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239章 飞鸟在囚

第239章 飞鸟在囚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9 14:46:22

“窸窸窣窣……”

腊月中旬,敦煌县内扫雪声不断,虽然难得出了太阳,可城内却气氛压抑。

张议潮入朝的消息传到了沙州,而对于许多支持张议潮的小族、百姓来说,这个消息令人难过。

不过对于那些早就有野心的人来说,这倒是他们的一个好机会。

对于这些人,张淮溶、王景翼、王景之等人虽然有心节制,但终究能力不足。

沙州、瓜州、肃州等地阳奉阴违的官员越来越多。

伊州的索忠顗更是连阳奉阴违都懒得装了,干脆不理沙州政令。

正因如此,作为沙州李氏家主的李恩也不免升起了别的心思。

这种心思,在李渭书信送抵时,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好在这种时候,李明振开口点醒了他。

“阿耶觉得,李仪中和索勋能是张淮深的对手?”

李氏院中某处书房内,在李恩对着李渭寄来书信发愣时,一道声音响起,李明振从外走来。

他如今十八岁,还有半个多月便十九岁了。

张议潮带兵移驻甘州时,他便知道河西要乱了,因此请辞了在山丹的官职,转任到沙州,担任敦煌县令。

当初李恩还极其不悦,但现在看来,李明振目光始终长远,比他这个为人父的要厉害多了。

“怎么,你猜到信里的内容了?”

李恩耐住性子询问李明振,李明振却不着急回答,而是走入书房后坐下,缓了口气后才继续道:

“无非就是想拉着您搅乱河西局面,做着割据一方的美梦罢了!”

“美梦?”李恩皱眉:“事不可行?”

“自然”李明振没有遮掩,而是开门见山道:“河西局面比之前复杂多了。”

“别的不提,索勋和李渭、李仪中能是张淮深的对手?”

“索勋军中有天使,张淮深不一定会动手,但对付毫无靠山的李渭和李仪中,却还不是手拿把掐?”

“更别提张淮深对刘继隆有恩,我观刘继隆不像恩将仇报之人,若是张淮深有难,他不可能不管。”

“哼……”李恩不满冷哼道:

“那刘继隆都割据陇右,自立门户多久了。”

“他如果真能记住恩情,早就出兵帮张淮深驱逐索勋了。”

“我早就说过,这些布衣出身的,偶得高位之人,大多都忘恩负义,这刘继隆恐怕也只是伪装得好罢了。”

李恩对刘继隆意见很大,不仅是瞧不起他的出身,更是因为他心里莫名嫉妒刘继隆。

一个牧奴出身的家伙,怎么就坐上如此高位了?

李明振对自家阿耶的想法心知肚明,因此他不紧不慢为自己泡了一杯茶,接着缓缓解释道:

“刘继隆没有出手,是因为他也身为人主,不可能用自己麾下兵卒性命来帮张淮深稳固统治。”

“可若是有利可图,能够壮大其势力,还能帮助张淮深,那您觉得他会如何?”

“什么意思?”李恩直接询问,李明振却摇头道:

“事情还没发生,我也不敢笃定。”

“不过我可以笃定的是,一旦张淮深舍弃凉州,那李渭和李仪中一定会被拿来杀鸡儆猴。”

“您若是觉得你能联合他们抵挡张淮深麾下近万兵卒,与四州张淮满等忠心张氏之人,那我便不再阻拦您的美梦。”

“换而言之,您若是觉得您做不到,那我建议您现在就立马表态支持张淮深。”

“……”李恩沉默,李明振见状又慢悠悠说道:

“眼下正是雪中送炭的最佳时机……”

闻言,李恩眼前一亮,但却又立马流露出不甘。

李明振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但他还是继续道:“您不甘也没用。”

“就算您与李渭、索忠顗能将他击退逼走,但您别忘了,他身后还有刘继隆这条退路。”

“倘若他带兵投靠刘继隆,届时刘继隆便能以张淮深河西防御使的名义讨击不臣。”

“那刘继隆,便是朝廷都需要小心应对,更何况我们?”

“以我李氏与他恩怨,他便是趁机将我李氏灭族,也无人敢为我等声张。”

李明振虽然没有得罪过刘继隆,但他阿耶李恩却得罪过刘继隆。

此外,李渭实际上也得罪过刘继隆,只不过后来用利益将刘继隆捆绑罢了。

如果双方真的翻脸,李明振可不认为刘继隆会放过他们。

“你的意思是……”

李恩虽然瞧不起刘继隆,但心里还是深深忌惮他的。

“我说过了,表明态度,对张淮深雪中送炭!”

李明振举杯抿了一口茶,为李恩描述着蓝图。

“您若是对其雪中送炭,您与他的恩怨也将一笔勾销。”

“加上我娶了张使君的女儿,算是张淮深妹夫,张李二氏的关系也将更紧密。”

“李氏与索氏称霸河西,和李氏与张氏称霸河西,并无任何什么区别。”

李明振不断为李恩洗脑,几次过后,李恩最终做出了决断。

“你派人给李氏子弟送去消息,告诉他们,配合张淮深政令。”

“至于李渭那边,我自然会回信给他,拒绝此事的同时,劝说他们归顺张淮深。”

李恩说出自己的安排,李明振听后眼睛笑眯起来:“如此一来,沙州李氏,方能成为河西李氏。”

父子二人对话结束,回信的轻骑往甘州疾驰而去。

李恩也不再托病休息,反而是前往沙州衙门理政,用行为力挺张淮深。

张淮溶等人虽然疑惑,但还是把李恩的转变写成书信,派人送往了凉州。

时间推移,消息扩散……

在李恩决定站队张淮深的同时,张议潮的队伍也抵达了长安城金光门外。

尽管李忱没有亲自迎接张议潮,但他为张议潮安排的迎接队伍却官职不低。

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萧邺,率领二十余名正六品以上官员在金光门迎接张议潮,其中也包括左散骑常侍张议潭。

“二郎,这是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萧相,这位是……”

张议潮下马,张议潭便上前为他介绍萧邺等人。

张议潮虽然听着并作揖,但目光却在自家大哥身上。

张议潭年长张议潮十三岁,故此年七十一岁。

尽管头发有幞头遮掩,但张议潭此时却眼神浑浊,脚步不稳,需要旁人搀扶才能行走。

张议潮就这样看着张议潭为他介绍完所有人,随后才道:“阿兄辛苦了……”

“没有…没有……”

张议潭脸上浮现笑容,而旁边的萧邺也及时作揖道:

“至尊知张司徒到来,早早便命人建造好宅邸,并将张常侍的宅邸也迁往了宣阳坊与张司徒为邻。”

“此外,陛下还赐下永业田三千五百亩,职田一千亩,令擢敦煌县侯,食邑在长安外千户。”

“至于您的十二位子嗣,也都授予了中散大夫的俸禄。”

兴许是觉得有些脸红,因此李忱提升了对张议潮的赏赐。

如今张议潮有右神武统军的实职,另有检校司徒、金紫光禄大夫、柱国等散阶勋爵。

这些官职勋爵的俸禄加起来,起码能折色一千五百贯,加上永业田和职田、食邑的产出,年收入起码在四千贯左右。

不仅如此,他的十二位子嗣,也都得到了正五品年俸二百石的中散大夫之位。

尽管只是散阶,并且没有职田和永业田,但二百石的俸禄也不少了。

诸子依靠他在府邸中生活,将俸禄用来日常用度,倒也大致足够了。

这般想着,张议潮不紧不慢作揖行礼:“谢至尊隆恩,劳萧相奔波。”

“想来张司徒也十分劳累,不如今日前往宣阳坊宅邸休息,三日后再入宫中面圣如何?”

萧邺笑呵呵的说着,张议潮也没有拒绝,毕竟他也没有做好面见皇帝的准备。

“多谢萧相关心……”

见张议潮同意,萧邺又与他寒暄几句,随后才带着数十名官员离去,留张议潭与张议潮队伍在金光门外。

对于张议潮带来的那百名精骑,这自然是不能尽数进入长安的,哪怕他是藩镇入京也不行。

这群人的归属,萧邺早就安排好了。

“二郎,让淮铨带着十个人护送家眷与你前往宣阳坊便足够,余者便随我这家仆在城外休息吧。”

“萧相在你永业田、职田旁边修建了一座别墅,可派他们在别墅生活休整,放好甲胄后,再入城中。”

河西有自己的进奏院,但准许的甲士数量也极少。

哪怕河西这种藩镇,也只准许十人披甲入京罢了。

这些事情,张议潮在这些年与张议潭的书信中早就了解了。

正因如此,张议潮听从了张议潭的吩咐,让张淮铨带十名精骑护送家眷进入城内,张淮鼎带着剩余九十名家眷跟随张议潭的家仆前往城外别墅。

一切做好后,张议潮便搀扶着张议潭走上马车,二人共乘一车。

长安城外遍布集市,已经十分繁华,更别提城内了。

别说河西的精骑与张氏子弟及其家眷,便是张议潮也不免感叹其繁华。

不过当他目光看向街道时,心里却不免唏嘘起来。

纵使是长安这种奢繁的地方,也有百姓穿着破衣烂衫在街头讨生活。

看到那些百姓,张议潮脑中不免浮现他在兰州看到的那些画面。

他虽然什么都没说,张议潭却大概能猜出些,不免安慰他道:

“长安本就如此,只是我们沉浸在古人诗词中太久,才误以为此为人间天堂。”

“嗯……”张议潮应了一声,随后看向张议潭,叹气握住他的手道:

“近七年未曾见到阿兄,未曾想阿兄竟然如此……”

“呵呵……”张议潭笑着点了点头,随后道:“人都会老的。”

“对了!”张议潭似乎想到什么,不免说道:

“刘继隆倒是有心,先前我出府时便见到他的人守在你府邸乌头门前,带来了不少东西。”

“牧之吗?”张议潮苦笑一声,摇头叹气道:

“本以为他不会如此世俗,却不想已经在长安准备好了。”

“呵呵。”张议潭笑着抚须,忍不住道:

“在这长安吃穿用度不比沙州,你子女孙儿众多,到处是需要花钱的地方,收下也好。”

几年时间,长安的朝廷把张议潭打击得体无完肤,他也渐渐看开了,所以才能活到如今。

张议潮听着他这番话,当下也点了点头,目光投向车外。

车外,无数百姓与少量兵卒,以及部份官宦子弟正在打量他们这支队伍,目光都停在精骑胯下马匹上。

河西军马,大多都是与大宛马配种后的二三代骏马。

尽管不如大宛马,但比起关内道、河北道、河东道的所谓骏马还要高大雄伟。

在这个时代,宝马如车,受人追捧。

张议潮也通过张议潭了解过这些事情,所以他也为子嗣做了些准备。

“阿兄,这几日你找人为我买一片草场,我这次带来了十匹种马,日后培育骏马后,可贩卖用于养家。”

张议潮“市侩”说着,张议潭也笑道:“我还以为你没给自己留什么东西呢,好好好……”

他脸上的笑容是欣慰,而张议潮却苦笑道:

“来了长安,便不能麻烦淮深他们,得想办法自食其力才行。”

他来之前,只知道长安给他准备了官职和三千五百亩耕地,并不知道还有职田和其它物产。

加上他想让河西与长安断绝联系,因此自然要谋求长远之道。

“关中的私人马场不少,大多都在渭北,不过价格不便宜。”

“十匹种马,起码能配几百匹骏马,最少需要万亩草场才行。”

“你若是不嫌远,不如派人去北边华原置办草场,花费恐在五千贯左右。”

长安地价不便宜,哪怕华原县距离长安百里开外,万亩草场的也需要数千贯。

张议潮听后唏嘘,显然是没准备那么多钱财。

张议潭见状笑道:“无碍,我这些年积攒了些俸禄和赏赐,你若是钱财不足,我便与你共买草场,日后贩马为生。”

“好!”张议潮闻言笑着点头,明明已经五十八岁,可在张议潭面前,他却难得“年轻”起来。

对此,张议潭也笑着带他来到了宣阳坊,同时为他介绍道:

“这宣阳坊是长安城内万年县衙所在之地,毗邻东市,价格昂贵。”

“若非你要来,我也住不到这般坊市,更别提更换宽大的宅邸了。”

张议潭解释同时,张议潮也在观看长安宣阳坊门的繁华。

其间行人多穿织锦绢帛而不见布衣,显然都是长安富贵之人。

“你我皆为三品以上官员,不必在坊市道路内拥挤,可在坊墙开乌头门。”

张议潭说罢,他们的马车也绕过宣阳坊大门,走了二百余步后停下。

张议潮扶着张议潭下车,二人出现在一座宅邸面前。

宅邸正门外插有十二支长戟,长戟上挂有“张”的短旗。

“这门楣好气派!”

张淮铨忍不住下马夸赞,张议潭也呵呵笑道:“这座宅邸有一百五十二亩,其中亭台楼阁尽有,大小屋舍八十余间,算是宣阳坊数一数二的宅邸了。”

张议潭话音落下,便见远处一辆马车驶来,马车旁还插有“陇右”的旌旗。

马车停稳,一名身穿浅绯色官袍的官员下车,连忙朝张议潮作揖。

“陇右押衙杨信,见过张司徒……”

“见过杨押衙。”张议潮倒是作揖回礼,而杨信见状局促道:

“某是山丹兵卒出身,以前也是司徒麾下兵卒,前些日子得了节帅军令,方才知道司徒来了长安。”

在他说话间,两名兵卒从马车内走下来,怀里抱着两个小箱子。

“今日司徒乔迁之喜,此乃节帅所送贺礼,劳司徒收下。”

杨信话音落下,两名兵卒便递上了箱子。

“这还是……”

“淮铨,还愣住干嘛,收下吧。”

张议潮本想婉拒,但张议潭却打断了他,示意张淮铨上前收下。

张淮铨本以为自家阿耶不会同意,但是见伯父开口,当即带着两名兵卒上前收下了两个小箱子。

见状,杨信作揖道:“司徒舟车劳顿,这些日子必然忙碌,某过几日再来叨扰司徒。”

“有劳了。”张议潮对杨信作揖,这让杨信连忙回礼,随后带着兵卒驾车离去。

待他们走后,张淮铨便急匆匆打开了两个小箱子。

只见两个小箱子内装满了铜钱,上面还摆放着拇指大小的整整二十根金条。

这份价值,便不低于两千贯。

“看来无须我与你联手开办马场了……”

张议潭满意抚须,张议潮却叹气道:“牧之现在处境为难,取他钱财,我心难安。”

“呵呵……”张议潭却笑道:

“若非你扶持,他起码要蹉跎好几年,便当是收回些恩情吧。”

“当初他在长安置办进奏院时,也派人给我送过钱财,你也不必难受。”

张议潮没有言语,只是眉头紧皱。

张议潭见状,当即岔开话题,与他说了些入宫的礼仪,然后示意张淮铨带着钱财与家眷进入府内。

由于张议潭什么都置办好了,因此张议潮带来的家眷都能立即入住,不用置办什么。

日暮,一场家宴在府内举办,笑声在张议潮耳边回荡。

哪怕当初不舍河西的张淮铨、张淮鼎等人,此刻也喜笑颜开。

他们失去了权力,但也不用再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了。

长安的繁华,远超他们的想象。

如此繁华,他们必然要深入体会。

至于河西的那些事情,他们早已忘记了。

瞧着他们如此,张议潮不免庆幸自己没有选择他们二人,而是选择了张淮深。

只是一想到张淮深,张议潮便忧心忡忡,不知他情况如何。

他的目光越过家宴众人,却只能瞧见局限府中的部分天空。

这局限的天空,让他感觉自己成为了被囚禁的飞鸟。

他举杯饮下,百感交集间,目光看向不远处刘继隆送来的贺礼,心头苦涩又释然。

“牧之,河西是好是坏,便由你决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