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62章 大战在即

第62章 大战在即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窸窸窣窣……”

“唏律律!”

午时二刻,当尚婢婢的队伍终于出现,吐蕃旌旗与大唐的三辰旗时隔多年,再度于祁连山下会面。

两军阵前,尚婢婢人马虽多,却并不敢骄纵。

山丹军人马虽少,却并不因敌军人马众多而胆怯。

在众人的注视下,一辆宽大的马车缓缓驶来,显然是尚婢婢的座驾。

“这厮把中军大纛插在自己的马车上,就不怕自己被直取黄龙?”

“噗嗤……”

望着尚婢婢骚包的将大纛插在自己所乘坐的马车上,索勋忍不住开口嘲讽,一些校尉更是没忍住差点笑出声。

好在他是用唐音说的,不然四周的鄯州骑兵恐怕会恼羞成怒。

“噔——”

在索勋的嘲讽中,那宽大马车停在了两军中间,停在了刘继隆他们面前三十余步外。

尚铎罗翻身下马开门,尚婢婢也在他的搀扶中走下马车。

下车之后,尚婢婢便将目光投向山丹军,面对身穿吐蕃扎甲的山丹军,他并未露出轻视,反而十分高兴。

三百骑兵,五百马步兵皆身披重扎甲,是难得的甲士。

这支队伍,绝对是他击退尚延心的一大助力。

不过仅凭这点甲士,还不足以击退尚延心,所以他料定山丹军还有别的安排。

“谁是这支兵马的将头?”

尚婢婢小声询问尚铎罗,尚铎罗闻言示意尚婢婢顺着自己的目光看去。

不过尚婢婢的目光看到张淮溶三人后,不免低声笑道:“这唐军将头怎地生得如此矮小?”

由于相距太远,在尚婢婢眼中,夹在刘继隆、索勋二人中间的张淮溶显得十分“矮小”。

“罢了,今天是我们有求于人,我们上去吧。”

整理了一番心情,尚婢婢这才在尚铎罗的护卫下走上前去。

只是随着双方距离靠近,他这才看清了张淮溶的情况。

并非是他生得矮小,而是他身旁那两名将领生得太过雄壮,尤其是张淮溶右侧的那名将领,更是高大的形似天人。

“下马!”

张淮溶沉声开口,霎时间索勋与刘继隆与他先后翻身下马,朝着尚婢婢走去。

“甘州司马张淮溶,在此见过尚节度使了!”

“鄯州节度使尚婢婢,见过张司马!”

双方隔着数步便开始行礼互报家门,同时脚步向前,最终停留在了间隔一步的位置。

只是双方靠近后,尚婢婢的心情便不用多说了。

先前被他嘲笑矮小的张淮溶竟比他还高出半个头,索勋更不用多说,而刘继隆更是高出他近一尺,几乎需要他仰视才能与此人目光对视。

“这厮怎么生得如此雄壮?!”

瞧着刘继隆那虎背熊腰的身材,加上其斧凿刀削的面容,尚婢婢一时间竟挪不开目光,不免啧啧道:

“不曾想到,这河西之地还有如此汉子!”

他用吐蕃话说出这话,刘继隆闻言并未回应,反倒是张淮溶轻笑介绍道:“这两位是我大唐山丹左果毅索勋,别将刘继隆。”

“这是我鄯州都护尚铎罗。”尚婢婢也不甘示弱的介绍着。

只可惜,尚铎罗的身姿连索勋都不如,更别提与刘继隆相比较了。

对此,张淮溶倒是十分自豪。

索勋和刘继隆二人,毫无疑问是此时河西内部的几大猛将之一,用来震慑外人再合适不过。

不过自豪归自豪,眼下第一要务还是需要了解局势,做出对敌措施。

“事情紧急,我便不与节度使虚言了。”

张淮溶先把话放在跟前,而后作揖道:“我军在此地仅甲兵八百,民壮八百余,不知节度使兵马几何?”

“我部有精骑甲兵五百,轻骑二千五百。”尚婢婢倒是不甘示弱,同时解释道:

“追击我的贼将叫做尚延心,是论恐热那厮手下悍将,率有五千轻骑。”

“不知张河西除了派出张司马,可还有其他兵马在赶来的路上?”

尚婢婢倒是很会恭维人,要知道张议潮此时对内依旧自称沙州刺史,而尚婢婢却称呼张议潮为张河西,寓意张议潮为河西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这不仅是张议潮个人的愿望,也是沙州内部所期盼的一个目标。

如果大唐能册封张议潮为河西节度使,那么沙州几大豪强也能加官进爵,而沙州内部也就对整个河西地区有了大义。

大义这玩意,哪怕在乱世都十分管用,更不用说如今了。

因此他这番吹捧,不仅将张淮溶说的十分舒服,就连索勋看向他的目光都柔和了几分。

唯一不受影响的,恐怕就是知道历史走向的刘继隆了。

此刻刘继隆满脑子都是在打量尚婢婢的人马,他可以看出尚婢婢的兵马疲惫不堪,倘若尚延心这个时候杀来,他们恐怕都得交代在这里。

想到这里,他不免想开口提醒张淮溶,但考虑到主客之分,他还是忍住了,只是自己做好了随时对敌的准备。

“张掖的兵马已经在路上,在此之前,还请节度使将五州图籍先暂时交给我们。”

张淮溶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这让尚婢婢表情一僵。

好在他养气功夫不错,仅是呼吸间便恢复笑容:“呵呵,五州图籍自然要给,不过我在信中也说了,只要天军与我一同击退尚延心,我便将五州图籍交出。”

“不仅如此,倘若日后天军要东进收复河陇诸州,我也可以为天军策反一些有志之士。”

尚婢婢是不会轻易交出五州图籍的,张淮溶也没想那么简单将图籍弄到手,刚才不过是试探罢了。

见尚婢婢警惕,他便将目光放到了尚铎罗及尚婢婢的那三千骑兵身上。

“图籍之事可以按照信中所说,不过在此之前,还是得击退来犯之敌。”

“为了以防万一,还请节度使令尚都护配合我军备战。”

“这是自然,呵呵……”尚婢婢没有拒绝,他并不认为自己能带着三千骑兵横行河西。

河西的局势复杂,便是当年达磨赞普活着的时候都不算太平,更何况如今。

张议潮能将河西收复,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尚婢婢不相信自己能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讨得什么便宜。

击退尚延心,然后前往甘、肃之间的草场安顿下来,这才是他如今的想法。

“尚都护,就请你暂时听从张司马的节制吧。”

“末将领命!”

尚婢婢吩咐一声,尚铎罗不假思索的应下。

显然,他也清楚人困马乏的己方,根本不可能在河西掀起什么浪花。

“既然事情谈妥了,那就请节度使暂时入住祁连城,等待张刺史率兵抵达,击退尚延心后再细细商讨。”

“请……”

张淮溶做出手势,尚婢婢也笑道:“不必,我在城外驻扎便可,不劳烦天军了。”

他保持着基本的警惕,张淮溶也没说什么,只是轻笑后行礼,随后转身向己方队伍走去。

见状,尚婢婢也带着尚铎罗返回了马车附近,乘坐马车带队跟随。

很快,两部兵马离开谷道口,向着祁连城的方向走去。

刘继隆倒是没有立马离开,而是站在谷道口打量了一番。

这谷道口十分宽阔,左右宽里许,两侧虽然是高山,但山势却十分平缓,谷口还有小河流出,便是骑兵也能策马冲过,并不合适驻守。

反倒是距此地十余里外的祁连城位置十分妥当,不仅有现成的水井,还有城池据守,骑兵无法轻易突破。

粗略打量一番,刘继隆便转身跟上了张淮溶等人的步伐,向着祁连城返回。

返回路上,李骥忍不住对酒居延询问道:“我们为何一定要在祁连城击退尚延心,直接把这群番人带去肃州不就行了?”

酒居延闻言也压低声音回应道:“张掖、山丹的粮食还未收割结束,倘若不在祁连城作战,那便要将战火引燃到张掖和山丹了。”

“宁愿守祁连城,也不愿让尚延心那群番贼祸害二城城外的粮田。”

“懂了。”李骥倒是一点就通,目光扫视了两方队伍,不免咋舌道:

“我先前听说尚婢婢也是河湟强镇之主,怎么就只有五百甲兵和两千多轻兵?”

“他甲兵要多,也不至于西撤了。”酒居延还顾着尚婢婢的面子,李骥却不以为然。

两方人马紧赶慢赶,一个时辰后便返回了祁连城,而祁连城内的民夫也将两面城墙的豁口补高了些,但依旧不算坚固。

刚刚返回祁连城,张淮溶便吩咐人杀羊造饭,招待山丹、鄯州两方人马。

现如今祁连城聚集军民四千六百余,还有四千多匹挽马及耕牛,若非刘继隆带来了三千石粮食,城内原本的粮食还真不够吃。

刘继隆返回城内便寻了一处牙帐休息,并吩咐兵卒到饭点的时候叫自己。

渐渐地,天色也暗了下来,但山丹军与鄯州军却各自提防着对方,毕竟河西汉人与吐蕃人的矛盾太深,不是一时就能化解的。

“噼里啪啦……”

入夜,当木柴在火中噼啪作响,一队骑兵也举着火把冲入了距祁连城数十里外的一处临时营地。

营地里满是帐篷和马匹,除此之外便是蹲守在帐篷前的人影。

骇人的是,骑兵所过之处的人影尽数穿戴重扎甲,哪怕是面对自己人,他们也面色不善。

每顶帐篷旁聚集着数十匹马,仅是穿过营地这条不足三百步的长道,左右两侧出现的马匹就多达千匹,而营地内的火光却能向左右蔓延近百步。

“吁!”

终于,骑兵勒马翻身,直接走入了一顶不算大的牙帐内。

走入其中,那骑兵的将头立马行礼,低头禀告:

“乞利本,我们沿着尚婢婢的足迹追出了十余里,并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恐怕他们已经冲出谷口了。”

烛光下,帐内场景忽明忽暗。

随着将头禀告结束,毡子上才坐起一道人影,声音粗犷道:“尚婢婢这个家伙,还真的投靠那群汉奴了。”

“应该是,我们发现了反方向的蹄印,而且一路上没有发现交战的痕迹。”

将头附和着,而那人影也站了起来,走到将头面前。

将头缓缓抬起头,眼前也出现了一名身材中上,相貌普通的三旬将领。

将领啧啧几声,最后化作轻嗤:“拿不到尚婢婢的人头,大论恐怕不会高兴。”

“张议潮这群汉奴儿窃取四州,我倒要看看他有什么本事。”

话音落下,将领目光俯视将头:“传令三军,明日辰时出发,午时前杀出谷口进入甘州,三日不封刀!”

“是!!”将头激动应下,随后在将领的目光中起身退出牙帐。

在他走后,那将领也重新躺回了毡子上,而他的心思却已经飞到了甘州草原之上。

与此同时,祁连城外也是火光冲天。

数百处大大小小的篝火堆被点燃,尚婢婢的兵马几乎将峡口中的所有枯木拾尽。

这也就是这个时代气候湿润温暖,这才能在祁连山脚下找到枯树枯枝。

放在一千多年后,便是往山下走十余里,恐怕也遇不到一棵枯树、一根枯枝。

“出来那么多天,终于吃上了一顿热乎饭!”

“都吃饱些,明日才好教训尚恐热(论恐热)那个麻风病犬!”

“哈哈哈……吃!多吃点!!”

祁连城内,山丹军的将士们可以清楚的听到城外吐蕃人的喧闹声。

此刻城外是尚婢婢的兵马,而城内则是山丹的兵马。

只是相比较城外的喧嚣,城内却是除了马匹唏律声外死一般的寂静。

许多将士三五成群坐在一处,手里虽然端着粟米粥,可却没有什么胃口。

“娘贼的,我们还得供这些番狗饭食吃!”

“哼!家中人若是知道,恐怕都得骂我们为痴汉子(痴傻之人)。”

“你们没看到他们刚才拿米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欠他们!”

“犬娘头,莫不是还将我们视作奴婢!”

三五成群间,将士们骂骂咧咧,心里充满了对吐蕃人的仇恨。

刘继隆坐在自己的帐内,却也能听到帐外将士的谩骂声。

他能理解将士们的心情,毕竟他也是从被吐蕃贵族奴役之人努力到如今的。

吐蕃人昔日对他们这群河西百姓的欺辱,直至如今还在他心底难忘。

这样的心情,不是张淮溶、索勋这群豪强子弟能理解的。

想到这里,刘继隆叹了一口气,起身向帐外走去。

见他掀帐,原本还骂骂咧咧的将士们先后闭上了嘴。

刘继隆看向他们,上前安抚道:“吐蕃人欺辱我们,这份仇不能忘,可城外的那群吐蕃人也会与我们并肩作战。”

“若是遭遇战事,死伤十个他们我不心疼,但死伤几个弟兄,我便会难受。”

“昔日的仇暂时放下,先对付了论恐热再说。”

“论恐热是什么人,想来也不必我与你们说了吧……”

面对他的一席话,众人心情好受了不少,同时也想起了论恐热昔日带给河西汉人的悲惨。

论恐热为人残暴,动辄将人斩断手足,焚毁屋舍。

瓜沙百姓因为距离河、渭过于遥远而受害较轻,但甘、肃二州中,尤其是甘州受祸害最重。

如今刘继隆提起这件事,一些张掖参军的将士都不免升起一丝恐惧,但恐惧过后,更多的是愤怒。

河西各族百姓,无不痛恨论恐热之残暴,只是苦于无能为力罢了。

如今他们即将与论恐热交战,每个人心底都提着一口气,想要将汉人的武功展示在论恐热部将身上。

“打起仗来,别冲动,听从令旗与军令从事。”

刘继隆看着眼前这群热血上头的兵卒,脑海中不由得想起了赵迁他们。

他所想起的不是赵迁,而是这一路走来,许许多多与赵迁一样,初上战场便性命消散的袍泽弟兄们。

“别将您放心,上了阵我们肯定会听从您的军令!”

“对,别将您就放心吧!”

“嘿嘿……”

火光下,将士们的笑容格外真诚,他们都对刘继隆这位亲近他们的别将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平民出身的他们,都将他这位刘别将视为标杆,视为日后的自己。

面对他们的目光,刘继隆心情沉重。

“义不掌财、慈不掌兵”的道理他懂,可当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摆在面前,又有几人不经历结果,就能从容牺牲他们的性命呢。

刘继隆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做到,兴许经历的战事多了,他也就能做到了。

至少从瓜州参军开始算起,他能回忆起来的面孔越来越少了,而随着他的官位越来越高,那些他不熟悉的将士对于他来说也变成了一串冰冷的数字。

“多吃些吧,吃饱了好上阵杀敌。”

交代一番,刘继隆便朝着张淮溶的牙帐走去了。

在他离开的时候,他还能听到那群将士们的讨论声。

只是随着他越走越远,那讨论的内容也渐渐地听不清了,只知道四周确实有着讨论声。

步行十余步,他便来到了张淮溶的牙帐前。

掀开牙帐后,便见到了正在吃饭的张淮溶。

“你来了?”

张淮溶见刘继隆到来,缓缓放下手中的粟米粥,而刘继隆见状也开门见山。

“将士们对于和吐蕃人合作有议论,我建议将各队队正召来,让他们好好安抚一下弟兄们,以免临阵配合不利。”

“嗯……”张淮溶点了点头:“这件事交给你,按照你说的办吧。”

他的表现让刘继隆有些失望,心想若不是自己提醒,恐怕他根本就不会在意这种事情。

单从这点来说,他比张淮深差得太多了,也难怪历史上他甚至留不下名字。

心底摇了摇头,刘继隆便作揖退出了牙帐。

“末将告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