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205章 多方下注

第205章 多方下注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唏律律!”

“好啊!好啊……”

十月末,当骡马唏律声在成都城北响起,白敏中的称赞声几乎没有停下来过。

此时的白敏中伸出手摸了摸一匹健壮的挽马,身后跟着杨复恭及西川诸多将领。

“我大唐开国以来,向来以河北、河套、陇右等地马匹为马军。”

“昔年吐蕃窃据陇右,陇右流出马匹甚少,如今那刘继隆收复陇右,老夫也是得见陇右挽马了。”

白敏中不吝夸赞,而杨复恭也作揖道:

“那陇右多马而少骡,故此下官仅采买了一千三百头骡,一千三百匹马,比司空交代的少买了一百多匹,请司空治罪。”

见杨复恭这么说,白敏中朗声笑道:“仅仅花费不到八千匹织锦绢帛,便能买回如此多的骡马,子恪何罪之有啊!”

白敏中夸赞着他,西川诸将则是嗤之以鼻,都觉得杨复恭身为北司官员,竟然巴结南衙官员,着实不要脸面。

杨复恭并未将西川诸将的轻蔑放在眼里,只是对白敏中作揖道;

“司空,陇右马群众多,光我这些日子所见,便有近十万马群。”

“此外,下官打探得到,陇右军有一万六千余人,其中精骑四千,每骑双马,余者尽数为马步军,以挽马车或挽马为行军脚力。”

杨复恭一席话,顿时引得西川诸将错愕:“刘继隆只有半个陇右,如何能养兵一万六?”

“没错,他只有陇西而无河西,手中只有半个陇右,养兵七八千已然艰巨,杨监军恐怕被骗了!”

“司空,杨监军定然是被刘继隆所骗!”

“没错啊司空……”

众人各执一词,都不觉得刘继隆麾下能有如此多兵马。

面对众人所言,白敏中也眉头紧皱,并不相信刘继隆能凭借被吐蕃祸害后的陇西养兵如此之多。

只是不等他开口,杨复恭便说道:“陇右养兵极为便宜。”

“那陇右土地大多都在吐蕃贵族手中,而经刘继隆捣灭,诸多吐蕃贵族基本殒命,陇右耕地尽在刘继隆手中,因此可效仿国初府兵发田来安抚兵卒。”

“此外,陇右并无开拔、行粮等犒赏,每岁养兵一人,耗费不过十六七贯,故此才能养兵一万六千余。”

杨复恭打探的情报不少,但对于陇右普通兵卒的军饷,他还是过于高估了。

当然,这在他看来,已经是很低估的结果了。

“难怪如此……”

白敏中眯眼抚须,脑中思绪万千。

只是片刻,他便回过神来,与杨复恭说道:“西川缺骡马,暂时离不开陇右的牧群。”

“正因如此,老夫才会同意开剑南道商道,与此交好于他。”

“不知子恪你此次前往陇右,除了带回牧群,可还带回什么有用消息?”

“自然是有的。”杨复恭颔首,随后继续道:

“刘继隆承诺,只要商道不受阻碍,日后我西川向陇右所买骡马,皆以骡马两贯、挽马六贯来作价。”

“此外,织锦绢帛者,他们也来者不拒。”

“好!”白敏中满意点头,能以如此低的价格才买骡马,这是他事前不曾想到的。

得知骡马价格定下来后,白敏中便看向了身后的文官:

“西川钱粮起运京兆后,府库中还有多少钱粮?”

绯袍文官闻言作揖:“回司空,库中尚有七十余万贯,织锦七千二百匹,绢帛二十二万四千六百匹……”

西川富庶,即便每年要向关中起运大量钱财,可留下的钱财,依旧能撑起西川那臃肿的度支。

当然,西川最大的支出,主要还是维持那不修兵甲的数万兵马。

自大唐与南诏结盟和议后,西川兵马常年保持在四万左右。

白敏中来到西川后,由于无法裁军,加上急需训练一支骡马军来应对外敌,因此只能扩军。

原本他是想编练骡军一万的,但现在得到了陇右如此低价的挽马,他心思也渐渐活跃起来。

“老夫想将骡军削至八千,再编马军五千,诸位以为如何?”

白敏中将他的想法说出来,西川诸将喜闻乐见:“依司空所言!”

见状,白敏中看向杨复恭:“这批挽马便编入马军,此外老夫希望子恪能再走一趟陇右,补足剩下三千七百匹挽马。”

“若是刘继隆愿意出售军马,也是能买则买,壮我西川。”

眼下西川虽然有五万多兵马,但除了八千骡军和未成形的五千马军,剩下的四万多兵马中,只有不到两千匹军、乘、挽马。

更何况这两千多匹马,基本都在西线翼、维二州,难以抽调出来。

西川能打硬仗的,也只有西线那七千多人,加上南线那三千多人罢了。

正因如此,白敏中才会想着编练挽马、骡军。

若是刘继隆能卖些军马给他,他兴许还能编练几百精骑。

想到这里,他目光死死盯着杨复恭,而杨复恭也作揖道:

“想要刘继隆卖出军马也不难,主要还得看司空愿不愿意让利。”

白敏中眉头紧皱:“何解?”

杨复恭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余光看向西川诸将。

见状,白敏中对诸将及其余官员交代道:“你们都散去吧。”

“是……”

众人也想听听杨复恭的高见,可白敏中既然这样说了,他们只能作揖离去。

待他们走远,白敏中这才道:“说吧。”

眼见四周安全,杨复恭这才开口道:

“下官返程时听闻刘继隆与剑南西道的封尚书结为翁婿,原本下官以为这是封尚书讨好刘继隆之举,但南下过程中,下官见到了诸州有设粥棚之举,因此……”

杨复恭顿了顿,打岔道:“山南西道麾下三川常有饥民叛乱,但为何这几个月不曾听闻有三川饥民闹事?”

他没有直接点出刘继隆和封敖的交易,但白敏中怎么可能听不出来他的意思。

他脸色冷峻,余光瞥向杨复恭:“你口中的让利,莫不是让老夫让出西川饥民?”

西川诚然富庶,但这并非说西川没有饥民。

哪怕是长安城,也不乏有讨食者,何况西川。

对此,杨复恭作揖说道:

“无须司空让出,那刘继隆麾下牙商不少,而牙商南来北往,不论运输货物还是出行,都需要招抚力夫跟随。”

“只要不阻拦,刘继隆自会派牙商招抚饥民北上。”

担心白敏中不同意,杨复恭连忙道:“这些饥民留在西川,于西川无益。”

“若是能以此换取陇右马匹,则是利益多多。”

“待马军和精骑所缺马匹凑齐,再罢也不迟。”

话音落下,杨复恭试探性看向白敏中,见他在深思,便觉得事情稳了大半。

杨复恭没那么多想法,他只想增强西川实力,以免日后被吐蕃或刘继隆入侵而毫无还手之力。

在他看来,用些饥民和逸民来换取和平,暗地里增强西川实力,这笔生意无疑十分划算。

同理,在白敏中看来,这笔生意也十分划算。

以西川财力,只要刘继隆愿意售出马匹,不到半年时间,他就能凑足马军和精骑所缺马匹。

区区半年时间,刘继隆又能招抚多少饥民与逸民呢?

想到这里,白敏中颔首道:“此事便交付于你,与陇右接壤的那四个州,还得劳你跑一趟,让他们勿要为难陇右的牙商。”

“是!”杨复恭连忙应下,而白敏中也转身向着成都城走去。

与此同时,朝廷的旨意与崔恕等人,几乎是前后脚抵达的狄道。

“想让我进攻鄯廓,以此消耗我实力吗?”

狄道城外,身穿布衣的刘继隆在听完陈靖崇派人从渭州送来的圣旨内容后,当即缓了一口气,杵着锄头看向高进达等人。

崔恕与尚摩鄢也在旁边,不过此时尚摩鄢的脸色并不好看,因为他也听到了朝廷让刘继隆收复鄯廓的圣旨。

刘继隆目光停在他身上,开口询问道:

“尚摩鄢,你我也是老熟人了,我也就不和你藏着掖着了。”

“朝廷让我出兵收复廓州,你是怎么想的?”

“我……”尚摩鄢错愕,没想到刘继隆这么直接,但片刻后又觉得这才是刘继隆的风格,于是犹豫开口道:

“节帅与我阿爹有旧,我觉得节帅应该不会想对我阿爹下手的,但朝廷这边……”

尚摩鄢能力有限,胆子也不如尚婢婢那么大,因此他也想不到刘继隆会怎么回应朝廷。

对此,刘继隆却轻笑道:“朝廷要我收复廓州,又不是对你们赶尽杀绝,你不用担心。”

说出这话的时候,刘继隆心里还在偷笑。

他本来就要收复鄯廓,现在唐廷要自己收复鄯廓,这让自己收复鄯廓更加名正言顺,而且还能摆出一副不得不收复的姿态。

尚婢婢若是得知此事,必然会权衡。

想到这里,刘继隆继续说道:“磨禅川的论恐热此次进犯廓州,若是你阿爹防御得当,将其击退后,想必能挫败他麾下士气。”

“你回去后与你阿爹说,如果他愿意舍弃廓州和那上万汉口,我愿意出兵与他剿灭论恐热。”

“此外,我还将扶持他在磨禅川立足,向南夺取多麦、维西之地。”

“维西六州十余城,比廓州更大,人口更多,你阿爹知道怎么选择。”

“另外,那拓跋怀光既然决意要与我为敌,我便应了他的愿,明年提兵向鄯。”

“希望在我收复鄯州前,你阿爹能做出决断。”

刘继隆给尚摩鄢下了最后通牒,尚摩鄢愕然道:“您要进攻鄯州,那龙支……”

龙支城是尚摩鄢的驻地,也是从河州进攻鄯州的必经之地。

尚摩鄢担心刘继隆进攻鄯州前,要先拿下龙支城,而刘继隆却安抚道:

“我即便要你们离开廓州,也不会让你们突然离去。”

“待我收复鄯州后,我便会从河州、洮州派尚铎罗与你们南下围剿论恐热。”

“论恐热败亡后,我要他的尸首,而磨禅川归你们。”

“待后年开春,你们再迁徙磨禅川驻牧,而我会在河州与洮州、叠州、松州开设互市,与你们交易军械、牧群和铁料、粮食,助你们攻取多麦,拿下维西六州。”

刘继隆的话让尚摩鄢心里不免激荡,毕竟他阿爹也说过想要南下多麦。

如果能用廓州从刘继隆手上换取互市,那他们还真的能攻下多麦。

“我会劝我阿爹的,请节帅放心!”

尚摩鄢作揖回应,刘继隆也看向高进达:“安排他去休息,明日为他们备足返程的马料。”

“是!”高进达应下,随后带着尚摩鄢离开了此地。

在他们走后,刘继隆看向崔恕:“拓跋怀光把湟水、鄯城经营得如何?”

“不比渭州差!”崔恕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毕竟渭州是陇右军的东防重点。

“他们有多少兵马?”

刘继隆再次询问,而崔恕也交代道:

“粗略看去,两城兵马最少两千人,此外鄯州基本都是番人,可征调的壮丁起码有五六千人。”

鄯州的汉人,早就在刘继隆和尚婢婢在山丹相处时,迁徙去了甘州。

如今留在鄯州的,基本都是番人,而这也给了刘继隆放开手脚的机会。

哪怕鄯城、湟水再怎么坚固,刘继隆也有办法把它们拿下。

想到这里,刘继隆颔首道:“这次辛苦你了,你先回去休息吧,我已经让人给嫂子他们送去了五匹织锦,你记得让嫂子为你做身衣服。”

“谢节帅!”崔恕连忙行礼,而刘继隆却笑着摆了摆手,继续抡起锄头,为荒田开掘水渠。

十一月的狄道,夜里应该进入零下了,但白天并没有那么冷。

农户开荒,基本都是在冬季,而许多活计也只能在冬季开工。

此时的刘继隆,正带着狄道三千多男丁在开挖水渠。

明年的这个时候,水渠两岸将是熟地,耕种豆、麻、蔬菜等作物。

陇右地势复杂,但总体来说,产粮的地区主要还是河临渭三州和北边的兰州五泉县。

五泉那边迁入了不少人口,开垦的熟地已经达到十五万亩了,即便按照五税一,每年也能缴纳三万多石粮食。

刘继隆准备在解决陇南七个县的民族问题后,便将人口迁徙的重点放在河临渭兰这四个州上。

以四州的潜力,完全开发过后,养活两三百万人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开发。

迁移人口,发放耕牛挽马,不断的开垦荒地,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急不来。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旁边与自己一起挖掘水渠的弟兄道:“去传陈瑛过来!”

“是!”兵卒放下锄头便去找陈瑛,不多时便把陈瑛带到了刘继隆的面前。

“节帅!”

穿着麻衣的陈瑛行礼作揖,刘继隆见他来了,当即也停下手上的活计,示意他走到官道旁边。

“还有一个多月,便有麻布陆陆续续入库了。”

“我想让你带上府库中的织锦绢帛和麻布,继续负责对关内道的贸易。”

“此外,你看看能否从关内道的各镇购买奴隶,都带回兰州登籍造册?”

陈瑛想到了自己会继续负责关内道的贸易,但没想到自家节帅竟然想让自己从各镇购买奴婢。

对此,陈瑛连忙作揖道:

“购买奴婢其实不难,但难点在于关内道各镇都会盘剥一道。”

“如果关内道的饥荒和兵灾已经平息,一个奴隶便要七八贯,算上契税便是十贯。”

“例如末将在邠宁镇买了一个奴隶,最少耗费十贯,而走入朔方或泾原镇后,便需要再交一次契税,价格便来到了十二贯。”

“如此高价采买奴隶并带回兰州,倒不如从山南西道采买……”

正常情况下,关内道奴隶的价格,基本是山南西道的奴隶的两倍。

陈瑛上次之所以能便宜采买,主要还是关内道的党项兵灾刚刚结束,饥民还比较多。

然而现在过去了那么久,奴隶价格恐怕已经回到了正常情况。

在陈瑛看来,倒不如从山南西道采买奴隶来的划算。

不过对于刘继隆来说,他需要用最短的时间采买足够多的人口。

山南西道采买人口需要时间,而刘继隆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万一朝廷反应过来,把封敖给调走了,那他又得重新拉拢新的节度使,期间口马贸易肯定会被封锁。

把注都压在山南西道上,这对刘继隆而言,充满了太多的不安因素。

“价钱不重要,只要能把人带回来就行。”

“和上次一样,这次你提领四百精骑,在开春后北上贸易,顺带打探打探嗢末和甘州回鹘的情报。”

刘继隆郑重交代着,陈瑛见状也只能应下。

见他如此,刘继隆拍了拍他,随后看天色也不早了,当即让众人先回家吃午饭,下午再来继续干活。

回城的路上,他遇到了返回的高进达,便与高进达一起乘车返回都护府。

在车上,刘继隆突然想到了自己要招募李商隐的事情,连忙对高进达说道:

“我想招东川的李商隐来陇右为官,你为我写封信,就说我愿授其临州别驾。”

刘继隆虽然不知道李商隐在东川担任什么官职,但想来也不会太高,毕竟他晚年写过仕途不顺的诗词。

临州别驾是正五品官职,于李商隐而言,应该不算低了。

“节帅是准备借李义山的名头招抚寒门子弟?”

高进达去过长安,自然知道李商隐的名号。

李商隐名气很大,仕途却并不顺利,所以高进达才能猜出刘继隆想要借他名号招抚寒门子弟。

闻言,刘继隆轻笑,也不否认。

待二人回到都护府,高进达便按照刘继隆的吩咐,给身在梓州的李商隐写去了招募书信,并让轻骑急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