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120章 所求为何

第120章 所求为何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淅沥沥……”

当一席话说罢,悟真拿起圆桌上的木质茶壶为自己倒了一杯茶,不再言语。

至于衙门院中的气氛也瞬间凝固,所有人都表情错愕,似乎还没反应过来。

跋扈的武人,欺民霸市的神策军,无视流民的贪官污吏……

当这些事情经悟真之口说出,反应过来后的所有人脸上都流露出了骇然。

哪怕是刘继隆也神色大变,因为他清楚悟真这番言论代表什么。

“这……这怎么可能呢?!”

“对啊,大唐怎么会是这样子的?”

“大德,您是不是弄错了啊?”

“圣人怎么会无视脚下百姓贩卖妻女呢!”

“大德,这可不兴说笑啊!”

“大德,您……”

一时间,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就连张淮深也黑着脸看向悟真,尴尬开口:“大德,您说的……是真的吗?”

刘继隆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可悟真比他想象中还要勇敢。

面对众人的质疑甚至可以说是愤怒,悟真脸上笑意不减,对众人行了一礼。

“随我同去长安的人并不少,若是诸位不信,可以询问他们……”

闻言,所有人将目光投向了院内的某一桌,而那桌坐着的便是与悟真同往长安的兵卒和直白们。

眼见他们沉默,许多人攥紧双手,而张淮深更是脸色阴晴不定。

见状,索勋和李仪中都对悟真示意他打圆场,可悟真明明看到了他们的眼色,却没有半点开口的意思。

最终还是刘继隆站了起来:“今日是接风宴,不聊这些,不聊这些!”

“就是就是,不聊这些。”马成夜站了起来,跟着附和起来。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起身对刘继隆、张淮深等人作揖。

“刺史,折冲,在下身体不适,先行告退了!”

“在下也是!”

“我也是……”

“告退……”

一时间,十余桌宴席走了五六桌,剩下的基本都是山丹出身的将领,而他们碍于刘继隆没走,都硬着头皮留下来了,不过脸色依旧难看。

见状,刘继隆隐隐有些难受。

他知道河西的将领们接受不了大唐的真实模样,但他没想到这群人竟然把大唐看得那么重。

他失落的表情被悟真观察到,不过悟真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低着头吃着东西,时不时说着他在大唐的所见所闻。

在听到饥民饿死路边,妻女被官吏买卖,兵卒欺辱的时候,离席的人也明显变多,哪怕是山丹的将领,也不得不向刘继隆告罪离去。

张淮深、索勋等人埋头喝着闷酒,没有管离开的人。

原本热热闹闹的宴席,却因为悟真将大唐的遮羞布给揭开而变得冷清了起来。

不多时,接风宴便因为这番言论而陆续散朝,就连张淮深等人也尴尬着离席。

在他们走后,刘继隆硬着头皮和悟真聊了几句,直到悟真吃饱起身,他才带着张昶他们离开了宴席。

“噼啪……”

入夜,内堂火盆四周,张昶等人围坐一团,每个人都沉默着不肯开口。

接风宴已经散场多时,悟真也已经休息,可其余人却怎么也睡不着。

他们找到了刘继隆,十几个人围着火盆,看着火盆内的柴火燃烧,沉默寡言。

坐在主位的刘继隆十分无奈,他也想去休息,可这群家伙不走,他也不好意思去休息。

他安静坐在主位,时不时低头抿一口茶来打起精神。

“折冲……您说……大唐真的是那大德口中的样子吗……”

火光中,张昶难掩失落,犹犹豫豫的询问起了刘继隆。

随着他开口,其余人也先后将目光投向刘继隆。

尚铎罗没有跟来,毕竟他跟着尚婢婢那么多年,早就知道所谓“盛世大唐”是个什么德行与模样。

眼看无人帮自己解围,刘继隆只能叹气道:“大唐是什么样重要吗?”

“难不成大唐污秽不堪,你们就受不了了,想着拔刀自刎?”

“这……当然不会。”众人脸上浮现尴尬,刘继隆也继续道:

“既然如此,那还在意这些事情干什么?”

“大唐若是盛世繁华,等河陇打通后,你们自然可以去大唐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大唐若是污秽不堪,你们就跟着我在河陇纵横,好好治理河陇之地,让河陇的百姓,过上你们曾经幻想的盛世生活!”

刘继隆这番话放在河西内部都算得上僭越大胆的,因此众人听后,连忙向四周张望,末了才看向刘继隆。

“折冲说得对!大唐若没有繁华盛世,那我们就跟着折冲经营出一个繁华盛世!”

马成总是在这种时候站出来支持刘继隆,而有了他的支持,其余人也纷纷跟着表态。

“说的是!”

“跟着折冲,我们也能经营出盛世!”

“折冲,您说我们到时候会在河陇哪里扎根啊?”

“折冲,我看我们应该在凉州呆着,毕竟凉州人口众多。”

“诶,凉州肯定轮不到我们,我们去河、渭吧!”

随着刘继隆为他们解惑,这群刚刚还在难受的家伙,此刻竟然开始说笑了。

刘继隆瞧着他们,眼底透露着满意。

他的目光越过众人,放到了陈靖崇身上,开口说道:“靖崇肯定是要留在凉州帮刺史的,至于我们嘛,哪里都可以。”

闻言,众人纷纷看向陈靖崇,而陈靖崇也愕然道:“折冲,我对您日月可鉴,从未想过自立门户啊!”

陈靖崇和酒居延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他更注重与刘继隆的感情,而张氏对他的扶持之恩虽然也不曾忘记,但刘继隆对他帮助更多。

正因如此,刘继隆才开口安抚他道:

“我没有怀疑你不忠心,只是日后凉州的局势必然混乱,刺史手下必须有人帮扶才行。”

“这些日子,我把张掖军中的将领打量差不多了,除了都万孟还算可以,其余人都是碌碌无为之辈。”

“眼下酒居延回去了,但我还是觉得刺史那边势单力孤,所以日后刺史要求你留驻凉州,你也不用因为我而拒绝。”

“况且你和酒居延留在刺史身边,日后要是有人在刺史身边诋毁我,你们也能为我反驳,这不是挺好的吗?”

陈靖崇始终要走,而这个头如果由他自己开,那无疑会恶了张昶等人。

不过这个头要是由刘继隆说开,那就不会有什么事情了。

果然,随着刘继隆话音落下,陈靖崇脸上露出挣扎之色。

马成见状拍拍他:“没事,咱们只是不归一个人管,照样是兄弟!”

“嗯……”张昶也附和了一声,虽然不舒服,但起码表了态。

见张昶表态,李骥再倔强,也不免对陈靖崇投去了一个安心的表情。

三人都如此,郑处和斛斯光、曹茂就更别说了。

只是三言两语间,刘继隆便化解了张昶他们与陈靖崇的间隙。

看着他们和好,刘继隆心里也高兴,不由得抿了一口茶道:“行了,明早还要早起练兵,别在这里耽搁了,都回去休息吧!”

“折冲,我等告退……”

闻言,张昶他们也先后起身,对刘继隆行礼后退出了内堂。

见他们离去,曹茂开始起身收拾桌椅板凳,将火盆挪到了刘继隆的卧房。

刘继隆跟着他,伸出手捏了捏他的肩膀:“行了,你也早些休息去吧。”

“嗯!”曹茂笑着点点头,走出卧房的同时为刘继隆合上了门。

一夜休息,等刘继隆再睁开眼睛时,屋内的夜漏已经来到了辰时(7点)。

曹茂早早起床开始练功,门口已经为刘继隆准备好了洗漱用的热水,旁边还放着刘继隆让人制作的牙刷和刷牙粉。

汉人虽然早就开始刷牙,但直到明朝弘治年间才在弘治皇帝的吩咐下发明出了猪鬃牙刷。

刘继隆在山丹安定后,便让人收集了猪鬃,将短硬的猪鬃毛插进木质把手内,由此提前六百多年弄出了牙刷。

至于刷牙粉则是以煮汤过后的牛骨、猪骨等骨头所制成的骨粉。

骨粉掺和了一些草药后,味道也带着丝清香。

尽管比不上牙膏,却也能解决许多问题。

简单洗漱后,刘继隆开始在院内练功,如开弓、挽枪花等等基本功是他休息时雷打不动的生活。

一直到他练功结束,曹茂为他端来了人脸大小的一碗面。

“折冲,这是今年新麦碾碎后弄出来的面条,您尝尝!”

曹茂说着,便将面放在了桌子上,招呼刘继隆前去吃。

刘继隆将铁枪放回兵器架上,擦了把汗后便回到内堂坐下。

一碗简单的韭菜鸡蛋面,倒是给刘继隆吃出了回家的味道。

他埋头吃着,曹茂也重新端来一碗,跟着埋头吃面。

二人连汤带面的吃干抹净,收拾好后曹茂便去军营学习去了,而刘继隆也准备去巡视一下城池。

不凑巧,他刚刚走出衙门,便见到了准备出门的悟真及两名直白。

“大德!”

“折冲……”

二人见面相互行礼,起身后刘继隆才继续问道:“大德这是准备出门?”

“昨日没好好看看山丹,准备好好看看这座被节度使几次夸赞的城池。”

悟真如实回答,刘继隆闻言颔首道:“我也要巡视一下城池,若是大德愿意,可以随我一同巡视城池,我也可以为大德讲解。”

“那就劳烦折冲了。”悟真没有拒绝。

见状,刘继隆开始带着悟真及两名直白用双脚在城内闲逛。

山丹城经过了刘继隆一年的治理,其城内的各种事物都能令山丹以外的官员、百姓产生好奇。

例如小型的水转翻车,以及经留刘继隆设计的净水设施和排污清理设施,还有如河西犁、耧锄、露锄、虫梳、除虫滑车等等农具。

刘继隆本想弄出有转向架的四轮马车,但木质的板簧承受不住压力容易损坏,而金属的板簧,以山丹的冶金技术又无法批量生产,所以这个计划就搁置了。

反正北方都是平原,多轮马车有没有转向架都问题不大。

“折冲,我发现山丹的百姓基本都是用铁质的农具,这是折冲您吩咐的吗?”

走上城墙,悟真看着城外开荒的百姓,不免询问了起来。

刘继隆闻言也有些错愕,反应过来后才询问道:“大唐难道不是这样吗?”

刘继隆记得大唐每年产铁近千万斤,而大唐百姓数量不过才五六千万人。

虽说制作甲胄与兵器消耗铁料较多,但百姓也不至于用不起铁制农具吧。

“关中百姓自然是在用铁质的农具,不过许多百姓所用的铁质农具,质量往往不能长久。”

“反倒是山丹百姓所用的农具质量上佳,便是用上五六年都不成问题。”

悟真说着关中百姓所用农具和山丹百姓所用农具的不同,刘继隆听后点头表示了解,而悟真则是继续在观察山丹城。

不得不说,山丹城的干净整洁程度远超他所见的任何城池,而百姓的面貌也是他走过那么多城池中精神、状态最好的,便是长安百姓都不如山丹百姓的精神、状态好。

在山丹,悟真可以时不时瞧见一些有赘肉的农户,但在其他地方却见不到。

正因如此,他在与刘继隆散步时,特意询问了刘继隆治理山丹的章程。

其实刘继隆也没有什么章程,在今年秋收之前,山丹要么就是军管,要么就是半军管,所有粮食基本都是上交后再按劳分配,亦或者是五五分后按劳分配。

因为是按劳分配,因此就不存在让百姓自费服徭役的情况,保障了每个百姓每天都能有足够的粮食吃。

这种做法在刘继隆看来是十分正常的,将资源按劳分配,这才能调动百姓的积极性。

正因如此,山丹的耕地才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增长到如今的九万亩。

如果崔恕能接任刘继隆,将章程丝毫不改的继续下去,那山丹顶多五年后就能成为河西粮仓。

至于为什么要说是五年后,这主要是因为凉州收复后,山丹的军事地位也将下降。

加上刘继隆率军东进,到时候山丹自然就不太可能获得张掖和其他几个州的支援了。

没有了其他几个州的支援,即便明年之后的山丹拥田十余万亩,可荒田变成熟田需要三年时间。

以河西熟田的粮产,养活一个人起码要四亩熟田才行。

没了其它几个州的支援,就山丹这十余万亩生、熟田,想要养活山丹两万人,起码要到两年后。

不过等到三年后,山丹的百姓就会成为河西最滋润的一批百姓,因为到时候就是七亩田养一个人,不仅可以吃饱饭,还能养牲畜和家禽。

到时候,山丹衙门即便按照十税一的税率,也能从山丹收到近两万石的税粮,一跃成为河西纳粮大户。

只要崔恕再坚持几年章程,以山丹百姓几乎每户都有耕牛、挽马的情况,山丹百姓起码能开垦二十余万亩耕地。

到这里,便是山丹两万多百姓耕作的上限了。

届时,山丹的粮食除了百姓自己吃以外,还能向外输出不低于八万石粮食,河西粮仓名副其实……

只是不知道到了那个时候,山丹的百姓是否还会记得自己。

不过不记得也没事,至少自己来过,让他们过上了对比这个时代其他地方百姓而言的好日子。

想到这里,刘继隆就不免嘴角一挑。

又有哪个少年不曾幻想过治理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衣食充足呢。

如今他实现了自己曾经的幻想,这就足够了。

“若是天下官员都能如折冲般,想来也不会有那么多蝇头苟利的事情了。”

听完了刘继隆对山丹方方面面的治理,悟真忍不住感叹一声,看向刘继隆的目光也越发柔和。

“在其位谋其政,我刘继隆所吃粮米,虽说是衙门发的,可也是百姓耕作出来的。”

“我吃着老百姓种出的粮食,若是还要苛责盘剥他们,良心如何过得去?”

刘继隆笑着解释,悟真却摇摇头:“如折冲这般说的官员不少,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非是我等瞧不起布衣出身的官员,只是这群人一旦得了势,立马便会忘记曾经所有,只忙着填饱自己的胃口。”

悟真也是豪强出身,尽管他没有那种优越感,但他也见过不少布衣出身,被人举荐做官的官员。

这些人上了位,盘剥百姓的手段可一点不输豪强出身的官员,甚至隐隐有所超出,因为他们更清楚百姓的底线在哪。

闻言,刘继隆只是轻笑:“我管不了旁人,我只能管好自己和我下面的人。”

他双手扶在女墙上,目光望着城外劳作的百姓,笑容灿烂。

“我想要做的,无非就是让百姓能吃饱饭,孩子有书读,将士们能安居乐业!”

他说出了曾经与张淮深所说的话,而悟真也受到了同样的震撼。

他与刘继隆向外看去,望着田间劳作的百姓,不由低声质疑:“真有那样的世道吗?”

“当然!”刘继隆笃定回应,同时看向悟真:

“只要努力,迟早能做到!”

明明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瞬间让悟真动容起来。

他这一路走来见到太多的恶事,但他都是对身边人说管不了。

然而在刘继隆这里,刘继隆却给了他相反的答案。

一时间,悟真脑中闪过那些恶事的画面,最后破碎,再呈现在眼前的,是山丹城的刘继隆望着百姓们的笑容。

不对……不止是他的笑脸,还有山丹城内学堂中学子的笑脸,城外耕种百姓的笑脸,兵卒直白的笑脸。

想着那一张张笑脸,就连悟真脸上也不免渐渐浮现笑容,目光向城外百姓看去。

“旁人我不信,但折冲说这话……我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