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64章 金银铜共为保证金,婚成!【求追读】

第64章 金银铜共为保证金,婚成!【求追读】

书名:带着铁路到大明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8:03:54

次日早朝,刘宽依旧是只听不说,当个小透明。

中午回到府邸中,他便让春兰、秋月抄录了笔记本电脑上的显微镜相关资料。

待到下午,他便到奉先殿面见老朱。

“陛下,这是显微镜的制作之法及相关资料。”

刘宽说着,掏出了一叠纸张,由李贵转送至朱元璋案头。

朱元璋上午听朱标讲述了刘宽昨日在医学院夜宴中所言诸事,也知道刘宽准备献上显微镜制法。

此时翻着看了看,发现里面字他基本都认识,可连在一起组成的言语他却多有不懂,于是不再细看,放到了一边,准备回头交给银作局去研究、试制。

银作局原是专门为宫中打造各种首饰、珠宝的地方,辖下多能工巧匠。

因此朱元璋之前将试制简易版望远镜的任务交给了银作局。

前日询问,简易版望远镜已经制作出来了,只需还需做一些修正、雕饰。

虽说简易望远镜制法相对简单,但其在军事上作用却颇大,效果甚至比水泥更为显著。所以,朱元璋已下令让银作局对望远镜制法保密。

或许如刘宽所说,难以永久保密,那就能保密多久是多久。

放下资料后,朱元璋道:“这显微镜能观察肉眼不可见的细微之物,于医学之发展确实大有作用。”

“你献上此物功劳不小,说吧,这次想要什么赏赐?”

刘宽没准备客气,拱手道:“白银万两、良田千亩及京师内城临街商铺一座即可。”

这赏赐要求相较于刘宽献上望远镜、银镜制法后的要求,要少一些。

而有了上次刘宽嫌弃宝钞之事,朱元璋也没再说改赐宝钞,而是笑了笑道:“你小子还是那么的不客气啊···都记下了,回头便让人送到你府邸上去。”

刘宽当即作揖道:“谢陛下!”

他献上的这些配方,老朱操作好了,完全可以用来赚大钱,所以他要这些赏赐问心无愧。

虽然他还有不少生财之法,但总需要一定资本去开启——这资本他不从老朱要从谁要?

说起来,老朱前后赏赐了他三次,加起来着实不少了。

共计有黄金千两、白银二万两、宝钞千贯。

又有府邸一座,城外庄园一处,应天府内良田千亩。

以及京师的造纸作坊、印刷作坊、内城临街商铺各一座。

最后则是男仆二十,女婢十二。

不论是庄园、良田,还是作坊、商铺,刘宽都还没去看。这些东西赏赐下来后,都是由府上两位管事负责接手的。

不过管事倒是汇报过,庄园、良田的佃农,作坊、商铺的雇工,关系也都一并转到他这边来了,目前都按原来的模式在运转、经营着。

庄园、良田所得产出,作坊、商铺所得利润,也会按期交付到他府上,暂时倒是用不着他操心···

朱元璋见刘宽谢恩之后并未告退,问:“怎么,你还有别的事?”

刘宽又从袖囊中掏出一份奏本,道:“此前陛下让微臣写的关于‘大明宝钞该如何设立保证金’的奏本,微臣已经写好了。”

其实“六部改革”的奏本刘宽也写好了,只是六部革新涉及的人和事太多,他总想尽量完善,再加上事也不急,他便拖着没交。

保证金之事不同。

只是弥补大明在宝钞方面的空白,并不涉及什么既得利益群体,事情也相对较为简单。

所以刘宽便先交上这份奏本。

至于“大明该如何发展科学、科技”的奏本,他都还没落笔呢。

奏本由李贵转送御案后,朱元璋便翻着细细地看起来。

奏本上都是簪花小楷,显然并非刘宽所写——据他所知,多半是由刘宽府上那位被改名为秋月的贴身婢女抄写。

朱元璋并不在意。

这婢女抄写的奏本倒是比刘宽手写的好辨认多了。

奏本不过数千字,内容不算多,但朱元璋却看了半刻钟有余。

看完,他道:“咱记得你先前说后世强国,皆以黄金作为纸钞保证金,最多辅以白银。”

“为何你这奏本中,却建议大明以金银铜为保证金?”

刘宽道:“回陛下,后世各国商品、金钱往来极为频繁,因此各方面都会相互影响,在经济、财政方面也是如此。”

“因此强国为避免遭受他国影响国巨,都会尽量保证本国货币价值稳定。如此,选择以黄金为保证金就成了必然。”

“如今大明与世界各国虽有贸易往来,可相较后世却大大不如,国内钱币体系也相对稳定。”

“再加上目前大明金银铜皆不足用,若只以黄金为保证金,恐怕很难做到。如此,以白银、铜钱为辅助,变成了很好的选择。”

至于铸造金币、银币之事,刘宽暂时没提。

一则,以大明目前的铸币技术,很难铸造出合适的金币、银币——合格的金银币铸造起来讲究可比铜币更多。

二则,确实大明目前不需要金币、银币。

在宋元之际,百姓使用最多、最频繁的金属货币便是铜钱,金银只是如布帛一般,偶尔充作钱币,实为贵重物品。

明初情况也大抵如此。

再加上宋、元、明初皆发行纸钞,只要纸钞信誉不崩,百姓接受度其实还是蛮高的。

反观当今世界其他各国,都还没有成功使用纸钞的。

最后,待将来大明工业发展起来,工业品加上原本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大规模销往海外,必然会对周边各国乃至西洋国家产生更大的影响。

到那时,大明只用宝钞而不用金银币,反倒有助于通过商贸掠夺他国金银。

朱元璋听了刘宽的解释,点了点头道:“你这想法倒是挺实际——那这超发保证金三至五倍的宝钞,又有何说法?”

刘宽道:“虽说保证金与纸币理论上应保持一比一的比例,才最为安全。但据微臣所知,后世不少大国都是超发保证金三倍纸钞。”

“还是大明钱币体系较为稳定的缘故,故微臣认为,超发三至五倍纸钞都不会有大问题。”

“但五倍也差不多是极限了,陛下应当明文规定,宝钞超发不得超过五倍。”

“另外,百年之后则需改为不得超过三倍——按微臣预估,百年之后大明因与世界各国交往更为频繁,经济发达远超此时,货币反倒需要更为稳定的价值,才能保证不出大问题。”

朱元璋再次点头,“此事咱明白了,会留下祖训的。”

可惜祖训也未必管用啊。

刘宽暗叹。

但他并没说出来。

因为身后之事,老朱管不了,他也管不了,福祸如何,只能看后人作为。

收起奏本,朱元璋看着刘宽道:“若无别的事,你便退下吧——咱准你几日假期,就别再忙朝廷的事了,多放些心思在婚礼准备上。”

这是朱元璋作为岳丈对女婿的关怀。

刘宽笑了笑,道:“谢陛下···微臣知道了。”

···

时间一晃。

到了洪武十四年八月二十九。

宜出行、开业、动土、盖屋、祭祀、订婚、结婚,大吉!

这一日,刘宽仿佛成了一个新郎模样的木偶,任由操办婚事的人摆弄,跟着熟练好的流程一个个地走,忙碌一整日。

也幸亏他年轻力壮,又听从马皇后建议,养精蓄锐数日,不然未必吃得消。

又因婚礼是在日落之后举行的,故而刘宽忙到了亥时初(夜晚九点多),送走了最后一位府上宾客,这才算闲下来。

带着一身酒气,刘宽来到了中院主卧房门前。

两名十几岁的宫女正守在房门左右,见了刘宽,一起施了个万福礼,“见过驸马。”

刘宽也算在职场受酒精考验过的,再加上身份特殊,今晚虽喝了一些酒,却并无醉意。

他知道眼前这两位都是朱蕙兰的贴身宫女,算是陪嫁,今后也将是他府上人。

至于叫什么,他还未问,也没想此时问。

点了点头,便带着激动、期待、欢喜的心情,进了主卧,并反手关上了房门。

因洪武年间汉家婚礼习俗仍近南宋,故刘宽一眼瞧去,便见一位穿着红色大袖婚服、身披霞帔,头戴珠翠团冠,手拿喜扇遮住面孔的女子,静静坐在外间圆桌旁。

先前的婚礼流程中,刘宽其实已经挑过盖头,看了朱蕙兰的模样。

故而到了此刻,两人独处新房时,他反倒比进来前平静了些。

他坐到了桌旁,看着朱蕙兰,笑问:“娘子,我们可是还有哪个婚礼流程尚未完成?”

扇后的朱蕙兰点了点头,发出了清雅柔和的声音,明显有些紧张地“夫君,合卺酒都已喝过,并无别的婚礼流···流程了。”

“那娘子为何还以扇遮面,不肯见我?”

听此,朱蕙兰不得不拿开喜扇,却不由娇羞地低下头,俏脸已然绯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