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241章 谋求西进

第241章 谋求西进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9 14:46:22

“噼里啪啦……”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在少量鞭炮与大量的爆竹声中,大唐迈入了大中十二年。

对于天下人而言,不管是大中十年还是大中十一年,各地州似乎都不太平,不是洪涝就是干旱。

当然,这些事情并非不可处理,只是碍于各地军费度支太大,无法挪用赈灾,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若是某处容易安生,其传播速度便会极快。

遭了灾的百姓,也会自发传播迁徙,总比留在当地等死要好。

“听闻陇右招抚饥民,发农具耕牛和粮食,开荒三年免税,仅收商税与田税,不收杂项。”

“真的?”

“真的,不过陇右的商税和田税有点高,开荒期过后要交两成粮食作赋税。”

“两成还多啊!没有杂税就行!”

“陇右不会逼我们借钱还债吧?”

“没听说过,但陇右不好去,听说各地设关,不让去陇右。”

“那怎么办……”

“唉……我也不知道,只是听说逃入陇右就能看到许多粥棚,沿着粥棚走,就能得到安置。”

“有粥?!”

“娘贼的,再继续待着就要被饿死了,我宁愿在路上饿死,也不愿意在这里饿死!”

自正月元日开始,蜀中多有流言,大多是描述陇右富庶,官吏宽善。

若是放在平日,这些流言还没有什么,只是随着西川、东川、山南西道等处赈灾力度渐渐减小,饥民难忍之下,只能啃食树皮野草,想办法向陇右逃去。

西川百姓大多逃往松州,东川与山南西道百姓则是逃往成州、武州。

流言沿着长江向下,江南西道、淮南道沿江各州县饥民也常常听到这些流言。

少量饥民沿着江河往陇右走去,但更多的则是走官道。

各州县官员担心饥民动乱,纷纷推诿,驱赶饥民离开本州县,而各道节度使也是相互推诿。

正因如此,许多饥民被驱赶过来过去,最后干脆加入了山上的盗寇。

盗寇没有吃的,便只能劫掠州县四周乡村,淮南的治安因此动乱,身为节度使的崔铉也忙的焦头烂额。

这种情况下,身处陇右的刘继隆,反倒是迎来了自己的长春季节。

“元宵还没过去,成武松三州便有近千饥民逃入境内,还得是节帅这法子好用啊。”

正堂内,高进达笑着对桌上文册记录,崔恕、李商隐、张昶等人也各自在正堂一角理政。

刘继隆坐在主位编写书籍,众人看了看,发现都是简体字后,便不再继续往下看了。

小半个时辰过去,曹茂从堂外走来,隔着老远便作揖叫嚷:“节帅,某回来了!”

“是曹参军回来了啊。”

“曹参军元宵欢乐啊……”

高进达与崔恕对曹茂打招呼,李商隐也隔着老远作揖,只有刘继隆和张昶低头做事。

待曹茂走入堂内,刘继隆这才放下笔,抬头看向他道:“如何?”

“十三个州都巡查结束,涉事官员二十七位,直白四百五十二人!”

“除了大雪封山前送往甘州的那一百多名官吏和四百多家眷,眼下还有三百一十六名官吏及一千三百多名家眷。”

“节帅,这群人都要等着大斗拔谷道解封后送往甘州吗?”

曹茂询问刘继隆,刘继隆听后平静道:“尽数送往河西,另外这批人用来换取香料和军马,每人值钱二十贯。”

“如果没有钱,就定下香料、炒茶、马匹、黄牛等商品的价格,先卖给我们,再交易这批人。”

西域传入的香料有许多,例如郁金香、龙脑香、沉香、异香名宝、黑沉香等……

这些香料在产地不贵,传入西域后也不能算名贵,但通过河西流入中原后便价格倍增。

陇右本身产麝香,每两值钱数百乃至数千,具体看卖往哪里。

对于香料,刘继隆向来是贩往长安的,每年仅此一项,便能收获数千贯钱财。

之所以这么少,主要还是因为陇右的麝香产出不多。

正因如此,半个月前张淮深来信后,刘继隆便回信同意了与河西的贸易事宜。

陇右完全可以靠少量的人口贸易和粮食贸易,从河西获取大量香料,然后将香料卖往长安,从各道买入各种绢帛、织锦、瓷器和漆器。

张淮深手中有一百多担香料,每担重百斤,虽然价格不一,但运往长安贩卖,起码能价值十几万贯。

这十几万贯拿去买瓷器、漆器和织锦、绢帛后,完全可以翻一倍卖给张淮深。

张淮深没钱也没事,用马匹来交换就行。

反正等他倒手卖往西域,他起码能赚三成,将两人的生意越滚越大。

“节帅!”

刘继隆正在思考的时候,曹茂已经作揖退下,陈瑛则是急匆匆走了进来。

“听闻您要暂停与关内道的贸易?”

陈瑛着急走入正堂作揖询问,刘继隆见状也颔首解释道:

“也不是暂停,只是需要挑选贸易品类了。”

“炒茶、麻布依旧是大头,但其中炒茶要有定额,毕竟现在我们与尚婢婢他们开了互市,他们那边每年与我们定额五千担炒茶。”

随着尚婢婢他们入主洛门川,炒茶也成为了他们必要的物资。

陇右的茶田经过几次扩展,如今占地近三万亩,岷州、宕州、武州一带都是茶山。

这三万亩茶山归三千多户百姓管理,每年能产出四万到六万担,每担茶换粮二石,成本在九百钱左右。

这些茶如果运往关内道贩卖,每担茶叶价格在两贯左右,在巴蜀就只值一贯四左右。

如果是贩卖给尚婢婢他们,那就是一担茶换马一匹,而一匹马贩往巴蜀就值六贯。

尚婢婢的五千担茶就是五千匹马,卖到西川就是三万贯钱。

这些马都是骟过的,也不怕西川凭借这些挽马来发展自己的马场。

“节帅,贩往关内道的炒茶应该定额多少?”

陈瑛询问起刘继隆,刘继隆听后也思考了片刻,随后说道:“暂定两万担。”

“至于剩下的,那就贩往山南西道和京兆吧。”

尽管关内道买茶价格更高,但涌入的茶叶多了,也就不值钱了。

两万担茶,也就够三十几万人喝一年,而关内道一百五十多万人口,倒也适合饥饿贩卖,把炒茶价格炒高点。

除此之外,自己也该谋划河东道、河北道和河南道了。

“陈瑛,你这次去关内道后,暂时不用着急回来,可以去河东道和河北地看看,联系一些愿意成为陇右道牙商的商人来陇右。”

“我准备在每个州选一名牙商,专营陇右炒茶。”

刘继隆说罢,陈瑛连忙作揖行礼:“节帅,那关内道贩卖商货后的钱粮呢?”

“你留下两成,剩下八成运回来就是。”刘继隆回应过后,陈瑛便没有任何问题的离去了。

在他走后,高进达这才开口道:

“按照今年府仓中的情况来看,光炒茶一项,便能度入十二万贯,麻布与井盐最少二十万贯。”

“加上与河西商定好的香料,以及联系俞从晖他们买入的那些商品,我们最少能存入五十万贯。”

“河西也应该能赚几万贯来缓解军费度支。”

高进达倒是算账算的厉害,刘继隆听后也开口道:“和去年一样,拿出一半买粮,把兰州的官仓蓄满粮食。”

“另外等陈瑛运回的这笔钱粮抵达兰州后,立马从中取出七千贯,给兴、凤、利、文、扶、龙、翼等州刺史送去。”

对于刘继隆来说,送礼花不了多少钱,只要送对人就行。

至少就当下来看,临近陇右这南边七个州的刺史都没问题。

只要他们长期在任,陇右的人口问题就不是问题。

想到这里,刘继隆准备继续处理政事,但这时内堂方向走来兵卒,高兴的朝他作揖:“节帅,夫人请您去内堂。”

“何事?”刘继隆眼见兵卒笑的那么高兴,显然是知道了有什么事情。

兵卒见刘继隆询问,当即也不好意思挠挠头道:“我刚才好像听到‘害喜’的话了。”

闻言,刘继隆眼前一亮,当即起身朝内堂走去。

在他走后,高进达、李商隐等人也面面相觑,抚须轻笑。

封徽与刘继隆成亲这么久,如今总算是怀了子嗣。

不管生下的是男是女,这起码证明刘继隆身体没有问题,这就足够了。

与此同时,刘继隆也前往了内院,见到了刚刚诊完脉的医官。

“如何?”

“节帅,夫人确实害喜了,估计今年八月便能诞下子嗣。”

医官见到刘继隆,当即起身作揖行礼,将封徽的情况告诉了刘继隆。

刘继隆听后舒缓一口气,他娶妻纳妾两年半,总算是有了动静。

尽管他确定自己不会吃丹药,也不会乱搞来损害自己身体,但他也不知道他能活多久。

尽管他早就让军医们研究外科和内科,但医疗条件摆在这里,能活七八十的人始终是少数。

他如今二十有五,倘若五六十岁就驾崩,那他必须现在就留下子嗣才行。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看向封徽,坐下安抚道:“不必担心,惠民药局那边接生和照顾孩子都很有经验。”

“呵呵……”封徽笑道:“妾倒是觉得,郎君比妾更为担心。”

刘继隆闻言跟着笑了笑,封徽见状也看向张嫂:“张嫂,时候不早了,带王医官去膳馆吃了午饭再回去吧。”

“是”张嫂笑呵呵应下,然后带着王医官退出了内堂。

在他们走后,封徽取出一封信递给刘继隆:“这是刚才阿翁送来的书信,我还没看就害喜了,你现在看看。”

“好”刘继隆颔首接过,尽管封敖已经调入长安,但以晚唐官员争斗的尿性,封敖这种“武宗旧臣”背景的官员,始终会被外放。

正因如此,自己也不可能对他的事情置之不理。

这般想着,刘继隆拆开书信,一目十行的将内容看完。

其中内容,大部分是关于张议潮和朝廷的谋划,以及封敖对陇右未来的担心。

“你告诉阿翁,便说我这些日子十分忙碌,脚不沾地,你也鲜少能看到我,若是见到我,必然会将书信的事情告诉我的。”

“为何这么说?”

封徽略微不解,毕竟她几乎每日都与刘继隆在一起,刘继隆即便留宿西花厅,也会回到内堂卧房休息。

正因如此,封徽得知自己害喜后,便想着帮刘继隆再纳些侍妾,避免刘继隆自己没了新鲜感,在外面找人。

她主动找人,总比让刘继隆自己或他下面的人瞎找要好。

“你按照这么说就行。”

刘继隆轻笑着回避了这个问题,毕竟凉州的事情至关重要,只能是他与张议潮、张淮深三人知道,多一个都不行。

“好吧。”封徽颔首应下,随后开口道:

“妾如今害喜,郎君若是有所需要,便去西花厅暂且住着。”

“此外,妾害喜的事情也会告知阿翁,让阿翁与阿兄他们为郎君寻些新的侍妾。”

“这倒不必。”刘继隆摇摇头,他觉得内院里有四个女的已经足够多了。

不过封徽却笑道:“郎君不让妾寻,妾总会担心有旁人为您准备。”

她在点刘继隆,别忘了西花厅的那陈、郭、胡三位娘子是怎么来的。

刘继隆听后也不觉得尴尬,爽朗笑道:“那便寻两个吧,两个足够了。”

“好。”封徽见刘继隆如此,当即也松了一口气。

不多时,刘继隆搂住她,开始为她讲一些话本故事。

与此同时,刘继隆在年后所写的那封信,也通过兰州送抵了凉州姑臧。

张淮深将其看后焚毁,酒居延与张淮满不免询问道:

“使君,刘节帅是怎么说的?”

“刘继隆不会拒绝了吧?”

“没有。”张淮深摇头,随后看向二人说道:

“刘继隆已经答应我们贸易了,等大斗拔谷道积雪融化,鄯州的郑处就会与我们贸易。”

“焉支山比大斗拔谷道融化早些,我们届时提前领兵前往甘州,先把李仪中父子解决。”

有刘继隆相助,张淮深也算松了一口气。

哪怕他舍不得凉州,但凉州失陷是时间问题。

他宁愿把凉州交给刘继隆,也不愿意留给索勋和回鹘、嗢末等人。

更何况刘继隆在信中也提及了不少合作,例如他得到凉州后,会与自己联手北伐回鹘、嗢末。

回鹘与嗢末,单独一个与自己为敌,自己根本不惧。

只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北边有甘州回鹘和凉州嗢末,东边有唐廷干扰,西边有西域回鹘,西南还有土浑捣乱。

纵是他有办法击退这些势力,可他麾下将领的能力不足,但凡有一人兵败,对河西而言都是不得了的损失。

把凉州让给刘继隆,然后解决甘州回鹘与凉州嗢末,那河西军的北方和东方就安全了。

加上甘凉官道宽阔,更运送的物资也更多,届时河西也不会因为钱粮不足而窘迫。

叔父已经为自己想好了这么多退路,自己必须好好经营河西,决不能出错。

“对了使君,李恩那厮是什么意思?”

张淮满询问张淮深,张淮深闻言皱眉。

他自然知道张淮满说的是什么事情。

三日前,李恩的书信从沙州送来,其中内容无非就是劝自己以河西百姓为重,李氏会举全力帮助自己稳定河西,如何如何……

对于他的这些话,张淮深是不太相信的。

除非李恩在自己解决李渭、李仪中父子时安分守己,不然李恩说什么,他都不会相信。

“使君,我们若是真的迁徙人口去瓜肃二州,那索勋……”

酒居延皱眉开口道:“他阿耶可是还霸占着伊州呢。”

“我早就有了打算。”张淮深深吸一口气道:

“我会用让出凉州作为条件,让索勋写信给索忠顗。”

“只要索忠顗让出伊州,我就会让出昌松给索勋。”

“等王景翼接管伊州,索忠顗前来凉州,我则是让出姑臧。”

“等伊州到手,我便把嘉麟汉口迁徙瓜州、番和汉口迁徙伊州。”

他话音落下,张淮满与酒居延面面相觑,不解道:“为何要迁徙人口去伊州?”

“您真的要收复西州吗?”酒居延质问道。

“嗯!”张淮深颔首回应,同时解释道:

“收复西州,不仅是叔父交代的,也是刘继隆与我们合作的条件之一。”

“西州人口近五万,虽然大部分都是异族,但那毕竟是五万人口。”

“况且收复西州之后,沙州便不会遭受北边来的袭扰,只需要防备南边的土浑就足够。”

“届时我坐镇沙州,不论驰援西州还是甘州都游刃有余。”

西州是丝绸之路北道的一个要点,即便刘继隆和张议潮不开口,只要张淮深有实力,他都会谋求收复西州。

毕竟现在摆在他四周的局面,似乎只有西进这条路了。

东边他是不会再触碰了,自从他们东归开始,似乎就没有遇到过好事情。

有刘继隆在凉州阻断,他也不用担心内部遭受挑拨了。

想到这里,张淮深对二人开口道:

“整顿兵马,开春后西进甘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