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91章 人心思变

第91章 人心思变

书名: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3:51:56

“这肉的滋味……”

衙门正厅主桌,当高进达尝到刘继隆特意为他准备的三道猪肉菜肴后,他不免愣了一下。

“好吃!这肉的油水好足!”

“这猪肉比我们在长安时候吃的好吃多了!”

“你去过长安?”

“快快快,说说长安是什么样子的!”

“长安的城墙有没有十丈高啊,城墙有没有几十丈宽?”

“对对对,那个朱雀大街是不是真的能并驾十余辆马车?”

“长安的女人漂亮吗?”

“长安什么时候发兵收复河陇啊,我也想去长安看看……”

随着高进达带来的六名汉子说出他们去过长安的话,衙门内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羡慕的向他们询问起了问题。

有的人关心长安的繁华,还有的关心长安的女人,还有的则是在意大唐什么时候出兵帮他们。

这些问题太多,吵得衙门内十分嘈杂。

眼见局面失控,主位上也传来了刘继隆不咸不淡的声音:“好了……”

他一开口,众人先后闭嘴,而高进达见状也眼睛一眯。

不等他开口,刘继隆便笑道:“还是由高押牙为我们说说,此次长安之行遇到的人或事吧。”

“呵呵,此次前往长安,是大中三年岁末的时候了,当时……”

他说这话时,心里十分希望高进达能说出长安的真实情况,但在高进达的娓娓道来中,他却抓住了不一样的点。

在漠南迷失方向,躲避回鹘人与黠戛斯人是上天对他们的考验。

抵达丰州后,丰州军民更是因为他们轰动全城,无数军民对他们格外敬重。

南下路上虽然遭遇党项劫掠,被俘大半年,甚至因此牺牲一位同袍,但最终还是被关心他们的丰州军民所解救。

得救后,他们一路南下前往长安,所过之处,上至高官、下至黎民,无不因为瓜沙起义而感动啜泣、振奋……

尽管这一路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不属于年幼时“昭昭盛唐、天俾万国、百姓自给”的景象,甚至有看到百姓贫困死于野的景象,但他们都将这些景象归罪于藩镇之乱。

“这些藩镇,着实可恨!”

“若是我们能打通河陇,也就能为至尊镇压这些藩镇,让天下太平了!”

“唉……”

听着高进达口中的经历,张昶、李仪中等人纷纷叹气,高进达也是点头称是。

瞧着他们那模样,刘继隆心里升起古怪:“你们在大唐眼里就是藩镇,还镇压谁啊……”

当然,这话他是不能说出来的。

兴许在众人眼中,他们是河西义旅,为大唐收复失地。

可在大唐眼中,他们不过是张议潮所率领的新生藩镇罢了,对大唐的忠心,估计还不如动不动就给大唐小小震撼的河朔、两淮。

早就消失不见的亲戚,若是突然回家献孝心,是个人都会担心这所谓亲戚的意图,更别谈两股势力了。

现在是因为他们离着大唐足够远,所以长安那边感受不到威胁。

可等到他们收复凉州,那和长安也就隔着一条黄河与一座陇山了。

更别提张议潮的想法是收复整个河陇地界,拿下整个陇右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尽管历史上这一想法没有成功,但刘继隆自己清楚,这一天不会太远。

到时候河朔、两淮远在天边,可河西劲旅却近在眼前。

哪怕他们不想搞事,但在唐廷看来,只要他们有搞事的能力,那就是潜在的威胁,必须解决威胁。

这般想着,刘继隆心里愈发不是滋味,拿起桌上的酒杯为自己倒了一杯酒,一口入腹。

河西粮食并不充裕,张议潮收复四州以来更是下达了禁止酿酒的政令。

眼下所能喝的酒,基本都是吐蕃占据山丹时留下的酒。

这些带有甜口的米酒度数并不高,可后劲却极大。

平日里刘继隆鲜少喝酒,如今独自一人喝闷酒,自然逃不过众人的眼睛。

只是高进达开口在前,他饮酒在后,众人只当是他怀念大唐,因此纷纷举杯。

“听了高押牙所说经历,才知晓押牙及诸位受了如此多委屈。”

“便是刘果毅也不免为大家感到心痛,独自饮闷酒一杯。”

李仪中作为山丹名义上的二号人物,眼见刘继隆不开口,他自然主动为刘继隆找补起来。

刘继隆也适时开口道:“当敬高押牙及诸位一杯!”

他一开口,众人纷纷站了起来,对高进达他们敬酒。

高进达他们纷纷接下,举杯回应感谢。

这一茬过后,虽然还有人向他们提出问题,却也不算密集了,众人一边吃一边说,好不快活。

桌上除了刘继隆亲自动手炒制的三道猪肉菜肴,另外还有烤鸭、火贲羊头蹄、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等七八道菜。

这等丰盛佳肴,便是张淮深来时,刘继隆都未曾安排过。

当然,这也和张淮深要求从简有关。

总而言之,这顿宴席不管是高进达等人还是山丹军、鄯州军等人,众人都吃得十分高兴。

一些贪杯之人,更是借着酒劲在院内“踏歌”。

踏歌是昔年大唐民间百姓手拉手、双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他们唱着高进达他们从长安带回,早已失传于河西的《大阵乐》,以双脚踏足为节拍,引得旁人连连称赞。

“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头。”

“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

“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征人尽汉歌……”

歌声激荡,那声音好似带着他们重回开元年间,回到那汉道昌盛的时候。

最后,众人都加入其中,就连刘继隆也被起哄作为队头,带着众人开始改唱《从军歌》。

得知《从军歌》为刘继隆所作,高进达也对他愈发好奇和看好,心里更明白了张议潮叔侄为何将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他。

时间流逝,一场宴席也不知醉倒了多少人,刘继隆只看到他们被兵卒抬走,直到最后,只剩他一人坐在主位上。

“这群夯货……”

喝了一口酒,望着眼前被一扫而光的饭菜,刘继隆苦笑摇头,随后吩咐兵卒收拾一切。

他返回了内堂,沐浴了一身酒气后,这才回卧房休息。

翌日清晨,他便早早起来练功,而同样在衙门内休息的高进达则是在正午后才从宿醉中悠悠转醒。

这一醒,他便派人来找刘继隆,告知他们得出发张掖的事情了。

刘继隆来不及换衣服便来到衙门正堂,却见高进达已经换好了出发的行装。

“不能多休息两日吗?”

适当的酒宴最能促进关系,经过昨夜的酒席,刘继隆与高进达已然相熟。

他劝着高进达留下来,高进达却笑着收拾道:“我能等,可节度使那边等不了。”

“我这次带来了至尊的圣旨,有了这份圣旨,我们也算名正言顺了。”

高进达干劲满满,恨不得立马飞回沙州。

见状,刘继隆只能颔首道:“你们的马不行,我让人挑军马给你们换上。”

说罢他便吩咐兵卒去牧场寻来好马,要给高进达他们换马。

高进达也没有拒绝,只是在收拾好后对刘继隆作揖:“果毅就不要送了,昨日才招待了我们,明日你们还要东略凉州,今日应该好好休息才是。”

闻言,刘继隆也没有搞什么你来我去的推辞戏码,而是回礼道:“希望下次再见押牙时,是在大军收复凉州的时候。”

“会的!”高进达笑着回应,同时说道;

“悟真和张长史都前往了长安,不过二人走的路不同,再过两个月,果毅就能见到悟真他们了。”

悟真与高进达的路线一致,所以两方才能在路途中相逢。

可张议潭在居延海与称勒议和后,便由称勒派人护送他前往灵州(宁夏),双方自然就错过了。

“我会好好招待他们的。”

刘继隆做出了保证,随后便见兵卒快步走来:“果毅,马带来了。”

兵卒话音落下,刘继隆与高进达对视一眼。

尽管相处的时间短暂,可他们双方却各自都佩服对方。

刘继隆佩服高进达吃了两年苦后,马不停蹄的返回河西。

高进达佩服刘继隆将山丹治理的井井有条,更佩服他的东进进取之心。

“别过……”

二人目光对视,随后相互躬身作揖。

刘继隆起身稍晚,所以等他起身时,只看到了高进达一行人的背影,但这就足够了。

望着他们远去并消失在衙门门口,刘继隆这才返回了位置上休息。

春风得意马蹄疾,翌日黄昏,高进达等人便抵达了张掖。

在他们抵达之前,便有山丹的塘骑将他们返回的消息带回,整个张掖衙门无不震撼。

他们以为高进达等人早已葬身漠南,却不想他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在任务完成后选择了返回河西。

张淮深率张掖诸多官员在东门欢迎高进达等人返回,并为他们安排了一场宴席。

只是张掖的庖厨与食材明显不如山丹,这顿宴席倒是没有了昨日的尽兴。

不过宴席虽然不行,可正事却不能耽搁。

宴席之上,高进达将皇帝发出的圣旨双手呈给张淮深。

张淮深毕恭毕敬的接下圣旨,打开后将内容告诉了众人。

得知张议潮被大唐朝廷正式任命为沙州节度使留后,众人没有嫌弃这个官职太小,而是激动地拍案叫好。

“有了朝廷的圣旨,我们终于不再是无家可归之人了!”

“朝廷接受了我们,我们也当早些收复凉州,打通河陇才是!”

“对了高押牙,朝廷没有出兵陇西的打算吗?”

“对啊,高押牙你说说……”

河西官民所期盼的,大多都是大唐主动出击,与他们一起打通河陇。

尽管这些问题已经在山丹回答过一次了,可高进达依旧不厌其烦的为众人解释。

得知朝廷为防备藩镇而抽不出身时,众人虽然唏嘘,却也表示理解。

“若是朝廷知道我们已经收复五州之地,还击退了论恐热入寇,恐怕就该授予节度使旌节了吧。”

“那是自然!”

“哈哈哈……”

唏嘘过后,众人都畅想起了悟真与张议潭的队伍能带回什么好消息。

河西节度使旌节,这不仅是张议潭的执念,也是河西众人所期盼的存在。

闻言,张淮深却打断道:

“凉州尚未收复,即便朝廷要授予河西节度使旌节,也应该是收复凉州之后。”

他担心众人失望,因此特意将凉州点出。

众人闻言也才想到河西重镇凉州还在吐蕃人手里,此时谈河西节度使旌节未免言之过早。

“眼下我军与回鹘结盟,若是再能联系上嗢末,那收复凉州指日可待。”

曹义谦对张淮深说着,但李渭却摇头道:

“凉州不是那么容易攻克的,即便我们举五州之力,也不一定能拿下。”

“更何况,西边一些零散的胡杂一直在打着沙州和伊州的主意。”

李渭道出一项困境,高进达听后皱眉:“那西州和庭州的回鹘不是归顺我们了吗?”

这消息是高进达从刘继隆那得来的,他以为河西西边一片大好,可听着李渭的意思,西边的事情恐怕不小。

“你从刘继隆那听来的吧。”张淮深看向他,见他点头,这才解释道:

“半月前,有些胡杂开始进入伊州、沙州地界驻牧,尽管被驱逐,但他们也会时不时袭击我们的塘骑。”

“眼下节度使坐镇沙州,迟迟没有东进的原因,就是西域那些大大小小的部落要求不一。”

“仆固俊和安宁这两大部虽然已经归顺我们,但其他的小部落却不这么认为。”

“为此,节度使准备与仆固俊、安宁将这些小部落解决。”

“解决?”高进达皱眉,他毕竟是沙州的押牙,而押牙主要职责包括掌管军法,并参与军机事务,所以自然了解当地的情况。

经过吐蕃的祸害,西域能谈得上大势力的只剩葛逻禄、于阗、仲云及仆固俊、庞特勤、安宁这三个回鹘大部。

除此之外,就是游牧于庭州、西州、伊州等地的许多回鹘小部落。

如果河西与仆固俊、安宁联手围剿这些小部落,那这些小部落大概率的结局是被仆固俊、安宁吞并。

到时候小部落的骚扰是暂时没了,可仆固俊和安宁却会因此实力大增。

这种道理连他都懂,节度使不可能不懂。

想到这里,高进达准备今早返回沙州,把事情询问清楚。

“要我说,倒是可以暂时搁置东进,先把西域的胡杂给收拾了再说!”

都万孟嘟囔着,突然感觉四周人都在看他,随后尴尬笑笑:“我也就是说说……”

见他这么说,众人这才收回目光。

收复西域确实可以解决后方问题,但西域的汉人十分稀少,即便在开元年间,西域的汉口也不过十余万。

这十余万汉人在北庭杨袭古、安西郭昕的率领下抵御吐蕃数十年,一直到元和三年才彻底被吐蕃击败。

五十多年的抵抗让十余万汉人数量锐减,现在恐怕连几万人都凑不齐。

河西现在需要的是人口,尤其是汉人。

对此,沙州那边也没少争论。

汉人出身的官员都主张东进,重回大唐,而番人、粟特人、于阗人出身的官员则是支持西进。

这样的争论在张议潮先后收复甘、肃、伊三州的时候还不明显,可随着伊州被收复,这争论渐渐强烈起来。

张议潮又得对付西边的回鹘残部,又得安抚五州内的豪强们,可谓心力交瘁。

张淮深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自家叔父的境况,这才开始大力支持刘继隆东略。

他很清楚,只要拿下凉州五城,沙州那边的争论就会立马消失。

河西五州不过七万余口百姓,这其中还有六千多是刘继隆刚刚从鄯州、凉州所获的人口。

一旦拿下人口十万的凉州五城,河西内部的争斗就会暂时停下,直到将凉州五城瓜分殆尽,才会再起争论。

这点,张淮深也在和自家叔父来往的书信中说过。

只是自家叔父总是说慢慢来,从不说他的处境有多么困难。

他越这样隐忍,自己就越发想要收复凉州。

想到这里,张淮深刻意对高进达询问道:“押牙来张掖之前,山丹那边在干嘛?”

高进达没想太多,只当是山丹没送文书,张淮深不知晓山丹最新的动向,因此开口道:

“我出发张掖之前,刘果毅便说要在今日率军二次东略凉州。”

“算算时间,眼下他们恐怕已经在龙首山北部的草原上扎营休整了……”

“东略?”

“刘继隆那厮又东略了?”

“上次听闻他略得牧群数万,我州衙仅得一万,不知这次又能略得多少牧群。”

“牧群还是小事,主要是人口。”

“那山丹的人口已然超过了瓜州和肃州,继续发展下去,恐怕距离追上伊州和沙州也不远了。”

“看来收复凉州指日可待啊……”

面对高进达发言,得知刘继隆二次东略凉州的州衙官员们立马议论起来,声音此起彼伏。

他们的态度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对刘继隆东略保持乐观态度。

不乐观也不行,毕竟刘继隆每次都把事情干得漂亮,这次恐怕也不例外。

望着州衙内的情况,端坐主位的张淮深脸色如常,可心里却舒缓了一口气。

只要这群人对收复凉州抱有信心,那消息就会透过他们送往沙州。

消息一旦送达,沙州那边的争议也会变弱,而这也算是自己能为叔父所做为数不多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张淮深深深吸了一口气。

“叔父,收复凉州的那天不会太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