧场,请你们离开。”

经过吐蕃近百年的深耕,河西的通用语言早已变成了吐蕃话。

对此,刘继隆也用吐蕃话回答道:“我看你们气势汹汹的来,不像是单纯的驱赶。”

“我们没有看到你们的旌旗,以为你们是吐蕃人,现在见到了,误会就解开了。”那为首男人想要息事宁人。

尽管他们的人数是刘继隆他们的三倍,但刘继隆他们人人披甲。

双方如果真的打起来,他们这边恐怕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原本以为是群绵羊,没想到是豺狼...”为首男人心里有些后悔。

“哼!”

面对男人的话,刘继隆冷哼一声。

第三伙的旌旗高大显眼,即便看不到人,也不会看不到旌旗。

这群家伙明明就是想要趁火打劫,只是没想到自己一行人穿戴了甲胄。

刘继隆敢肯定,如果己方没有穿戴甲胄,刚才这群家伙肯定会一口气冲过来,将他们俘虏作奴或杀死,将货物抢光。

河西的法则就是这样,张议潮不可能在收复城池的同时,还在城外得罪龙家、回纥、嗢末等部落。

“我们冒犯了你们,赔你们一只羊,怎么样?”

为首男人十分忌惮刘继隆,只能割肉平事。

刘继隆身后的张昶等人听到有一整只羊,眼睛纷纷亮了起来。

刘继隆也不想在任务之外节外生枝,故此对那男人道:“把羊带过来,我们走。”

“好!”男人生怕刘继隆反悔,于是应下后便与左右吩咐。

在他左侧男人策马出队,随后朝牧群疾驰而去。

不多时,刘继隆便见他提着一只老羊赶了回来。

虽然是老羊,但至少也有四五十斤肉,刘继隆见状策马上前,伸手将那只捆好四肢的羊接过。

他侧过马身扫视这三十余人,看得这群人心里发毛。

“肃州现在是大唐的地界,今后商道若有为盗者,我等必然围剿。”

留下这句话提醒众人,刘继隆这才调转马头,一手提着羊离去。

瞧着他的背影,四旬男人有些恼怒,但他却不敢发作。

片刻后,他还是带人驱赶着牧群,无奈离开了此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