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147章 立足之地

第147章 立足之地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杀!!”

阳光如火,烤着干裂的土地,黄河的涛声伴着战鼓,震撼人心。

乌兰城下,归义军士气如虹,将士们踩着云车,一次次冲向城墙的豁口,对阻挡在此地的番兵发起冲锋。

然而,豁口背后长枪如林,豁口两边的马道上番兵谨慎,箭如雨下。

归义军将士虽勇猛,可面对不断落下的投石和箭矢,以及面前密密麻麻的长枪,却也只能暂退兵锋,重整旗鼓。

“铛铛铛——”

鸣金声让准备再次发起进攻的归义军将士攻势停顿,纷纷撤退。

染血的索勋一路快走返回本阵,不甘的看向张淮深:“为何突然鸣金?!”

张淮深皱了皱眉:“豁口太小,你连续进攻三次都攻不进去,士气已经不行了。”

“先撤回来,用投石机把豁口扩大再进攻也不迟。”

几日前,索勋按照张淮深的吩咐,沿着兰州道找到了合适的渡口,随后率军渡河,趁夜抢占了河东渡口。

随着渡口被拿下,四千多甲兵和五千多民夫得以渡河,并对距离黄河不远处的乌兰城发起了进攻。

会州辖二县,不管是治所会宁还是乌兰都紧邻黄河,想要围城并不容易,唯有强攻。

如今不过是强攻的第二日,张淮深并不着急,但索勋却十分急躁。

今早昌松便发来消息,几日前刘继隆便已经兵不血刃收复兰州北部的广武,而他却还在会州北部的乌兰蹉跎。

心里早就升起较量的索勋,自然不可能承认自己比刘继隆要差,所以他今日如此卖力,几次杀入豁口之中,手刃番人十余名。

奈何战争并非个人勇武能左右,况且他也没有刘继隆那般勇猛,因此迟迟无法在豁口站稳根脚。

其实他也知道张淮深说的很对,但他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再投石一天,明日我率军强攻,一定会将乌兰拿下!”

留下这句话,索勋转身离去,而张淮深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情后牙帐走去。

校尉们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只是他们感觉得到,自从收复凉州后,索勋与张淮深的间隙越来越大,这让他们感到了不安。

“若是刘刺史在就好了……”

不知是谁叹息一声,众人闻言也表情一黯。

在他们想念刘继隆的同时,刘继隆派往廓州的轻骑,也在尚摩鄢的带领下,来到了廓州如今的治所广威城。

廓州虽然处于高原,但几座城池都位于河谷间,海拔并不算高。

加之有黄河和山脉雪水灌溉,因此每当遭遇旱情,只要兴修水利,廓州都能平安无事。

正因如此,廓州才能以高原地域,养活数万百姓,成为陇西人口大户。

此时已经六月中旬,廓州河谷却绿意盎然,郁郁葱葱。

不管是作物还是草场,都十分繁茂,与陇西四州显得格格不入。

当尚摩鄢带着刘继隆所派轻骑来到广威衙门时,尚婢婢整个人都富态了不少。

“听说你们刺史收复凉州,拿下广武了?”

尚婢婢坐在主位,示意兵卒赐座。

被刘继隆派来的兵卒,也曾是鄯州精骑的一员,现任旅帅。

“回乞利本,我家刺史收复凉州后,便进兵兰州,不出意外,现在已经拿下兰州了。”

旅帅回应着,而尚婢婢并不意外,只是看了一眼尚摩鄢。

尚摩鄢见状也想到了尚婢婢所说刘继隆会自立门户的事情,不免暗叹自家阿爹料事如神。

“他派你来,想必不是来找我叙旧的,说说吧,什么事情……”

尚婢婢端起茶水抿了一口茶,而旅帅也从怀中掏出了刘继隆的手书。

尚摩鄢接过后递给尚婢婢,尚婢婢也放下茶杯,不急不忙的接过了手书,将其拆开后一目十行。

“呵呵……”

尚婢婢轻笑道:“这还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两年前是我找刘刺史借粮,如今反倒成了他找我借粮了。”

“我家刺史日后必有厚报!”旅帅郑重行礼,尚婢婢却道:

“你先下去休息,明日我给你答复。”

“是……”旅帅心知尚婢婢和尚摩鄢有事要商议,因此没有逗留,在兵卒的接待下离去了。

眼见他消失,尚婢婢这才递出了手书:“看看吧。”

“是……”尚摩鄢接过阅览,而手书内容也并不多。

开篇先是寒暄,随后刘继隆便提起了借粮和那一万多汉人的事情。

信中刘继隆表示他现在确实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给尚婢婢,但若是尚婢婢愿意借粮借人,等他收复河临渭三州,可以支援甲胄及铁料,帮助尚婢婢夺下吐谷浑(青海)地区和多麦(川西北)地区。

对此,尚摩鄢皱眉道:“吐谷浑我们已经承诺让拓跋怀光去攻取,多麦地区人口众多且风气彪悍。”

“我们如果能拿下多麦,麾下部众恐不下三十万,但刘继隆此时所说的话,日后是否能作数?”

鄯州和廓州并不是没有铁矿,只是开采难度很大,几乎是用人命来填。

河临渭和陇南七州倒是有铁矿和金矿,但尚延心不好惹,而陇南七州地势险要,虽然分裂,可拿下任何一州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尚婢婢知道自己两个儿子的能力,复杂的陇西不是他们能守住的,但多麦不一样。

多麦大大小小的贵族虽然武力强大,但收服之后,基本不会有其它势力染指。

如果刘继隆真的能帮助他们占领多麦,借粮倒也没有什么,但借人嘛……

“刘继隆既然敢于承诺,那自然是作数的,这点我相信他。”

“不过借粮还粮容易,借人他要怎么偿还?”

尚婢婢琢磨道:“我原本是想把人卖给他,现在他没了粮食,反倒要向我借粮借人。”

“这些人我留着可以耕种,还给他,我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闻言,尚摩鄢道:“那就只借粮食,不借人!”

“也不行。”尚婢婢摇摇头,随后才道:“人还是要借的,但不能借多,影响到我们。”

“这样吧,挑一些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家室的孤身给他送过去。”

“至于借粮……”尚婢婢沉吟片刻,随后才不舍道:“我写信给拓跋怀光,让他调五千石去龙支。”

“秋收之后,你再调五千石粮食,凑足一万石,派些人送去五泉给刘继隆。”

距离秋收不过三个月,尽管拓跋怀光占据鄯州,但尚婢婢让他调个几千石粮食还是不成问题的。

“是!”

尚摩鄢行礼应下,而尚婢婢也看向书信道:“这一万石便当还了当初的人情,至于多麦的事情……”

他沉吟片刻,而后摇头轻笑:“等他拿下尚延心再说吧!”

“拿下尚延心?”尚摩鄢深吸一口气道:

“刘继隆手里只有一个兰州,这兰州人口逃亡大半,还没我驻守的龙支城人口多。”

“依托这点人口,刘继隆连大军的民夫都凑不齐吧?”

尚摩鄢不太看好刘继隆,可尚婢婢却摇头道:

“我始终觉得他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人,更何况当年尚延心五千精骑都没能奈何他,如今尚延心实力还不如当年,而刘继隆却手握数千甲兵。”

“即便他吃不下河临渭三州,恐怕也能把尚延心弄得灰头土脸。”

见自家阿爹这么说,尚摩鄢也就不再多说了。

翌日清晨,尚婢婢手书一封,让归义军的旅帅率轻骑返回兰州。

与此同时,刘继隆拿下兰州的消息,也随着时间推移传遍陇西各州。

“刘继隆突袭拿下了兰州?”

六月尾巴,河州抱罕县衙内的尚延心靠在椅子上,表情惊诧。

近两年的时间过去,尚延心不复当初祁连城之战时的健壮,反而朝着肥胖靠近。

他脸上长出了横肉,整个人比两年前老了好几岁不止。

桌案上的酒肉,足以说明一切,而他即便惊诧,却还是拿起酒杯喝了一口。

“这个刘继隆,他还真的要来收复陇西?”

尚延心狐疑不定,不过却并不担心。

整个陇西都知道,兰州人丁稀薄,加上昔年唐廷所修水渠淤堵,而陇西又没有什么治水人才,因此兰州积淤的情况会愈发严重。

在风调雨顺的时候,平原盆地是香饽饽,可到了旱季,便只有河谷、山谷才能让人苟活下来。

鄯州、廓州、河州、渭州及陇南都是地形复杂的地方,可当地的人口却远超兰州。

雪水和河流,给予了它们养活一方的可能,而兰州只能人丁逃亡,依附各州。

“乞利本,要不要派人去看看兰州的情况?”

一名都护起身询问尚延心,尚延心却喝了一口酒道:“有什么好看的?”

“兰州那地方被论恐热祸害不浅,连三千男丁都凑不出来,耕地积淤荒芜,牧群也少得可怜。”

“再说了,我有凤林关在北,刘继隆拿什么打进河州?”

“他先渡过今年的旱季再说吧!”尚延心放下酒杯,拿起一块羊排便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见状,都护也坐回了位置,低头吃起了羊肉。

放眼望去,整个内堂十余名百户都埋头吃肉,而越过他们来到衙门外,抱罕的百姓虽然算不上瘦骨嶙峋,可浑身上下也没有二两赘肉。

饶是如此,河州却已经是整个河西除秦州以外,过得最舒心的几个地方了。

起码他们还能喝粥,不用沦落到吃麸糠、啃草根。

“秋收之后,把牧群收整收整,和鲁褥月他们一起贩往秦州,弄些粮食过来,长安的那群家伙最喜欢吃羊了。”

尚延心将吃光的羊排丢在桌上,毫不在意的吩咐着。

都护闻言点头,不多时又担心道:“可如果秦州的唐将不收,那该怎么办?”

“不收?”尚延心冷哼,拿起麻布擦了擦油腻腻的双手:“那就带兵过去,逼他们收下!”

“是!”都护脸上也露出几分狠厉,显然对入寇秦州,武装贩卖牧群的事情十分赞同。

不止是他,而是衙门内的所有百户都点头附和,毕竟在他们看来,自己种地哪有抢粮来得爽快?

秦州自从投靠的大唐后,大唐就不断通过陇道运送粮食给当地百姓。

秦州十余万人口,劫掠一场就足够河州吃一两年了。

这般想着,众人都做好了入寇秦州的准备。

不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老实实放牧耕种才是他们该做的事情。

至于刘继隆,兰州那个衰败的地方,根本就不值得他们关心。

兴许在他们看来,兰州已经彻底不行了,哪怕刘继隆入主当地,也无法改变当地的情况。

只可惜,在他们觉得不可能的时候,刘继隆却在做着令不可能成为可能的事情。

“没错,就是这里,地底的暗渠最少要在地下三尺,这样才能避免河水蒸发。”

“若是需要水浇灌耕地,直接踩踏这个小型的水转翻车就行。”

七月初二,随着刘继隆入主五泉大半个月,五泉城内外的情况也在一点点改变着。

由于黄河水位下降,加上贞观、开元年间遗留下来的水渠积淤、损毁,因此五泉城虽然紧邻黄河,却没办法浇灌每一亩土地。

对于没有水工的陇西来说,当地百姓根本对付不了一丈落差的黄河。

只是随着刘继隆到来,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五泉城外的水渠,并修筑堰堤、暗渠,尽可能收集足够多的水来解决水浇地的问题。

一些因为蒸发量过大而盐碱的荒地,经过刘继隆引水入渠,不断浇水冲刷而恢复正常。

一丈落差的黄河与水渠,在十几座大型的水转翻车面前不成问题,十几座水转翻车每时每刻都在引黄河水进入地上水渠。

干涸的护城河有了水,百姓也不用走几百步去黄河里取水。

一时间,城外的许多荒地都得到了新生,被种上了麻、豆及罗卜、白菜等作物。

此时此刻,刘继隆正在指导如何挖掘暗渠,而他身边紧紧跟着张昶、尚铎罗等人。

刘继隆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目光停留在了数百步外,埋头开垦荒地的百姓身上。

尽管他们的穿着依旧破烂,可神情却不再麻木,时不时会在埋头干活时说笑。

他们正在一点点恢复一个正常人该有的情绪,而刘继隆要做的就是现有的势头保持下去。

“刺史,这每个月成批成批的杀羊,就城外那三万多牧群,恐怕也顶不了多久。”

马成忍不住叫苦,而陈靖崇也跟着道:“城内一万三千多军民,每天光吃饭就要吃近二百石。”

“按照我们带来的粮食和缴获的粮食,顶多够吃六个半月,这还是时不时屠宰牧群的情况。”

“城外的粮田我看了,最多产出两万石,帮我们多撑四个月。”

“算来算去,想要撑到明年秋收,得想办法弄个一万两三千石才行。”

马成和陈靖崇,这两个曾经学习最认真的家伙,如今负责起了五泉的治理。

对于二人来说,治理五泉城的难度倒是不大,因为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刘继隆都会亲力亲为的解决。

只是粮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哪怕他们已经组织人手捕鱼、打猎,却依旧解决不了他们面对的问题。

对此,刘继隆倒是十分沉稳:“粮食的事情不用太操心,不过两个多月的缺口,大不了我厚着脸皮去求张节度使给我们运批粮食,用甲胄换也行!”

他倒是十分乐观,毕竟五泉的情况在他看来,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他甚至在见过广武和五泉的情况后,不由得对陇西大旱产生了怀疑。

兴修并维护水利这种事,本该是件常态化的事情,但陇西的这些节度使却仿佛跟人机一样,对水利置之不理,这才导致了大唐中前期遗留的水利设施不断损坏。

若是这些水利设施还在,那凭借堰堤和暗渠等水利设施,陇西各州完全可以收集雪水存入暗渠,加上引水的水车来解决耕地用水的事情。

陇西虽然大旱,但也不过就是水位下降,还没有到断流的程度。

这种程度的旱情,比起刘继隆在后世经历过的一些旱情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就凭他这个对水利一知半解的人,都能通过简单的测绘和掘土探水等手段把兰州的旱情缓解。

若是有高明的水工,指不定能依托上游清澈的黄河,把五泉城附近荒地的用水问题给彻底解决。

只可惜,这种高明的水工,即便在大唐也是极为吃香的人物,不可能出现在五泉这种地方。

这般想着,刘继隆看向前方耕作的百姓,头也不回的询问道:

“入冬前,城外这六万多亩荒田的水渠能不能修好?”

“肯定可以!”陈靖崇给出肯定的答复,同时说道:

“不过五泉城外这六万多亩荒田在入冬后需要翻地,来年开春还需要春种。”

“到时候,估计得让军中的弟兄们辛苦半个月,把春耕的事情给弄完。”

“春耕结束后,只要明年的旱情不加重,水利不出什么问题,明年秋收后我们就能摆脱粮食短缺的问题。”

“好!”刘继隆高兴颔首,心里算了算时间,随后对诸将道:

“辛苦一年,明年秋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后,等后年开春,就是我们出兵收复河州的时候。”

“等拿下了河州,前路就畅通无阻了!”

“是!!”诸将纷纷作揖,对刘继隆此言没有半点怀疑。

与此同时,金城关方向的官道忽然传来马蹄声,十余名轻骑疾驰而来。

当他们瞧见刘继隆的旌旗插在田间的人堆里,他们便在官道翻身下马,朝他们这边小跑而来。

“悉弄?”尚铎罗和厝本最先反应过来,急忙对刘继隆作揖道:“刺史,是派去廓州的悉弄他们回来了!”

“噢?”刘继隆诧异过后,连忙朝着悉弄他们快走而去。

见到刘继隆朝自己走来,悉弄连忙加快脚步,随后单膝跪在田间,呈上尚婢婢的手书。

“刺史,尚节度使答应借粮了,不过具体还得您看看书信才行。”

“辛苦了!”刘继隆将他扶起,拍了拍他的两肩,对旁边的厝本道:“让人杀只羊,犒劳犒劳这十六个弟兄!”

“是!”厝本笑着应下,而刘继隆也对悉弄叮嘱好好休息后,这才将尚婢婢的书信拆开阅览。

不多时,他脸上浮现笑脸,下意识看向陈靖崇和马成:

“粮食和人的事情有着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