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66章 三炮之别,重料剧透【求追读】

第66章 三炮之别,重料剧透【求追读】

书名:带着铁路到大明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8:03:54

此时京师(南京)人口不过七十多万,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官吏、将士家属。

但老朱规划的京师城池却很大。

内城西北区域,正对着神策门、金川门、钟阜门、楼江门、仪凤门、定淮门这一大片,都是军营、军仓等军事重地。

朱元璋直接掌管的亲军二十六卫中的大部分,都营地都在此处。

傅友德等人此番征讨西南虽是以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卫所军为主,却也会带一支亲军部队随行。

所以,誓师大会便在内城西北的这座大军营中进行。

出于重视,这次誓师大会由朱元璋亲自主持,参与人员则有傅友德、沐英、蓝玉等文武大臣,以及数万大明天子亲军。

刘宽作为一个“小透明”,站在文臣的班列中,望着大校场上列队而立的明军,再回想起一些明末小说中对明军的描述,心中颇为感慨。

作为天子亲军,眼前这支军队的装备、兵员无疑都是最好的。

只见在如云的猎猎旌旗下,明军士卒各个身着火红色鸳鸯战袄,外罩齐腰札甲,头戴短檐飞碟盔,或腰挎钢刀背负盾牌,或手持红缨长枪,或挎弓携箭,或手持火铳。

骑兵将士也都骑在马上,炮手则列于炮车左右。

中级军官多披锁子甲、鱼鳞甲,高级将领则是一身明光铠,皆头戴凤翅红缨将军盔!

古代的誓师大会等同于阅兵,所以这些参与大会的将士皆全副武装!

在这十四世纪末,有这样精良的装备,再加上将士们个顶个的精悍,士气如虹,也难怪明军能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平定天下!

誓师完毕,朱元璋一直将出征大军送到城外龙江船厂码头。

刘宽也跟到了龙江码头上。

当船队离岸远去时,刘宽似乎瞧见蓝玉站在其座船船头,拿着个金属圆筒在向这边眺望。

银作局制作的简易版望远镜?

刘宽立即意识到蓝玉拿的是什么。

恰好朱标就在旁边,刘宽便问:“殿下,银作局已经制造出望远镜了?”

“不错。”朱标笑着点头,“不过父皇嫌望远镜之名不够好听,再加上银作局制作的只是简易版望远镜,便为之取名千里镜。”

还是叫千里镜?

刘宽微愣。

随即感叹:看来此时之人受千里眼的神话传说影响已经很深啊。

他随即又好奇地问:“陛下可是已经配给此番出征的大军了,配发了几具?”

朱标道:“银作局的工匠日夜赶工,也只磨制出了五具,加上你献上的那一具,都交给颍川侯等领军大将了。”

刘宽点头,老朱一次性配发六具,蓝玉能有一具就不奇怪了。

随即刘宽便道:“可惜此次颍川侯他们出征太急,时间有些赶不上,不然倒是可以带上**钢铁厂铸造的野战炮。”

“野战炮?”朱标听了好奇,“与碗口铳以及你先前所讲的后世红夷大炮有何不同?”

刘宽道:“野战炮与碗口铳自是有很大不同,但最初制造的这一批跟后世的红夷大炮威力应该差不多。”

“只是微臣不想用红夷大炮这个名字罢了,毕竟此时西夷尚未发明这种火炮。”

“微臣的想法是先以铁水铸造一批三五千斤、口径稍小的野战炮。”

“待铁场高炉建成,可直接炼出液态钢,再铸造钢炮。”

“钢材坚韧,用同等重量钢材能铸造出的火炮会比铁铸炮口径更大,也是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朱标曾听刘宽描述过后世红夷大炮的威力,此时听其说**钢铁厂可造此炮,也不禁喜悦、激动。

随即又感叹道:“照你这么说,时间上确实赶不及——铸炮需先造泥模,短则耗时一月,长则需要两三月。”

“如此算来,即便你刚来到大明,便献上那红夷···嗯,野战炮铸法,时间上也是来不及的。”

“另外,西南多险山密林,铁铸野战炮重达数千斤,军队若携带之,怕是反悔拖累行军速度,耽误军情。”

刘宽听了忍不住摇头,道:“殿下对微臣所说铸炮之事有两点误会。”

“其一,微臣若铸炮,便不会用费时费工的泥模铸炮法,而是用后世的铁模铸炮法。”

“其二,微臣所会铸造的火炮可不止类似红夷大炮的野战炮,还有虎蹲炮、子母速射炮(弗朗机炮)。”

朱标一听眼睛就亮了。

正待询问,便瞧见朱元璋龙行虎步地走了过来。

“参见陛下(父皇)。”两人皆作揖行礼。

朱元璋心情不错,笑问:“你二人方才在聊什么?似乎是关于铸炮之事?”

“正是铸炮之事···”朱标当即将他方才与刘宽的谈论都说了,最后道:“父皇既来了,正好让妹婿细说那铁模铸炮法和虎蹲炮、子母速射炮。”

朱元璋却摇头,“这里不是讲此事的地方,咱们还是回奉先殿再说吧。”

龙江码头在城外,因此大半个时辰后,刘宽才随老朱、小朱到了奉先殿。

见老朱挥退了闲杂人等,目光灼灼地注视过来,刘宽也不磨叽。

他道:“铁模铸炮法乃是后世清朝一位基层官员,为迅速铸造大炮防备西夷寇掠沿海,所想出来的法子。”

“顾名思义,便是以铁模替代泥模——可先翻泥模铸造铁模,因是铁水铸造而成,铁模短时间便可铸成,还可反复利用。”

“所以,若用铁模铸炮法,快则七八日,长则半月,便可铸造出一批大炮。”

老朱听完评价道:“照你这么说,铁模铸炮法确实比泥模铸炮法高明了不止一筹。”

“回头将你所知的铁模铸炮法之流程、要点都写下,呈上来。”

“是。”刘宽应了,接着不待老朱问,他便道:“子母速射炮来历与红夷大炮一样,是后世大明仿照西夷火炮制造,比仿造红夷大炮还要更早些。”

“它实际是一种后装滑膛炮,战时只需将提前装好火药、弹丸的子炮放入在后上方开口的炮腹,即可点火发射。”

“因其发射速度是从炮口装填火药、炮弹的大炮数倍,故称子母速射炮。”

弗朗机这个名字刘宽干脆不提了,反正这一时空,这种火炮先出现在大明,且是由他“发明”,拥有命名权也是应该的。

老朱听了刘宽所言,不禁道:“照你这么说,这个子母速射炮岂不是很厉害,甚至超过那红夷大炮?如此,为何后世的大明又去仿造红夷大炮?”

刘宽道:“因为这子母速射炮有缺点——其在炮身后上方开口装弹,气密性不好,在当时难以解决,故而使得火炮射程较短、威力也较小。”

“咱明白了。”朱元璋点头,“这子母速射炮既有此优缺点,倒是适合在红夷大炮打发之后用。“

随即又问:“那虎蹲炮又有何优缺点?”

刘宽故意将虎蹲炮放在最后讲,便是想借着虎蹲炮给老朱、小朱来一波“重料剧透”。

所以,讲到这里时他更加精神了。

“虎蹲炮乃是大明名将,也是后世认证的大明军神、民族英雄戚继光所发明。”

“嘉靖年间,倭寇肆虐沿海及东南数省,甚至曾有数十人从浙江登陆,转战千里,一路烧杀抢掠到南京城下,令数万大明守军不敢出城迎战之事···”

“等等!”

老朱听到这里绷不住了,直接打断了刘宽的话。

他知道刘宽口中的南京就是如今的京师,但哪怕后来老四那逆子迁都北平,不也是将京师当做了副都么?

堂堂大明副都,竟会让数十倭寇杀到城外,而数万明军不敢出城迎战?

听着简直就像天方夜谭!

这怎么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