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248章 设伏于衙

第248章 设伏于衙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9 14:46:22

九月月半,当急促的脚步声在大明宫内响起。

刚刚服食长年药而稍微舒服些的李忱便听到了敲门声,为此不免皱眉:“何事?”

“陛下,凉州别驾王端章急报!”

马公儒的声音在外响起,李忱闻言起身道:“进来吧。”

随着他话音落下,马公儒呈着一份奏表走入偏殿,随后将奏表呈上。

李忱穿着中衣,还未解下幞头。

他轻描淡写的将奏表拿过,却在片刻后皱眉道:

“此事不是让群相们解决了吗?怎么拖到了现在?”

“传召令狐綯、萧邺、夏侯孜三人入宫!”

“是!”马公儒应下,随后派人传召三人。

李忱拿着奏表等了一个时辰,困意连连,却又始终不能入睡,惹得他心头恼火。

待令狐綯三人赶来,他这才将奏表丢到三人面前:

“此事不是早就安排好了吗?为何会闹出如此动静?”

令狐綯三人被紧急召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眼看皇帝语气不对,令狐綯躬身捡起奏表,翻阅后皱眉作揖道:

“陛下,此前府库空虚,故此臣等决意在秋粮入库后再起运钱粮。”

“凉州赤水军的犒赏,已经于半个月前起运,最迟在十月初十就能运抵凉州。”

“这索勋夸大其词,无非就是为了人口与甲胄军械。”

“臣以为,所谓天平军老卒煽动赤水军作乱一事,纯属子虚乌有。”

即便天平牙兵十分跋扈,可令狐綯等人宁愿相信天平牙兵,也不愿意相信索勋这种反复之人。

李忱听后揉了揉眉心,脑中不免想到了张议潮。

思绪片刻后,他这才开口道:“发京畿道囚犯至凉州充军。”

京畿道人口三百万,加之数年未解囚,少说也有千余囚犯。

这千余囚犯若是充军,也是不俗战力,关键看索勋如何驱使。

李忱想看看,索勋到底会如何对待这批囚犯。

若是留下充军,那张议潮带给自己的困惑就能解开。

若是送给张淮深,那索勋必然就是张议潮的棋子。

想到这里,李忱精神放松,摆手道:

“凉州之事,务必上心,切不可重蹈覆辙。”

他所说的重蹈覆辙,自然就是泾原兵变一类的事情了。

毕竟赤水军有五千人,倘若他们真的杀回郓州,那肯定要在关内道作乱。

关内道的情况,众人皆知。

尽管京西北八镇各自扬言彪悍,但从当初围剿党项不利就能看出,京西北八镇虽然不至于武备松弛,但也绝对好不到哪去。

万一真的被赤水军打败,那朝廷的脸面就真的被藩镇踩在脚下了。

这般想着,三相也连忙作揖行礼,随后带着奏表退出偏殿。

是夜,南衙北司合议后,决定依照旨意发京畿道一千二百四十六名囚犯充军凉州。

张淮铨被授右神武军都将,率二百右神武军,押送囚犯与相应甲胄、军械前往凉州。

王宗会作为监军接到了这个监督的苦差事,但事情若是办好,他兴许也能进入神策军中担任要职。

“朝廷为何会选我前往凉州?”

司徒府上,年过三旬的张淮铨在接旨过后,心里始终惴惴不安。

待天使离去,他便着急看向了自家阿耶张议潮。

张议潮还在沉思,旁边的张淮鼎便道:“如此得了个官职,大兄难道不开心?”

“只怕是烫手山芋。”张淮铨有些不安。

相比较眼高手低的张淮鼎,他这个大兄性格上始终有些平庸怕事。

张议潮也知道张淮铨性格,因此在事情想通后,他便开口道:

“之所以选择你,恐怕是想看看我们与这索勋到底是什么关系。”

“什么什么关系?”张淮鼎不解道:

“若是有机会,某恨不得把索勋碎尸万段!”

在张淮鼎看来,他们之所以从河西来到长安,都是因为索勋背叛河西归义军。

尽管初到长安时,张淮鼎被长安的繁华遮蔽了双眼。

可随着在长安居住时间越来越长,他心里就越来越不是滋味。

河西虽然没有长安繁华,但他张淮鼎在河西时,谁人见了不称呼一声“小张使君”?

即便他没有刺史官职,但河西军民也都因为他阿耶而敬重他。

倒是来了这长安,旁人根本不知晓他是谁,也顶多称呼他“张郎君”。

加之长安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精贵,就他那点散阶的俸禄,根本过不上什么好日子。

想到这里,张淮鼎就恨不得把索勋的脑袋砍下来。

“此事你无需担忧,即便你受了难,也不会有人为难你的。”

张议潮安抚着张淮铨,这点张淮铨倒是相信。

虽说索勋与张氏为敌,但看在张议潮的面子上,他倒也不可能为难自己。

“倘若出了事情,大不了往南边跑!”

张淮鼎倒也精明,知道刘继隆势大而尊敬其父,故此提了个好建议。

张淮铨闻言看向张议潮,却见张议潮也点了点头:

“二郎说的有理,你若真的遭了难,便往南边撤军,想来无人敢于为难那刘牧之。”

“是……”

见状,张淮铨只能自认倒霉的点头,随后在张议潮的吩咐中,前往右神武军挑选了二百精锐。

圣旨宣读不到三日,长安的官员们便已经将一千二百余名囚犯和二百多辆挽马车准备好。

九月二十正午,张淮铨与王宗会便率领二百右神武军抵达了金光门。

秋风猎猎,旌旗作响,长枪如林,甲胄鲜明。

不得不说,经过张议潮训练,原本如草包般的右神武军,倒是也有了几分模样。

二百右神武军虽然依旧算不得精锐,却也能穿戴甲胄,驾车行军,井井有条。

要知道北衙六军在此前堪称废物,一个个脑满肠肥的连甲胄都穿不上,即便穿上了也气喘吁吁,不能作战。

这些兵连长安本地人都看不起,平时更是搞一些杂七杂八的活动,为长安百姓视为禁军耻辱。

如今被张议潮操训几个月,竟然能负甲驾车行军,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

金光门楼前,王宗实俯视着这二百右神武军队伍,心头不禁想到了剩余一千三百右神武军。

“长此以往,这张议潮恐怕还真能将右神武军训练出彩……”

想到这里,王宗实不免对张议潮起了想法,心头升起将对方拉拢到自己阵营的想法。

不过他转念一想,又否决了这种想法,只因皇帝警惕归义军太甚,若是自己与之牵连,恐怕会受牵连。

“可惜啊……”

惋惜一声,王宗实便转身离去,而张淮铨等人也渐渐隐没于天边。

在张淮铨他们出发之时,长安城也断断续续收到了东边和南边的捷报。

九月末,淮南节度使崔铉率军攻克宣州,斩叛将康全泰及其党四百余人。

崔铉奏表宣州已平,请辞宣歙观察使。

李忱得知后,准其请辞宣歙观察使,着其返回淮南坐镇。

十月初,朝廷以宣州团练使温璋为宣歙观察使,温璋奏表宣歙二州涌入淮南饥民十余万,宣歙二州不能制,请截留秋粮赈灾。

几日后,岭南节度使高骈奏表湖南军乱已平,叛将石载顺及其党四百二十四人被平。

江西观察使韦宙奏表江西军乱已平,斩叛将毛鹤及其党五百余人。

韦宙奏请留山南东道捕盗将二百人于江西,以季友为都虞候,以此重新编练江西军。

容管经略使宋涯率黄头军百人入容州,杀乱首都虞侯来正,以谋叛罪上奏。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容州、江西、湖南、宣州等四处平乱被平,仅剩岭南叛军一处。

加之高骈南下速度迅捷,岭南军乱被平指日可待。

面对重新“太平”下来的时局,李忱心情也随之好了不少,连带着身体都好了些。

只是在他身体初愈的时候,会宁军节度使张直方也接收了朝廷派给凉州赤水军的钱粮,护送王端章及钱粮送往姑臧。

十月下旬,凉州已然飞雪。

尽管还没有达到远近白茫一片的景象,但白毛风与大雪的环境,还是让驻守凉州的兵卒怨声载道。

“娘贼的,这大雪纷飞,朝廷的调令怎么还不下来?”

“不会要守到年关去吧!”

吴煨骂骂咧咧的声音在姑臧军营响起,他走入牙门之中,抖落身上的积雪。

王守文在牙门内坐着,面前放着一个火盆,时不时往里面添柴。

听到吴煨的话后,王守文揉了揉眉心,在对方坐下后才开口道:

“我这几天眉头一直在跳,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能有什么事情?”吴煨大大咧咧的反问,同时说道:

“这姑臧城内只有一千会宁军,可赤水军却有两千。”

“不对……”王守文打断道:

“赤水军确实有两千,但是你别忘了,这其中除了我们天平的五百老兄弟外,剩下一千五都是关内道的募兵。”

“郓州的两千五百弟兄,都被调往嘉麟、番和、昌松三个城池去了。”

“如果真的出了什么意外,光凭我们这五百弟兄,可不一定真能闹出什么动静。”

吴煨闻言也反应过来了,随后皱眉道:“应该不至于吧?”

他话音落下,牙门外便小跑进入一名校尉。

“牙将,东门有兄弟传来消息,王端章、张直方带着一千会宁军和两千民夫,一千多车钱粮在东门和索刺史交接。”

“一千多车钱粮?!”

“你没看错?”

二人闻言站了起来,眼底流露贪婪之色。

只是片刻后,二人眼神又渐渐清澈起来。

不到万不得已,谁又愿意闹事情。

他们戍期在即,没有必要节外生枝。

更何况他们这六年赚的钱粮也不少了,带着这些钱粮回家,足够他们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了。

这般想着,王守文和吴煨坐下。

“知道了,若是有别的异动,及时告知我们。”

“是!”

校尉退下,王守文看向吴煨:“快回家了,别节外生枝。”

“放心,我比你还急着回家呢。”吴煨笑了笑。

尽管二人没有妻女子嗣在家乡,但对于汉人来说,回家二字仿佛烙印在血脉中。

即便家乡已经没有了任何亲人,但回去能看到儿时记忆里熟悉的街道、屋舍,这就足够了。

二人沉默下来,可姑臧东门的索勋父子却没有沉默。

“张使君,眼下风雪大,不如等风雪停下再走如何?”

索忠顗笑呵呵的对张直方作揖行礼,张直方却瞥了一眼后方的车马。

那一千多辆正在装卸的马车,装的可都是留赤水军再戍三年的钱粮。

对于王守文和吴煨等人,张直方简直不要太熟悉。

他心里十分清楚,再戍三年的消息传出后,赤水军中的五百天平老卒肯定会趁机闹事,而早就想着回家的两千五百郓州籍贯的赤水军,也会盲从跟随二人。

索忠顗之所以留下自己,可不是因为什么白毛风和大雪,而是想让自己留下给他撑场面。

他与这对父子没有恩情,只有仇怨,干嘛要帮他们。

想到这里,张直方直言不讳道:“会州事务繁重,我就不久留了。”

见他这么说,索忠顗的脸色并不好看,而索勋也皱眉道:

“这两千民夫,是朝廷派给凉州的人口吗?”

“自然不是!”张直方皱眉反驳道:

“朝廷已经给凉州派了一千二余名青壮死囚,现在还在路上。”

“这两千民夫,可都是朝廷迁徙会州的百姓,还请索使君不要胡乱认亲!”

张直方这话把索勋说的怒目圆睁,试图上前与他讲理,好在索忠顗将其拦下。

见状,张直方也有些后怕,冷哼一声后便道:“早些把钱粮卸下,某也该回会州了!”

说罢,他抬腿走上马车,而索勋与索忠顗则是用吐蕃语交流起来。

“这个杂种,如果不是我还需要仰仗朝廷,必然砍了他的狗头!”

“沉住气!”

索勋依旧脾气大,索忠顗倒是能沉住气。

眼看着马车卸空,张直方带人立马离去,索勋沉声道:

“朝廷运来了十二万贯钱和三千匹绢帛,用这些东西,应该能说动他们。”

“未必!”索忠顗皱眉开口:

“这样,你召王守文、吴煨前往衙门议事,就说朝廷的旨意下来了。”

“我暗中在衙门埋伏二百甲兵,倘若他们来到后不服朝廷调令,我们立马动手,先解决他们两个,再动手收拾剩下那四百多天平老卒。”

“五千赤水军中,只有这五百天平老卒难以节制,只要把他们解决,事情就好办多了。”

索忠顗话音落下,索勋连忙点头:“我现在就去办!”

“好!”索忠顗应下,随后父子二人分头行动。

半个时辰后,待索忠顗准备就绪,索勋立马派人通知了王守文、吴煨、王端章三人前往姑臧衙门。

消息传到牙门的时候,吴煨与王守文也没有多想,带着十余名护卫便前往了衙门。

在他们抵达衙门的时候,王守文却发现衙门门口的甲兵比平常多了一伙。

见状,他对吴煨压低声音道:“我有不好的预感,等会进去,你不要开口,一切看我眼色。”

“好!”吴煨即便迟钝,却也感觉到了气氛不对。

二人话音落下,这时甲兵放行,他们十余人走入衙门。

随着他们穿过长道,正门面前却又出现一伙甲兵将他们拦住。

“王牙将、吴牙将,圣旨在内,请护卫留步。”

吴煨在看王守文眼色,毕竟二人穿着常服,并未披甲执械。

倘若走入衙门后出了事情,岂不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这个问题,王守文也想到了,但他们已经走到这里,现在再折返,岂不是更为可疑。

想到这里,王守文示意甲兵留下,随后与吴煨跟随甲兵走入正门,绕过影壁后来到正堂。

堂内,索勋坐在主位,索忠顗坐在左首位,王端章坐在右首位。

整个正堂,包括正堂外的院子内外都没没有人。

看似没有问题,但随着二人走入堂内,见到脸色不正常的王端章时,王守文立马确定有诈。

他没有着急,而是依旧保持平日里的跋扈。

“索刺史,听闻朝廷运来了钱粮,派来了旨意?”

他先询问钱粮,再询问旨意。

闻言,索忠顗轻笑道:“王牙将猜的不错,朝廷确实带来了钱粮和旨意,不过这旨意嘛……”

“寒冬腊月,弟兄们在凉州等了那么久,今年白毛风那么大,肯定走不了。”

“这一等,便要等到来年开春,不知中间耽搁的钱粮靠谁发放?”

王守文质问索勋,话里话外直指钱粮。

索忠顗闻言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道:“钱粮之事好说,今日请二位前来,主要还是说这旨意的事情。”

“实不相瞒……唉!”索忠顗叹气道:

“我等本以为朝廷会调兵马接替诸位,不曾想朝廷……”

“什么意思?”王守文皱眉询问,王端章见状磕巴道:

“朝廷的意思是,请赤水军再戍三年……”

“荒唐!!”王守文直接站了起来,而索勋也眯眼将手放到桌上。

坐着的吴煨可以看到,桌案下似乎放着什么东西。

他担心王守文看不到,可王守文早就看到了。

正因如此,王守文才会继续陪着他们演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