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87章 狐假虎威

第87章 狐假虎威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唳——”

湛蓝的天幕下,一只苍鹰翱翔空中,时不时发出鹰唳之声。

在它锋利的目光中,皑皑雪山之间的谷道内似乎爬行着一条慢悠悠的长蛇。

对于它而言,这条慢悠悠爬行的长蛇无疑是当下最适合捕猎的食物。

然而当它准备向下扑击时,那长蛇身上竟然射出了一道残影,吓得苍鹰扑腾翅膀飞离。

“直贼娘!”

“哈哈,给钱给钱!”

谷道上,苍鹰眼中的长蛇并非动物,而是从山丹前往鄯城的队伍。

鄯州与山丹所组成的八百精骑护卫着一千多辆挽马车,而车上除了驾车的鄯州轻骑兵外,还有一袋袋沉重的粮食与豆料、帐篷。

距离他们出发已经过了四天,如今是四月初五。

“四天才赶了一百八十里,按照这个速度,起码还要走九天才能到鄯城。”

马背上,张昶将硬弓收起来,不顾身旁李骥给钱的调侃,向刘继隆抱怨着此行路程的漫长。

塘骑已经放出二十余里,因此他们的甲胄纷纷放在运粮的挽马车上,每个人都是轻装简行。

饶是如此,但赶路的无聊却还是让他们想着法玩闹。

对此只要不是太过分,刘继隆也不会呵斥他们。

见张昶抱怨,刘继隆看一眼前方的马车,随后扫视谷道。

三斜道全长五百余里,从祁连城直通鄯州治所的鄯城,宽处不过百余步,窄处仅有十余步。

往上看去,山体上还堆积着皑皑白雪,沿途道路鲜少能见到灌木,想要生火都十分困难。

好在谷道内有溪流可以提供用水,加上刘继隆他们准备了足够的煤炭来生火,不然此行还真是难熬。

“忍忍吧,这才十几天的路程你们都叫苦,日后大军动辄数十日的路程,你们怕不是要造反。”

刘继隆给他们打了针预防,结果听得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敢搭话。

见状,刘继隆也沉下心来,警惕着四周变化。

虽然他不认为拓跋怀光敢于和尚婢婢撕破脸,但以防万一,他还是令张昶他们将塘骑放到了三十里开外。

行军的这几日,刘继隆与尚婢婢交流了不少,其中有几条信息让他格外关注。

河渭二州南部的岷州是昔日吐蕃的硫磺开采地,每年能开采数千斤硫磺来充作药材。

这算是刘继隆这些年所知道的第一个硫磺开采地点,因此他将岷州产硫磺这件事牢记于心。

河西、陇西并不缺乏优质的硝石,而木炭想要获取更是简单,唯有硫磺寻找起来十分困难。

如果刘继隆能集全这三样材料,那么攻打凉州五城便会容易很多。

这个时代的城墙,大部分都是夯土夯实的,因此只需要足够的黑火药,就可以将城墙炸塌。

刘继隆没有记错的话,火药是在唐末开始运用于战争中,宋代就演变出许多火器。

正因如此,宋代许多坚城都开始采取夯土包砖的方式建造。

到了明代,威力更大的火炮出现,因此明代城墙在夯土包砖的情况下,尽量将城墙加厚,使得火炮也无法轻易破开城墙。

后世的许多包砖古城,便是明代遗留的杰作。

刘继隆不知道炸开一道豁口需要多少火药,但只要硫磺足够,他就能生产出足够的黑火药。

他自己去购买硫磺不现实,可如果通过尚婢婢去购买硫磺,那就问题不大了。

在他这般想着的同时,整支队伍也在沿着谷道前往鄯城的路程中越走越远。

从四月初二结束春耕并出发算起,一直到四月十三,他们才走出了三斜道。

正午的烈阳融化了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白雪化作雪水,沿着往年形成的沟壑流入河道。

在此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河西走廊上的河西诸城,也包括紧邻湟水的鄯城。

鄯州下辖三县,分别为治所所在的湟水县及鄯城县,龙支县。

眼下三县都被拓跋怀光收复,但早在战前,尚婢婢就将湟水、龙支两县的人口、粮食迁往了鄯城。

之后眼看鄯城守不住,尚婢婢这才率领三千轻骑开始逃亡,因此在论恐热的杀戮中,鄯州百姓的死伤不算多,只是城外那些墙头草的部落被屠戮殆尽。

随着队伍走出谷道,十余里外便是河湟门户的鄯城县。

两方塘骑已然交涉,并将消息分别传递给了鄯城与鄯州军。

“回禀节度使,拓跋都护率鄯州官员、兵卒在鄯城北门外列阵欢迎。”

河谷平原上,尚铎罗行礼禀告,而刘继隆却看向了身旁的马车。

马车内,尚婢婢闻言也与刘继隆对视起来。

“确定是列阵欢迎,而不是耀武扬威?”

刘继隆一句话让尚婢婢面露尴尬,不过他正是担心这种情况发生,才会特意邀请刘继隆护送他前来。

因此尴尬过后,尚婢婢还是对刘继隆作揖道:“有劳刘果毅了。”

“张昶、李骥、耿明……下令穿甲!”

刘继隆没有回应尚婢婢,而是用军令告诉了他,自己的态度是什么。

拓跋怀光耀武扬威,那他刘继隆也不好畏畏缩缩。

鄯州的情况,尚婢婢已经告诉了刘继隆,总之拓跋怀光是不可能拉出八百精骑与他们对峙的,更别提鄯州的救命粮还在他们手里。

“窸窸窣窣……”

在窸窣的穿甲声中,鄯州与山丹的精骑纷纷穿上扎甲,而后方的鄯州轻骑只需要驾好马车就行。

整个穿甲的过程,山丹军互相帮助,不到半盏茶的时间就整装待发。

相比较之下,三百余鄯州精骑却磨磨蹭蹭,耗费了一刻钟的时间才穿戴好甲胄。

单从一个简单的着甲问题,就可以看出两方的水平如何。

好在尚婢婢时常前往山丹,早就知道了山丹军的精锐,对此倒也不觉得脸红。

“出发!”

随着刘继隆一声令下,八百余名精骑开道向南而去。

鄯城附近的谷地十分宽阔,因此开辟了不少耕地。

只可惜,这些耕地都被论恐热的骑兵祸害不浅,虽然已经过去半年,可这片耕地却没有种植作物,想来是被生粪污染了耕地,不休耕照顾一年是好不起来了。

“城西、城南的耕地有多少亩?”

刘继隆侧目看向马车内的尚婢婢,尚婢婢倒也不藏着掖着:“**万亩。”

闻言刘继隆没说什么,只是埋头赶路。

在他的指挥下,南边的鄯城开始依稀可见。

直到申时(15点),他们距离鄯城不过二三里,已经能遥遥看见大批骑兵严阵以待。

“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来攻城呢……”

张昶不耐烦开口,耿明与李骥也脸色不太好看。

刘继隆一言不发,只是率领八百精骑一步步靠近鄯城。

他们身上的扎甲在阳光下明光闪闪,而鄯城能穿扎甲者寥寥无几。

刘继隆目力惊人,只是仔细看了看,便判断出拓跋怀光麾下甲兵不会超过五百。

五百甲兵身后是身穿皮袄的数千轻兵,不足为虑。

见此情况,刘继隆也算知道尚婢婢为什么要跑了。

相比较论恐热聚甲兵万余人的规模,就鄯城这点甲兵不跑才奇怪。

只是谁也没想到,拓跋怀光竟然顶住了论恐热的强攻,而且还趁机收复了湟水、龙支二城。

“都护,那是唐军?”

“嗯……”

鄯州旌旗下,一名节儿试探询问拓跋怀光,拓跋怀光应了一声后,便抖动马缰向着山丹精骑走去。

在他身后的数百甲兵与数千轻兵紧紧跟随着他,而他们对面的山丹军也毫不退让。

一刻钟后,两军相距不过五十步,拓跋怀光率先驻牧举鞭,数千鄯州兵卒纷纷停下脚步。

刘继隆带着尚铎罗等百余精骑拱卫尚婢婢的马车前进,最终停在了拓跋怀光面前。

在此期间,拓跋怀光的目光始终注视着刘继隆,因为刘继隆不论是相貌还是身姿都十分惹眼。

当然,最令拓跋怀光注意的,还是刘继隆扫视他们的眼神。

他眼神平静,仿佛自己这几千人在他面前根本构不成威胁。

“这位便是山丹刘果毅了吧?”

拓跋怀光翻身下马,对马背上的刘继隆抱胸行礼,刘继隆也颔首打量了一眼他。

拓跋怀光身材不算高大,但胜在健壮,看得出是一名优秀的骑将,也难怪历史上他敢率五百精骑突袭论恐热。

打量过后,刘继隆转头看向尚婢婢,只见他刚刚走下马车,目光扫视了一眼鄯城的兵马。

他眼底露出一丝诧异,显然是没想到鄯城会有这么多兵马,而这一切毫无疑问是拓跋怀光的杰作。

“末将参见节度使,幸不辱命!”

拓跋怀光毫不犹豫的对尚婢婢行礼,尚婢婢见状也连忙笑着上前扶起他:“怀光,看来我并未看错你,鄯城果然被你守住了。”

“听闻你收复了湟水、龙支二城,当记大功!”

说罢,尚婢婢转头看向自己的长子尚摩鄢,尚摩鄢则是从马车上取下一方木盒。

见到那木盒,拓跋怀光双眼瞪大。

当着他的面,尚婢婢双手接过木盒后走到他身前,笑着道:“这是鄯州节度使之印,今日起你便是鄯州的节度使了!”

“这……”拓跋怀光很想要鄯州节度使的印章,可他却迟迟不敢接过。

挣扎片刻后,他这才行礼道:“节度使,唯有您才是鄯州的节度使,末将怎么敢逾越呢?”

他并非不想要,只是鄯州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粮食问题,而粮食问题只有尚婢婢能解决。

拓跋怀光不瞎,刘继隆那八百精骑身后便是一车车粮食。

这些粮食不止他看见了,他身后的鄯城兵马也看见了。

他是想做鄯州节度使,但他更清楚,自己无法带来粮食,而尚婢婢可以。

只要尚婢婢能一直带来粮食,那自己身后的这群人就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自己,投向尚婢婢的麾下。

既然如此,他便只能忍下野心,继续在尚婢婢麾下任职。

若是尚婢婢容不下他,他则是可以率麾下死忠投向大唐。

“呵呵……怀光你误会了。”

尚婢婢轻笑着扶起他,同时将印章送入他怀中。

“我不日将向大唐上表,请大唐册封我为河湟节度使,并出兵收复廓州。”

“届时我往返鄯、廓之地,鄯州便交给你做主了。”

尚婢婢还是一如既往的画着饼,要知道即便他拿回鄯州三城,他麾下也不过就**百甲兵,三四千轻兵罢了。

这点兵力想要收复廓州,和痴心妄想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为了安抚拓跋怀光,尚婢婢还是先把饼给画出来了。

反正他现在有河西做靠山,根本不怕拓跋怀光对自己下手。

“这……这……”

拓跋怀光想接又不敢接,最后还是尚婢婢强行塞他怀里,他这才接下了印章。

“那末将便接下了……”

“这就对了,怀光!”

尚婢婢明明心里十分不舍,却面上装作十分大度。

“好了。”他转头看向刘继隆:“刘果毅,请命贵部兵马送粮入城吧。”

刘继隆未曾说话,只是颔首之后示意张昶。

张昶心领神会,他先率一百精骑入鄯城查探情况,直到确认没有埋伏后,这才返回阵前,眼神回应刘继隆。

见状,刘继隆便命尚铎罗押运他们身后那不足一万石的粮食入城。

这些日子他们消耗不少粮食,原本起运的一万石粮食,如今恐怕就剩九千四五百石了。

不过即便如此,这也不是所有粮食,因为刘继隆还要护送六千口汉民前往山丹,因此他只运了八千石粮食进城,剩下一千五百石作为大军返程的粮食。

这点他和尚婢婢早就商量过,因此尚婢婢也没有反对。

“驾!”

“唏律律……”

眼看着一车车粮食进城,鄯州的兵卒纷纷伸长了脖子,生怕那些粮食脱离自己视线后便会消失。

在此期间,刘继隆一直观察着鄯州兵卒的举动,因此在看到他们死盯着粮食的时候,他便知道鄯州粮食不足了。

知道鄯州缺粮后,刘继隆便不再担心尚婢婢安危了。

八千石粮食虽然多,但也不过就够鄯州两万多百姓省着吃一个月罢了。

一个月后,如果没有尚婢婢弄来新的粮食,这群人恐怕就要饿肚子了。

这么想着,刘继隆也策马跟着尚婢婢马车进入了鄯城。

对于鄯城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脏乱差,街道上满是牲畜与人的粪便,沿街的屋舍不是废墟就是破破烂烂的。

看到好好的鄯城被拓跋怀光治理成这样子,刘继隆颇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但凡他治下有两万多百姓,还不用考虑民族问题,他早就玩“高筑墙、广积粮”那一套了。

“吁……”

不多时,众人来到了鄯州节度衙门前。

山丹军与鄯州军将衙门包围起来,生怕自家将军遭遇不测。

刘继隆与尚婢婢等人走入衙门中,尚婢婢当仁不让坐在主位。

轮到次位的时候,拓跋怀光却对刘继隆做出请的手势。

刘继隆倒是没有谦虚,一屁股坐了上去,而拓跋怀光则是坐在了左首第一位。

尚摩鄢坐在右首第一位,依次往后便是他弟弟尚摩曳和尚铎罗、张昶等人。

拓跋怀光那边也坐了一排的人,这其中有他从各州招降而来的人,也有守卫鄯州立功之人。

“怀光,城中还有多少粮草和牲畜?”

尚婢婢入座后,便毫不遮掩的询问起了拓跋怀光。

若是旁人,这个时候肯定会示意有外人在而支支吾吾,但拓跋怀光没有。

他很清楚尚婢婢身后站着的是河西,所以他干脆道:

“城中粮草不足八百石,尚有耕牛三千余头,牧牛五百余头,马匹二千余匹,羊四百余只……”

鄯州的情况一目了然,如果没有尚婢婢带粮前来,恐怕距离分崩离析也不过一两个月了。

刘继隆不知道历史上的拓跋怀光是怎么撑过这段时间的,但他知道鄯州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附河西了。

“城南和城西,秋收能收获多少粮食?”

尚婢婢没有怪罪拓跋怀光,而是继续笑呵呵询问,似乎局势尚可控制。

见状,拓跋怀光也舒缓了一口气,将情况都交代了出来。

城南和城西的粮食,秋收后顶多收获八万石,顶多支撑鄯州二万六千多军民吃八个月罢了,根本撑不到来年秋收。

闻言,尚婢婢果然看向了刘继隆:“刘果毅,此前借粮二万的约定还算数吗?”

“自然。”刘继隆瞬间明了尚婢婢的想法,无非就是利用自己可以和河西借粮的优势,保持自己在鄯州的地位罢了。

论起心计手段,这尚婢婢还真是名不虚传。

若不是行军布阵差了些,论恐热恐怕早就成他刀下之鬼了。

“那我军借粮二万石,算上此前的一万石,合计三万石。”

“三日后,我令尚摩鄢、尚铎罗率精骑八百,二千马步兵护送贵部与城中汉民前往山丹,将三万石粮食押运来鄯城。”

“此外,城中两方互市还得请刘果毅你拿拿主意,回去后与张甘州说说。”

尚婢婢在扯河西的大旗,刘继隆也乐意让他扯大旗,所以爽快点头:“好!”

闻言,拓跋怀光及其身后的将领们纷纷松了一口气。

有了这批粮食,他们节省些,还是能撑到秋收的。

见气氛舒缓,尚婢婢便笑着令尚摩鄢去宰羊准备饭食了。

至于刘继隆他们,自然也要留下来参加宴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