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159章 破败河州

第159章 破败河州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娘贼的,这厮真能跑!”

“又跑了?!”

“两三年不见,这尚延心怎么成狗熊了!”

翌日正午,看着被搬空的凤林衙门,急匆匆走入衙门内的陇西军诸将忍不住骂了出来。

尚铎罗则是忍不住唏嘘道:“这不像尚延心的作风,他现在怎么那么胆怯了?”

今日卯时天亮,刘继隆便派兵进攻凤林,从抱罕到凤林不过四十里。

刘继隆本意是精骑追堵,避免他们收割凤林城外粮食。

结果等他们来到凤林的时候,凤林城门大开,整座城池除了几千口奴隶外,其余的番兵和番民都消失不见了。

尚延心的逃跑速度,还是一如既往的快。

“刺史!”

衙门外传来了叫嚷声,斛斯光迈步走入衙门内,隔着老远便对刘继隆作揖:

“刚才抱罕传来消息,尚延心他们往东谷方向跑了,今早清晨与我们的塘骑发生了冲突。”

“按照时间来看,他们起码跑出五十里了,要不要追?”

斛斯光询问着刘继隆,刘继隆闻言摇头道:“东谷不易通过,况且凤林关的那群番兵还没有传来消息,先把河州拿下,再图谋临州也不迟。”

刘继隆倒是想一鼓作气拿下三州之地,不过东谷确实凶险,他并不想往东谷去进攻临州。

“刺史,您是想修复临兰官道?”

尚铎罗想到了临州和兰州那条废弃的官道,因此询问起了刘继隆。

不过刘继隆却摇头道:“临兰官道被山洪阻断,日后自然要修葺,可如今我们人手不足,抽调不出那么多人力修葺一条官道。”

话音落下,刘继隆扫视凤林衙门正堂,忍不住道:

“我虽预感能很快拿下河州,但尚延心这不抵抗的作为倒是令我没想到。”

“权力果然要人命,不知不觉就把尚延心腐蚀成了这副模样。”

“我们可得小心些,贪恋权力而止步不前,可是会死人的。”

刘继隆目光扫视众人,忍不住提醒起来,而众人也纷纷点头应下。

见他们都听进去了,刘继隆这才下令道:

“召集城内所有奴隶到校场,准备为他们登籍造册!”

“是!!”众人先后应下,随后开始动员全城百姓。

一千精骑动员数千奴隶还是十分轻松的,不到一个时辰,刘继隆便在凤林城的校场见到了城中所有百姓。

陇西大旱后,许多百姓逃亡河西、陇南乃至多麦地区。

凤林县在开元年间有一万二千余口百姓,如今却只剩下了五六千人,连校场都站不满。

刘继隆站在校台上,身后站着一百名甲兵。

台下,数千百姓看向他的眼神满是畏惧,生怕他会下令屠杀他们。

“今日,我陇西归义军节度使刘继隆率师收复河州全境!”

随着刘继隆开口说出这句话,他身后的甲兵异口同声将他们的话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告诉了全城的百姓。

百姓听到刘继隆的话,那充满畏惧的目光减弱几分,而刘继隆还在继续。

“自即日起,河西执行新律!”

“河州所有奴隶尽数解放为民,登籍造册,编为民户!”

“即日起,河州施行配给制,成人每日发粮二斤,未成年者发粮一斤半!”

“城中百姓,每十户设一伙,五伙为一队,两队为一旅,两旅为一团……”

“城外耕地,施行包产到户制,均分田地于百姓,各团下发任务,民户负责执行任务!”

“凤林县所有民户登籍造册事宜……现在开始!!”

当刘继隆话音落下,他的话也被甲兵们一段段的传唱出去,响彻整个校场。

台下百姓那麻木的眼神,也在刘继隆那一段段话语中渐渐明亮起来。

“呜吼!!!”

霎时间,校场上欢呼一片,不论是长者还是孩童,亦或者是成人,他们雀跃着、叫嚷着、发泄着自己心中的激动。

刘继隆话里说的很多东西他们不懂,但他们听到了一件事……

自即日起,他们不再是奴隶!

“好了,开始登籍造册吧!”

望着百姓庆祝的海洋,刘继隆脸上笑容灿烂,侧头看向尚铎罗他们。

接下来,凤林县城成为了尚铎罗他们的主场。

他们虽然还穿着甲胄,可却干起了直白的活。

他们让百姓们各自回家等着,并在之后率领兵卒上门,负责为每条街巷、每所房屋的百姓们登籍造册。

他们被编为了民户,可暂时用的却是军队的编制,因为这更方便带领他们恢复生产,建设凤林县。

从午后到黄昏,上千精骑化身直白,很快统计好了凤林县的人口情况。

入夜,在油灯昏黄的光线下,刘继隆也拿到了城内最新的人口文册。

“这凤林县,现在有一千四百六十七户,六千二百四十五人,成丁的男子一千八百三十二人,未成丁的男娃娃有一千九百五十六人。”

“按照我白天说的,把他们编为八个团,其中队正以上的官职,都得让军中识字的弟兄来担任。”

刘继隆说着自己的想法,尚铎罗听后忍不住询问道:“刺史,这些人都发军饷吗?”

“不发。”刘继隆解释道:“我的话,你们选一个人记下,要在五泉、抱罕和以后我们收复的其它地方执行,直到我改换制度为止。”

闻言,斛斯光连忙起身从刘继隆桌案上取过毛笔和空白的文册,担当起了记事员。

见他准备好了,刘继隆这才说道:“陇西的生产被旱情和战争所破坏,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恢复生产,所以要施行两套制度。”

“第一套是原本的军队制度,这群人照样的发饷,平日里的扫盲、训练都不能落下。”

“第二套就是我今天说的这套制度,我管它叫民兵制度。”

“虽然和军队的编制一样,但只有我们派来担任官员的将士们有军饷,伙长和老百姓是没有的。”

“我之所以要搞民兵制度,为的就是恢复生产。”

刘继隆解释了自己要搞民兵制度的原因,给斛斯光充足记录的时间后,他这才继续说道:

“你们都是当兵的,不用我说也清楚百姓和军队的区别。”

“军队下发任务,那是责任到人。”

“现在这套民兵制度,是责任到户。”

“军队的任务是扫盲、训练、作战。”

“民兵的任务就是耕种粮食、收割粮食、日常除草,以及挖掘水渠、修建水车、复耕土地等等。”

“实际上和徭役没有区别,但是我们不能干让百姓吃亏的事情。”

“现在是大旱,粮食紧张,所以要施行配给制,每个人都得干活。”

“等旱情过去,陇西的生产恢复到曾经,那我们就换回正常的制度。”

经过刘继隆这番解释,众人这才清楚了他所说的民兵制度是个什么制度。

不过在他解释过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尚铎罗举手提问,刘继隆颔首示意他开口。

“刺史,我们全军不过二千九百三十二人,着甲的弟兄也这些。”

“凤林关的那些敌军投降过后,我们应该可以扩招几百人,但总数也不过三千多。”

“按照您的说法,每五十户百姓就要留一个弟兄带领他们恢复生产,加上民兵各级武官,需要用的人就多了。”

“这一来一去,起码要从军中抽出三四百个识字的弟兄。”

“这识字的弟兄有多难培养,您比我们更清楚。”

“我们现在还要收复临州和渭州,尚延心这次逃跑是因为没有防备,可现在他跑去临州,自然就有了防备。”

“他们的兵力不低于四千,我们人数本来就少,还要抽调二三百人去带领百姓做事,这……”

尚铎罗没有继续说下去,可他的话却赢得了堂内众人的认可。

对此,刘继隆没有着急,而是沉默片刻后才继续说道:

“河州有铁矿、金矿和铜矿,铁矿可以打造甲胄,金矿和铜矿可以积蓄起来,等待日后和朝廷做生意再拿来用。”

“如果我们想着用三千多人去打仗,舍不得治理百姓,那我们的队伍也只有这点,壮大不起来。”

“只有把人撒出去,让百姓知道我们的目的,这样才能获得百姓的支持。”

“只要有了百姓的支持,我们哪怕是打了败仗,也能很快卷土重来。”

刘继隆教育着众人,随后起身吩咐道:“郑处!”

“末将在!”郑处站了起来,而刘继隆也开口道:

“现在擢授你凤林县令兼凤林折冲府折冲都尉,留一个团的兵力给你治理、戍守凤林。”

“半个月后,我要看到你把凤林的人口、耕地文册交到抱罕去。”

“末将领命!”郑处作揖应下,刘继隆颔首道:“行了,都下去休息吧。”

在他的摆手下,众人纷纷起身,各自下去休息去了。

在众人休息的同时,亡命逃跑的尚延心,可谓艰难。

从凤林县往东谷逃亡临州这条路虽然是官道,可并不好走。

尚延心所部一千三百精骑及其五千余家眷,几乎都在马背、马车上渡过。

凤林县官仓的两万余石粮食被四千余辆挽马车拉拽,由精骑家眷所驱使前往临州。

尚延心坐在马车里,其身后几辆华贵的马车则是装着他这几年在河州所获的金银细软。

逃亡开始时,他心里无时无刻都在担忧刘继隆会追上来,尤其是在东谷峡口撞上陇西军的塘骑后,他更是吓得丢下了数百车粮食来堵塞东谷谷道。

不知道是不是那数百车粮食起了作用,总之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他们身后仿佛没有了追兵。

东谷狭长,位于山脉之间,左右宽不过两丈,无法攀爬。

不仅不易通过,也不易设伏。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谷口列阵扎营,如此可当兵数倍。

“驾…驾…驾……”

七月二十四日午后,随着前方出现刺眼的亮光,驾车的马夫连忙抖动马缰。

一刻钟后,尚延心所率的逃亡队伍冲出光亮,前方豁然开朗。

“终于来到河谷了!”

打开车窗,望着宽阔的河谷,尚延心舒缓了一口气,随后厉声道:“让蔺茹真将率三百精骑在谷口断后,等我消息再前往大夏县!”

“是!”

车窗外,护卫尚延心马车的精骑调转马头,前去通知蔺茹真将.

至于尚延心,他则是马不停蹄的带着一千精骑与家眷、粮车们朝着三十余里外的大夏县奔赴而去。

大夏县位于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当地沟谷纵横,丘陵密布,唯有中部的大夏河水冲出了一条贯穿境内的河谷冲积盆地,地势相较而言平坦。

大夏县,便是处于这样一条河谷冲积盆地的中部,城池依靠北边的黄土高原山脉,南边则是大夏水。

城池呈东西走势,南北宽三百步,东西长一里,城中人口不过两千余人。

可以说,与其说它是县城,倒不如说它是一座有百姓生活的关隘。

赶在黄昏前,尚延心的队伍来到了大夏城下,而大夏城也响起了钟鼓鸣镝之声。

“城外的是谁!”

西门城头上,一名百户质问城外的尚延心队伍。

在他质问的同时,大夏县城内为数不多的甲兵也先后登上城墙。

“河州乞利本尚延心在这里,还不快点开城门!”

一名小节儿策马来到城下,手中紧握尚延心的大纛。

“真是尚延心的大纛!”

看见那面大纛,大夏城关上甲兵议论纷纷,而百户见状却硬着头皮道:“把凭证放在吊篮里!”

他命人放下吊篮,而城外的小节儿也将尚延心交给自己的凭证放到了吊篮里。

不多时,大夏城关的吊桥放下,城门打开。

被阻挡在城外的尚延心队伍开始浩浩荡荡的开拔进入城内,而百户也带人来到城门口迎接。

只可惜尚延心没有心思理会他们,他带兵进城之后,立马让精骑接管了城防,另外让临州百户带着自己的手书前往狄道。

两日后,一队精骑策马由北向南冲入狄道城内,直奔衙门而去。

不多时,尚延心的手书被送到了折逋讳的手上。

“猪犬的家伙,这尚延心莫不是蒙骗我?”

“一日就弄丢了河州,却还能带着一千三百精骑和数千家眷逃到大夏?”

主位上,一名身材消瘦的吐蕃将领拿着手书,不敢置信。

不止是他,就连他堂下的十数名百户都露出了错愕的表情。

“乞利本,这事情是真的假的?”

“莫不是尚延心欺诈?毕竟他已经抢占了大夏城。”

“乞利本,我们得小心才行。”

“对,别被这家伙鸠占鹊巢了。”

一时间,众人都不相信尚延心会在一天时间里,弄丢了整个河州。

那可是人口三四万的河陇大州,就算是猪来守城,也不至于一天之内就弄丢全境,更别提想要进入河州,必须攻破凤林关。

这道关隘,当年可是阻挡了巅峰时期的吐蕃数十年,不知多少人物折戟在城下。

现在尚延心突然跑到临州,抢占了大夏城不说,还说他在一天时间里弄丢了河州?

不是众人不信,而是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折逋讳将尚延心的手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末了才道:“尚延心说,是兰州的刘继隆打过来了。”

“刘继隆?河西那个?”

诸将面面相觑,显然都曾听过刘继隆的名声。

“除了他,还能有谁?”

折逋讳没好气道:“这尚延心真是废物,竟然把河州丢给了刘继隆。”

“哪怕刘继隆绕过凤林关偷袭抱罕,但只要他及时派出塘骑通知我,再坚守抱罕城,说不定河州可以不用丢。”

“现在他带着几千人抛下河州来了临州,我这临州可养活不了他那么多人。”

面对他所说的话,众人纷纷点头附和,而堂下的节儿也忍不住道:

“乞利本,如果刘继隆真的像尚延心所说一样前来进犯,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怎么办?”折逋讳皱眉道:“尚延心没了心气,被刘继隆吓一下就腿软了,可我们不是!”

“刘继隆要是真的来进犯临州,大夏城就是他的埋骨之地。”

闻言,另一名节儿继续道:“可如果他不走东谷官道,而是修葺临兰道,从五泉进攻狄道怎么办?”

“临兰道?”折逋讳忍不住轻嗤道:

“临兰道废弃多年,没有几万人劳作,短期内不可能修通。”

“现在已经是七月末,再过三个月就大雪封山,东谷的官道断绝。”

“刘继隆如果要进犯临州,必然会在这三个月内有所行动。”

“在大雪到来前,我们必须死守大夏,绝不给刘继隆染指临、渭的机会!”

“传我军令,即日起收割粮食,另从长乐调二百甲兵来狄道驻守,等他们抵达狄道,我亲自率五百精骑前往大夏压阵。”

“此外,待会我手书一封,派出轻骑送往渭州,让鲁褥月派兵援助大夏。”

“临州若是失陷,下一个就是他的渭州!”

三言两语间,临州上万人便被动员了起来。

与此同时,他的求援信也被数十名轻骑送往了渭州。

为了保卫临渭,他决意要在大夏城和刘继隆死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