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2章 司业罢官,天问望桥【求追读】

第42章 司业罢官,天问望桥【求追读】

书名:带着铁路到大明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8:03:54

早朝开始。

刘宽听了一会儿,便发现他只听不说的主意是对的。

别的不讲,朝上大臣们奏事言语要比日常说话更文言一些,尤其是文官。

刘宽虽不至于听不懂,但以他的文言功底,有些词句理解起来确实有点吃力。

‘看来我要在大明混,古文功底有待加强啊。’

‘又或者等将来,发起大明版的白话运动?’

一时间,刘宽心中起了好几种念头。

各部司官员所奏之事涉及大明各个方面,颇为繁杂,奏文虽稍有长篇大论,大多还算精简。

再加上绝大多数奏本朱元璋早就看过,早朝上只是走个过程,决断超快。

可刘宽听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有点犯困——多年作息习惯,他的大脑还不适应这么早就工作。

也不知过了多久,刘宽终于听到一件大事。

却是大明朝廷将用兵西南,征讨元朝余孽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降服大理段氏。

把匝剌瓦尔密是忽必烈第五子忽哥赤后裔,这一脉在前元时被封为梁王,世镇云南(云南行省自元朝设立,大抵相当于原大理国土)。

元至正二十三年,占据川蜀的明玉珍曾出兵数万讨伐梁王,但因段氏相助,功败垂成。

朱元璋建立大明,破元大都,将胡元驱逐出中原后,因西南山险林茂、地势复杂,不想对其用兵,曾数次遣使劝降梁王。

然而,梁王明面上略表降意,与明廷使者虚与委蛇,暗中却仍奉北元为正朔,同时又有割据自立之心。

洪武七年,梁王甚至在云南自行开科取士,欲兼并贵州,建立西南小朝廷。

去年,因北元使者到来,梁王更是杀害大明使者,彻底站在了大明敌对阵营。

故,今年大明应对了北元进犯,获取大胜后,便准备趁势解决梁王,彻底平定西南。

这种军机大事,自不会拿到常朝上与上百朝臣一起议论,而是早就决定了的,不过是在常朝上宣布结果而已。

颍川侯傅友德因曾率兵平定川蜀,熟悉西南事务,被任命为征南将军,为此番明军主将。

同时,永昌侯蓝玉被任命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被任命为右副将军。

计划将于九月初一誓师出兵!

‘我这也算是见证历史了吧?’

眼见朱元璋当庭宣布了平定西南的三位将军人选,刘宽不禁暗暗感慨。

他记得,历史上这次明军用兵西南是大获全胜,就此拿下了贵州、云南两大行省,解决了梁王这个西南的主要祸患。

宣布了用兵西南的三位将军人选后,朱元璋又再次向文武百官强调内阁职能,让百官尽快熟悉内阁运作规则与方式。

至于军机处,朱元璋却是只字未提。

想必是因为军机处属于皇帝私人助理班子,目前与百官并无多少交集的缘故。

再接着,刘宽竟然听见了一件与他有关的事。

“国子学司业刘崧何在?”

“臣在。”

刘崧应声走出班位,有些奇怪,不知皇帝为何点他的名。

朱元璋道:“朕听闻你五脏不调、肝气郁结,常与人争执,动辄发怒。”

“昨日工部科技司拿着朕的谕旨去国子学办事,你甚至与科技司官员吵了一架。”

“你年纪大了,总是妄动肝火可不行,有伤身体啊。”

“这样,国子学司业之职你暂且别干了,回乡修养几年,什么时候养好肝脏,再为国家效力。”

听了朱元璋这番话,不少朝臣都神色古怪地看向刘崧。

因为所有人都听明白了,朱元璋说刘崧有病就是个借口,真正原因是这刘崧昨日阻碍了科技司办事,所以才被“免官”。

对于新设的科技司,有些官员原本不以为然,认为科技司就是朱元璋一时兴起设立的,必不长久,也不会有多大存在感。

可从今日之事来看,朱元璋对科技司显然是极为重视的。

‘看来今后遇到科技司办事,绝不能横加阻挠啊。’

‘不仅不能阻挠,还要好好配合。’

‘还有那苏铨,原以为被任命为什么科技司郎中,是要坐冷板凳,如今看来却是重用。以后有机会,倒是可以和这人多培养下感情。’

一时间,不少人对科技司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也矫正了面对科技司相关事务的心态。

刘崧领旨谢恩后,当场就离开武英殿。

他在众臣的目光中往外走时,似乎腰背都佝偻了几分。

不过在经过工部官员的班列时,刘崧却忽然偏头,愤怒地瞪了刘宽一眼。

刘宽觉得很无辜。

这事跟他有什么关系?

他又没向老朱告状。

忽然,他注意到身前苏铨似乎在笑——虽然苏铨脸上大多时候都挂着笑容,可这时候笑,难免让人联想些什么。

‘该不会是老苏跟老朱告的状吧?’

带着这种猜测,刘宽继续听朝会。

然后就听见了一件让他喜出望外的事。

却是老朱让人宣布,从明日起,常朝改成三日一朝,且早朝开始的时间也推迟到了辰时初,也即是早上7点。

‘老朱终究还是听了我的建议啊,不容易!’

‘不对,应该是那日朱标的一番话真正触动了他。毕竟我都告诉他了,朱标是过劳死。’

‘他设立内阁、军机处是为了减轻朱标及后来大明皇帝负担,如今更改常朝时间也是如此。’

‘朱标有个好爹啊。’

这么感慨一番后,刘宽忍不住打了个哈欠,然后就想吐槽了。

这老朱要更改常朝时间就早改呀,非得等到他上了一次早朝才改?

莫非就是想让他体验下凌晨四点起来上早朝的酸爽感觉?

在刘宽暗暗吐槽时,这次早朝也结束了。

他跟苏铨一起离开武英殿后,便听见不少官员在小声议论,语气中满是欢喜。

“陛下居然改常朝为三日一朝、辰时开朝,真是不容易啊。”

“可不是,从明日起,咱们终于不用寅时不到就爬起来上朝了。”

“我原准备过两年就告老还乡的,一把老骨头挺不住啊。可如今却觉得可以在京师多呆几年,哈哈。”

“蔡兄,如此喜事,今日下职后我们去来凤楼喝一杯如何?”

“正有此意。”

“···”

听到这些低声议论,刘宽不禁笑了笑——洪武朝官员果然是苦早朝久矣啊,若知此事是他提议,也该谢谢他吧?

···

京师,西北郊外。

郭天问爬到一个小土坡的树杈上,偷偷地向江边眺望。

这里距离那座跨江大桥不过数百步,再加上地势相对较高,已经能较为清楚地看到大桥那雄伟的身姿了。

‘天耶,这大桥当真不似人间所有,不知是如何建造的。’

‘若能到桥上仔细瞧一瞧、摸一摸就好了。’

郭天问微微摇头,满脸遗憾。

几日前他在苏州听闻北边出现一条怪路,再三确认消息属实后,便北上查看。

到了地方,发现有卫所军组成的护卫队专门保护这条怪路,严禁百姓盗掘铁路上的精铁、木头等物,甚至禁止百姓靠近。

他也由此得知,这条怪路名为“铁路”。

名字是从京师传出来的。

这条铁路也疑似从京师延伸至此,向东去直到松江府上海县才消失。

除此外,京师城外更是出现了一条横跨扬子江的大桥!

郭天问最初听闻有横跨扬子江的大桥时,第一反应是谣言。

他是懂得造桥的,正因如此,他很清楚要在宽达数里、江流汹涌的扬子江上造一座大桥多难,甚至就不可能!

然而,与跨江大桥“谣言”一起出现的铁路当时就在他面前。

他曾冒险趁着护卫队巡逻过去的间隙,到铁路上切实查看了番,知道铁路之上不仅有精铁、良木,更有几种奇怪的螺纹钉。

依他所见,这铁路看似简单,却也不像是大明所能有的。

所以,那跨江大桥的出现,未必就是谣言。

于是他便来到了京师,想亲眼看一看跨江大桥,乃至到桥上细细查看一番。

哪知朝廷竟然派亲军守卫大桥,并将桥头数百步都列为禁地。

百姓们都只能远远眺望,他便是再好奇,也只能寻摸到这个比较近的地方,爬到树杈上观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