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69章 明实亡于万历,大明皇帝谱系【求追读】

第69章 明实亡于万历,大明皇帝谱系【求追读】

书名:带着铁路到大明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8:03:54

朱标听了朱元璋的话恍然。

想想也是,那可是一支两三千,且转战南北数十年,立下无数战功的精锐之师。

若无朝堂上的君臣暗允,一个总兵,怎会为了省下军饷、赏银这种理由将之屠杀?

朝廷就算再缺钱,也不至于缺少这么点钱吧?

这时,朱元璋又对刘宽道:“先前咱说那嘉靖必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你说咱说错了。那这万历肯定是个昏庸无能之辈吧?”

刘宽道:“万历皇帝确有些庸碌无能,但最主要的是昏聩自私——后世人谈及大明灭亡之事,多说明亡于万历。”

“万历皇帝冲龄践祚,在位前十年实为内阁首辅张居正主管朝政,掀起对大明诸多弊漏的改革。”

“张居正改革涉及吏治、财税、军事等多个方面,总体而言颇有成效,大明因此一改嘉靖、隆庆两朝颓势,勉强称得上兵精粮足。”

“张居正病逝后,万历皇帝方亲政。他虽恨张居正,并废黜部分新政,却也保留了部分,亲政初始也有心作为,甚至想比张居正做得更好。”

“然而其人既乏天资,又不够自律,仅三四年便倦怠,开始沉湎酒色,荒废国事,一心只想充实内帑,满足私欲。”

“待其在位中期,又想废掉太子,立宠妃之子为储君,朝臣不允,因此引发国本之争,继而开启了直至大明灭亡都未结束的党争。”

“万历皇帝干脆学他的爷爷嘉靖,不再上朝——嘉靖不上朝,是因为在幕后更容易操控朝堂。然而万历不上朝,却是真的弃国事与不顾。”

“据说万历中晚期,内阁阁臣经常不过一两人,或两三人;督察院、六部等部门,职位也多有空缺。”

“万历不理国事,只顾私欲,却又发起了万历三大征,耗尽了嘉靖、隆庆以及张居正主政时国库积攒的钱粮。”

“又因为疏于边事,西南土司、东北女真也都在万历朝崛起,时有叛乱。”

“便是西南缅国、东洋日本、西洋强国,也都觊觎大明,相继有过攻占或殖民大明的计划。”

“清朝太祖努尔哈赤,也是在此期间成长起来,于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

“又在万历四十七年宣布‘七大恨’檄文,公开反明,并于萨尔浒之战中大败四路明军,歼灭近十万边军将士,由此占据辽东,奠定后金基业。”

“万历皇帝虽然在位时间长,但因嗜好甜食,又常年宅在宫中,沉湎酒色,懒于运动,身体并不强健,于万历四十八年病逝。”

“万历皇帝去世后,太子即位,年号泰昌,但在位仅一月,便因‘红丸案’去世。”

“之后泰昌皇帝长子,年仅十五岁的朱由校即位,是为天启皇帝。”

“但天启皇帝仅在位六、七年,又因溺水病逝。天启无子,于是由其弟,十七岁的朱由检即位为帝,也是崇祯帝。”

说到这里,刘宽停了下来。

朱元璋问:“崇祯在位多少年?”

“十六七年。”

朱元璋面带冷色地道:“也即是说,那万历去世不过二十来年,大明便亡了。”

刘宽道:“北京城破,崇祯自缢殉国后,先后有数个藩王在江南继承大明国祚,但大多不足一年便为清虏攻灭,且还存在二三人同时称帝,互相攻伐争夺正统的情况。”

“也就最后一位永历帝坚持的时间久些,但那时大明仅剩西南一隅之地,且永历帝并无实权,多数时候都为军阀傀儡。”

“所以,后世的看法便是,大明在北京城坡、崇祯自缢殉国后,便算是亡了社稷。”

朱元璋听了刘宽这番关于万历及后续几位皇帝的粗略讲述,其实对晚明之事是存在不少疑问的。

比如何为万历三大征?

何为红丸案?

那张居正究竟有无造反之意?

天启皇帝溺水病死是否有蹊跷?

等等。

可正因疑问太多,朱元璋才没急着问。

不过有一件事他却是确定了——后人说大明亡于万历,多半是没说错。

回想了一遍刘宽所说的万历种种作为,朱元璋忍不住哼道:“咱真是恨不得如你一般,穿越到那万历朝,将那个不肖子孙狠狠地揍一顿才解气!”

刘宽心道:老朱你若真回到万历朝,就不只是想揍万历一顿那么简单了,怕是会杀得人头滚滚,乃至带头造反,重造大明。

朱标对万历朝的事也颇为感慨,但到底不如朱元璋那么愤怒。

此时反倒过来劝慰朱元璋,“父皇,由此可知,子孙贤孝与否,实为难以预料之事。”

“为大明国祚长远计,我辈唯有尽量完善朝廷制度,积攒国家底蕴,方可使基业不至于被不肖子孙败得太快。”

朱元璋点点头,正要说什么,便见殿外宦官进来,跟李贵耳语了一句什么。

随后李贵便过来,低声问:“皇上,皇后娘娘问是否要让刘驸马在宫中吃午饭。”

朱元璋本要下意识的说是。

随即想到,今日才是刘宽与朱蕙兰结婚的第二日——虽然皇家有些规矩与民间不同,却也不该第二日把驸马单独留在宫中吃饭。

所以,马皇后这是提醒他,时间不早,该放刘宽出宫了。

朱元璋虽然还想继续听刘宽讲后世之事,却也知道不能着急,今后机会有的是。

于是道:“快要到午时了,今日便聊到这里,刘宽你且回府吧。”

“是,微臣告退。”

待刘宽离开奉先殿后。

朱元璋道,“标儿,回头你将刘宽所说关于我朱明皇室之事都做个记录,最好是整理出一份后世皇帝谱系出来。”

朱标听了不解,“父皇,何必如此麻烦,若想知道历史上我大明的皇帝谱系,直接问妹婿不就好了?”

他方才就准备问的。

朱元璋摇头,“直接问他,不如咱们从他所讲的诸多后世之事中整理出来的靠谱。”

朱标皱眉,讶异道:“父皇是觉得妹婿会骗我们?”

“并非如此。”朱元璋再次摇头,“他毕竟是六百年后的人,而非后世我大明诸事亲历者,所言也不过是他从书上看到的罢了。”

“可纵然是正史,便一定真实吗?更别说,许多事情的真相,经过两三百年历史烟云掩盖,都会丢失,或难辨真假。”

“便如你,纵可阅览天下史书,便能尽知唐宋史事之真相吗?怕是不能。”

“其实,方才他所说的戚家军被屠戮一事,咱当时虽愤怒,过后却又觉得疑窦重重。”

“倘若那万历君臣因戚家军与戚继光、张居正的关系,心生忌惮,有意除灭,哪会拖上近十年?”

“所以,咱们以后听刘宽讲后世之事,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须得多加分辨,方能从中找出真实有用的。”

“你根据他讲的零散之事做一个后世大明皇帝谱系,倘若与他后来讲的对不上,便知定是哪里出了错谬,回头可以问他,进行修正。可明白了?”

朱标听了恍然,点头道:“儿臣明白了。”

心中则对朱元璋之智慧更感钦佩。

随即他回想了刘宽所讲关于后世大明皇帝的诸多信息,道:“据妹婿所讲,咱大明共传十六帝。父皇之后是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随后四弟靖难夺取皇位,年号永乐。再之后则是四弟的儿子、孙子相继即位,年号分别是洪熙、宣德。”

“再之后似乎是妹婿提过的堡宗···这位听着多半是个不靠谱的昏君,却不知年号是什么了。”

“之后约莫过了四位皇帝,便到了正德。正德无子,嘉靖以小宗即位,再往后便是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父皇,儿臣梳理的可有疏漏?”

朱元璋虽仍记得刘宽讲得这些事,却并未梳理过,此时闻言便道:“咱怎知有无疏漏?你回去多梳理就是,觉得有不对的地方,便去问刘宽。”

朱标一笑,“儿臣明白了。”

···

后世新人有条件的都会选择去某个旅游胜地度蜜月。

其实古代新人成婚后,也会有一段时间,由长辈创造条件,让俩人尽量呆在一起。

自不是为了让新人度蜜月,而是希望新妇尽快怀孕,好传宗接代。

刘宽倒是想带朱蕙兰去大明某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度蜜月,但他知道现阶段不太可能。

至于让朱蕙兰怀上,他暂时也没有此想法——在他计划中,起码再过三四年,朱蕙兰怀孕、生产才会安全些。

现在让朱蕙兰怀孕,太危险了。

于是,刘宽在府上呆到九月初五,便结束“婚假”,到科技司上职,处理公务。

再次视察过动力、车厢两个项目组后,刘宽便带着随从、护卫,直奔城外淳化镇的青龙山煤矿项目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