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237章 野望凉州

第237章 野望凉州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9 14:46:22

“晚辈刘继隆,见过张河西。”

“起来吧……”

冬月初十,刘继隆在五泉县城门外见到了张议潮。

相较几年前,张议潮老迈许多,两鬓斑白的同时,脸上皱纹也增加不少。

他身着紫袍,头戴幞头,腰间配有革带,并不奢华。

护送他入京的队伍,是由张淮铨、张淮鼎为首的十余名儿孙,以及百名身披扎甲,一人双马的精骑。

这些精骑脸庞稚嫩,没有携带家眷,大概是孤儿出身,随张议潮入京后,便要在京中安家落户了。

在他们拱卫的车队里,不少女眷孩童伸出头来观望,小声议论着刘继隆长相。

他们过往都听着刘继隆的事迹,如今见到刘继隆,只觉得他比那些传闻中还要厉害。

在他们打量刘继隆的同时,张议潮也在打量刘继隆。

瞧着身长六尺逾,气度恢弘的刘继隆,张议潮依旧不吝称赞道:“不愧是我河西汉儿!”

“河西夸赞了。”刘继隆自谦行礼,张议潮见状看向五泉城,感叹道:

“如此坚城,即便我率军来攻打,恐怕也多半铩羽而归。”

他这话倒不是谦虚,而是五泉县被刘继隆、耿明、窦斌经营的太好了。

城池周长四里,高两丈四尺,厚三丈,整体夯土包砖,十分坚固。

别说张议潮来攻,就是刘继隆带着火药来攻打,一时半会恐怕也拿不下。

“如此城池,整个陇右也只有寥寥七座罢了。”

刘继隆实事求是的交代,毕竟以陇右的人口和生产力,每年所烧制的砖头都十分有限。

正因如此,这么些年过去,除了几座重要的关隘外,整个陇右也只有狄道、五泉、渭源、陇西、盘堤、抱罕、盐井这六个县做到了整体的扩建并夯土包砖。

其余的二十几个县,虽然也经过扩建,但大部分还是夯土结构,包砖还需要等待五年时间才行。

张议潮也并不惊讶,而是轻笑颔首道:“走,让我看看你将这五泉经营得如何了。”

“河西里面请。”刘继隆侧过身子,示意让张议潮坐上马车。

可张议潮却笑道:“我虽老迈,但骑马比坐车更适合我。”

见状,刘继隆为他安排骏马,而他自己也乘上一匹骏马。

由于刘继隆交代过,加上五泉驻扎甲兵千人,因此张议潮的整支队伍都被放入城内。

穿过长长的甬道,展现在张议潮等人面前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以及刷上白石灰,铺上灰瓦片的沿街屋舍。

五泉虽然做不到狄道那般青砖灰瓦,但土屋灰瓦却还是能做到的。

不止是五泉,可以说是整个陇右大部分城池,都已经做到了土屋灰瓦的生活,不用再铺设茅草。

哪怕刚刚收复不久的鄯州和廓州,如今也在向着土屋灰瓦靠近。

事实证明,在吏治清廉,分配相对公平的情况下,带领所有人迈入新生活,并不是那么困难。

分配问题,永远是任何事情中最难的问题。

这个问题,刘继隆在陇右交出了一张接近完美的答卷。

“节帅!”

“节帅身边的是谁?”

“不知道,不会是节帅的阿耶吧?”

“没听说过节帅还有阿耶啊……”

“都小点声,再议论节帅的家事,老夫叫兵卒把你们抓走!”

街道两侧,许多少年人议论着张议潮的身份,然后被旁边的老翁驱赶。

少年人们笑声爽朗,身上整洁干净,这让张议潮及张淮铨、张淮鼎等河西赶来的人十分惊讶。

河西的吏治虽然有**,但也并不严重,对百姓的税收也并不重。

可由于河西四周都是强敌,因此他们只能不断招募兵卒,守卫家乡。

如今的河西有接近二十万百姓,但其中有一万七是兵卒,还有两千多官吏。

以二十万人,养着和陇右差不多的军吏队伍,加上回鹘、土浑、嗢末时不时入寇,河西的百姓自然没有好的环境来发展生活。

这些年来,河西的耕地没有太大的增长,人口也在不断下降。

正因如此,对于生活在河西的张议潮等人来说,陇右百姓的生活,可以说让他看到了他想象中的“盛世”。

“你的事情,我大部分都从酒居延那里听来了。”

张议潮一边骑马,一边看向刘继隆,眼神中带着欣赏。

“均田亩、供学而发衣食,所谓贞观开元、也不过如此。”

“当初我应该把淮深调往伊州,让你坐镇凉州的。”

此话一出,二人身后的张淮铨、张淮鼎等人皱眉,却不得不承认这话是事实。

如果刘继隆坐镇凉州,那以凉州的兵马和钱粮,他绝对能更快的收复陇右。

不仅如此,他也能强硬的回应朝廷,张议潮和张淮深也不会那么累。

如果事情没有出错,现在的归义军,理应掌握整个陇右道,甚至出兵收复了西州,驱逐了回鹘与嗢末。

举陇右道五十余万民力,足够养兵四万,与河朔三镇平起平坐!

只是可惜……

可惜这些事情只能想想,因为事情已经被他们错过了。

如今刘继隆自立门户,一家人分作两家人,再想合并为一家,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张淮铨与张淮鼎忍不住叹气,而刘继隆却听出不一样的意思。

“河西过誉了,某不过仗着运气,这才拿下陇右,将陇右治理好罢了。”

他这番言论说罢,张议潮忍不住笑道:“运气?”

“倘若这一切都是运气,那你无疑是天眷之人。”

这话有些不妥当,毕竟天眷之人只能是天子,所以李商隐不动声色的皱了皱眉。

倒是刘继隆没有反驳,而是顺着说道:“某能活到如今,已然是天眷了,这点河西倒也没说错。”

“呵呵!”

二人对视轻笑,接着沉默走向衙门。

不多时,待他们抵达衙门后,张议潮父子的家眷都前往了衙门的寅宾馆休息,就连守卫也交给了河西的这一百精骑。

安置好他们后,张淮铨与张淮鼎就要护送张议潮去正堂,不过张议潮却摆手道:

“你们也累了,好好休息吧,我有牧之庇护,安危无忧。”

“是……”

二人也不傻,知道自家阿耶是准备说些他们不能听的事情,当即便作揖离去了。

至于刘继隆会不会对自家阿耶动手,他们却是想都没想过。

自家阿耶毕竟是刘继隆的恩主,他倘若对自己的恩主动手,不仅会得罪河西,还会被天下人耻笑。

以刘继隆之才,不至于连这些都想不到。

二人安心离去,张议潮则是转身朝刘继隆等人走去,不多时便走到跟前。

“走吧,我们去正堂,我有些事情要与你说。”

张议潮示意他先走,刘继隆见状颔首在前面带路。

几十步的距离,二人没有开口,而他们身后的李商隐、窦斌也只是跟着,没有开口的意思。

待四人走入正堂,刘继隆主动走到左首位,对张议潮道:

“河西乃我恩主,理应坐上位。”

李商隐与窦斌见状皱眉,张议潮却爽朗笑道:“好好,既然如此,我便坐坐上位。”

他也不拒绝,而是直接坐到了主位,目光看着李商隐等人,又看了看刘继隆。

刘继隆见状对李商隐二人示意道:“你们先去理政,一刻钟后再来。”

“是……”

李商隐与窦斌作揖应下,也不担心张议潮对刘继隆不利。

毕竟刘继隆的勇猛河陇皆知,张议潮要是想对刘继隆动手,那与找死无异。

眼见二人退下,张议潮这才开口道:“我是主动请表入京的。”

“某知道……”

刘继隆眼眸沉着,心里叹气的同时,表面回答。

张议潮见状眼神黯淡道:“朝廷对我归义军不信任,而你日渐壮大,朝廷便更不放心。”

“朝廷不敢先对你下手,便只能先对河西下手。”

“如今我离开河西入京,本是想劝淮深离去,好给你施展手脚的机会,可他不愿离去,我便只能先入京了。”

他话音落下,刘继隆眼神闪烁,猜到了他话里的意思。

张议潮、张淮深是他的恩主,他自然不可能对恩主下手。

如果张议潮带着张淮深,乃至整个张氏离开河西,那河西必然分崩离析。

可若是张议潮与张淮深离去,自己也就不用顾忌这份恩情,待河西分崩离析,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平河西。

届时河陇之地尽归他所有,可养民五十余万,养军四万有余,与河朔三镇平起平坐。

与此同时,张氏也脱离河西,能在长安享受太平。

如此局面,不仅保全了张氏,也让刘继隆势力得到了增长。

以张议潮和张淮深对刘继隆的恩情,刘继隆势力越强,朝廷对二人便会越好。

即便日后与刘继隆撕破脸,也可以用张议潮叔侄做后手,派他们招降刘继隆,亦或者和谈所用。

反正以他们收复河西的功绩,朝廷是不可能对他们动手的。

张议潮之所以会做出这种选择,恐怕是看出了如今河西局势复杂,他年纪日渐增长,担心让张淮深接任河西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刘继隆不知道历史上的张议潮是否是这么想的,但至少在如今,他的这个想法对自己很有利。

可惜,张淮深誓死守卫河西,这让他的计划落空了。

或者说,这个计划落空了一半,还有一半落地了。

“眼下局势复杂,朝廷不信任我们,自然不会迁徙人口充实河西。”

“淮深军略足可称雄,但谋略不足,极易遭人暗害。”

“不过有你在陇右,加之淮深对你之恩情,我想他即便留下,也应该性命无忧。”

张议潮眼神复杂看着刘继隆,不等刘继隆开口,他又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我与淮深说过,倘若河西生乱,让他先稳定瓜沙甘肃四州,然后谋求伊州。”

“至于凉州……”

张议潮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看向刘继隆:“你觉得凉州局势会如何?”

刘继隆没有遮掩,毕竟张议潮也算是和他推心置腹了,自己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回鹘势大,嗢末也不容小觑,加之土浑不断骚扰沙州。”

“不出某的预料,张使君是无法坐镇凉州,只能返回沙州坐镇。”

“只是索勋在旁,而他麾下又无良将能坐镇凉州,抵御索勋,因此他必然会迁徙凉州部分汉口去稳定瓜沙甘肃四州。”

“这么做也好,至少凉州汉口迁入后,以四州番口的数量,定然是乱不起来的。”

“只是这么做之后,凉州被索勋占据,便只是时间问题了。”

“若是索勋以迁入汉口作为要挟,张使君恐怕会让出东边的昌松,乃至姑臧。”

“届时索勋得朝廷帮助,加上索忠顗、李恩、李渭、李仪中等人帮助,必然会趁机谋夺嘉麟与番和。”

“凉州丢失,只是时间问题,张使君大概只能守住四州。”

刘继隆分析过后,接着又安抚道:“这其实也是好事。”

“保凉州就必然会丢失肃州,肃州丢失,瓜沙伊三州丢失也只是时间问题。”

“更何况驻跸凉州,就必然与索勋开战,倘若两败俱伤时,回鹘与嗢末南下入寇,那连凉州和甘州也会丢失一个。”

“加上凉州与朝廷接壤,而朝廷要对付我,就必然要断绝我与河西联系,所以朝廷也会在凉州捣乱。”

“到最后,河西六个州,没有一个能保住。”

“既然如此,倒不如把凉州丢给索勋,断绝河西与朝廷的联系。”

“长此以往,朝廷便会忘记河西,而河西也就可以不受朝廷挑拨了。”

“凉州汉口数万,若是迁入四州,舍弃凉州番口,明面上实力削弱,但实际上却增强了力量。”

“只要张使君不想着东顾,加之没有其它干扰,那他这一脉足够坐镇四州,击退所有来敌。”

说到这里,刘继隆看向了眼前的张议潮。

尽管局势发生了变化,可张议潮的想法依旧没变。

朝廷如果一直不信任河西归义军,那还不如主动从凉州撤回甘州,断绝与朝廷的联系,让朝廷忘记河西还有个河西军。

如此一来,凭借从凉州迁入的汉口,张淮深在四州的统治也将更加稳固,而河西归义军内部也将不再受到朝廷挑拨。

到时候李仪中、李恩、李渭这些人即便有别的心思,也会因为失去朝廷支援而泄气。

加上张议潮已经带着他这一脉的人离开河西,河西归义军内部便只剩张淮深这一脉,所有人只能支持他。

如此一来,内部不出问题,张淮深还真的能好好统治四州,而外部的嗢末和回鹘虽然强大,却也拿张淮深没有办法。

可以说,张议潮已经为张淮深铺好了路,只要不出现意外,张淮深最差都是四州之主。

汉人只要内部不出现问题,外敌很难攻入其中。

想到这里,刘继隆便想到了历史上的归义军。

历史上张淮深最后身首异处,主要还是因为内部出现了问题。

首先就是朝廷迟迟不授予他河西节度使旌节,导致内部索氏、李氏并不服他。

恰逢黄巢攻入长安,张议潮之子张淮鼎逃回河西,而这人能力不足,极易被架空,所以被索勋利用,最后张淮深身首异处,张淮鼎成为傀儡后病死,索勋成为河西之主。

好在李氏也不服索勋,加上河西豪强更愿意接受张氏领导,所以李氏扶持张淮鼎的儿子张奉承,并将索勋杀害。

李氏本想着挟张奉承以令不臣,结果张奉承不甘做傀儡,之后清洗李氏,重新执掌河西权柄。

结果张奉承没有张议潮、张淮深的军事能力,四处树敌,最后被回鹘兵临城下,签订城下之盟后抑郁而终。

张奉承的子嗣毫无才干,曹议金便顶上成为了归义军节度使,张氏归义军也变为了曹氏归义军。

想着历史上归义军的结局,刘继隆也只能是唏嘘。

张议潮的安排没问题,毕竟他也没想到,黄巢会在他死后没几年攻入长安,结果张淮鼎还逃回了河西,让河西本就不稳的内部更加不稳。

可以说,即便朝廷没有授予张淮深河西节度使旌节,但只要张淮鼎不回河西,张淮深都不会有事。

偏偏是黄巢攻入长安,张淮鼎逃回河西,这才导致了张淮深的死亡。

当然,这是历史上张淮深之死的经过,而非如今。

刘继隆虽然不知道黄巢日后是否会攻入长安,但他清楚,只要自己不死,河西归义军内部那群人就不敢杀张淮深。

张淮鼎是否逃回河西,都害不死张淮深,更别提索勋比历史上张狂多了,也没有谋害张淮深的机会。

“你说的不错……”

张议潮的声音将刘继隆拉回现实,他看着张议潮,张议潮也承认道:

“我这般安排,淮深大致是无忧了,但凉州必然会被索勋,亦或者朝廷夺取。”

“依你之见,索勋或朝廷占据凉州后,凉州具体会如何?”

他质问刘继隆,刘继隆也不假思索道:“索勋无能,若是张使君迁徙河西汉口离去,索勋等不到朝廷迁入汉口,便会因为苛责番口而引起动乱。”

“加之朝廷养虎为患,回鹘与嗢末必然会南下,而索勋要么败退回关内道,要么就是兵败身死,而凉州将被回鹘或嗢末所占据。”

刘继隆说出自己的判断,可张议潮却摇摇头,这让刘继隆皱眉。

“河西这是什么意思?”

面对他的询问,张议潮轻笑抚须:“凉州……”

“将为你所占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