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37章 医疗制度,冠绝历代【求追读】

第37章 医疗制度,冠绝历代【求追读】

书名:带着铁路到大明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8:03:54

朱标所不知的是,刘宽对纳妾并没有什么想法——起码目前没有。

因此,听朱标保证如今并没有那些针对大明驸马的奇葩规矩,刘宽便放心下来。

恰好此时几位宫女端着菜肴进来,刘宽、朱标便暂停了方才的话题。

不过,待宫女下去后,朱标便道:“妹婿,关于后世对大明驸马的误解我便不多解释了,但我向你保证,咱家绝不会苛待妹婿!”

刘宽正想终止这个话题,便趁势点头道,“有太子殿下这话,我便不担心什么了。嗯,菜既上桌,我们吃饭?”

工作了一下午,刘宽饿了。

朱标同样饿了,便笑着道:“好,咱们先吃饭。”

兴许是刚才的话题让两人都有点尴尬,吃饭的过程中,朱标并未在与刘宽谈论什么,只是介绍菜肴。

待到两人都吃得差不多时,一位年长的宫女带来了两个男孩子。

大的约莫七八岁,小的则只有三四岁的样子。

都长得粉雕玉琢。

朱标将两个孩子都拉到身边来,笑容满面地道:“妹婿,这大的便是雄英,小的则是允炆。这是你们的三姑夫,还不行礼?”

后一句话却是对两个孩子说的。

朱雄英最先反应过来,好奇地瞅了刘宽两眼,便小大人似地拱手一揖,“雄英见过三姑夫!”

朱允炆还很小,反应有点慢,见朱雄英行礼了,才跟着作揖,用糯糯的声音道:“允炆见过三姑虎。”

刘宽见两个孩子如此可爱,不禁露出笑容。

同时,很难将有点呆萌的朱允炆跟后来的建文帝联系到一起。

他对朱标道,“太子殿下今日匆匆相召,我也没带什么见面礼,只能下回补上了。”

朱标摆手道,“见面礼就不要提了——妹婿的出现,对这两个孩子就是最大的恩惠。”

朱允炆完全听不懂朱标的话。

朱雄英也感到奇怪,不知这位三姑夫怎么就给他恩惠了。

刘宽却是大概明白朱标的意思。

朱标从他这里得知后来他这一脉的事后,是很有可能帮朱雄英渡过明年病灾的。

朱雄英不死,朱允炆便不会当太子,自然也就不会产生靖难之役,不会**于皇宫中了。

或许历史上朱允炆并未**,而是逃了出去,但隐姓埋名、颠沛流离的日子绝不好过。

更别说,刘宽的提醒还有可能让马皇后、朱标本人也渡过原有的病灾。

从这点来讲,刘宽确实算是朱标一家子的大恩人。

介绍朱雄英、朱允炆给刘宽认识后,朱标便让宫女带他们下去了。

接着,他又带着刘宽来到了他在前殿的“书房”——太子书房自然不是刘宽府邸书房可比的,并非一屋,而是一处偏殿,占地面积有一两百平方。

只见书房中摆了好几个书架。

刘宽一眼望去,发现大多是儒学相关的书籍,足见朱标颇喜儒学。

不过朱标并没有酸腐儒生的感觉,这大约是朱元璋对他言传身教的缘故吧。

朱标示意刘宽入座,又让宫女上了一壶好茶,才道:“今日请妹婿过来赴宴,除了想让你见一见雄英、允炆,还有件事请教。”

刘宽当即拱手道,“当不得请教二字,太子殿下有什么事直问便是了。”

朱标笑道,“这才几日,你言语便有些像我大明之人了。”

刘宽一笑,没有解释——入乡随俗嘛,何况人总是要去适应环境的。

至于改造大明的社会环境,他现在还没那么大能力。

或者说,目前还只能潜移默化地来。

朱标喝了口茶,道:“父皇已将建立医学院、开办医学交流大会之事交给我督办,且三日前就下旨征召天下名医入京。”

“此事略有点急,我一时不知从何着手,因此想听一听妹婿你的建议。”

朱标说不知从何着手是假,但想听刘宽建议绝对是真的。

毕竟这两件事都是刘宽提出的,肯定有一些想法。

刘宽想了想,道:“在我们后世,医学院是兼具医学研究、教授医学、治病救人三大功能的地方。”

“当然,主要是以前两者为主,后者为辅。因为,治病救人主要是在医院进行。”

“医院?”朱标听到新名词,不禁问:“可是类似于医馆?”

刘宽点头,“确实类似于医馆,但规模却比医馆大多了。举个例子,在后世,即便是一个小县城中的人民医院也有上千职工。”

“一般会分成几十个科室,拥有上百名医师,也即是大夫;又有数百名护工,及至少上千张病床。”

刘宽所讲是印象中的数据,并不完全准确,但应该大差不差。

朱标听后,满脸震惊。

像什么科室、护工、病床之类的词语,他只能猜测大概意思,但大夫的意义他确是懂得的。

上百名大夫啊!

这还只是一个普通县城中的医院?!

“后世医学竟···”朱标一时想不到词语形容,然后脑海中忽然浮现那日刘宽城门楼上所用过的一个词,遂接着道:“竟发达至斯?!”

刘宽点头道,“若说发达,一座县医院还代表不了全部——其实县城中,类似规模的医院往往有两三座。”

“若在府城、省城,类似规模乃至更大规模的医院也往往有多座。若在京城,比之更大的医院也有十几座!”

“此外,后世还在县以下的乡镇设立了乡镇医院,即便是在广大乡野农村,也设立了诸多医疗点,每个医疗点拥有至少一名大夫。”

“另外,这些官方医院对一些极度贫困的患者,会免费治病施药。”

“对普通百姓,其中一些治疗手段、药物,也会根据国家政策酌情给予优惠。”

说到这里,刘宽便停了下来。

因为他忽然想起了后世经常听人议论种种医疗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各种看病难问题,便不好意思再多夸。

然而朱标听了刘宽这番话,却再次被震撼到了。

回过神后,朱标略带感叹地道:“我父皇建立大明后,有感于百姓求医治病困难,便承袭宋元旧制,于洪武三年在京师以及各府、州、县设立惠民药局。”

“药局不仅设有大使、副使,还有一位医官,以较为低廉的诊金为贫苦百姓诊断,若遇疫病流行,还会免费发放药物。”

“洪武七年,又于各府、州、县设立养济院,专门收养鳏寡孤独等贫病无依者,以及工匠、军士及其他老弱病残者。”

“养济院中亦有医官,且免费给收养者看病、治病。”

“虽然无论惠民药局、还是养济院,皆有不完善之处。但我熟读历代史书,一直认为我大明此类治病救人之制度已冠绝历代。”

“不想,与后世相比竟是不值一提!”

说到最后,朱标摇了摇头,脸上竟露出一抹自嘲神色。

刘宽担心朱标因此被打击到,便道:“后世能建立如此好的医疗体系,部分原因是科技发达、物质相较于现在极度丰富的缘故,殿下何必与之比较呢?”

“正如殿下方才所讲,大明如今的医疗体系已经强过前面的历朝历代。”

“且如今殿下知道了后世之事,必能为大明建立更好的医疗体系,让百姓治病吃药变得更加方便、容易。”

刘宽的劝说让朱标心中好受不少。

他点点头,道:“妹婿说得对,我方才是有些妄自菲薄了。”

有了这一番交流、感叹,刘宽、朱标觉得彼此感情又亲近不少。

接着,刘宽便根据后世的一些见识,对朱标负责督办的医学院、医学交流大会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男人聊起事业来,总是十分兴奋,甚至会忘了时间。

不知过了多久,一位中年宦官进来打断了二人的畅聊。

“太子殿下,将近亥时了,太子妃请您早些歇息。”

“竟然都快亥时了?”朱标惊讶。

亥时是晚上9至11点吧?意思是快九点了?

刘宽同样惊讶。

与朱标对视了眼,刘宽担心被朱标留下,来个抵足而眠、彻夜长谈。

便主动道:“殿下,反正今日关于医学院、医学交流大会之事咱们也聊得差不多了,不如散场?”

朱标略带歉意地道:“倒是我耽搁了妹婿休息,也罢,我若于此二事再有犹疑之处,日后再向妹婿咨询。”

说完起身,亲自将刘宽送出了春和宫。

通行的王广岳、李小二以及东宫宦官、侍卫见此,都不禁暗慨太子对刘宽之重视。

大明此时是有宵禁制度的。

不过刘宽是被太子留到这么晚的,又有仪鸾司将士护送,自是不会被巡逻的亲军为难。

回到府邸。

见夏荷等人都在等着,刘宽这才知道,因为没派人回府中通知,夏荷她们几个都在担心他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