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23章 高科技,分六部【求追读】

第23章 高科技,分六部【求追读】

书名:带着铁路到大明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8:03:54

听了赵成的话,刘宽略松口气。

他是真不想饿着肚子急吼吼地往宫里赶。

史书上说,老朱对官员们颇为苛刻,可他感觉老朱对他倒还算体贴。

又或者是因为他的特殊来历,才给的特殊照顾?

心里转过这些念头,刘宽便道:“我确实还未用餐,赵中官可要一起吃点?”

刘宽不知明朝的人情礼仪,只能按后世的来了,反正都是中国,纵使隔了六百年,总体差异也不会太大。

赵成听了笑着摆了摆手,“杂家早就用过,就不吃了。”

又提点道,“万岁爷虽不急,但刘公子最好别拖太晚,眼下可都巳时初了。”

巳时出,也不知是几点。

手机关机,刘宽起来洗漱后就来见赵成,自是不知具体时间。

他点头道,“我会尽量快些的——那就麻烦赵中官在等一等了。”

赵成点头,“刘公子去用餐便是。”

刘宽带着夏荷回到中院,便见春兰三个已经在偏厅摆上了早餐。

小米粥一碗,肉包子一笼,以及一荤一素两个小菜。

刘宽拿出中学时在学校食堂干饭的速度,没几分钟就将桌上饭菜横扫一空。

旁边冬梅看得目瞪口呆,心道:公子吃饭好快啊,比我都快,也比我能吃。

随后,刘宽用夏荷递来的茶水漱了口,又用秋月递来的毛巾擦了嘴,便回卧室,背上背包,去找赵成入宫。

带上包还是那个原因——东西太过重要,不带在身上,他不放心。

赵成等人是骑马而来,刘宽也要骑马过去。

虽然他府邸离紫禁城并不远,可骑马总比腿着快。

也是这时,刘宽才知道,昨日他骑的那匹黑马,是老朱赏赐给他的御马。

因这匹马全身黑毛,只四蹄上有一圈白毛,故取了个“乌云踏雪”的好名字。

入了紫禁城,进了奉先殿,刘宽下意识先打量了下环境。

只见这奉先殿的正殿红漆木柱根根挺立,颇为宽广。

朱元璋高坐在殿内龙椅上。

朱标则坐在殿下左首一副桌椅间,桌上还有不少奏本,笔墨纸砚等物。

一名老太监站在御陛不远处的柱子旁,显得毫无存在感。

除此外,殿内还有两名官员,竟然也各得一副桌椅,分别坐在左右偏末尾的地方。

桌上亦有笔墨纸砚,似乎与朱标一样,就是在这奉先殿办公的。

刘宽正看着呢,便听见右侧坐着的那名中年官员出声呵斥,“见了陛下不跪拜,还敢四处张望?尔知礼乎?”

刘宽有点懵,随即看向龙椅上的朱元璋。

朱元璋不懂声色地道,“朕特许刘宽不跪之权···吴慎、王厘,此间暂无尔等之事,且先去偏殿候着吧。”

那出声呵斥刘宽的中年官员又皱眉深深看了刘宽一眼,便跟另一名官员一起退出了奉先殿。

刘宽这才向朱元璋、朱标行揖礼,“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朱标微笑颔首。

朱元璋则开门见山地道:“刘公子,咱听标儿说,你有一物名为手机,可千里传讯,亦可映入天地万物为画作?”

刘宽对手机、电脑相关的问题早有准备,闻言道:“回陛下,微臣是带了一部手机,不过在大明已经失去通讯、上网的作用,只能用来照相,或是放点音乐、视频了。”

朱元璋一时听不懂,索性道:“可能给咱看看?”

“当然可以。”

刘宽取下背包,拿出手机。

御陛旁边的太监过来小心接了,略微检查了下,便送到了朱元璋龙案上。

朱元璋拿着手机看了看,发现完全看不出这东西的作用,甚至看不出其材质——其中一部分似是金铁、水晶,剩余的就不清楚了。

“这手机怎么用?”朱元璋问。

不待刘宽回答,朱标便道:“父皇,这手机乃刘公子私物,已认他为主,须得有他的指纹、口令,方可开启。”

“刘公子,是这样吗?”

刘宽本想自己引出“手机已认主”的说法,避免被朱元璋强要了去,没想到朱标替他说了。

听老朱问起,他便顺水推舟地道:“是。”

“那你来开启,让朕看看。”

刘宽看了眼高高在上的御陛、龙椅,道:“微臣不敢上去。”

朱元璋哈哈一笑,“那咱下来便是。”

说完,朱元璋就拿着手机来到刘宽面前。

殿内唯二的两名太监,都看得暗暗吃惊,将刘宽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又调高了一个层次。

刘宽当着朱元璋的面,用指纹解锁了屏幕,然后递回去。

朱元璋见手机屏幕发亮,上面还有些奇怪却精致的图案,一时惊奇不已。

好不容易回过神来,既是以老朱的胆量,也不敢乱动,便问:“这也是后世人造的?”

刘宽点头,“是,不过是高科技物品,大明怕是两三百年内都没希望造出来。”

“高科技···”朱元璋看着手机沉吟,“有多高?”

刘宽想了想,道:“如果说造火车、修铁路的科技含量有二三层楼高,那么造跨江大桥便有五六层楼那么高。”

“而造手机嘛,至少也有十层楼那么高。”

刘宽的解释太过形象,竟让朱元璋一时无言。

回过神,他又道:“标儿说你们昨日曾用这手机照相?如何弄的,教教咱?”

听见朱元璋用商量的语气跟刘宽说话,殿内两名太监就更吃惊了。

不过他们纵使一个只摸过手机,一个只能远远看着,也能知晓此物神奇。

刘宽从后世而来,又拥有如此神奇之物,能让朱元璋特殊对待倒也合理。

刘宽笑了笑,便手把手地教老朱用手机照相。

结果老朱跟昨天的朱标差不多,学会手机照相后,立马玩儿嗨了。

先是跟朱标、刘宽乃至两名太监合影,随即又拍奉先殿,乃至到外面去拍其他建筑物。

但他嗨的时间要比朱标短得多,不待刘宽提醒,便归还了手机。

也没询问“听音乐、看视频”的事,估计是没听懂。

“这手机好是好,可惜我大明如今不能造。”这么感叹了句,朱元璋便回到龙椅上坐下。

刘宽没接他的话。

朱元璋见状,便进入下一个话题。

“咱准备建立内阁、军机处,好早些帮咱和标儿分担国务。对此,你可有建议?”

刘宽想了想,决定按照昨日的想法,帮朱元璋早些塑造成熟的朝廷体制,好方便他后面做事。

于是道,“陛下确实可以参照后世,直接建立成熟的内阁、军机处体制。”

“另外,自陛下之后,大明六部又恢复了一个尚书的制度。”

“后面的清朝也差不多,只因提防汉人,才多设了个满尚书职位,专由满人任职。”

“陛下既要增设内阁、军机处,不如让六部一起改制,令朝廷体制更为合理。”

听了刘宽这番话,朱元璋不由面无表情地道:“你是说咱一部设四五个尚书不合理?”

刘宽沉默,心里则道:合不合理你不清楚?

就在朱标和两名太监都感觉殿内气氛似乎变得紧张时,朱元璋忽的一笑,“你倒是敢说——你可知咱为何一部设几个尚书?”

刘宽道:“陛下觉得一部尚书权力太大了?”

朱元璋道,“这确实是一大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就咱现在的这些个尚书,里面能管好一部事务的,两个都未必能挑出来。”

刘宽觉得,朱元璋这么说,未必代表明初的文臣能力多拉跨。

很有可能是朱元璋个人能力太强,才对臣子表现出的能力不太满意。

就像他自己精力过人,可以一日日地肝国务,便以为朱标该能如此一样。

刘宽思考时,朱元璋继续道:“你若能帮咱解决这两个问题,咱不是不能考虑让一部只有一个尚书。”

听到这话,刘宽忽的心中一动,道:“这两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陛下与其一部设多个尚书,倒不如将六部拆分一下。”

拆分六部?

朱元璋听了眼睛一亮。

朱标也是如此。

刘宽又道,“其实若大明接下来弘扬科学、发展科技,开启大航海,将很快迈入我们后世人所说的工业革命时期,随之进入工业时代。”

“而六部是农耕时期数个封建王朝所探索出的体制,并不太适合工业时代。”

“工业时代朝廷各方面需要管控的事务将更加繁杂,所以,即便为了大明的快速发展做准备,也该拆分六部。”

“若六部变成八部、十部乃至十二部,一部尚书权力自然小了些,管理的事务也更少。”

“且在早期而言,对尚书能力的要求自然也就降低了些。”

说到这里,刘宽停了下来,给老朱、小朱思考的时间。

他这番言论虽是大白话,可一则说的是后世普通话,二则用了不少新词,老朱、小朱肯定是做不到一听就懂的。

至少得消化、思考一会儿。

少顷,朱元璋问:“那依你之见,六部具体该拆分为几部,其职能又该如何划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