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86章 离心离德

第86章 离心离德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叮叮当当……”

二月十四日上三竿,在离开山丹之前,张淮深在刘继隆的陪伴下,来到了山丹的匠作坊内。

坊内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络绎不绝,对于旁人来说可能十分吵闹,但对于二人来说却十分悦耳。

科技就是生产力,而在如今这个时代,冶金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科技之一。

百余年前,李白曾在大唐冶金发达的秋浦写下“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诗句,而今的山丹虽然远不如秋浦,但其规模却也不小了。

刘继隆虽然不懂冶金,但通过集思广益和他的观察,最终还是将山丹的土高炉与鼓风车进行了改造。

改造的结果就是,原本月产铁料两万斤的匠作坊,如今达到了月产三万五千斤的程度。

曾经占地两亩的匠作坊得到了扩建,如今面积达到了十二亩,工匠也从原本的三十多人,增加到了如今的八十四人人。

“你这匠作坊,都快赶上张掖的匠作坊了。”

望着面前忙碌的场景,张淮深十分满意,而刘继隆也好奇道:

“张掖人口众多,拉出几百工匠并不困难吧……”

“嗯?”张淮深瞥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张掖的铁全靠你这边供应,铁料跟不上,有再多的工匠也没用。”

“这次你东略,竟然没抓些番人回来做矿工,这倒是让我有些遗憾。”

见他这么说,刘继隆连忙解释道:“鄯州的那六千口汉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抵达,我担心甘州粮食不足,这才没有俘虏番人做奴仆。”

“况且此次解救的百姓也不少,我准备将老弱妇孺归于耕者,壮丁暂时挖矿、制甲。”

“等到山丹秋收,仓中粮食充盈,再东略俘虏奴仆挖矿也不迟。”

刘继隆也舍不得杀死那些番人,可粮食这个问题摆在眼前。

这个问题不解决,他宁愿花粮食养汉人,也不花粮食养番人。

番人一旦多了就生乱,而汉人变多,只会让山丹更加稳定。

“我知道。”张淮深表示理解,同时他不免看向制甲的工匠,抬起下巴询问道:

“你这制甲的工匠就有六十多人了,一年下来恐怕能制甲六百。”

“张掖那边虽然从你这里拿走了**万斤铁,可大部分都用来打造农具,只有少量用于制甲。”

“敦煌将甘州的兵额提高到了二十五团,张掖那边早已开始募兵训练,但还有一千二百多人没有甲胄穿戴。”

“除此之外,肃州、瓜州、沙州、伊州也有三千多兵卒没有甲胄,近三万百姓还没有用上铁质的农具。”

“今年秋收之前,我希望你能东略些番人做矿工,把铁料的产量往上抬一抬。”

“早些将我军这近五千轻兵装备上扎甲,我军也能早一步收复凉州。”

张淮深诉说着河西的不容易,刘继隆听后只觉得汗颜。

他可以肯定历史上的山丹根本达不到如今的铁产量,但即便如此,想要满足张淮深所需的铁料,也最少要高负荷运转两年。

换做之前的效率,那最少要三四年。

这么一想,提高生产力远比攻城掠地要重要多了。

历史上张议潮与张淮深花了七年时间才积攒了足够的家底进行东征,而今自己弄出了河西犁、水转翻车和改良版高炉,便直接把时间从七年缩短到了两年。

按照这个进度,他们应该能在两年后发起东征。

若是甲兵比历史上还多,那收复的速度也将更快。

想到这里,刘继隆只恨自己前世在学校时没好好学习。

“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唏嘘之余,刘继隆也对张淮深做出了承诺:“刺史放心,我会好好经营山丹的。”

“嗯。”张淮深颔首,随后与刘继隆继续逛了逛匠作坊,末了便走出匠作坊,向西门走去。

他在张掖还有许多事情,不可能在山丹逗留太久。

这次来山丹的目的已经达到,是时候返回张掖了。

没有太多言语,随着二人走出西门,张淮深便带着百余名精骑和二百多名驱赶牧群的民夫离开了山丹城。

望着他远走的背影,尽管被带走了一万只羊,可刘继隆脸上笑容不减。

“带走我一万只羊,最少得补给我十万石米吧……”

他心底念想着,也不知道张淮深得知他这想法,会不会折返回来给他一鞭。

一万只羊别说在河西,就算是在江南也不值十万石米,这厮倒也真敢想。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带着崔恕他们返回了城内。

山丹的发展走上了正轨,被解救回来的一千多百姓,经过刘继隆的安排,被分别委任了新的工作。

老弱妇孺训练掠回的耕牛挽马,并驱使它们用河西犁开垦荒地。

壮丁被委任开采铁矿,使得铁矿石的产量翻了三倍不止。

时间流逝,当三月到来,山丹四千多军民也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春耕工作。

不过在春耕开始后不久,尚婢婢便主动找上了刘继隆。

“呼…呼……”

“慢点吃,慢点吃。”

田间凉棚内,一身布衣打扮的刘继隆出声安抚,而他面前大快朵颐的则是尚婢婢的长子尚摩鄢。

尚摩鄢虽然比刘继隆还大十岁,但由于被尚婢婢保护太好,导致了他在办事上还不如刘继隆手下的张昶来得靠谱。

经历逃亡后,尚婢婢也察觉自己不能一味保护两个孩子,因此时常让尚摩鄢充当鄯州军和山丹军的信使。

“这炒菜……太好吃了!”

尚摩鄢端着人脸大的碗,碗内是豆油炒制的野菜和野鸟肉。

虽然听上去不怎么样,但经过铁锅炒制后,味道可以说比这个时代的大部分菜肴都要入味。

尚摩鄢这大半年都在营盘吃烤羊、炖羊,突然吃到炒菜,自然跟上瘾了一样。

“行了行了,等会我让人送口铁锅给你。”

刘继隆嫌弃的看着他,也不明白尚婢婢是怎么把这小子养成这样的。

“谢谢果毅……”

尚摩鄢一边吃一边感谢,刘继隆就这样看着他把自己的午饭吃光,这才给他推过去一碗茶。

“说说吧,你爹叫你来干嘛。”

“我爹……”尚摩鄢没说两句就端起茶一饮而尽,事后才啧啧几声,似乎在感受滋味。

直到他打了一个嗝,他这才慢悠悠道:“我爹说祁连山的古道还有半个月就能走了,因此想请果毅您率精骑与他前往鄯城。”

“如果可以,我爹还希望先押运一万石粮食前去鄯城。”

尚摩鄢说罢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刘继隆则是在片刻后明白了尚婢婢的心思。

说到底,当初尚婢婢为了逃命而抛下拓跋怀光与鄯州。

事后鄯州虽然守下来了,但那却是拓跋怀光的功劳。

如今拓跋怀光虽然明面上欢迎尚婢婢回去主持大局,但拓跋怀光的实力如何,尚婢婢心里并没有一个底数。

正因如此,他才想着拉上自己以壮声势。

如果有自己率甲兵为他助阵,那他也能更好的坐稳位置。

想清楚后,刘继隆看向了自己面前的旷野。

旷野上,近千名百姓正在驱使耕牛、挽马拖拽河西犁,将荒地不断翻动。

山丹城附近的平原,有不少都是丹水冲刷而成的冲积平原。

这种平原不会有太大块的石头,开荒起来速度不慢。

不过刚刚俘获半个多月的耕牛、挽马还未训练老实,时不时会有耕牛挽马罢工发疯的情况。

对此,巡视的兵卒就会用套马绳套住这些发狂的耕牛与挽马,直到它们精疲力尽后再放开。

如此反复几次后,一些耕牛和挽马也就老实了。

按照眼前的进度,山丹一年最少能开荒一两万亩新地。

尽管新地的粮产低,但耕作个两三年后,它的粮产自然而然会上来的。

这还是当下山丹只有三千多百姓的速度,如果能把鄯州那六千口百姓接过来,开荒的速度和面积还将翻上一两倍。

这般想着,刘继隆转头看向尚摩鄢:“回去告诉节度使,春耕之后我亲率五百精骑护送他返回。”

“不过我这边开荒耗费马匹,因此便请他调轻兵与马匹来充当民夫挽马,拉拽粮食。”

“好!”尚摩鄢连连点头,刘继隆见状吩咐了一名兵卒去取铁锅。

不多时,一口直径二尺的铁锅就被取来,尚摩陵乐呵呵的将铁锅绑在了自己的护卫身上,带着护卫们踏上了归程。

瞧着他那高兴的模样,刘继隆心里倒是挺开心的。

只有尚摩鄢两兄弟足够平庸,他扶持尚婢婢才能获利最大。

这般想着,刘继隆起身朝着田间走去,加入到了开荒的队伍中。

不过在他带着山丹军民卯足力气发展时,河陇之地却因为旱情而爆发了新一轮的危机。

河陇、河湟十三州之地的百姓,本就因为尚婢婢和论恐热的战争而流离失所,加上论恐热进攻鄯城不利后的屠杀泄愤行为,更是导致了大批部落人人自危,争先逃离河陇地区。

论恐热虽然兵马众多,但随着劫掠得来的牧群被消耗殆尽,各州的将领人心浮动,距离分崩离析只剩一步。

一个月前,论恐热放出豪言,将会前往长安向大唐借兵五十万。

诸将并不认为他能借来兵马,他们所求的是论恐热能让大唐和他们做生意,以牛羊马匹换取粮食来解决灾情。

可事实证明,论恐热除了会打仗,其它的什么都不会。

前往长安的事情被他从二月拖到了三月,眼看即将进入四月,盘踞河州等待论恐热回应的各州将领纷纷坐不住了。

这一日,他们再度聚集于河州节度衙门中,等待着论恐热给他们合理的回复。

在诸将之中,尚延心以四千余精骑的实力就坐左首位,其余各州乞利本纷纷入座其它位置。

虽然坐下,但众人却坐立不安,时不时就看向长廊,等待论恐热的出现。

在这其中,尚延心属于较为急迫的一群人。

他几乎每隔几个呼吸就要看向长廊,而他之所以如此急迫,主要是因为河州是他的地盘。

这些日子里,各州兵马聚集河州,基本都靠他调拨粮食来保障粮草供应。

可眼看春耕在即,老天却迟迟不下雨,除黄河外其它河流更是要么断流,要么减少迅流,根本不够灌溉耕地。

再这样下去,诸州还没被吃垮,他就要被吃垮了。

“尚延心,你说大论会不会不想去了?”

坐在尚延心身旁的,分别是临州、渭州的乞利本。

二人实力不如尚延心,但也有一二千甲兵来撑场面。

此次议事前,二人便找到了尚延心,以尚延心为头领,准备向论恐热摊牌。

倘若论恐热不愿前往长安,那他们就团结在一起自谋出路。

如他们这般想的将领不在少数,因此这次议事至关重要。

“再等等吧。”

尚延心还是有些忌惮论恐热的实力,因此耐心等了起来。

大约半个时辰过去,在他们即将不耐烦的时候,论恐热的身影终于出现。

比起半个月前,此刻的他显得十分精神。

他大马金刀的坐在主位,随后扫了一眼众人。

在他的目光下,原本还有些不耐烦的众人渐渐冷静下来。

论恐热的残暴早已深入人心,加上他本部就有数千甲兵、上万轻兵,故此众人都不敢冒头。

“哼!”

他冷哼一声,众人面色露出几分尴尬。

“知道你们等不及,不过不用担心,我已经与秦州的唐官联系,不日即将入朝长安。”

他说这话时,眼神中透露着凶戾:“我此次入朝,将会向大唐请兵五十万来诛灭赞心牙、尚摩陵这群贱婢,并请大唐册封我为赞普,定国都为渭州……谁敢不从?!”

此话说出,渭州乞利本脸色骤然难看,尚延心则是眼神示意他别轻举妄动。

见状,渭州乞利本连忙笑着行礼道:“如果是这样,那看样子我得赶回渭州,为赞普您修建王宫了!”

“哼!”论恐热并不搭话,而是看向尚延心:

“尚延心,我听说赞心牙那家伙准备返回鄯州了?”

“是的,赞普。”尚延心谦卑道:

“他和河西的汉奴联盟,准备回到鄯州继续与我们作对。”

“不过等赞普您请到大唐兵马,这赞心牙的死期也就到了!”

尚延心这般说着,说的论恐热心里十分舒服。

“嗯……我将于五月入朝长安,你们几个好好准备准备。”

话音落下,他起身便走向了衙门内堂,看样子是不准备招呼众人了。

见状,众人脸色难看的退出衙门,而临州、渭州等乞利本纷纷跟着尚延心返回了住所。

在院子内,三人会面于正厅,其中渭州乞利本脸色难看:“他凭什么觉得我会把渭州让给他!”

“不急……”尚延心深吸一口气,想到了论恐热用长矛挑死婴儿挥舞的场景,镇定道:

“我倒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能去长安请来五十万唐军,如果不能……”

尚延心眯了眯眼睛,随后看向临州、渭州两位乞利本:“到时候还请两位帮我驱逐这家伙。”

“自然!”二人点头保证,见此尚延心也就放下了心来。

他并不担心二人背刺自己,毕竟眼下整个河陇地区人心惶惶,一旦论恐热无法从长安获得支持,那拥簇他的诸州乞利本也将摒弃他,寻找新的生路。

“对了,尚婢婢那厮真的要回鄯州了?”

临州乞利本忍不住询问尚延心,尚延心点头道:“你们今日没发现莽啰没有来?”

尚延心口中的莽啰是廓州的乞利本,而他今日确实没有出现在衙门内。

闻言,两位乞利本对视一眼,这才发现尚延心说的是真的。

“哼……”尚延心冷哼道:“廓州的耕地不多,主要是靠牧群养活百姓。”

“从去年入夏到如今,廓州下雨的次数屈指可数,恐怕早就把牧群和粮食吃的差不多了。”

“论恐热拿不出粮食,那莽啰自然不会继续跟着他。”

“尚婢婢要返回鄯州,可鄯城是拓跋怀光守下来的,拓跋怀光也不愿意这么简单的让出鄯州。”

“莽啰在河州的这些日子,拓跋怀光一直在招降他的部众,他如果再不回去,廓州指不定都要姓拓跋了……”

尚婢婢将莽啰急于回去的原因交代而出,临州乞利本也颔首道:

“这个拓跋怀光倒是和尚婢婢如出一辙,听说他这些日子一直派人游说河湟诸城的将领,不仅收复了湟水、还拿下了龙支。”

“不管他们!”渭州乞利本摆手道:“我现在只在乎论恐热能不能从大唐借来足够多的粮食。”

“如果借不到,那我们就自己去抢!”

“对!”临州乞利本也附和起来,二人纷纷看向尚延心。

尚延心见状点头道:“这样也好,先让大唐看看我们的实力,到时候再把我们卖个好价钱。”

“就这么说定了!”三人点头,一同将桌上的酒碗举起,一饮而尽。

在三人谋划背叛论恐热的时候,其余诸州乞利本也在想着如何脱离论恐热。

相比较他们,刘继隆与尚婢婢则是踏上了前往鄯州的道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