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216章 心死莫哀

第216章 心死莫哀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唏律律……”

四月末,昌松城外呼声焦躁,上万兵马在平原上对峙,一方兵力六七千,一方四千余。

两军阵中虽然同时飘扬着三辰旗,但依旧能看到“索”、“张”两字的旌旗。

“索刺史,你不好好在会州,来凉州干吗?!”

马背上,张淮深策马走出阵中,身后跟着酒居延等人。

此时他距离会宁军的距离不过二十余步,不用太大声,也能被索勋听到。

索勋见他不怕,也当即抖动马缰上前,与张淮深距离拉近不到十五步。

他身后跟着一名绿袍官员和一名武将,官员手中托着圣旨,而武将身后则是“赤水军”的旌旗。

“张使君,下官奉至尊旨意,率军移驻凉州,同时升调凉州刺史!”

“这里是至尊的圣旨,以及至尊给张使君和张河西的圣旨!”

索勋话音落下,绿袍官员策马上前,来到张淮深五步开外,厉声呵斥道:

“至尊有旨,劳请张防御使下马接旨!!”

对此,张淮深脸色难看。

尽管他早已料到朝廷的手段不会仅仅是挑拨他与刘继隆的关系,策反李仪中,但他没想到索勋也掺和了进来。

此外,朝廷竟然另外招募了一批赤水军前来凉州,这让张淮深陷入了被动之中。

他在凉州的兵力只有一万,其中七千都在昌松了。

如果和索勋在这里对峙太久,回鹘、嗢末趁机南下,那凉州各县就遭难了。

想到这里,他想先看看,朝廷给他们叔侄的旨意是什么。

“下马!”

他沉着下马,酒居延等人同样跟随。

见张淮深他们下马作揖,绿袍官员也宣读道:

“门下,河西节度使、五州观察使、检校司空、紫衣金鱼袋、敦煌县伯张议潮镇戍河西有功,擢受敦煌县开国侯、食邑千户。”

“今以河西节度使张议潮为安西副都护,碛西节度使,四镇留后,着令出兵复西域。”

“河西防御使,银青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嘉麟县子张淮深实有功,检校兵部侍郎,擢嘉麟县伯、食邑七百户。”

“今以河西防御使张淮深总镇河西,移驻沙州,协安西副都护张议潮收复四镇。”

“另闻凉州刺史、赤水军节度使张直方鼓噪兵勇,着其移镇会州,领会州刺史、会宁军节度使。”

“会宁军节度使索勋,戍镇有功,着其移镇凉州,领凉州刺史、赤水军节度使,番和县男,食邑三百户。”

朝廷三言两语间,便把整个河西局势打乱。

张议潮被调往西域收复四镇,张淮深被调往沙州坐镇,协助收复四镇。

张直方被调往会州担任刺史,索勋入主凉州,还得到了赤水军节度使的头衔。

如此一来,凉州境内五千赤水军便归他节制,若是算上他带出来的这两千五百会宁军,索勋手中便有七千五百兵马。

若是李仪中声援索勋,索勋手中兵马便达到九千,足够和张淮深分庭抗礼。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双方暂时的实力。

张淮深有张议潮支援,索勋也有朝廷的支援,而回鹘和嗢末也很有可能会下场,这就是大唐的声誉。

哪怕现在的大唐早已不是曾经的大唐,却也能凭借过去二百多年积累的声誉来号令四周部落。

放在十几年前,还有吐蕃和回鹘与大唐争抢号召力,而今吐蕃内乱,回鹘被击败西迁,黠戛斯无力南下,大唐便成为了无人敢挑衅的共主。

“张防御使,接旨吧!”

官员示意张淮深接旨,而他却迟迟没有上前。

此时他思绪百转千回,闪过无数种做法与后果。

他有想过直接杀了这名天使,随后与索勋开战,将其击败后,再驱逐张直方。

即便回鹘与嗢末南下,他也有自信将他们击退。

可问题是……在这之后呢?

朝廷会不会集结兵马西进?

他们张氏叔侄会不会被批判为叛臣?

他们能否击退朝廷的兵马?

这些种种问题摆在他的眼前,使得他不得不动摇。

河西的底子太薄了,东西千余里的广袤大地上,仅仅生活着二十万百姓,其中还有两万多是会州和兰州的百姓。

刨除二州,河西也不过只有十七八万民口罢了,并且其中番口便占了三成。

这种情况下,他着实没有自信去应对大唐的还击。

若是接下圣旨,即便索勋入主凉州,可听从他号令的兵马也就那几千人,而凉州近万兵马依旧在他的掌握之中。

不仅如此,被分成东西两半的河西也将整合一块,而叔父也将获得收复安西的名义。

思绪万千间,张淮深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

“臣……接旨!”

张淮深上前将圣旨从官员手中接过,只是不等官员展露笑容,张淮深便开口道:

“河西人口,半数在凉州,朝廷并不了解,故此才命我移镇沙州。”

“淮深为朝廷戍守河西,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移镇之事,某自会请表朝廷暂缓,至于索刺史……”

张淮深看向脸色难看的索勋,沉声开口道:“便劳烦率兵驻扎赤水城吧!”

“张淮深,你……”

索勋举起马鞭,却不想酒居延直接拔刀,而酒居延身后的凉州军更是纷纷动械。

面对此等局面,天使被吓了一跳,而索勋也缓缓放下马鞭。

他们终究不敢与张淮深撕破脸,而这让张淮深缓了一口气。

“言尽于此,索刺史好好理政吧!”

张淮深翻身上马,调转马头往昌松折返。

酒居延等人见状指挥大军徐徐撤退,而索勋望着他们的背影,眼底闪过寒芒。

“张淮深……”

他双手紧攥马鞭,而旁边的将领却作揖道:“不论如何,使君总归入主了凉州。”

“眼下只需要等待时机,便能徐徐图之,将张淮深赶出凉州区!”

“嗯……”索勋皱眉思考,觉得确实如此后,这才调转马头,驱使大军向姑臧北边的赤水城开拔而去。

得知他们向姑臧开拔,返回军营的张淮深也知道自己不能在此逗留了。

想到这里,他无奈揉眉道:“酒居延,传令三军,明日开拔返回姑臧。”

“此外,派人告诉刘继隆,让他把广武收下,待我日后解决了索勋这厮,再收回兰州。”

“罢了,还是我手书一份,你派人送去吧。”

张淮深知道河西底子浅薄,因此还是想增加河西的底子。

朝廷在灵州、原州卡着百姓,不让百姓迁徙河西,那便只有从河西下手了。

只要能弄来人口,充实河西,即便拿不回兰州,张淮深也忍了。

毕竟在他看来,兰州人口不过万口,而今又被李仪中、刘继隆募兵征战,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

只要刘继隆能给他青壮人口,舍弃兰州也无妨。

更何况朝廷现在紧盯他,兰州到了他的手上,只会更加刺激朝廷。

“使君,我们就这样放纵索勋进入凉州?!”

酒居延攥紧拳头,张淮涧也恶狠狠道;“干脆今夜出兵,杀他个措手不及!”

“没错!”酒居延也支持道:“先杀败索勋,再驱逐张直方那三千人!”

“够了!”张淮深头痛欲裂,呵斥着将二人打断。

他抬头与二人对视,同时余光看向哲多悉别,不由质问道:“杀败他们之后呢?”

“这……”两人没想太远,只想把索勋和张直方驱逐。

面对张淮深的询问,二人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张淮深个性要强,能力足够,而甘凉舞台就这么大,他一个人便能操持过来,所以酒居延和张淮涧等人根本没有自己做主发挥的时候。

正常情况下,他们顶多向张淮深提出建议,至于是否采纳,还得看张淮深是否选择。

没有压力就不会前进,没有前进就不会成长。

若是论能力而言,刘继隆麾下那帮子曾经不如他们的张昶等人,如今却已经历练的能甩他们一条街了。

“按我说的做,退下吧!”

张淮深驱散了众人,酒居延他们欲言又止,可最后还是说不出什么话来,只能退出了牙帐。

翌日,张淮深率军撤回姑臧,临行前他交代哲多悉别好好训练新卒,哲多悉别也频频点头,承诺会好好练兵。

两日后,索勋与张淮深一前一后率军撤回姑臧。

索勋心知要想和张淮深抗衡,就必须掌握足够的兵马。

正因如此,他带兵前往赤水城后,立马将赤水城包围了起来,同时带着天使召张直方出城。

城内的张直方、马监军二人得知朝廷有旨意,当即带着赤水军开城门接旨。

“门下……”

天使在城门口将旨意宣读,张直方得知自己调往了会州,不仅没有难受,反而十分高兴。

对于他来说,与王守文、吴煨这群老卒共事,整日可以说朝不保夕。

凉州富庶,却有一个张淮深节制他,而他也不敢无视张淮深。

现在他调往了会州,变成了会州之主的存在,想干嘛就干嘛,比在凉州赤水城吃沙尘好多了!

“臣接旨!”

张直方想也不想的接旨,随后目光看向索勋身后的两千五百会宁军和两千赤水军新卒。

“索使君,既然朝廷调我担任会州刺史,那你身后这些……”

张直方想讨要会宁军,索勋闻言皱眉:“这些兵马,大多都是我之部曲。”

“张刺史想要,可以自行前往会州训练兵马。”

“不过在此之前,我需要将我在会州剩余的部曲和家眷带回凉州。”

索勋可不会让出自己的兵马,更何况他本就瞧不上张直方,知道张直方没胆子和自己闹事。

率军西进前,索勋就了解了赤水城内的赤水军是听谁的令。

“敢问哪位是吴煨、王守文牙将?”

索勋不顾张直方难看的脸色,朝着对面的赤水军作揖询问。

对此,对面的赤水军中走出两道敦厚身影。

“某便是王守文(吴煨)!”

二人异口同声,自报家门。

见状,索勋大手一挥:“朝廷对赤水军的犒赏已经下来了,就在本使身后的辎重队中。”

“劳二位率军回营,事后前往牙门,为弟兄们领取钱帛!”

吴煨与王守文眼前一亮,瞬间把张直方抛之脑后,对索勋作揖行礼:“末将领命!”

张直方就这样被三千赤水军抛弃了,亦或者说被王守文和吴煨抛弃了。

眼见自己势单力孤,张直方冷哼一声,转身走回了城内。

而索勋见他离去,则是低声对身旁的将领交代道:“派轻骑驰往会州,告诉索旻带兵将会州人口迁徙至赤水城。”

“末将领命!”身旁将领作揖应下,紧接着遣派轻骑出发去了。

眼见事情顺利,索勋心中冷笑:“我不过差些运气罢了,如今运气来了,还有谁能挡我?”

他调转马头,眺望那基本看不到的姑臧城。

明明看不到,可他却似乎见到了张淮深,紧攥缰绳。

“张淮深……我先驱逐了你,然后再南下收拾刘继隆!”

思绪落下,他得意的调转马头,朝赤水城走去。

“这赤水城太小了,大军扎营,明日扩修城池!”

“末将领命……”

很快,索勋入主赤水城的消息便传到了张淮深耳中。

他刚刚回到衙门入座,便听到这则消息,不免皱眉:“张直方就这样把兵权交出去了?”

“是啊!”驻守姑臧的张淮满后悔道:

“早知道这个张直方这么无能,我们就应该早些对他下手!”

闻言,张淮深也是一阵后悔,但他也知道,现在后悔没用了,索勋麾下兵马已然接近八千,若是算上李仪中的兵马,那则更多。

想到这里,张淮深看向张淮满:“叔父有消息传来没?”

“时间太短,叔父应该才看到第一封信,估计连第二封都还在路上。”

张淮深心里懊恼,面上依旧沉稳。

他目光扫视诸将,深吸一口气道:“本是想着入夏后北伐嗢末,如今看来却是不能了。”

“索勋囤兵八千于赤水城,在他没有出错前,我们还得与他僵持才行。”

“也不知道叔父瞧见了前日送出的那封信和那份圣旨后,心里会是什么反应,恐怕不是滋味吧。”

张淮深忍不住叹气,堂内众人也不由得气氛低迷。

在他们低迷的同时,张议潮却才在路上收到了张淮深的第二封信。

得知刘继隆并未与朝廷联手,张议潮松了一口气。

但即便如此,河西的境况却也好不到哪去。

“使君,您……没事吧?”

曹义谦忍不住开口询问,而李恩与索忠顗则是沉默不语。

马背上的张议潮回头看向这三人,以及三人身后的沙州两千余兵马,不由得感到疲惫。

他此次出征将索忠顗与李恩带在身边,为的就是不让他们留在敦煌干涉张淮溶与张淮铨。

二人对此也心知肚明,一路上沉默寡言。

望着二人这般姿态,张议潮心中哀切。

明明他们当年聚义起兵时,为的是驱逐番贼,恢复汉统,为何会闹成如今这模样?

其中缘由,真的只是因为大唐吗?

张议潮收回目光,眺望南边的祁连山。

明明天色晴朗,气候温暖,可他却觉得身体如坠冰窟,胸闷喘不上气来。

如此下去,河西…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走吧,去前面的驿站歇脚,两日后就能抵达酒泉了。”

“是……”

良久之后,张议潮语气低落,三人则语气各不相同进行回应。

曹义谦语气隐忍,李恩语气惋惜,索忠顗则是带着丝压不住的激动。

张、李、索三家在明面上的脸面终于撕破了,而曹义谦这个小姓则是依旧跟着张议潮的脚步。

他们抖动马缰,沿着官道往酒泉而去。

五日后,张议潮抵达了福禄,见到了聚集于此的三千六百名兵将,以及五千多名民夫。

肃州的人口因为迁入甘凉二州的数千吐蕃而变得极不平衡,时常有番口闹事。

那些平日闹事的番口眼见张议潮重兵驻扎于此,当即便消停了下来。

这一切都被肃州的官员禀告给了张议潮,张议潮却清楚,他率兵驻扎于此只是治标,而非治本。

想要治本,就只有从大唐迁徙足够多的人口,让汉人成为主体,这样才能同化番人。

只是他的想法被大唐掐断,大唐宁愿关内道、京畿道的饥民饿死,也不愿意将他们迁入河西,壮大河西的人口和力量。

本就心灰意冷的他,在抵达福禄县的第二日便接到了张淮深的第三封书信,以及那份朝廷发来的圣旨。

得知朝廷名义上让自己收复安西四镇,实际上却是为了拆分河西,夺走凉州的时候,张议潮的心渐渐死了。

残阳如血,张议潮登临福禄县鼓楼,眺望远处缓缓落下的残阳。

曹义谦就这样跟着他,心思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仲怀……”

“使君,下官在这里。”

张议潮望着落下的残阳,大脊如龙的他,此时竟显得有几分佝偻,看得曹义谦心疼不已。

明明即将入夏,可张议潮却觉得晚风刺骨,忍不住的发颤。

“你说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值得朝廷如此对待我们?”

“我们为朝廷收复河西,难道做错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