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193章 山南封敖

第193章 山南封敖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杀…杀…杀……”

四月末,会宁城外军营喊杀声不断,数百精骑与两千余甲兵列阵喊杀,大阵开合,很有气势。

校台上,索勋身着绯袍,眼看大军开阵,来回渡步。

在此时刻,营外突然疾驰一队轻骑直冲校台,不多时勒马停下,轻骑下马小跑登上校台,朝索勋作揖。

“刺史,北边乌兰有消息传来,说是陇西的牙商陈瑛带着数千百姓和数千牧群南下,眼下正在渡过黄河。”

“嗯?”索勋侧目看了轻骑一眼,而他身后的折冲都尉上前作揖道:

“刺史,数千百姓和牧群,我们要不要……”

都尉搓搓手指,显然是询问是否要盘剥,索勋闻言面露犹豫。

在他想动手的时候,又想到如今风头正盛的刘继隆。

刘继隆对朝廷的态度让他不敢随意拿捏刘继隆,于是只能冷哼道:“不必理会,继续练兵!”

“是……”都尉无奈退下,但索勋又道:“慢着。”

“刺史!”都尉连忙站定,索勋接着说道:

“凉州那边,有没有什么变化?”

“未有。”都尉摇了摇头,继续开口道:

“入秋前,嗢末与回鹘抢了不少牧群,张淮深估计正头疼呢。”

“不过赤水军的张直方几次上疏张淮深跋扈,朝廷那边始终未有回复。”

“嗯!”索勋应下,吩咐道:“紧盯凉州,若是凉州有变,便是我们入主凉州之时。”

“此外……”

索勋停顿片刻,随后看向校场上甲兵,继续说道:“再募五百甲兵,所需钱粮从衙门内拨给。”

“这……”都尉犹豫不敢应下,索勋冷眼看向他,他不由硬着头皮回应道:

“刺史,虽说我们接收不少饥民,可城中军民仅两万七,男丁仅六千,已经有三千五百男丁参军。”

“倘若再募五百,那……”

“让你做就做!”索勋不满瞪了他一眼,都尉只能应下。

在他应下不久后,城中再度掀起了征募兵卒的风波。

与此同时,索勋也向长安送去募兵的消息,试图让长安知道他的实力,以此像刘继隆那般得到擢赏。

在他试图让长安得知他实力的时候,陇西的刘继隆却在浩浩荡荡的募兵、扫盲。

四州的农业生产没有那么快恢复,刘继隆时常乘马前往四州,并派人打探西边三州的情况。

四月二十八日,刘继隆乘马驰入武州治所复津县,李骥、王思奉连忙走出衙门迎接。

“节帅!”

二人率领武州官员朝刘继隆作揖,刘继隆龙行虎步往衙门内走去,不多时入座主位。

李骥、王思奉带着官员们站在正堂两侧,刘继隆也颔首道:

“你们在将利、复津的治理和练兵我看过了,没有什么问题。”

“与牙商们议事过后,我还得去宕州的怀道,因此盘堤我就不去了。”

“你们与我说说,眼下武州的情况,以及盘堤的渡口修建近况便可。”

他话音落下,李骥没有上前,而是目光示意王思奉上前。

王思奉知道这是自己表现的时候,连忙上前作揖道:“回禀节帅……”

“近些日子来,州衙下属直白前往各乡清查人口,又查出汉口二百五十四,番口三百一十七。”

“武州镇合武、宕二州,镇中有武州军、宕州军、武宕军等三军,合兵一千八百人。”

“盘堤渡口已然修葺,州中有造小舟者,舟可乘兵十二人,亦或载货两千斤。”

王思奉说罢,刘继隆便思考起来。

羌水中游虽然可以通航,但碍于水深和海拔落差较大,因此并不适合大船行走,只能行走一些小舟。

此外,陇西缺乏造船好手,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自己日后若是要进军南方,没有一支好的水师是不行的。

想到这里,刘继隆准备以盘堤渡口为起点,在此磨炼船工的造船技艺和水兵水战能力。

“盘堤渡口的船工有多少人,驻兵几何?”

刘继隆询问王思奉,王思奉连忙作答:“船工十二人,驻兵一旅百人,皆是新募的兵卒,水性不错。”

闻言,刘继隆裁断道:“船工需要扩招,此事我会与那些牙商沟通,从长江两岸雇佣船工来教导他们造大船。”

“盘堤渡口的兵马太少,驻兵一团二百,编制在三镇之外,直属都护府,号武州水师。”

刘继隆吩咐一声,李骥便带王思奉应下。

待他们应下后,刘继隆这才继续道:“岷宕二州的货物,都运到复津了吗?”

“回节帅。”李骥这时走出来作揖道:

“二百张龙须席,十对锦鸡、两对鹦鹉鸟,八千斤炒茶,一千二百斤花椒都运抵此处了。”

“此外,成州运来八百担井盐,专供三川牙商,而武州产出蜡烛两万支,花椒五百斤,炒茶二千六百斤。”

李骥话音落下,王思奉还从身后校尉手中端来一个小盒子,并上前放在了桌案上。

刘继隆将其拿起打开,里面装着拇指大小的好几根金条。

“节帅,这是武州所采的二百六十二两麸金。”

李骥介绍着,刘继隆也掂量了一下这些麸金重量,随后放在一旁,对李骥询问道:“牙商们何日抵达?”

“初三便能抵达。”李骥回答,随后询问道:

“节帅,武宕二州的治理和练兵都差不多了,我是否要回去岷州?”

“嗯!”刘继隆颔首,同时交代道:

“你确实需要去岷州,但并非去治理岷州,而是要准备出征收复三州了。”

“收复洮、叠、松三州?”李骥眼前一亮。

见他来了兴致,刘继隆也轻笑道:“去年出兵时,你们还需要我坐镇,但今年不同。”

“今年尚铎罗为主帅,你为左先锋,斛斯光为右先锋。”

“此次出征,武州镇便不出兵了,由兰州、河州、临州、岷州四镇出兵五千,由你三人统帅。”

五千兵马收复人口三万左右的三州,不得不说刘继隆手笔很大。

此次收复过后,整个陇西除了鄯廓二州外,余者尽数归入刘继隆治下,他这个陇右观察使也将更加名副其实些。

只是面对鄯廓二州,刘继隆的脚步就不会有那么快了。

尚婢婢在二州韬光养晦数年,不是一盘散沙的陇南可比的。

“末将领命!”

得知此次自己担任左先锋,李骥连忙作揖,而刘继隆也起身道:

“好生休息,等初三与牙商们议事之后,我们便出发岷州。”

“是!”

交代过后,刘继隆住进了衙门的西厅,而曹茂则是被刘继隆安排去熟悉武州了。

这次刘继隆带他走遍诸州,为的就是让他在崔恕手下好好干。

陇西现在不缺将领,只缺政才。

三五日时间很快过去,随着时间来到五月初三,来自各道的陇西牙商也聚集到了复津县衙之中。

十余名商贾坐在正堂酒席位置上,刘继隆换了一身绢帛材质的紫袍入座主位。

衙门内外被戒严,十余名商贾眼见他入座,先后起身献媚:

“节帅,此前您借出的庖厨,在下在山南西道的阆州、蓬州开设酒肆四家,此为上半年得利,请您笑纳。”

“节帅,这是在下在巴州开设两家酒肆所获之利,请您笑纳。”

“节帅……”

俞从晖、王焘、任泽等人先后交出了自己所开酒肆的获利。

钱并不多,十几个人加起来,也不过九百多贯,但酒肆却开了三十五家,遍布剑南、山南东西等三道。

“好了,先坐下吧,此次某召诸位前来,并不是为了这数百贯钱。”

刘继隆安抚众人坐下,随后才开口道:

“某听闻剑南、山南等道多有官吏盘剥,致使百姓落草者甚众,此事是真是假?”

“落草?”俞从晖等人面面相觑,随后回应道:

“落草者倒也不少,但大多还是被收走了田产房屋,流落乡野。”

“这些人若是饥寒而死,倒不会有人为其收尸。”

“可若是他们在山野自给自足,开垦荒地,官府便会派人盯梢,等荒地成了熟地,再以私辟耕田的罪名将其家产收没。”

“正因如此,三川之地的饥民才会围剿不绝。”

俞从晖说罢,其它人也接二连三的说了起来。

在当下背景下,即便各地冗军严重,却没有人敢于裁军,哪怕是河朔三镇,若是谁敢苛刻牙兵,也难逃被逐被杀的下场。

剑南道、山南道在开元鼎盛时,正常养兵仅七八万便负担沉重,而今不下十万。

为了养活这些兵马,节度使们只能想办法搞钱,而加税无疑是最轻松的手段。

衙门带头放贷,强制百姓借贷,不等还贷时间到来,便提前催收。

利滚利之下,百姓根本还不起这些钱粮,只能被衙门收走家产屋舍。

这种时候,那些身怀本领的人选择去投军,而碌碌无为之人只能流落乡野。

为了活命,便只有上山落草为寇。

渐渐地,地方的军队愈发臃肿,草寇也越来越多。

围剿草寇,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本质上还是应该解决军队的冗兵和空额问题。

天下唐兵百万,可真遇到事情的时候,唐廷连十万精锐都凑不出来。

这些种种事情,刘继隆自然是清楚的。

他之所以询问俞从晖等人,主要是想看看剑南、山南等道的情况如何。

若是局面安定,那他想要买卖汉人,充斥陇西人口的计划无疑会宣告破产。

好在剑南、山南与大唐其它地方一样,都是贪官墨吏横行的地方。

“某若是想将这些饥民带到陇西,不知诸位可有办法?”

刘继隆忽的询问众人,原本热闹的现场戛然而止。

众人目光依旧停留在刘继隆身上,不多时俞从晖开口道:

“此事倒也不难,主要看节帅需要多少饥民。”

“若是数百人,那某等私下贿赂各州官员,招募些饥民弄为奴婢,以通商为借口,带他们来陇西倒也不难。”

“若是上千乃至数千人,这恐怕会惊动道里的官员,这就不好收场了。”

俞从晖这般说着,其余人也接连附和。

“某等一年走个三四趟,也能为节帅带来一两千人。”

“主要还是朝廷忌惮节帅,白敏中又严守边境,不然这个数量还能翻一番。”

“没错……”

眼见众人这么说,刘继隆略微皱眉。

白敏中这个人他还是打探过的,毕竟他此前作为宰相,而今出任西川节度使,自然会针对自己。

看样子,指望剑南道是不太可能了。

刘继隆这般想着,随后开口道:

“无碍,数百人就数百人吧,日后酒肆的收益,便请诸位为某采买汉口,壮大陇西了。”

“诸位请放心,某恩怨分明,诸位助某壮大西川,某自然会庇护诸位下半生富贵的!”

刘继隆表态过后,众人连忙朝他敬酒,刘继隆也一饮而尽。

随着酒水流入腹中,刘继隆倒吸一口凉气后继续道:

“陇西所缺的,大部分是工匠,其次是汉人,至于獠人和蛮人便算了。”

“这次某来武州,带来了诸如锦鸡、鹦鹉鸟、龙须席和炒茶、井盐、花椒等商货,诸位可以看看。”

他话音落下,正堂四周的兵卒便拿出一本本文册,转递给了这十余名牙商。

牙商们不停翻阅文册,眼睛明亮。

文册上不仅写明了陇西的商品,还附带上了的价格。

眼见他们翻阅文册,刘继隆也起身道:“生意上的事情,便由李刺史和王刺史与诸位谈吧,某不胜酒力,先行告退了。”

“节帅慢走……”

商贾们闻言先后起身相送,唯有俞从晖走出位置,跟着刘继隆、曹茂向内堂走去。

不多时,待他们穿过长廊,刘继隆便驻足转身看向俞从晖。

“俞押衙这是……”

“节帅,某不请自来,请节帅不要怪罪。”

俞从晖连忙作揖,随后解释道:“得知节帅需要人口,某倒是有件事可以与节帅商议。”

“但说无妨。”刘继隆眯了眯眼睛,俞从晖也连忙说道:

“元日前后,山南西道衙门的参军杨知温找上了某,想请某作陪,引荐其与节帅会晤。”

“某本欲在席后方才与节帅说此事,不料节帅退席,某便只能追了上来,请节帅恕罪。”

俞从晖倒是坦荡,把杨知温找他的事情说了一遍。

刘继隆听后皱眉,想了想这个杨知温是谁,却没有半点印象。

“进内堂说吧。”

“是!”

眼见自己可以走入内堂,俞从晖欣喜跟上脚步,不多时便跟着刘继隆走入内堂坐下。

“这杨知温是个什么出身?”

入座后,刘继隆便询问了这杨知温的身份,而俞从晖也连忙解释道:

“这杨知温乃虢州弘农杨氏出身,前朝会昌四年登进士第。”

“只可惜刚刚登进士第,便因为其母病逝而回乡守孝三年。”

“待守孝结束,先帝驾崩,至尊即位后不喜先帝留下诸臣,这杨知温便投入礼部侍郎封敖门下。”

“封敖不得至尊所喜,因此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杨知温以参军身份入山南西道衙门任事。”

“那封敖年老,担心节帅举兵攻入山南西道,因此特意命杨知温与节帅联系,这才找到了某的身上。”

俞从晖简单说清楚了封敖、杨知温的关系,刘继隆便问道:“那杨知温人在何处?”

“他在兴州等待某的消息。”俞从晖连忙回答。

闻言,刘继隆沉默片刻,半响后才说道:

“依你之见,我若是接见这杨知温,这杨知温是否会准许我迁徙饥民进入陇西?”

“这……”俞从晖咽了咽口水,他一介商贾,怎么敢讨论这种事情。

只是他想了想自己的身份,他身为陇西的牙商,自然要为刘继隆做事。

刘继隆强壮,他才能继续做生意,若是刘继隆栽倒,那他也会被朝廷清算。

想到这里,俞从晖这才说道:“封敖老迈,若是有杨知温帮忙说话,即便不能直接迁徙饥民,我们也能用别的法子把饥民带来陇西。”

“别的法子?”刘继隆好奇看向他,俞从晖也连忙解释道:

“无非就是把饥民打入獠蛮的奴籍,然后成批带往陇西。”

“只要封敖、杨知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某等再打点好沿途各州,大概不会出问题。”

“只是这打点少不了,每个人数百钱乃至上千钱都有可能。”

俞从晖把事情说了个清楚,刘继隆听后眼前一亮。

在他看来,别说数百钱换一个人,就是两贯换一个人也是赚的。

三川的饥民数以万计,但凡能带回两三成,都足够刘继隆同化番人。

这般想着,刘继隆目光重新回到俞从晖身上:“某需要你派人为我走一趟,请杨知温来复津与我会晤。”

“节帅放心,某定会派人将杨知温接来复津的!”俞从晖连忙行礼。

见状,刘继隆继续道:“你若愿意,便将你的家眷接往临州狄道,某令人安置他们。”

“待我与杨知温会晤后,陇西的牙商便归你节制。”

“某定不辱命!”俞从晖闻言激动,连忙起身,作势便要稽首。

好在曹茂上前扶住他,而刘继隆也开口道:“某麾下不兴稽首,作揖便可。”

说罢他站起身来,带着曹茂朝外走去。

“某会在复津待十日,希望俞押衙能为某带来好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