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74章 逼退回鹘

第74章 逼退回鹘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唏律律……”

交战一炷香后,刘继隆率部从容撤回本阵前方。

一些负伤的精骑被人牵马前往城内,粗看之下约十三四人,至于阵没者也不算多。

“刘继隆,此战记你一功!”

张淮深脸上藏不住笑意,直接承诺为他记功。

刘继隆闻言心里也高兴,他本就是暂代山丹右果毅,如今再立一功,哪怕是李渭也没有理由阻止。

“谢刺史!”

刘继隆持枪作揖,张淮深颔首:“归阵吧!”

“是”刘继隆缓了一口气,率部归阵,同时统计伤亡。

与之比较,对阵狼狈撤回的黠利、庞特勒、旭烈干三人无疑遭到了称勒的痛骂。

“一万人被八百人追着打,我大回鹘的脸面真是被你们三人丢尽了!”

称勒脸色铁青,黠利三人也低着头不敢回应。

见他们三人不回应,称勒只能扫视其它叶护、都督:“有谁愿意出阵,把张淮深这一千多人吃下!”

“……”

沉默无声,此刻竟无一人敢站出来保证,这让称勒气得眼前发黑。

“都哑巴了吗?!”

称勒发怒道:“平日里都吹嘘自己是札八儿火者之中的札八儿火者,现在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

“你们这群猪犬胆子的羊羔,不配率领大回鹘的勇士!”

称勒怒骂半晌,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去对敌。

黠利三人的遭遇他们都看到了,比弓箭比不过,比骑兵还比不过,战争又不是靠人命就能打赢。

一万名牧户再能打,也不可能打过一千名甲兵。

想要击败张淮深,除非把回鹘家底的四千多甲兵全部拉上方有可能。

然而这四千多甲兵,哪个不是诸多叶护、都督攒了十年才攒下的家底。

把他们打光了,别说守住张掖,就连北边的草场他们都守不住,说不定还要如十年前一般,再度迁徙。

这一刻,众人算是知道庞特勒先前说的话到底有多么正确了。

收割了粮食就走,这才是他们应该干的事情。

“大汗,马上就要入冬了,我们应该回北边备牧草。”

“是啊,没有足够的牧草,牲畜就只有冻死了……”

“大汗……”

一时间,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根本不在意称勒的想法是什么。

现在他们拿不下张淮深,更拿不下甘州,既然如此,那还留在这里干嘛?

“你们!”

称勒怒目圆睁,他想教训众人,可又怕犯了众怒。

他虽然是甘州回鹘的大汗,但并不代表他有压倒诸部的实力。

眼看这群人纷纷倒戈,称勒只能咬牙下令:“撤军!”

“撤军!!”

众人纷纷传令,阵中四万余回鹘人传来骚动,不多时便开始向北方开始撤退。

面对这样的局面,张淮深却没有松懈,而是严阵以待,提防回鹘人杀个回马枪。

好在他们确实要撤退,因此在半个时辰后,他们便已经撤出了十余里开外,只在天际边留下一团黑色。

“这群胡虏番贼都是试探一番,打不过就跑。”

精骑阵中,李骥忍不住嘲讽起了回鹘、吐蕃等兵马转进如风的技能。

对此,刘继隆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只是当他看向张淮深后,他又沉稳下来,对李骥解释道:

“回鹘人和吐蕃人和我们不一样,此前吐蕃还铁板一块的时候,他们生产还算稳定,可以和我们长年累月的鏖战。”

“可如今吐蕃赞普被刺身亡,吐蕃分裂又遭遇旱情,大量耕地绝收,就连河陇这些地方都产不出足够养军的粮食,根本打不了消耗战。”

“回鹘人比他们还要脆弱,虽说在北边开垦了些耕地,但说到底他们耕作手段落后,产出粮食有限。”

“加上如今入冬,他们虽然获得了粮食,可缺乏豆料,只能回去收割存储牧草。”

“继续和我们僵持,不论输赢都是他们输。”

刘继隆这般说着,也不得不佩服张淮深对河西各族了解如此深厚,竟然在开战前就预判到了战事走向。

当然,战事发展之所以能如此顺利,也离不开刘继隆展露神威的行为。

八百精骑逐万余轻骑,这番场景着实壮观,也让许多不理智的回鹘叶护、都督恢复了理智。

“刘继隆!”

忽的,前方响起张淮深的声音。

虽然相隔数十步,可张淮深中气十足,刘继隆闻言也连忙回应,同时策马上前。

他来到阵前,四周兵卒皆朝他投来敬佩、崇拜的目光。

见他安然无恙,张淮深满意点头,随后下令:“派出八百精骑看看这群胡杂是不是真的撤退了。”

“末将领命!”刘继隆作揖应下,随后折回后军,将八百精骑分作八十伙,尾随而去。

“告诉索勋,不必修筑羊角墙了,另外让曹长史准备饭食,杀羊三百犒军!”

张淮深简单吩咐几句,便翻身下马,亲自为胯下坐骑喂食豆料与水。

与此同时,城楼前的曹义谦等人也纷纷从回鹘退兵的行为中反应了过来。

张淮深出城击退了回鹘骑兵,虽然这其中也有回鹘本就想退兵的原因,但如果没有张淮深的这番举动,回鹘人也不可能那么快的退兵。

一时间,四周人都收起了对张淮深的轻视,他再度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了河西各大豪门,他张淮深的本事究竟如何。

整整一个时辰,张淮深没有返回城内享受,而是直到外放的塘骑不断将消息带回,直到确认回鹘北撤三十里后,他才下令打扫战场,回城休整。

“这群回鹘人也是撤的匆忙,竟然连自己人的尸首都不顾。”

“一群胡杂,不过趁着论恐热作乱才打劫,日后定要好好收拾他们!”

“要我说,今日还得是张刺史和刘别将智勇双全,不然我们现在还得龟缩城内呢。”

“那是……今日刘别将那身影……啧啧。”

“还好刘别将是我们的人。”

“别叫刘别将了,这次过后估计就能称呼刘果毅了。”

“唉……刘果毅这个官职,早在祁连城就该给他了,都是那群……”

“嘘!别说了!”

城外,打扫战场的兵卒们三五成群讨论着今日的战事,同时也为刘继隆的遭遇抱不平。

刘继隆的身份在满是豪强的决策层十分尴尬,可却很容易赢得军中底层兵卒的认可。

随着他威名越来越盛,不少人都羡慕起了在他麾下作战的兵卒。

从酒泉之战到如今,不过半年多时间,刘继隆便从一介牧奴成了河西从六品的果毅都尉。

甘州精骑中不乏山丹兵卒,他们更是将李骥、马成等人跟随刘继隆的事迹也传播开来,惹得许多兵卒羡慕不已。

诚然跟随刘继隆作战风险极大,可收获也极高。

想到这里,许多人都不免唏嘘。

反正他们是没有办法跟随刘继隆了,毕竟普通兵卒没有前往山丹的资格。

也在他们唏嘘之余,张淮深与刘继隆带队返回了张掖城。

东城门甬道后,长史曹义谦及索勋等人纷纷来到长街上对张淮深行礼作揖。

“恭贺刺史凯旋……”

“今日大战有些乏了,都各自散了休息去吧。”

张淮深确实有些困乏,从昨夜到如今,他就没有好好休息过。

见状,曹义谦等人也没有觉得他摆架子,而是各自返回住所了。

张淮深去休息前,还吩咐刘继隆如果发现回鹘有折返迹象记得禀告,刘继隆自然称是。

在张淮深走后,索勋便一言不发带着索氏子弟离去了。

刘继隆在东城门附近的那处空院子休息,顺带洗漱了一番。

坐在浴桶中,他几乎舒服得快要睡着,如果不是还等着李骥汇报回鹘动向,他恐怕已经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了。

从酉时(17点)到戌时(19点),眼看李骥还未回禀消息,刘继隆就知道回鹘是真的撤退了。

他挣扎着从浴桶中站起,用粗布擦了擦身子后,令斛斯光用药酒为他擦了擦身子。

虽说今日未受伤,但几日前的祁连山之战他却遭钝器击打过几处,只是不致命罢了。

斛斯光为他擦拭药酒后,刘继隆这才穿上中衣准备休息。

这一觉睡下,再醒来便已经是翌日清晨了。

疲惫多日,突然睡了这么太平的一觉,刘继隆只觉得神清气爽。

“斛斯光!”

“标下在!”

刘继隆刚对门口叫嚷,便见斛斯光推开门朝自己作揖。

“李骥那厮还没回来吗?”

刘继隆起身自己穿着衣服,只觉得身上那几处挫伤都没什么感觉了,似乎一觉睡醒后便恢复了所有伤势。

“回将军,李旅帅今早日出时才返回,回鹘人已经越过龙首山,前往北边的居延泽了。”

“李旅帅让我别打扰您,等您睡醒了再说。”

斛斯光解释完,刘继隆也满意点了点头:

“你也去休息吧,累了一天了。”

“标下昨夜与人换值,现在不累。”

斛斯光的话,让刘继隆诧异看了他一眼。

甘州精骑疲惫多日,斛斯光也是其中一员,仅仅休息三四个时辰,根本恢复不过来。

斛斯光这番举动,就差把“我想进步”这四个字写在脸上了。

对此,刘继隆倒也不厌恶,毕竟就连他自己都想着往上爬,何况下面的人。

他穿好衣服,随口对斛斯光交代:“去休息吧,你这两战的功劳,足够你升任队正了。”

“谢将军拔擢!!”

斛斯光激动作揖,刘继隆摇摇头:“功赏罚过,这个位置是你应得的。”

“待返回山丹整军之后,我再具体安排你去哪个团担任队正,去休息吧。”

“是……”斛斯光激动地浑身发抖,缓缓退出卧房后,这才去了院子的一处倒座房内休息。

在休息前,他便与一名伙长交接好了院子的事宜。

因此当刘继隆来到正厅后,便有兵卒告诉刘继隆稍等,很快便能享用饭食。

这种无所事事、等人伺候的生活,倒是让刘继隆感到一丝惬意。

在山丹时,张淮溶几乎是个甩手掌柜,而索勋更是只管要兵要粮,所有担子都压在他的肩头。

如今来了张掖,事情自有张掖的长史、别驾及主薄等人管理,他只需要等待张淮深军令便可。

枯坐正厅两刻钟,根本没有事情找上他,直到兵卒端来一碗鸡肉炖饭,刘继隆才算有了事情做。

大快朵颐着碗内鸡肉与粟米饭,不多时他便吃了个八分饱。

本想去街上走走,又担心等会张淮深寻不到他,故此刘继隆坐在了位置上,脑中开始想起了山丹的事情。

昨日张淮深的承诺还历历在目,只要自己担任山丹折冲府右果毅都尉,加上兼领山丹主薄这一位置,那李渭的儿子根本就不会是自己的对手。

把山丹城留给那厮驻守,自己带兵马前往凉州削弱凉州吐蕃实力,这安排无疑十分妥当。

不过现在河西与甘州回鹘撕破脸皮,自己还需要防备北边的甘州回鹘,这倒成了问题。

至于南边,论恐热应该是无力攻破鄯州,只要鄯州无碍,山丹南边就不用担心。

防备北边的同时,率领精骑攻掠凉州就成为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自己在张掖待不了几天,到时候返回山丹,第一件事还是得解决山丹军阵亡将士的抚恤。

各州县抚恤是一回事,自己抚不抚恤又是另一回事。

张昶、陈靖崇他们的年纪太大了,学习能力远不如孩童、少年。

借此机会,倒是可以将阵没将士的家属接到山丹,将他们的兄弟、孩子集合一处培养。

想到这里,刘继隆好好想了想应该如何培养他们,同时又应该如何发展山丹。

山丹仓库中有足够城中百姓吃两年的粮食,而自己若是要发展精骑,便需要足够的豆料,毕竟秸秆和牧草的转化率太低了,根本满足不了军马作战所需。

山丹的豆田必须扩大种植,按照山丹军马数量,以及军马每日支料二升、草一束来算,培养五百精骑,起码岁支七千石马料。

单说马料就需要占用一万亩耕地,草倒是可以派人去收割。

虽说占据山丹大半耕地,可自己若是能劫掠来足够多的牧群,那就能解放足够的人力来投入到造纸、冶铁等行业中去。

全民皆兵的情况下,山丹能拉出最少两千兵卒。

届时加上张掖的三千甲兵,再从肃州调动一千人,那就能组织六千人的甲兵队伍进行东征,收复凉州便不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这几年就会发生的事实。

自己本想拿下番和,可现在有了控制山丹的机会,便不能只图谋一城一地了。

历史上的大唐,虽说有机会收复河陇之地,但都被地方节度使和唐廷的不重视而搁置,以至于六谷吐蕃崛起,隔绝了河西与关中的交流。

眼下算上凉州,山丹东面大约还有十五个州掌握在吐蕃各个部落使、节度使手中。

西边虽说有伊州、西州、庭州等安西、北庭诸州,可西域的汉人等同当地少数民族,并且距离大唐太远。

没有足够多的汉人,即便自己能在西域称王称霸,到头来也还是免不了被少民化,所以东边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凉州是河西重镇,而兰州、会州是河西与陇右的重要通道,这些地方即便收复,唐廷也会想办法收回去。

河州、临州、渭州靠大唐太近,鄯州和廓州太过偏僻。

如此看来,倒是论恐热核心地盘的洮、岷、松、叠、宕等州适合自己。

这些地方靠近吐蕃,虽然边防压力大,可吐蕃现在自顾不暇,全心都在平定叛乱上。

拿到这几个州的其中一个后,自己完全可以和吐蕃上的叛军互市,得到自己想要的马匹。

这几个州唯一的问题就是经论恐热祸害后,汉人数量不多。

不过自己只要率一两千甲兵进驻,当地便是有两三万吐蕃人也不碍事。

唐廷治下的山南、剑南等道在晚唐时期并不太平,盗寇横行,自己可以趁机收敛些落草为寇的汉人,将这些地方的汉化提高。

如此一来,自己也算一州节度使,只要不和唐廷对着干,唐廷也不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至于再往后应该干嘛,这点他自己也没有想好。

他虽然知道归义军的历史,但对晚唐和五代十国的历史并不了解,只是依稀记得大唐传国二百**十年。

算算时间,也就是说大唐还有五六十年的国祚,但期间经历了庞勋、王仙芝、黄巢等叛乱。

虽说自己不确定自己能否活到那个时候,可如果真的能活到那个时候……

刘继隆的思绪慢了下来,他脑中想到了一个物件,刻着八个字的那个物件。

虽然知道希望渺茫,可他还是想看看那物件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我这都想哪去了……”

轻嘲两声,刘继隆便摇头准备去衙门逛逛。

不凑巧的是,他刚刚起身准备出去,便见到了一名直白走入院内,在庭院中对正厅里的自己作揖。

“刘将军,李别驾率步卒于南门入城,刺史召城内正七品以上官员前往衙门议事。”

“我这就过去!”

原本的好心情在听到李渭到来的时候化作乌有,刘继隆回应一声,心里也做好了等会被李渭刁难的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