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81章 利益往来

第81章 利益往来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伊州收复!伊州收复!!”

寒冬腊月间,随着一队塘骑从城门策马向衙门冲去,城内的百姓纷纷伸出脖子,面面相觑。

“伊州是哪?”

“好像是西边吧。”

“西边啊……若是东边就好了……”

腊月中旬,张议潮收复伊州的捷报由西向东传到了甘州,与捷报一同抵达的,还有即将启程的张议潭一行人。

“唏律律!!”

当军马的嘶鸣声响起,张掖西城城门处,身着冬衣的张议潭翻身下马,看向了急匆匆走来的张淮深。

“阿耶,您真的非去不可吗?”

张淮深急匆匆走到跟前,顾不得作揖便追问起了张议潭。

面对张淮深,张议潭却只是笑着打量他,末了吐出一句:“瘦了。”

“阿耶!”

张淮深加重语气,眉头皱得化不开。

张议潭还是没有回答,而是转身从马鞍上取下一件白色的披风,手一抬便为张淮深披上。

待他系好披风,他这才满意点头:“这样看上去就壮实多了。”

张淮深本欲发作,却听张议潭道:“这是你娘亲为你缝制的披风,我这番去长安,恐怕难以回来了。”

“若是能有幸抵达长安,届时还需要你派兵将你娘亲他们护送过去。”

“河西没了你叔父和你不行,但没了我却还有别人。”

“有你们叔侄二人在,我便放心了……”

他笑容内敛却炙热,让张淮深都仿佛感觉不到寒冷。

“这是敦煌的帛书,分别是张掖和山丹将士们的擢升帛书。”

“我本想去山丹看看你们口中的那个刘继隆是什么样,不过我还要前往北边的居延泽和回鹘议和,怕是没有时间过去了。”

“议和?”张淮深虽然早就猜到了,可听到这两个字却还是脸色难看。

瞧他这模样,张议潭不由叹气:“你什么都好,就是不善处理关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回鹘固然是豺狼,可吐蕃才是虎豹,事情缓急得分轻重。”

“没有打通河陇前,我们只能走漠南前往大唐,故此才要与回鹘议和,这点你知道,可你却放不下面子。”

“你这舍不下脸面的性格,迟早有一天会害了你。”

“我若在,尚且能护着你,可我若是不在了,那你……”

终究是自己的孩子,张议潭不舍得说得太重。

张淮深也不想让他放不下,因此躬下身去,缓缓作揖:“孩儿知道了。”

“走吧,带我看看你治下的张掖。”

张议潭示意他带路,张淮深也自愿做起了导游。

他带着张议潭走遍张掖城内,其中情况让张议潭有时皱眉,有时露笑。

待一圈走完,返回衙门内堂休息的二人便脱了披风坐下,熬煮起了驱寒的热茶。

“张掖的番人还是太多,假以时日恐成祸患。”

张议潭说着自己的感触,张淮深也认可般点头:“我也是这般想的,不过眼下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喔?说来听听。”张议潭有些好奇,张淮深便把刘继隆和尚婢婢的交易给说了出来。

“我麾下那刘继隆与鄯州的尚婢婢达成了交易,借粮助尚婢婢渡过难关,而尚婢婢将把鄯州六千口汉人迁移甘州。”

“届时我将老弱留在张掖耕种,派青壮给山丹开荒。”

“此外,那尚婢婢与刘继隆将在开春后对凉州开始劫掠,所掠番人交给鄯州,汉人则留在甘州。”

“长此以往,甘州的汉人只会越来越多,凉州的实力也将越来越弱。”

“虽然尚未开始,但刘继隆那厮我十分熟悉,他不开没把握之口,因此必有成效。”

“若是他真的能削弱凉州番贼,那待我甘州甲兵齐全之时,便是收复凉州之日。”

谈起收复凉州,张淮深眼底总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只可惜面对张议潭,他似乎没有任何秘密。

张议潭知道他的想法,但还是提醒道:“话虽如此,但长此以往,你就不怕把尚婢婢养成第二个论恐热?”

“不会……”张淮深摇了摇头,紧接着将论恐热在河陇干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听到论恐热在河陇杀丁壮,劓刖老弱,以槊贯婴儿为戏的事情,张议潭大受震撼,气愤的连呼吸都沉重了几分。

感受着自家阿耶的气愤,张淮深这才说道:

“尚婢婢那厮我短暂接触过,此人若论计谋尚可,但行军布阵犹如儿戏,对下属控制更是如虚设。”

“扶持他在鄯州,总好过论恐热一家独大。”

“况且番地内斗严重,这尚婢婢即便精兵粮足,也不会想着争夺河陇,而是应该想着如何带领没卢家族统一番地。”

“话虽如此……”张议潭沉吟道:“就怕到时候他不这么做。”

“不会。”张淮深很有自信:“我看过尚婢婢的那两个儿子,不说是庸才,但也是寻常之辈。”

“尚婢婢十分惜命,为此竟想着依附刘继隆。”

“我观他胆气不足,即便有精兵良将,也不过是一庸碌之辈。”

说罢,张淮深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而张议潭听后却对刘继隆的兴趣愈发浓烈了。

“这尚婢婢都依附刘继隆了,你不担心日后这刘继隆坐大,以尚婢婢为外援,效仿那河朔诸镇割据一方?”

“他不会。”张淮深摇头否决,目光多出些坚定:“刘继隆必不会叛我!”

“何以为?”张议潭不明白他的底气在哪,可张淮深也说不出来,只是笃定道:“感觉!”

“额……呵呵呵……”

张议潭哑然失笑,末了摆手道:“罢了,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为父也选择信你。”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润润嗓子后又继续道:“此次去长安,除了我要去,还有明振他们也会跟随。”

“明振与你叔父的幼女定下婚约,待他弱冠便会成亲,届时你们便也算是亲戚,需要多走动些。”

“李家有了明振,应该能对你起到些支持。”

“……”闻言,张淮深并不高兴,而是有一抹忧愁挂在眉间。

“我的志向,从不是成为一方节度使,而是为朝廷收复失地,成为封安西、郭武威那样的存在。

“河西……有阿耶与叔父就足够了!”

他口中的“封安西、郭武威”,乃是曾经安西大都护中的封常清、郭昕。

见他说起这两人,张议潭哑然失笑:“你啊你……”

“你还真是与你叔父一模一样,就连喜欢的人也是一样。”

“罢了罢了,你二人都如此作想,那便由我在长安为你们周旋,让你们能安心的为我大唐收复失地,开拓疆土吧。”

“不过在此之前,你得书信一封,将我军收复伊州,准备与甘州回鹘议和的事情告诉刘继隆。”

“我观他事迹,发现他倒是个逐虎贪狼之人。”

“加之你说他有意东掠番贼,我倒是怕我在居延泽与称勒议和时,遭他率精骑杀过来。”

张议潭一边说一边笑,张淮深闻言也笑道:“这倒也是,等会我手书两封将事情告诉他,相信他会识得的。”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纷纷继续大笑起来。

在他们话音落下后不久,张掖便派出了送信的塘骑。

待塘骑将书信送到山丹时,却已经是两天以后。

刘继隆拿到书信后的第一时间便召集了城内旅帅及以上的武官,这其中也包括了在山丹休整近半个月的李仪中等人。

衙门内,李仪中坐在左首位,陈靖崇坐在右首位,刘继隆则是坐在主位。

李仪中的身后是他带来的两名校尉和四名旅帅,陈靖崇身后则是张昶、马成、李骥、耿明等人。

酒居延在祁连城备边,郑处则是在龙首山防备回鹘。

面对张掖传来的消息,刘继隆简单扫视了一眼捷报内容,然后又拆开了其它两封书信和一份帛书。

看完之后,他才举起捷报道:“伊州大捷,节度使率军趁大雪收复伊州。”

“好!”

尽管已经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当刘继隆亲口说出的时候,众人还是不免叫了声好。

对此,刘继隆放下捷报,拿起两份书信道:

“这两份书信说了不少事,其中一件事是节度使率军收复伊州后,西州、庭州等地回鹘纷纷举兵响应,仆固俊和安宁分别围攻西州与庭州。”

“除了他们,西边的于阗和南边的仲云也纷纷响应我军,驱逐了城内的吐蕃人。”

相比较伊州大捷,这两封信的内容无疑更让人激动。

这代表吐蕃的残余势力被彻底扫荡出西域,他们西边再也不会有吐蕃势力的威胁了。

当然,这只是众人的想法,而非刘继隆的想法。

“西州安宁、高昌仆固俊、安西庞特勤这三股西域回鹘势力都向我军上表称臣,愿意奉大唐为正朔。”

“这其中,安宁与仆固俊献上了西州图籍,但是……”

刘继隆扫视一眼众人:“不要以为他们献上西州图籍就是我们的人,别忘了甘州的称勒。”

他提醒了众人,曾经的称勒也与他们结盟,结果结盟没过几天就选择了入寇。

“这群胡人记打不记吃!”

“一群胡杂,我看日后他们迟早也要入寇伊州和沙州!”

“日后打通河陇,一定要将他们压服!”

“对……”

刘继隆的一番提醒,立马让山丹诸将对西域的回鹘人警惕了起来。

不过不等他们有所防备,刘继隆却又凝重道:“两封信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张长史前往了居延泽,准备与甘州回鹘议和……”

“议和?!”

“这群胡杂根本不守信用,张长史怎么能以身犯险?!”

“没错,当年回鹘就欺诈过杨北庭,如今……”

“好了!”刘继隆沉声打断这些乱七八糟的猜测,同时将手中两封信放下。

“称勒虽然贪婪,但终究不是蠢货。”

“他虽劫掠张掖,但也吃到了苦果。”

“劫掠张掖的代价便如此之大,他难道会愚蠢到对张长史下手吗?”

“此次议和,多半会成功,但即便成功,我山丹也当对他们有所防范,这便是我要告诉你们的事情。”

说罢,刘继隆扫视众人,众人纷纷朝他作揖,表示将他的话听进去了。

见状,刘继隆这才开始准备下一个话题,而坐在左首位的李仪中看着众人的变化,倒是不得不佩服刘继隆在这群人心中的地位。

陈靖崇他们对刘继隆几乎是无条件的信任,无论刘继隆说什么,他们都会选择听信。

李仪中也庆幸自己没有和刘继隆争权的行为,不然他免不了要惹一身骚。

经过大半个月的相处,李仪中也明白了刘继隆到底想干嘛。

对于他以战养战的想法,李仪中只能说十分大胆,换做是他肯定不会这么做,而是老老实实守着山丹城,等待日后河西东征凉州。

不过这也说明他来对地方了,就刘继隆这种想法和行为,他不愁没有功劳。

刘继隆早已和他商量过,只要他老老实实守城,到时候不论如何,都会在文书中记他一功,而这就是他想要的。

想到这里,李仪中也彻底躺平了,他只要守好祁连城、龙首山和山丹城就行,其他的交给刘继隆。

在他这般想着的时候,刘继隆拿起了最后的帛书。

面对这张帛书,所有人正襟危坐,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敦煌派出的擢升文书。

尽管擢升的人不是自己,可这种时候要是不敬,那难免落人口实。

“擢山丹折冲府为上府,昔山丹别将刘继隆擢二级,任山丹折冲府左果毅都尉,李怀中任右果毅都尉,酒居延任别将……”

一张帛书,其内容包含山丹大大小小数百人的擢升。

刘继隆任左果毅都尉,酒居延任别将,陈靖崇、马成等人任校尉,斛斯光任队正等任命不绝。

除此之外,参与祁连城、张掖之战的兵卒擢一级。

斛斯光升任队正,除他之外许多兵卒也担任了伙长、队正等官职。

不过山丹并没有那么多官额,因此敦煌的意思是名义擢升,但依旧领着原来的兵额。

待日后兵额增加,再委任实职。

不然按照此次擢升后的兵额,山丹起码要有五千多兵卒才够这群人统帅。

一份帛书,看得李仪中那边校尉、旅帅眼睛发红,没有人不羡慕刘继隆这边的人。

要知道他们能担任校尉、旅帅,基本都是靠熬上来的,而刘继隆这边许多人都是在几个月内作战升上来的。

跟着刘继隆升官,这句话还真不是一句虚言。

“嘿嘿,如今我们也是当上校尉了。”

“咳咳,今日得去果毅府上杀两只肥鸡来尝尝。”

“你个馋鬼,城中家禽迟早有一天要被你们祸害光。”

“有本事你等会别吃……”

陈靖崇这边窃窃私语,刘继隆看他们浮躁的模样,不免咳嗽道:

“好了,事情便是这些,也都别高兴太早,官职虽然上来了,但重要的还是带兵打仗的能力。”

“我不管你们是当上了别将还是校尉,总之军营内的扫盲课还得照常去上,训练还得亲力亲为。”

“平时多流汗,战时方能少流血。”

面对刘继隆的提醒,众人纷纷打起精神来回应。

见他们态度端正,刘继隆也就没有继续说他们,而是说起了正事。

“还有半个月就是正旦了,正旦休假三日,另外城内宰羊五百只,军民皆往军营吃大锅饭。”

“这件事情,陈靖崇你与崔恕安排好,莫要出了乱子。”

“末将领命!”陈靖崇沉声作揖,十分认真。

瞧他如此,刘继隆便不好再说什么,简单吩咐几句后便让众人退下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继隆照常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每日早上去军营监督训练,午后去城外检查水利和土壑、育肥等事宜。

到了夜晚他也不曾休息,而是在屋内认真练字,时不时去军营查看扫盲进度。

军队扫盲进行了两个多月,大部分兵卒都已经能说上几句官话,更是能流畅书写出自己姓名、籍贯和所在队伍,识字近百。

这进度并不快,因为白天直白们还得忙碌县衙的事情,留给扫盲班的学习时间也就午后的两个时辰。

由于人口影响着生产,因此山丹的采矿、造纸等各行业产量都极为有限。

山丹想要发展的好,人口是必不可少的手工业生产力,所以刘继隆一直在等待开春,等待鄯州的那五六千汉人到来。

时间一点点流逝,随着军营内摆满了桌椅板凳,大中五年的正旦节也随之到来。

没有鞭炮、没有红包、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喜庆的颜色,有的只是挤满校场的人流。

五百只羊被处理干净,通过烹煮、煎炒、火烤等烹饪方式搭配去年入秋前准备的菜干端上餐桌。

山丹三千多军民们在欢声笑语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麻布、粗盐、河西犁、锄头等崭新的物资在这一日被发放,尽管他们的生活算不上富裕,可比起吐蕃统治下的曾经,如今的日子堪称盛世。

他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穿上汉人的衣服,戴上汉人的幞头,说着汉话、写着汉字,不用再顾忌异族的眼光。

面对如此场景,曾为牧奴的刘继隆深有感触。

在他的号召下,所有人举起了手中的羊肉,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从清晨到正午,所有人都吃撑了肚子,几乎都是弯着腰离开的。

不过所有的物资消耗都需要填补,而这被宰杀的五百只羊,也将以别的方式填补。

凉州作为河西第一重镇,所有的物资都将从它的身上填补出来,而这就是刘继隆敢如此“奢靡”的底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