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232章 摩鄢野心

第232章 摩鄢野心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杀!!”

“唏律律——”

草甸之上,苍穹低垂,千余精骑如烈风般掠过无垠的草海,踏碎了沉寂的岁月。

昔日一座寨堡都在火光中哀嚎,身披甲胄的马步兵举着火把,焚毁了一座座寨堡,浓烟滚滚,卷入滚滚尘埃。

烈焰吞噬着木质的围墙,熊熊火舌仿佛要舔舐天际,将这片高原的悲鸣燃烧殆尽。

堡内番民惊慌失措,呼救声在风中飘散,无人能应。

任何试图抵抗的身影,都将在精骑的短兵下化作亡人。

孩童的哭泣声,妇人的哀求声,老人的叹息声,都被马蹄声无情地践踏。

被俘的番民如同牲畜般被捆绑,由少量精骑押送南下,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那些悬挂着“没卢家族”旌旗的寨堡,却仿佛得到了免死金牌,幸存者们紧闭门窗,祈祷着战火不会蔓延到他们的家园。

精骑队伍中,尚摩鄢目光冷漠,手中的马鞭上沾满了鲜血。

他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心中却是波澜不惊,因为这是他在壮大没卢家族的过程,是通往荣耀的道路,哪怕要踩着无数的白骨。

“西边有消息了吗?”

尚摩鄢冷声询问身旁节儿,节儿闻言连忙行礼道:

“西边的那六个寨堡都被攻破了,百姓正被押送南下。”

“现在的磨禅川,只剩下归顺我们的八个小部落。”

节儿的话,让尚摩鄢脸上浮现了一缕笑容。

不过这时,南边却有轻骑驰来,不多时便来到了尚摩鄢身前。

“都护,尚使君来磨禅城了!”

闻言,尚摩鄢瞳孔一缩,转头对身旁节儿说道:“你带着二百精骑押送他们南下,我现在一百精骑返回磨禅城。”

“是!”节儿行礼应下,尚摩鄢见状抖动马缰,朝着南边的磨禅城赶去。

磨禅城位于洮河上游北岸的某处河谷间,距离洮州路程二百里左右,距离南边的多弥卫府也是二百里的路程。

自三月南下以来,尚婢婢、尚摩鄢、尚摩曳父子三人便带着两万余番众落户此地,接着开始了铁与火的征途。

昔日磨禅川存在着十七个部落,而今只剩下了八个,余者都因为不服尚婢婢他们,被尚摩鄢领兵征服。

尚婢婢将那些被灭部落的草场分给了那八个小部落,并制定了一套税收体系。

每个部落设置千户一人、百户十人,部落的人口由磨禅城派税官统计,千户每年要按照人口数量上交牧群。

每年每个部落有一百匹马的定额税,除此之外根据户口数量,每户上交一只羊。

这是对于八个部落的税收,至于磨禅城的税收则是另一套制度。

尚婢婢将俘获的人口牛羊登籍造册,以都护、千户、百户、十户来管理番民。

他将番民分为农户和牧户,农户负责开垦荒田并耕种,牧户只管放牧。

农户每年需要上交一半的粮食收入,牧户则是以十户长为税官来收税。

每十户发马二十匹,羊百只,而后每年交马一匹,羊十只。

在这套粗糙的制度下,尚婢婢竟然将磨禅城的番民管理的十分不错,磨禅城也渐渐矗立在了磨禅川,成为了磨禅川的中心。

“唏律律……”

“都走开走开!”

嘈杂的正午,尚摩鄢连夜从北边赶回磨禅城。

矗立在河谷间的磨禅城外,数千名农户正在开垦荒地,驯化黄牛。

他们开垦出的荒地,已经有两千亩之多。

按照这样的速度,入冬前他们起码能开垦出三千亩荒地。

尚摩鄢看了他们一眼,便朝着远处的磨禅城疾驰而去。

磨禅城垒石而成,城墙周长四里,高一丈六尺,厚二丈,足够容纳近万人在其中生活。

城外不远处有栅栏围成的军营,不过其中兵卒并不多,因为大部分兵卒都在北边平叛。

尚摩鄢策马进入城内,城内错落无数石屋,垒石为墙,搭上屋顶木架后,再盖上草根与泥土坯成的屋顶,一间不大的屋子就成了,能够容纳一户人家在其中生活。

能住在城里的,基本都是军卒的家属和将领的家眷。

三个多月的时间,磨禅城内已经盖起上千座屋舍,成为了磨禅川最为坚固和庞大的城池。

磨禅城的衙门也是垒石为墙,但用的木料更多,使得它偏近汉家风格。

尚摩鄢在下马石前下马,走过正门与大门,随后便来到了占地不小的正堂。

足够容纳上百人的正堂里,尚铎罗正在与尚婢婢议事。

尚铎罗坐在左首位,而尚婢婢坐在主位,旁边站着尚摩曳。

“阿爸!我回来了!”

尚摩鄢走入正堂,对主位的尚婢婢作揖,随后目光看向尚铎罗。

“节帅派你来的?”

他与尚铎罗关系不错,也就没有那么客套。

尚铎罗闻言点头,解释道:“节帅派我来看看你们的情况如何,另外距离入冬也不过三个多月了,你们如果要互市,我和厝本也好早点从岷州、武州调遣物资。”

尚摩鄢闻言松了一口气,随后坐在右首位,目光看向尚婢婢。

尚婢婢知道他的心思,于是主动问道:“北边的那几个部落,都平定了?”

“都平定了!”尚摩鄢点头,随后解释道:

“我们在路上就算过了,有四千六百多个男丁,五千二百多个女人和一千四百多个孩子。”

“另外还有两万多匹马和一万多头牛,六万多只羊。”

闻言,尚婢婢稍微算了算,便点头道:

“这么算来,磨禅城内外就有四万七千多口人,三千六百多精骑甲兵和三十多万牧群了。”

他们父子毫不避讳尚铎罗,因为他们需要让刘继隆知道他们现在的情况。

除此之外,也是为了接下来的互市做准备。

想到这里,尚婢婢看向尚铎罗:“我们的人口增加了很多,我能拿出四千匹马和三万只羊来交换甲胄与粮食。”

四千匹马就是二百套扎甲,三万只羊就是三万石粮食。

两万石粮食对于磨禅城来说,足够吃三个月的时间。

这些粮食加上他们去年从廓州带走的粮食,足够他们撑到明年五月。

只要明年再蛰伏一年,他们应该能积攒到四千甲兵精骑,从而南下多麦,对多麦地区的小部落进行扫荡,而这才是获取牛羊马匹最快的办法。

“既然如此,那我就启程回洮州,让人先把甲胄和粮食准备好了。”

尚铎罗听后,果然起身准备告辞。

见状尚婢婢抬手示意,尚摩鄢起身对尚铎罗行礼:“我送你。”

二人对视后点头,一起向外走去。

待他们走远,尚摩曳却突然开口道:“阿爸,我也想领兵打仗……”

“……”尚婢婢诧异看向尚摩曳,随后摇头道:

“这件事,你还是与你阿哥商量吧,阿爸现在不管军事了。”

“是……”尚摩曳眼神闪烁,而尚摩鄢也护送着尚铎罗走出衙门,上马往城外走去。

二人在马背上交谈,尚铎罗对尚摩鄢建议道:

“还是得往南边的多麦动手,多麦大小部落数十上百,以你们的实力,就是多弥卫府的悉麻都不是对手。”

“依我之见,你们不如花些牛羊,贿赂逻些城的几派贵族,让他们把悉麻调走,然后你们入主多弥卫府,拿下整个多麦。”

吐蕃虽然内乱,可逻些城的号令依旧好使。

悉麻如果走了,那尚摩鄢他们也能避免一战。

悉麻如果不走,也能凭逻些城号令将悉麻打作叛臣,对悉麻动手。

“我知道!”

尚摩鄢沉着点头,随后询问道:“尚铎罗,你现在和我是什么关系?”

“……”尚铎罗略微皱眉,随后才道:“朋友。”

“既然是朋友,那我希望日后你能帮我。”

尚摩鄢借杆往上爬,同时安抚道:“我不会与节帅为敌,我要的是多麦和维西,乃至整个多康六岗。”

“只要节帅能扶持我,我一定投桃报李。”

他用上了他不擅长的成语,尚铎罗闻言松了口气道:

“放心,节帅无心吐蕃,但如果你要表忠心,我觉得可以把你的儿子送往洮州。”

“有我在洮州,你的儿子不会有事,而且还能让节帅看到你的忠心。”

“更何况,你的儿子在这里,只能成为和你一样的人,但是去到洮州,他能进入官学学习,懂得更多东西。”

尚摩鄢的长子是在山丹出生的,如今不过六岁。

因此对于尚铎罗的建议,他思考过后摇头拒绝道:

“黎怀的年纪还太小,等他十岁的时候,我会考虑把他送到洮州的。”

“也好!”尚铎罗颔首表示认可,同时说道:

“不要想着背叛节帅,拓跋怀光和论恐热的下场你也看到了。”

“我可以告诉你,即便朝廷想要对付节帅,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闻言,尚摩鄢急忙解释:“我知道,我从来没有想过与节帅为敌。”

“只是我想知道,如果我能拿出足够多的马匹,节帅会不会给我足够多的甲胄?”

尚摩鄢很着急,他知道甲胄打造速度不快,因此他担心刘继隆会限制与他的甲胄贸易。

对此,尚铎罗给了他一个眼神,示意他放宽心:

“我可以告诉你,你不用担心甲胄的事情。”

“虽然节帅刚刚设置了廓州镇,有了甲胄的缺口,但之前俘获的论恐热、拓跋怀光等部众甲胄却没有动。”

“这些甲胄加起来有近三千套,都在洮州修葺。”

“只要你能提供给节帅足够的黄牛、挽马和乘马、军马,节帅可以一口气把这三千套甲胄卖给你。”

“不过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按照节帅给出的价格,拿出那么多牛羊马匹。”

尚铎罗话音落下,而此时他们也走出了磨禅城。

“我走了,你自己考虑考虑吧。”

瞧着远处等待自己的百余名精骑,尚铎罗交代一声后便策马离去。

望着他的背影,尚摩鄢思考过后返回了衙门,并见到了尚婢婢和尚摩曳。

他还未坐下,便见尚摩曳开口道:“阿哥,我想领兵!”

“嗯?”尚摩鄢诧异看向他:“你之前不是不喜欢领兵打仗吗?”

“我现在觉得该为阿哥分忧了。”尚摩曳嬉皮笑脸的说着。

见状,尚摩鄢颔首道:“等秋收从洮州换回二百套甲胄,我亲自募兵二百交给你。”

“谢阿哥!”尚摩曳笑着行礼,尚摩鄢则是看向尚婢婢:

“我刚才询问过尚铎罗,节帅没有抑制我们的想法。”

“只要我们能给出足够多的马匹,节帅就能不断卖给我们甲胄。”

“我想在明年把挽马都卖给他,这样最少能换回两千套甲胄。”

“到时候我们在开春训练,入秋前南下扫荡多麦的那些部落,凭借五千多甲兵,就算是悉麻也不敢阻拦我们。”

“届时我们不仅能将势力扩张到多麦,还能凭借俘获的马匹将这五千多人都训练成骑兵,而挽马也可以卖给刘继隆。”

尚摩鄢觉得自己找到了一条能让他们迅速壮大的道路,而尚婢婢听后却皱眉。

“达磨赞普被刺杀后,我们就陷入了内乱,许多工匠都在内乱中被消耗。”

“现在一套甲胄的价格,和刘继隆给出的价格差不多。”

“你确定他会一口气卖一两千套甲胄给我们?”

“你别忘了,如果我们有五千多精骑,那陇右便会有风险,你确定……”

“我确定!”

尚婢婢的话还没说完,尚摩鄢便果断回复,同时反问道:“我们为什么要和节帅为敌?”

“这……”尚婢婢兴许是年纪大了,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问尚摩鄢。

对此,尚摩鄢则是自信开口道:

“我们去陇右,只能撞个头破血流。”

“可我们如果南下,不仅能在两年内占领多麦,还能继续南下夺取维西,甚至夺取整个多康六岗。”

“到时候我会把康(昌都)拿下,让摩曳驻守在那块富庶的地方!”

面对他的自信,尚婢婢露出满意的笑容,尚摩曳也嬉皮笑脸的行礼:“多谢阿哥!”

父子三人就这样达成了决定,而返回洮州的尚铎罗,也将他此次前往磨禅城的经历,以及与尚摩鄢交谈的内容写成书信,派人送往了狄道。

书信抵达狄道时,陇右驻长安的进奏院,也将长安近来发生的大事通过书信传了回来。

不仅如此,俞从晖、王焘等牙商也将剑南、山南等道的消息传给了他。

如此一来,刘继隆手里便掌握了三份情报。

“尚摩鄢的野心还是太小,如果他孤注一掷,应该能在两年内拿下多麦,进军维西。”

主位上,刘继隆先把尚铎罗的书信放在桌上,接着对堂内的高进达等人开口道:

“从岷州运粮三万石前往洮州,许尚铎罗便宜行事。”

“是!”高进达作揖应下,刘继隆接着拿起长安的书信,继续说道:

“萧邺拜相,而他与崔慎由有旧怨,令狐綯则是善于自保,想来除了令狐綯以外,其它几个人在相位都待不久。”

话落,他放下这封信,展示俞从晖等牙商利用三仙楼搜集的情报说道:

“魏谟在四月入蜀,随后对西川北境诸州考功,惩处了文州刺史王会。”

“如此舟车劳顿,不出预料在五月初染病,至今未愈。”

他将最后一封书信放下,目光扫视众人,接着开口道:“现在已经是六月十四,距离秋收也不过两个半月了。”

“四大官仓已经蓄满一个,接下来每年蓄满一个,而后不断更换陈粮,便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四大官仓可容纳二百万石粮食,每个容积五十万石。

如今蓄满一个,主要是因为从剑南道买粮,以及夏粮存入的结果,距离刘继隆蓄满四大仓及十三州、县仓的目标还十分遥远。

“山南西道口马贸易进行的如何了?”

刘继隆看向曹茂,曹茂闻言作揖道:“自二月恢复以来,过去五个月共迁入一万二千四百余口。”

“毕竟朝廷已经注意到这边,迁入的速度自然不如此前。”

“这些迁入的百姓,分作两部分,分别安置到了兰州、鄯州和廓州。”

“如今鄯州有口二万,兰州二万八千,廓州一万九千。”

“三州汉口已然盖过番口,因此接下来口马迁徙何处,请节帅定夺。”

曹茂反问刘继隆,刘继隆目光扫视众人:“诸位以为如何?”

闻言,高进达先开口道:“陇右十三州中,河州人口最多,宕州人口最少。”

“即便如此,宕州人口也接近九千五百口。”

“宕州地形崎岖复杂,不适合迁入太多人口,而诸州以河临渭兰四州平原最多,其中兰州人口不过二万八千余。”

“兰州人口六成人口在五泉,而北边的广武虽然经过此次迁徙,但人口堪堪破万,还是太少。”

“下官以为,可着重迁徙人口至兰州广武。”

陇南虽然资源丰富,可适合耕种的地方却不多,只能是旱涝保收,而北边的几个州则不同。

除了鄯州和廓州以外,河临渭兰四州的河谷平原都比较多,不然也不会被称为陇西粮仓。

四州的人口,经过刘继隆的不断迁徙,早在去年就恢复到了开元年间的盛况。

如今四周人口接近十二万,远超开元盛况,开辟的耕地也多达一百四十余万亩。

即便如此,四州却还有足够广袤的河谷平原可供开垦。

高进达的建议不无道理,因此刘继隆考虑过后也点头同意道:

“趁朝廷没把阿翁调入京城,我等理应积极迁入人口,以此充实陇右,将陇西的耕地尽快开垦出来。”

“节帅英明!”高进达等人闻言纷纷作揖,刘继隆则是摇头道:

“奉承的话就不用多说了,陈瑛刚从北边带回四十余万钱帛,这些钱帛得用到实处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