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124章 未雨绸缪

第124章 未雨绸缪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窸窸窣窣……”

一刻钟的时间,番和城北门的护城河南岸便有六百甲兵列阵。

在他们列阵之后,番和的北城门也彻底打开,供那二百多名轻骑进入。

酒居延策马来到军阵前,面对对岸的胡骑呵斥道:“杜噶支!我知道是你劫掠了我大唐的军民!”

“哈哈哈……我只不过是讨要回自己的东西罢了!”

杜噶支也没有胆怯,他策马来到阵前,用马鞭指着酒居延:

“张淮深欠我五千斤铁料,说好的你们拿下番和就送来,现在我不过是要回本该属于我的东西罢了!”

“放你娘的屁!”酒居延怒骂道:“你们不按约定出兵进攻昌松,还想要铁?”

“哼!”突然被骂娘,杜噶支脸色也有些难看,不过两方甲兵数量差不多,而且酒居延还有地利优势,他不想闹出什么争端。

“我不想和你扯皮。”杜噶支说罢看向身后,吩咐道:“把人带上来!”

“是!”杜论悉伽行礼应下,随后便将被他们所俘虏的敦煌精骑给带了上来。

除此之外,还有装在箱子里的许多书籍。

杜噶支举起马鞭,洋洋得意道:“一个人、一本书换一百斤铁或者一百石粮食。”

他倒是狮子大开口,可酒居延却笑不出来。

人和书肯定是要救的,但这厮要的太多了。

“杜噶支,你这么做就不怕我家刺史带兵荡平白亭海?!”

“刺史?”杜噶支轻蔑道:“张淮深确实有些本事,但我不怕他,有本事你让他来!”

“哼!”酒居延冷哼道:“我家张刺史早已擢升两州节度使,我说的刺史是刘继隆刺史!”

“刘继隆……”杜噶支脸色一滞。

这么几个月过去,他自然搞明白了当初自己为什么会撞上尚摩陵的两千精骑,被打得死伤过半。

刘继隆在凉州之役的精彩表现,便是连他这敌人都不免惊叹,同时也感到了后怕。

若是刘继隆日后担任凉州刺史,以他对草原和骑兵的了解,杜部以后还真是永无宁日了。

毕竟连尚摩陵都被刘继隆打出了甲首四千的败绩,那他这个尚摩陵的手下败将又怎么是对手……

“你别拿刘继隆吓唬我!我迟早有一天和他算昌松的帐!”

杜噶支黑着脸开口,可任谁都听得出他底气不足。

几个月的时间,刘继隆的名声已经传遍整个河陇地区。

从尚延心到尚婢婢、尚摩陵,河陇地区几大势力基本都吃过他的亏,想不出名都困难。

尚摩陵给尚延心写过信,希望尚延心能派精骑来驰援,可尚延心一听刘继隆在凉州的战绩,瞬间想起了当初被刘继隆突袭的记忆。

面对尚摩陵的求援,尚延心毫不犹疑的选择了拒绝。

尚延心都如此,更别提杜噶支这种遭受重创的断尾之狼了。

眼见目的达到,酒居延开口道:“每个人、每本书十石粮,换不换?!”

酒居延敢这么说,自然是有他把握的。

嗢末杜部虽然是昔年河西将士的后裔,但早就和河西大部分百姓一样,不识汉字,不知汉话。

他们把书拿走毫无用处,毕竟这年头可没有那么多读书人给他们抓来翻译。

“二十石!”

果然,杜噶支最终选择了换粮,只不过抬高了价格。

酒居延闻言点头:“一手交人交书,一手交粮食!”

说罢,酒居延回头吩咐人去运来粮食,而杜噶支也在安心等待中。

时间流逝,不到半个时辰,三千余石粮食便被运到了城门外。

杜噶支开始放人放书,派人前来搬运粮食。

交易期间,嗢末又抓到了六名兵卒和六本书。

最终,杜噶支从酒居延这里换走了近三千石粮食,而敦煌的将士与所有书籍都换了回来。

交易结束后,杜噶支洋洋得意的离去,这次所获的粮食足够让他的部落吃大半个月,更别提那一百套甲胄了。

眼看着嗢末远去,酒居延这才收兵回到城内,而王景之见到他也惭愧作揖道:“我让番和损失如此多粮食,实在惭愧!”

“这点粮食不算什么,等收拾了凉州的番贼,我们下一个就收拾他们,让他们把今日吃进去的全都吐出来!”

酒居延安慰着王景之,王景之也将节度使旌节与圣旨取了出来。

“这些是至尊赐下的归义军节度使旌节和圣旨,节度使被委任为河西十一州观察使,河西设归义军,节度使担任归义军节度使。”

“自此以后,我军总算有了军号……”

王景之交出了节度使旌节与圣旨,酒居延毕恭毕敬接过,让人好好收归后,这才疑惑道:“为何不是河西节度使旌节?”

“这……”王景之与李明振表情尴尬,末了才委婉道:“等回了衙门再与你说吧。”

“好!”酒居延察觉到了不妙,于是连忙遣散兵卒,带着王景之他们前往了番和衙门。

一刻钟后,在他们进入番和衙门不久,衙门内就传来了酒居延气愤的声音。

“嘭!!”

“岂有此理!!”

正堂中,酒居延一拳砸在案几上,将茶水震翻一片,胸口起伏,显然气得不轻。

王景之和李明振将他们此次长安之行的经过都告诉了酒居延,正因如此他才这般气愤。

归义军节度使说起来好听,可无非就是给了个军号,而且还只是瓜、沙二州的军号。

整个河西内部想要的,一直都是河西节度使旌节,得到河西军的军号,而非河西军下属豆卢军的替身。

“我们费尽心力,九死一生才收复了这一千五百余里疆土,现在竟然连个河西节度使旌节都不愿意赐予,还要扣押张长史在长安为质!”

酒居延语气愤怒,但更多的还是悲戚。

“酒折冲……这……这说不定等我们收复凉州以后,朝廷就会赐下河西节度使旌节呢?”

王景之以此安慰酒居延,可酒居延却不由得想到了陈靖崇写给自己的信。

陈靖崇在心中写下了悟真所见的大唐,那并非盛世,而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世。

如果大唐真是那样的,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回归大唐?

如果不能让河西的百姓都过上富足的日子,那他们这种人奋斗的意义是什么?

一时间,酒居延想到了刘继隆,想到了山丹城的百姓。

哪怕同是河西百姓,可山丹的百姓却过得比其它五州的百姓要舒心,究其原因,不过是刘继隆赏罚分明,对百姓足够公平公正罢了。

酒居延自小就是张氏的家丁,心里十分清楚那些豪强子弟的秉性。

如果没有张议潮、张淮深这些人镇着,他们早就开始盘剥百姓了。

河西清明,是因为有张议潮和张淮深。

山丹富足,是因为有刘继隆。

既然如此,那如此混乱的大唐,又该是谁的责任!

酒居延沉默不语,往日刘继隆对他们所说的那些话,直到此刻才深入他的心里。

他深吸了一口气,抬头对王景之和李明振缓缓道:“大雪封山,要回去只能走北边的甘凉草原。”

“城内没有精骑,没办法护送你们前往山丹。”

“眼下之局,只能等二月焉支山积雪融化,驿道通畅再出发。”

“入夏之后,我军也将挥师东进,收复凉州便在明年!”

酒居延语出惊人,王景之与李明振面面相觑,眼中充满震撼。

尽管杜论悉伽已经解释了今年的凉州之役,可他们确实不曾想到,己方已经开始谋划收复凉州了。

要知道他们出发长安时,凉州无论是人口、甲兵都倍之于河西。

如今才过去多久,己方竟然已经能收复凉州了。

这种事情实在骇人听闻,两人也被震撼许久才慢慢反应过来。

“好……那就多谢酒折冲了。”

王景之与李明振起身行礼,酒居延心不在焉回了一礼,而后便往内堂走去。

瞧着他落寞的背影,二人心照不宣。

不多时,他们被安排到了西厅休息,屋舍紧邻。

一口铁锅炒出来的饭菜令饥肠辘辘的二人吃得满嘴流油,浑然不顾豪强子弟的身份。

直到两份饭菜都被吃干抹净,二人才品尝起了山丹的炒茶。

“这刘继隆……还真是个妙人啊!”

感受着山丹炒茶的口感,王景之毫不吝啬的称赞。

对此,李明振也颔首道:“我之前见过这刘继隆,当时他刚刚擢升校尉,如今不过一年半载,他便成了兰州刺史,这还真是……”

李明振露出苦笑,王景之也知道他的想法,因此此时他也有这种感觉。

“我豪强子弟如张淮深、索勋之辈,努力四年也不过才擢升至两州节度使或一州刺史。”

“这刘继隆起于微末,不过两年半载就擢升一州刺史,着实骇人。”

“不过他这一路走来,倒也算得上步步凶险,稍有不慎,恐怕便如那些阵没的将士般没了姓名,我倒也不嫉妒他。”

王景之倒是坦荡,而李明振闻言也颔首道:

“不过从酒居延所说来看,凉州之役这刘继隆居功至伟,等到明年大军东进,恐怕又要被他拔下头筹。”

“若是他真的拔下头筹,真不知节度使应该如何封赏他……”

李明振挑明了问题所在,王景之也后知后觉起来,脸色逐渐凝重。

“若是他真的拔下头筹,恐怕就要与小张节度使平起平坐了。”

“要是他在接下来的收复河陇中再建奇功,那全军上下,恐怕只有节度使能压制他……”

王景之说罢与李明振对视,二人都嗅到了危险的气味。

在他们看来,若是刘继隆封无可封,那必然会与张淮深争夺下代节度使之位。

如果是这样,那河西内乱的苗头就已经出现了。

一时间,二人脸上挂上了忧虑,而他们多担心的刘继隆,此刻却在尽可能的帮助山丹百姓。

“一二……砸!”

“嘭!!”

寒冬腊月间,按理来说,应该是百姓居家休息的日子。

然而在这样的日子里,刘继隆却没有休息,而是带着山丹的几千男丁出城修建水堤、暗渠。

河西耕地灌溉所用的水,基本都来自祁连山,而祁连山的枯水季不是夏季,反而是冬季。

因为夏季积雪融化才有雪水流下,而冬季天寒地冻,水流反而会变小。

山丹的地形导致了它每年的蒸发量不会低,因此刘继隆想在走之前为山丹百姓修建足够多的坎儿井和暗渠。

坎儿井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它的工作原理却并不复杂。

山丹的水源主要是祁连山雪水汇集而成的丹水,好处是集水段较长,出水量较大,水量稳定,但坏处就是蒸发量大。

如果祁连山在冬季的积雪不足,来年入夏后,丹水就会因为蒸发量太大而水位下降。

刘继隆要做的,就是为丹水布置多条暗渠,将暗渠分布在农田灌溉区。

这件事说着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首先要预测灾年水位,将低处的水引入高处的暗渠,再将暗渠中的水引入地表的灌溉区。

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刘继隆特意让人挖掘出多条渠道,然后派人用石块、黏土垒砌封顶,只留下引水的十余处缺口。

这样的渠道,一共挖掘了上百条,长则数里,短则百步。

每一条渠道对应丹水旁的巨型水转翻车,利用水转翻车将水引入暗渠内,再利用人力脚踩的小型水转翻车将水引入灌溉区的明渠,使得每一片耕地都能得到灌溉。

这些东西对于刘继隆来说并不难,毕竟他前世见过不少这种明清时期的灌溉方式,但放在大唐就显得有些天马行空了。

在他的吩咐下,上百条暗渠和数百条明渠覆盖了数万亩新开垦的荒地。

当然,比这更重要的是,刘继隆还教会了山丹的直白、百姓们这种方法。

日后哪怕他不在了,百姓们也能集中力量,为后续新开垦的荒地挖渠建渠。

“好了,差不多就是这样,接下来只需要注意调整水转翻车的高度就行。”

刘继隆擦了擦汗,不忘对崔恕吩咐道:“弄些姜茶来喝喝,免得风寒。”

“是!”崔恕应下,连忙让人去办。

与此同时,刘继隆也解散了前来学习的直白,让他们带着百姓修建明渠和暗渠。

很快,山丹城外的百姓便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他们不是傻子,谁都清楚这些明渠和暗渠修好后受益的是他们,更何况刘继隆还让人在城外布置了大庖厨,提供百姓们所需的饭食。

吃着官家饭,干着自家的活计,每个人心里都美滋滋的。

望着他们,刘继隆吐出一口雾气,随手接过马札坐在了荒地里。

“刺史,这大雪封山的,如果尚摩陵那群番贼去围攻番和,您说老酒能守住吗?”

马成坐在一旁询问,刘继隆闻言颔首道:“他们还能有多少甲兵?”

“如果他们强攻番和,酒居延就算再不济,也能杀敌倍之,到时候尚摩陵他们连三千甲兵都拉不出来,何谈防守?”

“依我之见,这群家伙当下估计在加固城防,等着我们去进攻他们呢。”

“呵呵……”马成不免笑道:“这群番贼还不知道我们山丹投石机的厉害,在这玩意面前,别说嘉麟、就连姑臧都不值一提。”

马成这话有些自大,不过现在的山丹确实有底气说出这种话。

从大军返回到如今,过去三个月的时间里,山丹匠作坊内制作了十余台投石机。

按照这样的速度,等到大军东征时,山丹起码能拉出三十台投石机。

这三十台投石机加上番和的二十台投石机,五十台投石机足够击垮陇山以西的任何一座城池。

哪怕放眼整个大唐,除了少量采用单层夯土包砖的城池,其它城池也很难说能挡住五十台投石机的轮番轰炸。

正因为有如此规模的配重投石机,刘继隆才敢断言能在大唐反应过来之前攻略整个河陇地区。

再不济,他也能一路打穿河陇,占据陇南一隅。

只要抵达陇南,他就可以脱离归义军,肆无忌惮的发展了。

他不是瞎子,如今的局势他看得十分清楚,自己已经隐隐有“功高盖主”的嫌疑了。

他继续待下去,绝对会威胁到张淮深的“河西节度使”之位。

哪怕张淮深不觉得,可只要河西内部有这种苗头,那其它野心家就会争先恐后的把水搅浑。

面对他们,就连历史上的张淮深父子都受到了挑拨,更何况自己和张淮深不过上下级关系。

自己要走,哪怕张议潮知道,也不会阻拦自己,因为自己出走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以他对李、索、曹等族豪强的了解,这群人恐怕根本想不到自己会走。

毕竟在他们看来,继续往上爬,直到顶替张淮深未来“河西节度使”的位置才是最容易的选择。

至于自立门户,独自发展后打下一块地盘,这难度未免太大了些。

哪怕是刘继隆自己,心里也是充满忐忑的,因为摆在他眼前的问题太多,例如自己要是走了,麾下将士又有多少人愿意跟随自己前往千里之外另立新家?

想到这里,刘继隆看向了身旁叼着根枯草的马成。

马成带兵打仗的水平一般,可他无疑是山丹之中最懂眼色,又忠心于自己的人。

“马成……”

刘继隆压低声音开口,马成则是疑惑抬头。

当他抬头,所见的是刘继隆冷冽的目光,这让他心里不由一紧。

“若是日后我无奈要出走,你该如何?”

与以往不同,刘继隆说出这句话时,马成所感受到的是比野外寒风更为刺骨的寒意。

面对这个问题,马成只是慌张了片刻,四下扫视无人注意这边后,他才低声回应:

“我是您带出来的人,自然是您去哪我去哪,我的家人都在山丹,只要您开口,我马上带他们一起走!”

“好!”得到回答,刘继隆没有质疑真实性,哪怕马成出卖他,他也毫不担心。

把他要走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也不失为一种表明态度的办法,至少可以让许多人闭上嘴。

想到这里,刘继隆伸出手搭在马成肩头:“如果我真的要走,那必然是带你去迎更大的富贵。”

“光凭我们两个人,这场富贵我们吃不下……”

话说三分,他没再继续说下去,可马成发挥正常,很快明了了他话里的意思。

他没说什么,只是起身作揖,随后离开了这片荒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