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231章 诸事皆顺

第231章 诸事皆顺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还有何事启奏?”

夜半,紫宸殿内……

当李忱缓缓抬头看向郑颢,语气十分平淡的询问时,郑颢仿佛被人浇了一盆冷水,热情不再。

面对皇帝的平静,他不敢确定道:“陛下,白司空暗中与刘继隆逼良为奴,这难道不该处理吗?”

以郑颢的水平,他确实不该说出这种话,可他忍不住。

若非白敏中,他现在理应与卢氏女生儿育女,平步青云。

如今自己拿到了白敏中如此确凿的罪证,皇帝却轻飘飘带过,这与他所想的结果大不相同。

“夜深了,郑侍郎先回去休息吧。”

“此事结果,待元宵过后,朕会给百官交代的。”

李忱眼眸深沉,语气依旧平淡。

郑颢见状,只能无奈作揖:“臣……告退!”

李忱就这样看着他退出紫宸殿,直到半刻钟后,他才将文册狠狠摔在桌上,目光看向不远处的马公儒。

“给朕查清楚,这件事是真是假!”

“臣领旨!”马公儒连忙应下,随后暗中派人前往剑南道调查。

对于陇右流入人口,李忱自然是心知肚明,但他一直都以为是封敖和刘继隆这对翁婿在眉来眼去,却不想白敏中竟然也掺和其中。

“这厮,莫不是在忌恨朕将他外调西川吗?”

李忱多疑的性格在此刻犯了,他怀疑白敏中是忌恨自己将他罢免外调,所以才会与刘继隆眉来眼去,以此报复自己。

“陛下,明日除夕……”

安排完西川的事情后,马公儒试探询问,李忱却不耐烦道:“草草过一场便是!”

“臣领旨……”马公儒应下,随后缓缓退出紫宸殿去。

翌日,随着除夕到来,许多百姓都采买了不少产自淮南的“烟花”。

由于关中竹子不足,所以近些年来,淮南的烟花开始进入关中。

这些烟花在拳头大小,装在竹筒中贩往关中,点火后慢慢燃烧并冒出白烟,最后发出噼啪声。

尽管价格昂贵,但对于长安之中的富贵人家来说,这点花费并不算什么。

在烟花爆竹声中,大中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大中十一年。

只是可惜,因为郑颢检举白敏中的缘故,李忱对不少往日的忠臣都起了疑心。

原本定好的许多事情,都被李忱以各种理由推迟。

元宵前夜,魏谟再度来到了紫宸殿,并见到了刚刚服食“长年药”的李忱。

面对李忱那异常红润的脸色,魏谟不免皱眉作揖道:

“陛下,所谓丹药,无非术士哄骗君王罢了,若要长年,理应调养,而非服食丹药。”

“呵呵……”

面对魏谟的谏言,李忱心里虽然依旧不喜,但依旧笑道:“这便是太医院给出的药食,而非丹药。”

“魏相放心,朕并不贪图长生,只是时局紊乱,朕放不下心来,所以才会服食药食来调理。”

“陛下……”魏谟还想劝解,可李忱却抬手阻止道:

“明日便是元宵,魏相来寻朕,想必不是为了长年药而来的吧?”

“陛下明鉴。”魏谟作揖行礼,随后才开口道:

“近些日来,北司南衙不少官员暗自揣测上意,臣担心这样下去会引发党争,因此想请陛下在明日元宵佳宴时册立储君,以免国本不稳。”

魏谟说的还算收敛,毕竟有裴休这个前车之鉴,他也知道这件事十分敏感。

只是他觉得,皇帝如今四十有七,理应比去年时要宽心才对。

加上南衙北司争储风波越来越大,他担心会引发党争而国本不稳,所以才会前来谏言。

可惜,魏谟还是小瞧了李忱对权力的掌握。

面对魏谟的善意谏言,李忱不免想到了白敏中的事情,眼底闪过寒芒。

只是面上,他依旧和悦道:

“储君之事,朕深思再三,依旧未曾拿定主意。”

“朕答应魏相,岁末之前将储君之事定下。”

魏谟见状,只能无奈作揖:“若是如此,那臣无事了。”

“嗯,魏相慢走。”李忱笑着点头,然后眼睁睁看着魏谟退出紫宸殿。

在魏谟走后,李忱目光瞥向不远处的马公儒、王宗实。

二人被他看得发毛,却依旧不苟言笑的站在角落。

“宣令狐綯入紫宸殿。”

李忱声音发寒,二人连忙作揖应下。

半个时辰后,令狐綯急匆匆赶来紫宸殿,而李忱则是将郑颢带来的文册交给了令狐綯,示意他阅览。

令狐綯刚刚翻开文册,当即便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倒不是因为白敏中和刘继隆“逼良为奴”而震惊,而是因为这本文册而震惊。

这本文册之中,白敏中与刘继隆私下贸易十余万口百姓,白敏中获得挽马与骡马,而刘继隆获得人口与粮食。

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那白敏中必然要被处置,因为他贸易人口的数量太大了。

“陛下,这本文册会不会是……”

令狐綯想说这是伪造的,但李忱沉声道:“朕已经派人去剑南道取证,用不了几日,便能将消息传回。”

李忱之所以敢现在通知令狐綯,是因为距离他派人去剑南道已经过了小半个月。

即便令狐綯向白敏中通风报信,白敏中也来不及收尾了,而他也能借此看清令狐綯是站在自己这边,还是更在乎他的党派。

李忱借此试探令狐綯,令狐綯也从一开始的慌乱,渐渐反应过来,于是连忙表演道;

“陛下,此事若是真的,当论罪白敏中!”

“如何论罪?”李忱平淡开口,令狐綯却坚定道:

“此举若是坐实,请罢白敏中官职,放其归乡!”

“不能杀吗?”李忱眯了眯眼睛,令狐綯却支吾道:

“若是要杀,以此罪证恐怕不够……”

他话音落下,李忱没有回应他,殿内落针可闻。

良久之后,李忱才缓缓开口道:“此事若是坐实,不论事情大小,罢白敏中成都尹、西川节度使。”

“至于西川节度使和成都尹人选,便暂定魏谟吧。”

李忱要借调离白敏中的机会,把魏谟调往西川。

尽管魏谟得罪了他,可魏谟足够正直,调往西川也不会结党营私,定然不会与刘继隆同流合污。

至于白敏中要如何处理,那还得看看这本文册上的内容有几分属实。

“臣领旨……”

令狐綯作揖应下,心里发苦。

他知道,若是白敏中这件事坐实,那自己恐怕会担上妒忌魏谟,将其调离的恶名。

只是这种事情他若不做,那他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只能硬着头皮照做了。

待他退下,往后几日他都在关注着北司及大明宫门。

他有心派人打探白敏中的事情,但想到皇帝的态度,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二月中旬,马公儒派往西川的探子返回了北司,将搜集到的情报汇成册子,由马公儒交给了李忱。

李忱坐在殿内翻阅文册,马公儒则是汇报道:

“白司空确实与刘继隆有‘逼良为奴’之举,但数量却并未有此前文册所说那般多,具体数量难以推算,但大致不超过两万。”

听着马公儒的汇报,李忱脸色平静,但对文册翻阅的速度,却显示着他心中的不平静。

于他而言,十余万和两万没有区别。

白敏中既然知道朝廷要收拾陇西,那就不应该与刘继隆有什么瓜葛。

什么编练骡军、马军……都是借口!

他既然做了这种事情,就说明他已经不干净了。

想到这里,李忱合上文册,冷声开口道:“起草圣旨,以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白敏中徙任江陵尹、荆南节度使,仍旧保留同平章事一职。”

“此外,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魏谟充剑南西川节度事大使,兼成都尹,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

尽管很想处理白敏中,但李忱也知道,白敏中在朝中势力根深蒂固,若是强行拔除,必然要损害朝廷利益。

将他徙往荆南节度使,依旧保留其使相的身份,这已经算是自己对他的宽大处理了。

“臣遵旨……”

马公儒在心底松了一口气,随后作揖应下,将此事传往了南衙。

不多时,南衙的令狐綯便知道了这件事,他为白敏中的下场松了一口气,同时依照宫中的旨意,命三省起草、检阅圣旨,由门下省发出。

三月初,身处成都的白敏中得知了自己突然被调任的事情,他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还是猜出了些东西。

正因如此,他急忙召见作为监军的杨复恭。

“司空!”

杨复恭急匆匆走入府衙,府衙内充满了收拾东西的家仆。

不多时,他来到了内堂,见到了一身常服的白敏中。

六十五岁的白敏中,此时虽然被徙任他处,可他却依旧精神,并不因为这件事而丧气。

“子恪来了?”

白敏中见到杨复恭,当即示意他入座。

杨复恭连忙作揖,而后入座道:“司空,听说您被徙任荆南,这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白敏中摇了摇头,随后笑道:

“大概是与刘继隆的贸易被朝廷知道了。”

“定然是那群人检举的!”杨复恭咬牙切齿,而他所说的那群人,便是西川军中的北司将领。

毕竟在他看来,刘继隆没有检举白敏中的嫌疑。

白敏中虽然限制着迁入陇右的饥民,但一年下来起码还能有个几千人。

现在换成魏谟,以魏谟那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性格,刘继隆恐怕连几千饥民都难以获得。

不止是他,就连白敏中也是这么想的,因此他们将这些事情归到了西川军中北司将领的身上。

“好了,不必烦恼。”

白敏中安抚着杨复恭,轻声笑道:“我在西川为官四年,为西川编练千二百精骑、五千马军、八千骡军,又修复西陲、北境多处关壁,西川防御,已然固若金汤。”

“魏申之此人我了解,他为人刚正,必然不会与刘继隆苟且,但西川吏治不堪,州县官员恐怕早已被刘继隆收买。”

“魏申之即便有心阻拦,却也阻挡不住。”

“好在老夫留下了这些骡马精兵,若是日后刘继隆作乱,也能御敌于关壁以北,不至于被入寇境内。”

对于刘继隆,白敏中的态度是既要合作,又要提防。

他本欲是想编练三千精骑,两万马军和骡军,以此增强西川军实力。

只可惜目标还没完成,他便要徙任荆南节度使了。

“那魏申之若是来了西川,你必然要好好提醒于他,将南边戎州、嶲州等处关隘修葺。”

“如此一来,西川便能固若金汤。”

“南边?”杨复恭错愕,反应过来后作揖道:

“您是担心南诏会作乱?”

“嗯……”白敏中揉了揉眉心,随后叹气道:

“南诏自掳掠成都工匠人口后,技艺便不输于朝廷,加之二十余年休养,国力增强。”

“那南诏王丰祐正直壮年,颇有心计。”

“眼下朝廷国库空虚,而南兵多不修兵戈。”

“倘若丰祐作乱来犯,安南、黔中、剑南恐有兵祸,故此需早防。”

白敏中的判断倒是没错,杨复恭听后也觉得很有道理,因此连忙颔首:“司空放心,下官必然会提醒魏相的。”

“嗯!”白敏中颔首:“有你提醒,老夫就不担心了。”

“至尊让某即日出发江陵,某不好逗留剑南,因此便只能把担子放在你肩头了。”

“某明日出发江陵后,只能劳烦你多操劳些了。”

“只留刘继隆那边,你将事情与魏申之说清楚,他自然知道应该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好了,事情便是这些,我也不好继续留你,你先去忙吧。”

白敏中交代的很着急,杨复恭也知道他是担心牵扯到自己,因此起身朝廷作揖。

“希望日后还能与司空共事。”

“会有的。”

二人寒暄几句,随后便见杨复恭退出了内堂。

翌日,白敏中带着家仆数十人,在西川军二百精骑的护送下前往江陵任职。

与此同时,同平章事的魏谟也走傥骆道南下剑南。

刘继隆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三月末了。

“荆南节度使,看来这些东西还不足以扳倒他啊。”

陇右都护府正堂内,刘继隆看着手中情报,脸上表情严峻。

堂内,高进达、张昶、崔恕、李商隐等人表情虽然不如他严峻,却也好不到哪去。

荆南节度使管辖荆州、澧州、朗州、峡州、万州、归州等地,范围相当于后世湖北的荆州、宜昌和重庆万州一带,人口四五十万。

从管民数百万的西川节度使徙往管民数十万的荆南节度使,是升是降,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白敏中被调走本是好事,可接替他的人是魏谟,这就成坏事了。”

李商隐简单与众人说了魏谟的情报,众人听后表情凝重,反倒是刘继隆揉了揉眉头道:

“过刚易折,更何况这魏谟常年在北方任职,如今又老迈,说不定适应不了剑南道的气候。”

“好在阿翁那边暂时没有调入京中,加之白敏中事情落幕,我们也就能放开手脚从山南西道迁入人口了。”

刘继隆还是比较乐观的,虽然他对这个魏谟没有什么印象,但他本来也就不指望剑南道能流入太多人口。

他派俞从晖等人打探过,白敏中的骡军和马军已经编练好了,如今差的不过是精骑,而精骑对于西川军只是锦上添花,并不是刚需。

也就是说,即便没有这档子事,白敏中也不会迁入太多人口给陇右,所以他才会施展计谋,把白敏中调走。

白敏中一旦调走,以西川军那群虫豸的手段,那一万六千多精锐要不了多久,也会被他们带废的。

这就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魏谟虽然擅长谏言,可却不擅长领兵,与白敏中这种组织军队平叛的官员不同。

白敏中在西川留任越久,刘继隆日后掠夺西川人口的计划就越困难。

想到这里,刘继隆目光看向张昶:“廓州的事情如何了?”

“回节帅,陈瑛和曹茂已经带兵接管廓州了,尚婢婢把汉口中善于制作的工匠给带走了,只留下了一万余六百汉口。”

“此外,他们在磨禅川的洮河上游筑城,陈瑛派人打探过,城池不大,位于洮河河谷间,通体垒石,易守难攻。”

张昶回禀刘继隆,而对此,刘继隆也并不意外。

工匠不过数百人,尚婢婢带走也就算了,能留下一万汉口就足够。

更何况有论恐热在草原被李骥突袭的例子在前,尚婢婢自然会选择更南边、更复杂的地形筑城。

届时若是自己翻脸,尚婢婢和尚摩鄢也有足够的时间撤往多麦。

想到这里,刘继隆开口道:“既然他迁徙到洮河上游,那就开放洮州和叠州市场给他。”

“二十匹马换一套甲,亦或者换一百斤铁。”

“其余的商货,就按照我们昔日在山丹与他互市时的价格继续贸易。”

“他要是想成为多麦、维西之主,那就早点动手,先把磨禅川统一再说。”

刘继隆话音落下,李商隐便接茬道:“节帅,若是此僚日后兵马强盛,伺机入寇我陇右,又该如何?”

“他不敢……”刘继隆自信回应,随后目光放在案上。

“更何况,有比陇右更富裕的地方等着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