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76章 返回山丹

第76章 返回山丹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唏律律……”

翌日卯时,天色尚暗,刘继隆便率领一百八十余骑走出了张掖东门。

此时此刻,已经有数百民夫正在运出物资,驱赶牧群。

前日大战,二百山丹精骑仅阵亡三人,剩余十余人都是索勋的家丁。

他们留在了城内,而刘继隆也没有阻拦的资格。

对于他来说,这群索氏的家丁走了反倒是好事,反正山丹那边还有足够的男丁参军入伍,他也不着急。

卸下马鞍放在路边就坐,刘继隆就这样看着数百民夫忙碌。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粮食与豆料都被装车,牧群也数够了一千只。

待到辰时,最为重要的四百匹军马也被张掖县衙的主薄派人驱赶而来。

见到军马,刘继隆连忙起身,吩咐李骥他们将军马看管好。

眼看到了时辰,刘继隆也不打算停留,一声哨响后,便带着山丹精骑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一百八十余名精骑和六百民夫、六百辆挽马车及牧群所组成的队伍一路向东,好像又回到了几个月前的那时候。

“果毅,我怎么感觉我们好像回到几个月前的时候了。”

李骥驱马上来自我调侃,刘继隆闻言也轻笑着回应:“可不愿意回去。”

“那是自然!”李骥笑着配合,但这种话也不过是一种轻松的调侃。

过去几个月,曾经第三团的弟兄们又少了一些,熟悉的面孔也越来越少了。

乱世就是这样,半点不由人。

如果可以,刘继隆也想快快活活的与兄弟们在一个城里安度余生。

可这几个月的经历证明了一件事,你不主动去找麻烦,麻烦也会主动找上门,哪怕你足够强大,可大事小事的麻烦依旧不会少。

对于知道历史的刘继隆来说,他更清楚河西的乱世还算不上真正的乱世。

最起码他们有张议潮来主持大局,收复河山来保护一方百姓的太平。

真正的乱世,是二三十年后的王仙芝、黄巢起义,是四五十年后的五代十国。

相比较这些,现在的河西也堪称太平了。

刘继隆还未接触过那些跋扈的牙兵,唯有接触了他们,他才能知道赵匡胤和赵光义为什么会矫枉过正。

沉住心气,刘继隆率队向着山丹赶去。

由于有足够的骑兵,所以刘继隆将塘骑放出十五里外,让民夫们驱赶着马车全速前进。

从辰时到黄昏,仅仅一天他们便赶了七十里路,最多到明日正午,他们就能抵达山丹。

因此匆匆休息一夜后,翌日天未亮,刘继隆便催促众人起床赶路了。

尽管回鹘人已经退去,但在城外还是小心为主。

从天未亮到辰时,他们赶了二十里路,每个人就吃着面饼上路。

直到前方传来哨声,刘继隆才抬手示意众人停下脚步。

前方,持着旌旗的塘骑折返回来,哨声悠长,不似遇到敌军。

估算了一下距离,刘继隆心里大概有了准数。

他眼看着那塘骑从远处疾驰到自己面前,随着哨声停下,那塘骑也对刘继隆作揖道:“果毅,前面十里外发现鄯州的兵马。”

“交涉过了吗?”刘继隆询问,那塘骑点头。

“李伙长已经和他们交涉过了,他们也没有披甲,营帐距离我们还有十二里,再往东走二十里就是山丹。”

塘骑将他所获的情报告诉了刘继隆,饶是如此,刘继隆却还是令李骥召回所有塘骑,并要求所有山丹骑兵披甲。

哪怕他们已经与鄯州军共同作战过好几场,但刘继隆并不会因此就彻底信赖尚婢婢与尚铎罗。

大半个时辰后,随着众人整装待发,刘继隆这才下令继续赶路。

沿着官道走了五里后,他们果然见到了远处驻跸的大队骑兵。

他们在马背上翘首以盼,直到看见写着“刘”字的旌旗才开始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声,在看到牧群与马车后变得更为激烈。

鄯州骑兵没有贸然上前,只是待在原地欢呼。

随着刘继隆他们靠近,刘继隆也瞧见了队伍之中的尚婢婢、尚铎罗等人。

待刘继隆带队来到阵前,尚婢婢和尚铎罗的目光都看向了他的身后。

对此,刘继隆也没有卖惨说自己多么不容易,只是抬手作揖,伸出手示意道:

“牧群皆是张刺史派来给节度使的,至于马车上的豆料和粮食,其中仅有两千石粟米是送给节度使的,其余的则是送往山丹的。”

“劳烦节度使派出五百人搬运,我们便不前往贵部的营地了。”

刘继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看到了鄯州军的营地。

他们的营地在距离官道向东南方向二三里外的地方,去那里代表要远离官道。

如果是人马进入还好说,可马车进去就不一定能轻松出来了。

为了不耽搁时间,刘继隆直接选择了当场卸货,让尚婢婢他们自己搬回去的办法。

反正对于他们这一千多人来说,二千石粮食也就是跑几趟罢了。

“好!”

尚铎罗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高兴地下马叫人。

倒是尚婢婢见状与刘继隆闲聊道:“听闻别将击退回鹘,真为别将感到高兴。”

“我家将军现在是山丹左果毅了。”

刘继隆还没开口,李骥便不满的说了出来。

尚婢婢闻言大笑:“哈哈,那真是恭喜刘果毅了。”

刘继隆瞪了一眼李骥,随后才对尚婢婢谦虚道:“不过侥幸擢升,节度使谬赞了。”

“哪里哪里……”尚婢婢苦笑道:“您若是说侥幸,那我过去几十年也太走运了。”

尚婢婢是看着刘继隆大展神威过的人,如果刘继隆的侥幸是这种,那他过去几十年简直就是行大运。

要知道他巅峰时,麾下也有四五万轻骑,能把论恐热压制在牦牛峡以南。

如果刘继隆有这么多兵力,尚婢婢都不敢想这个一口一个侥幸的家伙,能打下多大的疆域。

“不知刘果毅何时准备兑现诺言?”

尚婢婢一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就不免开始试探性的询问起刘继隆。

刘继隆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因此他看了一眼尚婢婢:

“山丹刚刚遭遇重创,我即便整军也需要最少两个月时间,那时候大雪早已封闭焉支山,因此最快便是开春。”

“开春……”尚婢婢脸色难看,他手上的粮食和牧群可吃不到那个时候。

“节度使放心,在此期间,我山丹可以借粮给节度使。”

刘继隆做出承诺,但紧接着他也提出条件:“不过我有两个条件。”

“但说无妨。”尚婢婢的官话倒是说得很好。

面对询问,刘继隆坦然道:“我手中没有那么多军马,所以第一个条件就是希望节度使在派出精骑的同时,再将其余轻骑的军马调给我。”

刘继隆看中的不是尚婢婢手中的那三百扎甲骑兵,而是那一千五百余匹军马。

虽说这些军马比不上中原的军马彪壮,但也不算瘦弱。

山丹的军马加上张淮深刚给自己的四百匹军马,也不过堪堪七百余匹,一人双马的情况下,顶多能凑足三百余精骑。

可如果尚婢婢愿意调军马给自己,他就能凑出八百余精骑。

这八百余精骑加上尚婢婢的三百余精骑,那就是千余精骑。

凭借这支精骑,他绝对可以在凉州境内来去如风。

“我可以调八百匹给你,甲兵也能调出三百人,自带双马。”

尚婢婢手中有三百六十余名甲兵精骑,但他还要保护自己,所以留下六十余人的要求并不过分。

对此,刘继隆也颔首表示理解:“既然如此,那第一个条件就定下了。”

“至于第二个条件,我希望借粮一石,还羊一只。”

“这些羊会在每次东掠之后酌情减除,不会让贵部前几次空手而归。”

“好!”尚婢婢也不指望就凭第一个条件就能获得借粮机会,刘继隆所说的要求并不过分。

至少在河西来说,一石米的价值绝对等于或大于一只羊。

尚婢婢在河陇之地纵横多年,他很清楚凉州吐蕃的实力。

单说五百精骑就足够刘继隆在凉州除姑臧城外之地纵横,而凉州吐蕃不少于三万人,牧群数量绝对称得上是庞大二字。

凉州五城各自独立,哪怕是人口最少的番和,也最少有十几万牧群。

单单劫掠一个番和,就足够让尚婢婢养兵数千,牧马近万。

不过仅凭这点兵力就想要返回鄯州,未免有些不太实际。

他要返回鄯州,首先要有足够多的甲兵,但他军中不曾有善于打造甲胄的工匠,因此他只能将目光投向刘继隆。

只可惜他担心现在开口会让刘继隆误以为他有野心,所以他只能忍下想法,想着等双方合作深入后再提出此想法。

这般想着,他眼睁睁看着尚铎罗搬下两千石米,吆喝兵马驱赶牧群放牧。

“既然已经卸完了粮食,那我们就先告辞了。”

“若是贵部粮食吃完,可以来山丹找我借粮。”

“山丹事务繁多,待空闲时,我会再来贵部叨扰的。”

三言两语间,刘继隆便把好赖话都说尽了,不等尚婢婢开口便吹响了木哨,带队继续踏上归途。

尚婢婢连忙作揖送礼,随后带着兵马驮运粮食返回营帐。

不过两刻钟的时间,他们便渐行渐远,两方人马各自都瞧不见旌旗了。

如此行军二十余里,前方的山丹城便近在眼前。

先前派出的塘骑已经与山丹的百姓、兵卒打过照面,城外的耕地上尽是试图翻土的百姓。

他们有的人头戴白布,目光直愣愣的看着刘继隆他们,想来都是在前番几次大战中战死亲人的烈属。

见到兵马返回,一些百姓抛下农具便朝着官道跑来,渴望见到自己的亲人。

“李骥!”

“在!”

刘继隆在马背上吩咐,李骥连忙应下。

望着奔跑来的百姓们,刘继隆声音低沉:“带民夫入城,兵卒就地解散,与亲人好好团聚,三日后军营点卯。”

“是!”李骥点头应下,刘继隆催马向城内走去。

很快,他的后方传来解散的声音,以及百姓见到亲人的欢呼声。

当然……也有三户百姓未曾见到亲人,只见到了那被带回的尸首。

尽管已经走远,听不到那哭嚎声,但那声音却自然在刘继隆脑中生成,仿佛在他耳边哭嚎一般。

“别将!!”

门口的兵卒咧着嘴,激动作揖的同时,渴望得到刘继隆的关注。

刘继隆对他们挤出笑容,随后走入城内。

此时的山丹城内,几乎每隔五六户便能见到挂在门口的白布。

一条街望去,起码有十余户百姓家门挂着白布。

这并不算多,但也仅仅是因为山丹军兵源以其余七城为主。

倘若日后山丹军以山丹兵源为主,他刘继隆一场失利,便会引得家家披麻戴孝,满城哭嚎。

不知怀着何种心情,刘继隆缓慢渡步来到了县衙前。

县衙的兵卒扶他下马,刘继隆只是询问张淮溶是否在,随后便整理了心情,向衙门内走去。

不多时,他便在内堂见到了一身便衣的张淮溶。

在他将张淮深的安排告诉张淮溶后,张淮溶也舒缓了一口气。

“你能拔擢二级接手山丹倒也好,这山丹没了你,也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

张淮溶苦笑摇头,这几日他算是体验了一把刘继隆过去几个月的经历。

各种事情堆积在他头上,使得他每日睁开眼睛便是一阵头疼。

现在刘继隆回来了,还带回了自己需要返回沙州的消息,这让张淮溶心情都不由愉悦几分。

“这衙门,日后便由你来做主了。”

张淮溶拿出山丹县令的印章,仿佛交出了千斤重担。

刘继隆接过那小小印章,并不认为自己就这样拥有了它。

“好了,我明日便带六百民夫出发,随行兵卒便只带奉余、奉敬等十余人便可。”

张淮溶提起了几个名字,这群人基本都是官职不高的张氏基层兵卒。

他没有提张淮满和张淮涧,因为二人如今是校尉,必须等沙州传来擢升的消息,确定他们的去留才行。

“你今日暂住院子,明日再搬来吧。”

张淮溶说罢笑了笑:“你劳累这么长日子,今夜就好好休息,明日便不用去送我了。”

他话音落下,不等刘继隆开口便示意他可以出去了。

刘继隆见状只能作揖,随后转身离去。

半盏茶后,他返回了自己在山丹的院子,而曹茂显然已经知道他回来的消息,站在院门口伸着头,仿佛要把整条街道都看个清楚。

见到刘继隆出现后,他激动且高兴地跑来。

“别将!”

曹茂忍住了激动,毕恭毕敬行了一礼。

“做饭了吗,饿了……”

刘继隆精神疲惫,曹茂摇了摇头,却又点了点头,十分矛盾:“菜已经备好了,您回去就能下锅,一盏茶就能吃到。”

“多准备些,等会马成他们估计会过来。”

“是!”

主仆二人交谈着返回院子,望着院内熟悉的一切,刘继隆抬起了双臂,曹茂也利落的将他甲胄卸下。

“热水已经备好了,您去沐浴回来就能吃上饭菜。”

曹茂十分开心,跟随刘继隆的这些日子是他人生这么些年来最开心舒服的日子。

自刘继隆出征以来,他几乎吃不好睡不好,生怕刘继隆出什么事,生怕自己又要回到以前的生活。

如今刘继隆回来,他恐怕是最高兴的那一个。

刘继隆应了一声,脱了袍子后便穿着中衣走向卧房。

不多时,在他脱下中衣走入浴桶后,前院立马传来了炒菜的滋滋声。

他泡在水里,精神有些恍惚,隐约听到了前院传来说说笑笑的声音,想来是马成他们来了。

他没有着急起身,因为李骥那边估计快不起来。

他就这样泡着,直到浴桶的水变得有些凉后才起身换了一身衣服,顺带擦干了头发。

将头发简单盘起来固定好后,他这才重新振作,整个人又恢复了往日的精神。

等他出现在前院时,整个人已经变得精神抖擞,浑然看不出他这几日经历了那么多事情。

“别将!”

“叫什么别将,现在是果毅了!”

“对对对!果毅!果毅!”

见到刘继隆出来,陈靖崇、马成、耿明、李骥、曹茂等人纷纷起身,而饭桌上也摆上了四菜一汤。

两份荤菜和两道素菜,再加上一道油光十足的鸡汤,足够让院内院外的人口水流出嘴去。

刘继隆看到了站在院内的斛斯光,当下看向曹茂:“厨房内的菜备足了吗?”

“备足了!”曹茂笑着回答,刘继隆这里的规矩是饭菜备足,以免中途来人不够饭菜。

“斛斯光,你和院门的那两个弟兄一起去厨房吃饭吧,别拘谨,吃饱了再出来。”

刘继隆吩咐一声,斛斯光闻言精神一振:“是!”

话音落下,刘继隆便见他走了出去,而他自己也坐在了这个时代未曾有的八仙桌前。

他扫视一眼众人,脸上重新挂上笑脸:“都坐下吧,难不成还要我请你们?”

“嘿嘿!”听到他开口,众人这才先后坐下。

刘继隆没说什么开场白,只是拿起筷子示意众人。

“今日敞开了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