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225章 事情难为

第225章 事情难为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唏律律……”

“恭贺节帅凯旋而归!”

七月二十四日,随着刘继隆率军抵达河州抱罕县,马成特意在城门口迎接刘继隆他们,隔着老远便恭贺凯旋。

刘继隆没有下马,而是笑着催促道:“天热,早些上马,请我去你的州衙坐坐。”

“是!”马成笑呵呵应下,随后翻身上马,为刘继隆他们开道返回州衙。

队伍走入城内,城内街道两边都是欢迎大军凯旋的队伍。

“陇右万岁!万岁万岁!”

“万岁万岁……”

喝彩声不断,许多女子见到有心仪的男子,也纷纷投出水果、野花等庆贺的东西。

几年时间过去,抱罕县内大部分的百姓都已经从昔日被奴役的经历中走出来了。

他们极具生气,身上穿着得体的麻衣,头发也梳理干净,脸上不说红光满面,但至少是健康的。

这一切,都源于刘继隆将他们解放,并制定了极好的政策。

被迁徙到河州的山南、剑南等道百姓也不少,尽管语言不通,但随着学子们对官话的学习,双方也渐渐可以沟通了起来。

现在的陇右百姓,虽然还是以吐蕃话为第一语言,但官话也在以极快的速度扩张。

在陇右担任官吏,最少要懂吐蕃语和官话,并看得懂吐蕃文字和楷书。

其中,楷书还分为繁体和简体,毕竟对于扫盲来说,简体更符合扫盲的要求,而繁体未免有些繁杂了。

正因如此,在陇右当官为将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不多时,刘继隆带人来到了河州的州衙并入座主位。

马成坐在左首位,李骥坐在右首位,往下则是陈瑛、曹茂等人。

刘继隆目光看向马成,虽说他依旧满头黑发,可脸上却多了些沧桑。

曾经在第三伙里,马成是年纪最大的那个人。

刘继隆十七时,马成便已经四十岁了。

如今他二十三岁,马成也四十六岁了。

再过四年,马成便年过半百,因此刘继隆不免询问道:“怎么不见家中那几个娃娃?”

“三个娃娃都在读书,剩下五个在内院被照顾着呢。”马成笑呵呵开口。

他有八个孩子,五男三女,但其中两男三女都是跟随刘继隆后生育的。

三个读书的男娃分别是二十岁、十七岁、十四岁,其中大郎就读临州的大学,二郎和三郎在河州的学堂就读。

马成的长子马懿在临州的大学就读,这件事刘继隆自然是知道的,因此他不免夸赞道:

“大郎在狄道学的不错,以后毕业了,能直接在军队里担任要职。”

“算算时间,再过一年,你家二郎与三郎便也毕业了,是准备去临州大学就读,还是另有安排?”

马成闻言笑着说道:“大郎学的东西我不懂,便不干涉了。”

“他与二郎和三郎说过,希望他们都去临州的大学学习,但二郎想担任直白,从直白做起。”

“三郎准备参军,但年纪太小了,我还是希望他去临州大学里学习学习。”

由于有保密条例,因此马懿并没有把在大学中学习的东西告诉自家人,但他也隐晦请两名弟弟去大学就读。

不过因为他说的不清不楚,两名弟弟也并不打算按照他推荐的方向前进,而是各有打算。

陇右的直白可以在年末考成后,一点点擢升,成为有品秩的官员。

兵卒也可以累积战功,以此实现擢升。

面对刘继隆的询问,马成表现出了不干涉的态度。

对此,刘继隆也沉默片刻,随后才道:“陇右讲究公平,只要有真才实学,不管走哪条路都能实现抱负。”

他在隐晦提醒马成不要开后门,而马成也表示了肯定。

“这是自然的,我还记得节帅您说过‘一帅无谋,挫丧万师’,我深以为然。”

“若是没那份本事,倒不如老老实实做个小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马成这般说着,而刘继隆也开口道:“李骥这几日会在河州驻扎,等待尚婢婢的回信后,约定时日出兵围剿论恐热。”

“这些精骑的后勤,还得指望你好好处理,且莫出了问题。”

“节帅放心!”马成保证的同时,不免询问道:

“剿灭论恐热,难道不是节帅亲自领兵吗?”

对此,刘继隆摇头道:“论恐热早已不是曾经的论恐热了。”

“他如今兵卒不过千,李骥与尚婢婢联手,足够将他剿灭。”

诸如论恐热这种曾经带给刘继隆巨大压力的对手,如今回过头来看,也不过如此罢了。

他不可能永远在一线作战,机会还是得留给下面的将领,让他们慢慢成长才是。

正因如此,从收复陇南开始,他就有意放手给诸将,而他通常都以旁观者的身份监军。

若是出现下面将领收拾不了的局面,他再出面收拾也不迟。

想到这里,刘继隆目光看向李骥:“李骥,有自信吗?”

“节帅放心,我必取论恐热首级献给节帅!”

李骥沉声作揖,脸上看不出自信还是心虚,只有沉稳。

刘继隆闻言颔首,目光看向陈瑛与曹茂:“你们二人随李骥围剿论恐热,明日我率五十骑返回狄道。”

对于李骥,刘继隆还是很放心的。

他在自己面前时有些暴躁,那是因为他听不得别人侮辱自己。

若是让他独当一面,那他的心计和手段便会展露,论恐热肯定讨不了好。

这般想着,刘继隆简单交代几句,便前往寅宾馆休息去了。

翌日,他带着五十名精骑返回狄道,三日后便回到了狄道都护府内。

不出意料,都护府内果然积攒了许多事情等待他处理。

“剑南道的杨复恭想贩卖一批口马给我们,但俞从晖、王焘他们都看过了,这批口马都是剑南道遭灾的饥民,而且都是老弱妇孺,没有成丁的青壮。”

“妇孺还好说,也能充实陇右人口,但老弱就……”

都护府内仪门处,高进达一边说着,一边跟在刘继隆身后向正堂走去。

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刘继隆也走入了正堂,并来到主位入座。

“老弱若是有一技之长,也能接到陇右来。”

刘继隆呼出一口浊气,做出回应后继续说道:

“剑南道除了杨复恭,难不成就没有人贩卖口马了?”

面对他的问题,高进达连忙道:“自然是有的。”

“过去半个月,从锦州、文州、扶州等地迁入七百多口百姓,都是那些州县官员贩卖的。”

说到这里,高进达不免摇头道:

“这白敏中昔日担任过宰相,又平定过党项,结果竟然以为凭借几本文书,就能遏制下面的州县官员。”

“他想把口马贸易掐在手里,可各州县官员却不会同意。”

高进达似乎在感叹白敏中太过幼稚,但刘继隆却道:

“他自然知道不可能遏制下面的官员,他此举不过是做给朝廷看罢了。”

刘继隆说话间,崔恕上前为他泡了一壶茶,而他叩指以表感谢,拿起茶杯便抿了一口。

“除了剑南道的这件事,还有没有别的事情?”

“有。”高进达颔首回应,紧接着继续说道:

“张直方平定了会州的番乱,不过事后他带着天雄军和会宁军将叛乱的番人屠戮大半,致使会州人口凋敝。”

“封尚书那边来了消息,估计这两个月是没有口马贸易了。”

“另外朝中也有消息传出,说朝廷准备调封尚书入京为官。”

几条消息,除了张直方屠会州没让刘继隆感到意外,剩下两条消息都在他的意料之外。

好在他早就在封邦彦、杨知温二人的帮助下,利用口马贸易所获来渗透山南西道的各州县官员。

即便朝廷更换了山南西道节度使,也无法挡住各州县官员继续与陇右贸易口马。

除非朝廷有魄力一口气更换全道官员,不然山南西道和陇右的口马贸易就永远不会停止。

“除了这些,还有别的事情吗?”

刘继隆有些疲惫,高进达与崔恕对视,相互摇了摇头。

刘继隆见状便起身道:“若是有事,留到明天处理吧,我先去休息去了。”

“节帅慢走……”

二人作揖行礼,而刘继隆也返回了内院,并在内门见到了带着侍妾、奴婢们迎接他的封徽。

夫妻间几句寒暄,封徽便带他去洗漱更衣,与他好好休息去了。

倒是在刘继隆休息的同时,拓跋怀光的首级也在几日的疾驰中送抵了长安南衙。

令狐綯看了一眼拓跋怀光的首级,便皱眉令人将其合上,紧接着翻阅起了刘继隆的奏表。

其中内容,无非就是仰仗至尊与朝廷威名,作战如何艰苦,死伤几何,这才收复了鄯州,将番将拓跋怀光斩于郊外。

“半个月拿下鄯州,竟然说自己死伤三千余人?”

令狐綯脸色不太好看,只觉得刘继隆是把三省六部的官员当傻子来糊弄了。

不过即便他知道刘继隆是在糊弄人,却也没有选择揭穿,毕竟朝廷又不需要支付这些阵没将士的抚恤。

唯一的问题,就是刘继隆收复鄯州,如此功劳肯定避免不了犒赏。

这犒赏的数额太多,至尊会不高兴。

犒赏的太少,至尊也会不高兴。

想到这里,令狐綯有些头疼,不免想念起了被罢的裴休。

至少裴休在的时候,他会与至尊针对这些钱粮方面的事情商议,而不用自己亲自去做。

“卢相最近在做什么?”

令狐綯想到了卢钧,不免询问身旁官员。

只是面对他的问题,官员支支吾吾,最后还是看令狐綯皱眉,这才说道:“卢相称病休养多日……”

“不过据坊间传闻,卢相似乎并未生病,而是常与亲友前往城南的别墅游玩……”

“……”听到官员的话,令狐綯脸色黑的难看。

他在这里累死累活,结果卢钧居然还有心思去城外的别墅游玩?

他自然知道卢钧是不满没能获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位,可他不能因为自己不满而称病,把三省的事情都丢到自己肩头吧?

令狐綯怨念十足,却不得不解决刘继隆收复鄯州这件事。

无奈之下,他只能起身前往了大明宫紫宸殿。

一个时辰后,站在紫宸殿外的他得到了传召。

待他走入紫宸殿的偏殿中,身为皇帝的李忱正在因为刚刚服用长年药而精神亢奋。

见到令狐綯,李忱红润的脸上浮现笑容:“子直来了啊?”

他称呼令狐綯的表字,而这种不稳重的举动,往往是他平日里不会做的。

对此,令狐綯不得不看了一眼桌案上的“长年药”。

尽管他不知道“长年药”有没有用,但他知道皇帝这种姿态很不正常。

想到这里,他只想赶紧解决陇右的事情,然后返回南衙。

“臣令狐綯,参见陛下,上千万岁寿!”

“平身赐座!”

令狐綯毕恭毕敬的作揖行礼,李忱也大方示意其平身并赐座。

“谢陛下!”

令狐綯坐在月牙凳上,交出刘继隆的奏表给了宦官,由宦官转呈给了李忱。

李忱接过奏疏后看了看,随后笑道:“这刘继隆竟然为了收复鄯州而死伤三千兵将,实乃可贺!”

“……”听到他的话,令狐綯心里一紧,更加确定了‘长年药’不正常。

他张了张嘴,有意想要提醒皇帝,但最后还是担心惹皇帝不快而闭上了嘴。

话到嘴边,最后却变成了:“陛下,刘继隆此举无非是在表功,以此谋求朝廷犒赏。”

“臣以为,朝廷大可不用理会,亦或者拨些钱粮将其搪塞过去便可。”

令狐綯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提起了启用“郑朗”为相的事情。

“陛下,工部尚书郑朗以病辞官,乞请告老还乡……”

两件事情摆在眼前,李忱却并没有如往日般不快,而是语气兴奋道:

“擢赏刘继隆三万匹绢帛,金银玉器各二十件,彩锦二十幅。”

“至于郑朗,他既然身体有恙,那便准许其辞官,以太子少师衔在长安归养吧。”

李忱简单将两件事情定调,令狐綯闻言松了一口气。

他没想到皇帝今日这么好说话,但也因此了解到了“长年药”的危害。

“既然郑朗身体有恙,那便以户部侍郎、判户部崔慎由为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吧!”

李忱虽然吃药吃得有些亢奋,但思维却还是清晰的。

卢钧的事情,他已经从北司宦官的口中得知,既然卢钧不干活,那自然是要找一个能干活的。

不然仅凭令狐綯一个人,也难以撑起南衙如此庞大的体系。

“陛下圣明……”

令狐綯闻言松了口气,这些天他确实累得不轻。

“卿若无事,那便暂时退下吧。”

李忱似乎稍微镇定了些,令狐綯见状恭敬行礼,随后退出了紫宸殿。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离开大明宫,而是找人打探了太医院的情报,想知道皇帝服用“长年药”的频率。

没过多久,他就得到了他想要的情报。

近些日子来,皇帝服用“长年药”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这不由让令狐綯想到了那些因为服用丹药而驾崩的皇帝。

尽管长年药是汤药,但令狐綯总觉得不对劲。

只是他的理智告诉他,他继续这样查下去,只会对自己有害。

瞻前顾后再三,令狐綯还是没敢管这件事情。

半个时辰后,他返回了南衙理政,但他才刚刚坐下,便得知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你说碛西节度使张议潮想要请入京为官?”

令狐綯眉头紧皱,语气带着质疑。

站在他面前的吏部侍郎连忙颔首,上前递出请表:“这是请表,请您过目。”

令狐綯接过请表并将其打开,这才发现张议潮竟然真的请表入京为官了。

“您看……这份请表是否要……”

吏部侍郎小心翼翼开口,还没说完就被令狐綯打断:

“这张议潮虽率义旅收复河西,但其早年却去过逻些,与许多番人牵扯不清,不能以常理来判断他。”

“他此举,恐怕是不满朝廷改任他官职,拆分河西所致。”

“那……”吏部侍郎试探开口:“需要驳回吗?”

“自然!”令狐綯不假思索应下。

虽说近些年来,时常有节度使被驱逐,跑到长安投靠朝廷的,但张议潮在河西威望甚高,既无兵卒驱赶,那为何要投靠朝廷?

令狐綯想要直接驳回张议潮的请表,但想了想后却道:“罢了,暂时留中。”

“是……”吏部侍郎松了一口气,随后从令狐綯手中接过请表,慢慢退出了正堂。

在他离去后不久,令狐綯便先处理了刘继隆收复鄯州的事情。

他按照皇帝的口谕,令中书省起草圣旨并交由门下省审核,确认无误后由尚书省下六部执行发出。

如此一来,他手上的较为棘手的事情便解决了。

按理来说,他也可以舒缓一口气,回去好好休息了。

只是当他想起紫宸殿内那一碗碗长年药,以及皇帝服用长年药的状态后,他不免有些忧虑了起来。

倘若皇帝真的因为服用长年药而驾崩,那自己又该如何自处?

想到这里,令狐綯不免觉得疲惫,忍不住想到了那位被刘继隆征召往陇右的好友……李商隐。

纵使二人政见不同而决裂,但他还是会时不时怀念昔日的时光。

“李义山,真不知你在陇右能做些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