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1章 早朝打卡,只听不说【求追读】

第41章 早朝打卡,只听不说【求追读】

书名:带着铁路到大明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8:03:54

酉时过半。

刘宽从科技司下职回到府邸,后厨很快就备好晚膳。

吃过晚饭,刘宽下意识地摸出了手机,想要刷会儿小视频,或看看喜欢的游戏up主直播。

摸到冰冷的机身,他才意识到这边没有网络,根本上不了网。

‘还是没真正的习惯啊。’

笑了笑,刘宽便对一旁的夏荷道:“去让春兰、秋月到我书房来,今晚继续抄写电脑上的资料。”

“是。”夏荷先答应了,随即却提醒道:“明日公子便要上早朝,今日可莫要睡得太晚。”

“你不说我都要忘了。”刘宽恍然,想到明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他担心到时起不来,便道:“那今晚就算了吧——去让人备热水,我洗了澡看会儿书就睡觉。”

“是。”

夏荷答应一声,盈盈而去···

转眼到了次日,八月初十。

凌晨。

刘宽睡得正香呢,便听见有个少女在床边轻唤。

“公子?公子?快些起来,已经申时过半了。”

申时过半?

凌晨4点了?

迷迷糊糊间,想起今日要上早朝,刘宽猛然清醒过来。

他翻身坐起,对夏荷道:“去把官服、鞋帽都备好,我去洗漱。”

夏荷道:“昨夜就备好了,公子快去洗漱便是。”

“好。”

刘宽拿出了大学时早起晚了,却要赶第一堂课的速度,洗漱,穿官服鞋袜,吃早饭。

吃完,用春兰递来的热毛巾擦了擦嘴,接过夏荷递来的官帽戴上,便大步出门。

府门外,马夫李小二牵着乌云踏雪,王广岳带着仪鸾司将士,早已侯着了——他们可比刘宽起得更早。

坐上乌云踏雪,沿着太平街往南走,刘宽发现沿街一座座府邸大门都打开了,府邸的主人也都是需要上朝的官员,且官衔不低,多身着绯袍。

这些官员也多是骑马,少有坐轿的——这大约是明初才有的景象。

刘宽一路走过,引得不少官员注意。

因为他的随从人员太多了。

此时随时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尚未规定勋贵、官员所能拥有的奴婢数目(洪武二十四年后才有此类规定),但官员们去上朝也不会带太多人。

尤其是武将勋贵,随从以亲兵为主,更不可能带到紫禁城外。

大多都是带着一二马夫,五六仆从而已。

但刘宽一行走了会儿,却有个马蹄声加速靠近,几乎是在奔跑了。

这可是紫禁城边的太平街,谁敢当街跑马?

刘宽诧异回头,便见一身着绯袍、胸前补子为老虎、留着络腮短须的青年武将靠近过来。

来人却是蓝玉!

他隔着仪鸾司的将士,冲刘宽咧嘴,露出一口大白牙,笑问:“刘公子在我大明的这几日过得可还适应?”

虽然算上这次,刘宽也只见过蓝玉两次,却充分感觉到,这货就是个二笔,还是很没分寸的那种。

便淡淡道,“劳永昌侯关心,我适应得很。”

“是吗。”蓝玉单手驾马,很随意地与刘宽并驾齐驱,“我听说老胡那府邸邪气得很,没想到刘公子竟能住得惯,不愧是···奇人啊。”

老胡的府邸?

邪气?

刘宽听了蓝玉的话一愣,随即脑海中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难道我住的是之前胡惟庸旧邸?!’

刘宽一时惊了。

“哈哈哈···”蓝玉似乎很高兴看到刘宽吃惊的样子,大笑着提起马速离去了。

蓝玉倒也不是驾马狂奔,不过是小跑而已,即便如此,在这太平街赶去上朝的官员中也属异类。

刘宽并未注意这些。

他在想,老朱让他住胡惟庸的府邸有何用意?

又或者纯粹是因为这座府邸空置着,又比较好?

虽然他是后世人,不太在意这些,但想到胡惟庸的下场,心里总有点毛毛的。

‘要不回头找机会让老朱给换个府邸?’

‘这个蓝玉也真是恶劣啊,居然专门告诉我那是胡惟庸的府邸——他也不怕老朱怪罪?’

就这么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得,刘宽一行人就随着众官员的队伍,到了午门前。

刘宽虽然住得离紫禁城挺近,却是官员中来得相对较晚的。

只见午门外两侧朝房中有不少绯袍大官,便是外面,也站了不少身着青袍、绿袍的官员。

刘宽从赵成那里学习了几日的早朝程序、礼仪,知道官员到了午门外并非干等着,还得“打卡签到”。

毕竟上朝的官员那么多,老朱不可能用眼睛去看谁到了、谁没到,这种事也不该他去注意。

于是便有了“打卡签到”环节。

早朝没有“迟到”的说法,因为迟到后是进不去午门的,故只有“失朝”一说。

失朝者会被负责督察此事的礼科给事中弹劾,轻则被老朱批评、罚俸,重则丢官罢职。

刘宽去午门外专门负责主持“签到打卡”的官员那里领了门籍,填名签到后便又回到广场上。

此时已经入秋,虽然还未有霜露,却也气温颇低了。

刘宽虽身份特殊,但他考虑自己只个员外郎,又是年轻人,便没有去朝房中跟那些绯袍大官呆在一起。

不过午门外的广场上,其他官员都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交谈,唯有他独自一人,身边却有几十名仪鸾司将士跟着,显得十分另类。

就在刘宽觉得有点不自在时,苏铨过来了。

这位上司依旧是面带和煦的微笑,问:“刘副郎今日第一次早朝,感觉如何?”

“太早了,累。”刘宽如实回答。

“哈哈。”苏铨笑了两声,不予评价。

两人接着聊起科技司的事。

“昨日我为那五名国子学学生办手续时,查看了他们的档案,对他们底细已有所了解。”

刘宽露出好奇之色,道:“愿闻其详。”

苏铨道,“那沈璘就不多说了,正如刘崧所言,乃率性堂优秀学生,诸生之中的佼佼者。”

“剩余四人中,马梦阳、徐祯为诚心堂学生,但马梦阳入诚心堂不过半年,徐祯却已入诚心堂一年半。”

“由此可见,那徐祯多半是学习不佳,故迟迟难以升入率性堂。”

“另外,马梦阳有师长评价其多好杂书,喜奇技淫巧之物,或非因此怠慢了学业,或许也是和沈璘一般的优秀学生。”

“至于李科、王敬二人,则都是广业堂学生,且已入学三年,按国子学师长评价,皆庸碌之辈也。”

听苏铨说明五名国子学学生情况后,刘宽倒也不甚意外。

昨天那种情况下,最后有冒出几个要到科技司为吏的,肯定会有投机之辈。

毕竟从国子学出头,被举荐做官,并不容易,甚至颇难。

到科技司为吏是不好听,但考虑到科技司新设,又明显受到皇帝重视,由吏转官的机会其实是比较大的。

只不过由吏转官,将来难以升迁到较高位置罢了。

可若是连做官都希望渺茫,有吏转官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推举制的缺陷着实要比考试制度大很多——地方推举到国子学的学生,真未必都是优秀人才。

而五个人中,能出现沈璘、马梦阳这两位可造之才,已算是让人惊喜了。

时间在刘宽与苏铨的闲聊中,似乎过得快了些,不一会儿便有礼乐响起,又有专门的官吏,通知文武百官,按品秩官衔排队通过午门,入紫禁城上朝。

虽只是常朝,但参与的文武官员亦多达数百人。

好在大家都经过专门的培训,又有官吏维持秩序,都有条不紊地进入了紫禁城,来到了武英殿外。

是,老朱的常朝既不在奉天殿、也不在奉先殿,而在武英殿。

奉天殿是大朝会用的,修缮、保养不易,平日里都封禁着。

奉先殿则算是老朱的办公室,自不会成为常朝之所。后世崇祯常在武英殿召集大臣议事,其实也有缅怀太祖之意。

官员数百,并非所有人都能入殿听事、奏事。不过刘宽作为从五品的员外郎,倒是有这个资格。

虽然对老朱的早朝颇为好奇,但刘宽谨记着赵成教导的诸般礼仪,跟着苏铨进了武英殿,便在其身后如眼观鼻、鼻观口地站好。

他打定主意,今日早朝,只听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