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0章 科技与工业的力量!【求追读】

第10章 科技与工业的力量!【求追读】

书名:带着铁路到大明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8:03:54

刘宽道:“我穿越过来时就在桥上,然后就被陛下带来了这里,不曾去铁路两端,哪里知道它有多长?”

朱元璋沉吟着道,“这铁路既与跨江大桥相连,刘公子应该知其首尾原本各在何处吧?”

刘宽不禁目光古怪地看了朱元璋一眼。

心道:老朱,你好贪啊,居然想要与长江大桥相连的整条铁路!

这话他当然不会说出来。

他道:“后世铁路极多,可谓四通八达,向西可至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更西边的欧洲,向东则可达如今的野人女真部。”

“向北则可至北冰洋,向南则达琼州岛,便是乌斯藏那样的高原绝地,都修通了铁路。”

“可以说,后世铁路要比大明如今的官道都长许多倍。而与这座长江大桥相连的铁路也有好几条,可通往各处,我如何能猜到其首尾在哪里?”

朱元璋听出刘宽话语中有炫耀后世铁路四通八达的意思,但仍感到惊讶。

大明如今官道其实不少,但大多数都是承自之前各个朝代的。

有的官道甚至承自秦朝时的直道。

大明开国这些年,实际修筑的官道相当少。

即便如此,每次修筑官道,征发地方民夫,仍会弄得百姓哀怨。

因此,朱元璋实在难以想象后世如何能将铁路修到四极八方。

那铁路他出城时就去看过,上面除了石子、木料,还有上好的精铁。

若真如刘宽所讲,这后世单是修建铁路所用的精铁,恐怕都是一个极其骇人的数字!

念及此处,朱元璋便直问:“修建铁路需要不少精铁吧?后世竟有如此多的精铁?”

刘宽笑道,“后世修建铁路用的确实都是钢材,铁路上的那种则称为铁轨、钢轨。而后世之所以能大修铁路,自然是因为钢铁的产量大大提升。”

“事实上,在后世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因为钢铁不止可以用来修筑铁路,铸造兵器,还能用于国家各个方面。”

朱元璋皱眉,“生产如此多的钢铁、修建如此多的铁路,岂不劳民伤财?”

“哈哈哈,”刘宽忍不住笑出了声,见朱元璋露出诧异之色,他才收住,道:“这就是陛下眼光被时代局限了——如果以大明如今的工业水平,想要大炼钢铁、大修铁路,确实会劳民伤财。”

“但是,后世科技发达、工业力量强大,无论是炼钢铁还是修铁路,大多都用机械,嗯,类似蒸汽机那种机械。”

“虽然也会用到不少人,但都是雇佣——国家给予他们工钱,靠这份工钱,工人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人。”

“如此,不论是大炼钢铁,还是大修铁路,不仅不会劳民伤财,反而让百姓得到赚钱养家的机会,让百姓变得富裕。”

朱元璋依旧皱眉,质疑道:“如你所说,朝廷岂不是要拿出许多钱粮养那些工人?后世朝廷竟有这般富裕?”

刘宽道:“后世国家自然远比此时富裕,至于原因,还是我刚才所说的那八个字——科技发达,工业强大。”

“这里面的道理说起来我怕是一天一夜也说不完,眼下只能告诉陛下,若想大明强大,也需要发展科技和工业。”

“何谓‘科技’,又何谓‘工业’?”朱元璋追问。

“额···”

刘宽想要解说,却发现他记不住曾在网上度娘过的标准答案。让他用自己的话概括,他一时又概括不出来。

他想了想后,道:“如发明蒸汽机,然后以蒸汽机为核心发明出了火车、铁路,令交通运输比以前大为方便,这便是科技。”

“至于工业,如大明生产钢铁的铁场,属于冶炼工业;如纺织作坊则属于轻工业;如制造兵刃甲胄火铳的作坊,则称之为军工业。”

“其实大明这些场坊,称之为工业绝对是大大高估了,勉强能算个工业雏形。因为这些场坊的生产效率太低,而真正的工业,生产效率极高。”

“以钢铁生产为例,大明眼下便是十年、几十年生产的钢铁加起来,也未必有后世中国一天生产的钢铁多!”

“大明还属于农耕国家,后世中国则属于工业国家,而拥有强大生产能力便是工业国家的一大特征!”

虽然刘宽是信口而言,说得并不好,但朱元璋还是听得一脸震惊。

回过神,他想质疑刘宽故意夸大后世所谓的工业之力,却又觉得刘宽没这么做的必要。

于是他张了张口,终究没将质疑的话说出来。

不过,听了刘宽这番话,朱元璋也算明白过来,不论是科技、工业,还是后世的其他事情,都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反正他铁了心要将刘宽留在大明,为他所用,相关的事大可以后慢慢询问。

眼下还是问些实际的事比较好。

念及此处,朱元璋便问:“刘公子可会打造那火车?”

朱元璋想的是,既然这跨江大桥和铁路一起穿越到大明了。只要能有火车,这段铁路他就能用上。

若真的好用,日后大明也可以发展科技、工业,将铁路修建得更长。

如刘宽所描述的后世中国一般,铁路可达四极八方。

那样的话,朝廷对地方、边疆的掌控力必然更强,无论内忧还是外患,都更容易解决。

大明国祚必然也因此延长。

刘宽没想到朱元璋刚才还在询问科技、工业,转眼就换了个这么具体的问题。

想了想,他如实答道:“我并不会造火车,但初代火车不算特别难造,其中涉及的科技、发明我都大概了解。”

“若是我留在大明,陛下肯许我征用各方面所需的人手,给予钱粮物料的保证,我倒是可以尝试做此事。”

刘宽想的是,如果他回不到后世,只能留在大明,一开始最好不要当类似于“工部尚书”这种职位太高、管事太多的大官。

因为这样很容易招人嫉妒,甚至陷入朝堂、官场的争斗中,进而限制住了他的手脚。

倒不如先去做一件具体的事。

组建自己的团队,“发明创造”大明第一辆火车,便是很好的选择。

另外,刘宽觉得,与其费尽口舌地劝朱元璋及大明各方势力发展科技、工业,倒不如先让他们见识科技、工业带来的好处。

既然有一条现成的铁路跟着他一起穿越了,他只需造出火车,尽快让这条铁路投入使用,便可达成“劝说”目的。

朱元璋原本只是那么一问,并不认为刘宽就会造火车。

毕竟之前刘宽都说了,他在后世还是个处在学习阶段的读书人。

听刘宽说能造出来,他既意外又惊喜,不由笑道:“好,那咱就封你为我大明的工部尚书!”

刘宽有点无语,心道,老朱这封官也太随意了,工部尚书说给就给。

但他也清楚,才废除了宰相和中书省的朱元璋,在大明很多事情上确实可以做到一言而决。

可惜这并不符合他的计划。

他当即拱手,道:“陛下如果真想让我为大明效力,便让我踏实做事。”

“工部尚书官职太高、管的事太多,我并无相关经验,冒然任此职,恐怕不仅做不好,反而会招人嫉妒,陷入官场争斗之中,进而耽误了做事。”

听了刘宽这番话,朱元璋觉得有道理,对刘宽心智、品性也高看了些,露出欣赏之色。

他点了点头,问:“那你想做个什么官?”

刘宽沉吟了下,道:“不如先封我做个七八品的小官?只需专管打造火车之事就好。”

朱元璋摇头,“听你所言,打造火车必然涉及多方面人手与钱粮物资之调用。你若官职太低,怕是难以服众。”

“这样,咱于工部新设科技司,封你为科技司员外郎,如何?”

刘宽虽然看过一些历史类的明朝背景网络小说,对大明官职有些了解,却记不太清楚。

他于是问:“请问陛下,这员外郎官居几品?在科技司又属于几把手?”

几把手这个词朱元璋头回听到,但一下就明白了其意思。

他笑道,“员外郎为从五品,在科技司属于三把手——上面还有个尚书、郎中。”

刘宽听了诧异,疑惑道:“科技司单独有个尚书?”

朱元璋道:“之前唐宋等朝代六部都只有一个尚书,但咱觉得一个尚书管不来那么多事,且独管一部容易滋生**。”

“所以,几年前咱便改了官制,另各部各司各有一个尚书、郎中,再另配员外郎、主事数人。”

“当然,六部各司并非都有尚书在任,毕竟能当尚书的人才太少了,便是现在各部的尚书,都有一小半咱看不过眼。”

说到这里,朱元璋摇了摇头,明显对某些尚书能力或品性不满。

刘宽则一时呆住。

他没想到洪武朝官制竟是这样的。

然后他便隐约明白,建文帝登基后为什么会更改洪武时的官制,向复古发展了——只能说这爷孙俩想法都挺有意思。

随后,刘宽便觉得当这个工部科技司三把手正合他心意,既不显眼,也有足够的权力。

至于上面还有尚书、郎中压着,刘宽觉得不是问题——只要老朱没昏了头,就不会故意找给他捣蛋的人,多半会找两个能帮他应付官场之事的好上司。

念及此处,刘宽便拱手道:“既如此,微臣领命。”

朱元璋见状,笑着道:“刘公子如今既当了咱的臣子,便算是大明人,难道还不肯向咱行跪拜之礼?”

听此,刘宽犹豫起来。

他知道在大明臣民跪拜皇帝是很正常的事,但他才穿越过来,身上还穿着现代人的衣服,一时真难拐过这个弯儿。

就在刘宽有点后悔当这个工部员外郎时,朱元璋哈哈地笑出声,道:“莫要纠结了,咱是跟你开玩笑呢,咱大明其实也没多少跪礼。”

“你既是后世来人,又愿为大明效力,咱便许你在大朝会、祭祀这等重大场合外有免跪之权。如何?”

刘宽听了松口气,躬身作揖,“谢陛下!”

【新书真的很需要追读支持,请读者朋友们将书页翻完,拜谢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