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245章 加税平叛

第245章 加税平叛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9 14:46:22

“轰——”

时至六月,陇西山中雷鸣不断,烟尘使得四周山林蒙上一层白灰。

这是岷州与临州交界处的山林中,而这些不断作响的雷鸣声,则是工匠与民夫在扩修官道的结果。

为了日后的防御反击作战,刘继隆命令各州利用火药来扩修官道。

陇右原本的官道,大部分是两丈宽,少量是一丈宽。

如今经过刘继隆下令,所有官道都必须修出三丈宽。

正因如此,如今整个陇右地界,基本被火药爆破的雷鸣声所覆盖。

好在扩修的官道都是对内的,距离边境遥远,所以也不怕被唐廷探查。

某处官道上,刘继隆坐在马背上眺望远处渐渐熄灭的扬尘,而他身后是崔恕与曹茂。

二人此时正在汇报唐廷与河西的情报,其中最令刘继隆在意的,还是高骈的调走。

“高骈带着四千多成武游奕军与八千多家眷南下,沿途要平定湖南兵乱和岭南兵乱,然后担任岭南节度使。”

“新到任的秦陇刺史、天雄军节度使是原来泾原节度使的李承勋。”

“如今成武游奕军被高骈带走大半,秦陇二州只剩一万天雄军和一千五百成武游奕军。”

“李承勋抵达秦州后,便把成武游奕军并入天雄军,额外又招募四百多人。”

“眼下秦陇的天雄军有兵额一万二,其中骑兵不足两千。”

曹茂汇报过后,刘继隆这才开口道:

“带着这么多番人南下岭南,高骈这厮是带他们去找死?”

西北和岭南的气候有多大,刘继隆比高骈清楚多了。

这个时代岭南的气候,与后世的中南半岛差不多,甚至还要闷热。

高骈带去的那批人,但凡能活下三分之一,都算老天开眼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摇摇头,懒得管高骈的死活。

反正他离开陇右,换了个不知名的李承勋来秦州,这对于陇右而言是件好事。

“秦陇的事情暂且观察着,如果天雄军有扩军的迹象,立马告诉我。”

“是!”

曹茂回应刘继隆,而崔恕眼见刘继隆没有继续说话,当即汇报道:

“张使君让我们准备足够的瓷器、漆器和丝绸。”

“各种香料的价钱也定下了,只有长安香料价格的三成,我们倒手一卖就能赚七成。”

“另外,瓜沙甘肃四州都已经安稳,张使君派都万孟带两千精骑、一千五百步卒和两万百姓前往瓜州和肃州安置。”

“安置过后,应该就准备出兵收复伊州了。”

“伊州人口不过七千多口,两个县的守军不过八百人,索忠顗只有献城这一条路。”

崔恕说罢,刘继隆整理了思绪,随后开口说道:

“河西的事情不用管,只需要盯着凉州就行。”

“另外迁徙兰州的人口,安置的如何了?”

他把话题引向人口,崔恕听后沉默,曹茂则是接上话茬:

“兰州治下五泉有两万七千口百姓,在河谷平原布置了三个乡,十八个村。”

“北边的广武县,原本只有八千多百姓,基本都是番口。”

“如今两年不到,先后迁入一万三千多人,人口二万二千四百余口,土地被二次分配,人均五亩二分。”

“以当地的情况来看,起码能开垦五十万亩,足够养活五万百姓。”

说到此处,曹茂顿了顿,接着说道:“山南西道这个月以来,基本没有什么人口流入了。”

“剑南道那边,杨复恭倒是在和我们做口马贸易,每日贩往松州的口马不少于一千。”

“至前日,杨复恭前后卖了一万七千六百一十二口,基本都是青壮健妇。”

“这些人口中,还有九千多人没有得到安置。”

“敢问节帅,这些人,也要向广武安置吗?”

曹茂询问刘继隆,刘继隆不假思索的点头。

见状,曹茂不再询问,而刘继隆也开口道:“卖了这么多人,杨复恭手上的钱,起码能买七八万石粮食了。”

“现在他们还没停下口马贸易,恐怕俞从晖那边消息属实,魏谟不仅需要赈灾,还需要筹措钱粮来修葺南边的关隘。”

“估计再卖个几千口人,他们就能凑够修葺关隘的钱粮了。”

“松州那边买入的人口,依旧按照我说的,尽数安置到广武。”

“倘若广武县仓粮食吃光,便从河州和鄯州的州仓调粮,不能动官仓的粮食。”

“另外河西那边所需的货物都准备好,再筹措二万石陈粮送给张淮深。”

刘继隆没有忘记当初张淮深借粮给他的事情,如今他手中粮草充足,虽然还远远没有达到目标的二百万石存粮,但送些陈粮给张淮深,还当初借粮的恩情也无妨。

反正随着河西与陇右的香料贸易开展,陇右将会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

这笔收入若是用来买粮,蓄满另外两个官仓不成问题。

当然,如今最重要的,还是趁早拿下凉州。

想到这里,刘继隆调转马头:“回狄道!”

在他的示意下,众人调转马头,往狄道折返。

为了及时拿下凉州,刘继隆从各镇抽调单独抽调一军。

十二军三十六团,二千四百精骑与四千八百步卒在兰州五泉县集结操练。

尽管刘继隆有指挥万人的能力,但军队之间需要磨合。

正因如此,刘继隆在五泉县筑练兵台,命张昶前往五泉操练大军,而他则是在狄道教书的同时,时刻关注着封徽的身体。

六月中旬,封敖与封邦彦各自从长安、山南东道送来了两名侍妾。

四名侍妾不论才艺还是容貌都十分拔尖,不过刘继隆心思都在凉州,根本无心男女之事。

时间进入七月,首先是都万孟将百姓安置在瓜州和肃州,以此平衡了两个州番口过多的问题。

其次便是伊州的索忠顗交出伊州与五百河西归义军,带着索氏的三百部曲从河西草原横穿而过,带着家眷抵达了凉州。

都万孟率军接管伊州,张淮深得知消息后,当即命酒居延与张淮涧率三千凉州兵马迁徙番和、嘉麟人口前往沙州与伊州。

七月十五日,索勋终于入主凉州,将凉州较为重要的官职都授予了索氏子弟。

与此同时,索勋再度与凉州别驾王端章向长安请表迁入人口。

消息传到长安时,长安却再度乱成了一锅粥。

“乱兵!乱兵!怎么又是乱兵!”

七月末,咆哮声与打砸声从紫宸殿的偏殿内传出,偏殿内的三相四贵纷纷嘘声。

李忱脸色略微苍白,明明才是早秋,可他身上已然穿上冬装。

漆器与瓷器被摔碎于地上,殿内十分狼藉。

见状,李忱渐渐冷静下来,养气功夫极好的他很清楚这不是自己往日的性格。

刚才他看见奏表时,只觉得整个人无比燥热,故此才打砸了这些东西。

如今冷静下来,他不免后悔起来。

不过皇帝不可能有错,因此他没有解释,只是将目光瞥向桌案上的奏表。

六月初六,江西军乱,都将毛鹤逐江西观察使郑宪。

七月初八,宣州都将康全泰作乱,率牙兵驱逐宣歙观察使郑薰,郑薰逃往扬州,得崔铉庇护。

一年之内,四镇牙将作乱,四镇节度、观察等使,一人被囚禁,三人被驱逐,这无疑是在打朝廷的脸。

关键在于,这些牙将驱逐观察使及节度使后,纷纷请表自己为新的观察使与节度使。

难不成在他们看来,朝廷已经软弱到任凭牙将驱逐节度使而不敢镇压的程度了吗?

想到这里,李忱深吸一口气,目光冷冽看向众人。

令狐綯、萧邺,以及新擢升为相的夏侯孜,还有位置不变的王宗实等四贵。

“朝廷的威望已经跌落如此了吗?”

李忱质问众人,众人闻言纷纷行礼:“陛下息怒……”

话音落下,令狐綯首先表态道:

“陛下,牙将莽撞,故此才以为驱逐节度使及观察使,便可得到朝廷擢授观察使等官职。”

“此等歪风邪气,必须扼杀于摇篮之中,避免其余藩镇有样学样。”

“臣以为,光禄卿韦宙之父韦丹曾为江西观察使,治理有方,军民至今怀念,不如以韦宙为江西观察使,诏发邻道兵以讨乱兵。”

“邻道?”李忱微微皱眉,令狐綯解释道:

“此前本欲调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麾下兵马入湖南平叛,而今湖南与岭南平叛事宜既然交给高千里,那不如派徐商出兵,协助韦宙平定江西叛军。”

“至于宣州,陛下可诏令淮南崔使相征讨叛将康全泰。”

令狐綯虽然不常开口,但能在大中年间相位稳固,其身上也是有些智谋的。

在他三言两语间,江西与宣州叛乱的事情,便得到了解决的办法。

李忱听后颔首,深吸口气道:“下诏,以崔铉兼宣歙观察使,即日出兵平叛。”

“另外,以宋州刺史温璋为宣州团练使,随崔铉平叛后留任宣州。”

“陛下英明!”令狐綯等人见状纷纷唱声,李忱见状,也觉得原本的焦躁症状平静不少。

他渐渐冷静下来,而此时王宗实也连忙上前作揖:

“陛下,凉州奏报,安西副都护张淮深挥师西征,河西观察使索勋率兵入驻凉州诸县,请表迁徙人口,以实凉州。”

“……”听到这话,李忱当即皱眉。

他忘不了张议潮对此事的支持,因此他始终觉得这件事有阴谋。

“张议潮、张淮深与索勋有旧怨,如今却配合撤出河西,让出凉州由索勋驻守,诸卿以为如何?”

李忱询问众人,众人听后,马公儒率先站出来作揖道:

“陛下,臣以为,索勋入凉州之事恐有诈,王端章恐遭其收买,不如另派官员巡察如何?”

“陛下……”同为四贵的王归长也站出来作揖道:

“即便没有诈,也不应该留索勋此等反复之徒坐镇凉州。”

“臣建议,下诏令张直方率军入凉州,与王端章配合后,下旨调索勋入朝为官!”

“陛下,臣附议。”四贵之一的王居方也站出来附议,这让孤立无援的王宗实怒从心起。

他将目光投向令狐綯,却见令狐綯老神在在,没有开口的意思。

“陛下,索勋此人确实反复无常,理应防范。”

萧邺倒是开口了,但也并不支持索勋坐镇凉州。

王宗实目光移向夏侯孜,却见夏侯孜踌躇道:“陛下,此事需从长计议……”

不是众人小心,而是张议潮态度着实反常,加上索勋反复无常的事迹早就流传长安,他们自然需要小心防备。

更何况在他们看来,只要张淮深和刘继隆不对索勋出手,索勋完全可以凭借手上七千五百名甲兵掌控凉州。

“陛下,倘若刘继隆得知,率军北上抢占凉州,那朝廷数年之功,便尽作无用了!”

王宗实只能把刘继隆扯了进来,但他话音落下,马公儒便冷哼道:

“若是刘继隆敢出兵攻打索勋,那朝廷正好有借口平叛!”

王归长闻言也附和道:“听闻刘继隆派人传流言于剑南、山南等道,甚至流传至江西、淮南,其目的便是引诱百姓前往陇右。”

“三日前,西川节度使魏谟、东川节度使崔慎由联合奏表百姓逃亡陇右一事,陛下龙颜震怒。”

“倘若刘继隆出兵攻打索勋,此举如同叛乱,朝廷可派兵马讨之!”

马公儒与王归长这话倒是说进李忱心坎里了。

刘继隆在陇右日渐强盛,朝廷几次制裁都不起作用。

长此以往,等到刘继隆羽翼渐丰,到时再动手,反倒有些迟了。

不过刘继隆行事稳妥,以至于朝廷没能抓住他的把柄。

加上国库情况不佳,所以才拖到了现在。

如今自己的身体渐渐变差,若是把刘继隆留给儿孙处理,恐怕会祸及子孙,波及自己的名声。

这般想着,李忱沉吟片刻后开口道:

“人言刘继隆有天日之表,恐有野心。”

“倘若刘继隆果真觊觎凉州,朝廷自然要出兵。”

“不过眼下国库空虚,若是刘继隆动兵,朝廷恐怕没有足够的钱粮应对。”

万般事情,最后还是在“钱”上打住。

令狐綯很清楚,皇帝是想加税,但又不想亲自开口。

毕竟天下情况在此,各地饥民不断,淮南盗寇更是数以十万。

时局如此,倘若再贸然加税,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

想到这里,令狐綯老神在在,假装听不懂皇帝言论。

萧邺、夏侯孜见令狐綯不开口,当即也沉默起来。

这般情况下,马公儒倒是主动作揖道:

“陛下,若是刘继隆兵乱而国库空虚,关中恐有危。”

“臣建议增加盐茶等杂税,只需供关中及京西北八镇兵马数月之用,便能应对刘继隆之乱。”

令狐綯闻言,心里暗自摇头。

刘继隆现在还好好在陇右待着,把他当做加税借口,刘继隆即便不反也要被逼反了。

想到这里,他目光看向皇帝,好在皇帝虽然愤怒,但也知道此举容易把刘继隆逼反,因此他否决道:

“刘继隆尚未叛乱,怎可以此等借口来征收杂税?”

“臣糊涂……”马公儒也果断认错,而李忱见状看向萧邺。

“萧相,以卿之见,该以如何?”

萧邺眼见跑不过,当即为李忱算了一笔账。

“陛下,朝廷岁收虽广,然常费少三百余万,有司唯远取后年方乃济。”

“今诸道用兵,月费度支钱一百余万贯,仅关中与京西北八镇便度支四十余万。”

“若要筹措数月之用,唯有加盐茶杂税,亦或加税三厘。”

萧邺是给出办法了,关中神策军和京西北八镇,每个月要用四十余万贯。

这还是在镇内养兵的情况,倘若出兵,费用说不定能翻一倍。

朝廷如果要收拾刘继隆,起码要积蓄几个月的军费,那就是二三百万贯。

在河北普遍不交税的情况下,这等于从大唐每个百姓身上搜过一百多钱。

萧邺的本意是让李忱知难而退,却不想李忱思考过后,竟然忍不住点头道:

“诏令天下诸道,以赈济剑南饥民为由,加税三厘。”

令狐綯、萧邺、夏侯孜三人闻言心里叹气,但马公儒与王居方、王归长等人却连忙作揖:“陛下圣明!”

李忱轻微咳嗽几声,只觉得喉咙再度瘙痒难耐,摆手道:

“待秋收税收入府库中,尽数积存,待日后河陇有变,再行拨给。”

“臣领旨……”

萧邺无奈行礼应下,随后便跟着令狐綯等人退出了偏殿。

在他们退出之后,李忱目光也看向马公儒等人:“你们也退下吧,另外召太医李元伯携长年药入内。”

“臣等领谕。”

马公儒等人纷纷退下,并为李忱传召了太医李元伯。

与此同时,朝廷要加税的消息也传遍了朝野。

加税三厘,若是天下太平时,倒也能收到近百万贯。

可如今淮南大饥,百姓流离失所,而岭南、湖南、江西、宣州各处兵乱。

这三厘税是否能满足朝廷的胃口,那还是两说。

倘若各道又有遇灾害者,这三厘税恐怕都征收不上来。

对此,有人叹息,有人茫然,有人依旧不理,只管过好自己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