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83章 回京见闻,儿臣委屈!【求追读】

第83章 回京见闻,儿臣委屈!【求追读】

书名:带着铁路到大明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8:03:54

过了桥。

进城,朱棣觉得与去年他离开时相比京师并无多大变化,只是又繁华了些许。

作为藩王,与臣子进京规矩不同,他必须第一时间进宫面圣。

走在内城大街上,没多久朱棣就注意到一样新鲜事物——不一会儿的功夫,他便两次见到挑着古怪煤球的百姓经过。

如今北方百姓烧煤的不少,不论是在京师还是在北平,煤球他都没少见。

印象中就是将煤泥揉搓成球,好方便买卖、装运。

可方才见到的两担煤球却都像是锯成短短一段的圆木,上面还开了**个小圆孔。

另外,他还注意到挑煤的百姓面上都喜滋滋的,似乎一点不觉得挑担辛苦。

再往前走了没多久,朱棣便见有人用骡子拉了一大车煤过来。

他于是上前将人拦住,好奇地问:“请问这车上的可是煤球?”

赶车的车夫被拦住后先是紧张,听了朱棣的话神色便能缓和下来,道:“回将军的话,这是青龙山煤厂生产的蜂窝煤。”

朱棣又问:“这蜂窝煤可是比煤球好用?”

车夫咧嘴笑道,“那当然,配着煤厂的新煤炉,仔细着些,四五个蜂窝煤就能烧一整天哩,起火快还烟少,可好用了。”

“真有这么好用?”朱棣有些怀疑,“我看这蜂窝煤不就比原来的煤球多些孔洞吗?”

“好叫将军知晓,这蜂窝煤可不是多些孔洞那么简单,煤泥是有配方的——近些日京师不知多少卖煤的商家想仿造,却没一家能造得出来。”

听此朱棣才觉得合理。

随即想到,北方树木少,大户、百姓用柴都困难,若这蜂窝煤好用且不贵,倒是适合向北方推广。

于是问:“蜂窝煤这般好用,应该比煤球贵不少吧?”

车夫忙道:“是要贵些,但也只要两文钱一斤。这蜂窝煤跟木炭一样好用,却更经用,木炭最便宜也要三四文一斤哩。”

朱棣点了点头,对跟在身后的侍卫道:“赏他百文宝钞。”

侍卫掏出一张最小面额的宝钞递了过去。

车夫接过,满脸大喜的躬身作揖,“多谢将军!”

侍卫忍不住道:“这位可不是将军,而是燕王殿下。”

“竟是燕王殿下···”车夫一时呆了。

朱棣却已经带队往前走去。

没走多久,朱棣便瞧见了一家卖蜂窝煤的店铺。仔细一看,却似乎是官店——因为店中掌柜作杂吏打扮。

‘那青龙山煤场莫非是官办?可官办为何会向民间出售煤炭?’

朱棣一时看不明白,心里直嘀咕。

又走了阵,经过路边茶摊时,两个茶客的谈话飘入朱棣耳朵。

“听说这两日不少大户家中都为放脚的事闹得鸡飞狗跳,我们里弄王家便如此,吵得邻里都听着了。”

“谁说不是。我却是想不明白,不就禁止缠足吗,皇上都下了旨,照办不就是了。”

“戚老哥这就不懂了吧?大户人家就爱小脚女子,门第越高越如此。有些妇人为了让女儿能高嫁,六七岁就给缠足,缠得那双脚啊小得哟,还没男人巴掌长哩。”

“脚那么小,咋下地干活?就算不下地,走路也不方便吧?”

“戚老哥又不懂了吧?那大户家的女子要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出门也多坐车轿。偶尔走路那也是慢吞吞的,文人有个说法,叫什么莲步。”

“文人老爷们的爱好也真是奇怪,咱属实理解不了。”

“嘿嘿,所以你不是文人老爷。”说到这里,这人压低了声音,“我听人说呀,这事儿是马皇后提的,就因为她是···”

说到这里,那茶客终于注意到停留在街边的朱棣等人,吓了一跳,赶紧闭上嘴。

侍卫见朱棣面色不愉,便凑近问:“殿下,要不要将这人拿了?”

朱棣摇头,“算了,他也没说什么···这事也不是孤该管的。”

说完驾马继续向前,心里却是思量起来。

‘父皇下旨禁止缠足?’

‘总不会是因为民间有人非议母后吧?’

‘以父皇的性子,倒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母后怎的没劝着?’

带着疑惑,朱棣来到了紫禁城。

百人的护卫都留在了宫城外,只有几名贴身侍卫随他进去。

到奉先殿外通禀之后,很快他便得允入内。

进去后,见大哥朱标也在,朱棣便先后行礼参拜,“儿臣参见父皇,臣弟参见太子殿下!”

“平身。”

“谢父皇!”

朱标此时才道:“四弟千里迢迢赶回京师,着实是辛苦了。”

朱棣笑道,“一路多乘船,只在江北骑了会儿马,并不辛苦。”

朱标听了先微愣,随即恍然道:“四弟骑马是为了过那跨江大桥吧?”

“哈哈,大哥懂我。”

说话间,朱棣隐隐觉得父皇、大哥看他的眼神都有点怪怪的,却又说不出哪里怪。

正在他疑惑是不是感觉出错时,便听朱元璋道:“老四,咱问一件事,你要如实回答。”

朱棣见朱元璋神情严肃,莫名紧张起来,应道:“父皇尽管问。”

朱元璋盯着他道,“倘若将来你大哥故去,雄英即位后,你觉得他皇帝做得不如你,可会取而代之?”

听到这话,朱棣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呆住。

过了两息他才回过神来,忙满是不解和委屈地道:“父皇如何会如此质问儿臣?按父皇定下的规矩,这皇位只属于嫡长一脉,儿臣如何会有异心?”

一旁朱标露出些许不忍之色。

朱元璋则皱眉道:“你只说会还是不会!”

朱棣毫不犹豫地道:“儿臣绝不会行此谋逆之事!”

朱元璋点头,“好,有你这话,咱就放心了。不过,你也要记住今日的回答。”

朱棣越发不解,但还是应道:“是。”

朱元璋道:“去柔仪殿见你母后吧,然后回府歇息,明日再进宫来。”

“是,儿臣告退。”

待朱棣退出了奉先殿,朱标不禁有些忧虑地道:“父皇,今日之事恐怕会让四弟有心结啊——再让他了解实情,说不定会怨恨刘宽。”

朱元璋淡淡道,“这事瞒是瞒不住的,若等日后他自己一点点探查得知,心结只会更大。”

“至于说怨恨刘宽——你觉得老四秉性如何?是那种容易想不开、小心眼儿的人吗?”

朱标道:“四弟为人爽朗大方,自不是心胸狭隘之辈。但毕竟是刘宽的到来,才让咱们知晓了靖难之事。”

朱元璋稍稍沉默,随即换了种拉家常的语气,道:“标儿,咱的这些儿子中,老七往下年龄还小,看不出什么。”

“但往上这些人中,除了你,老四算是最出类拔萃的。老五、老六也还行,老二、老三、老七都是不让人省心的。”

“老四虽在历史上做出了靖难之事,可听刘宽所言,倒是被迫居多。况且如今又是未发生的事,咱总不能因此就囚禁了他吧?”

朱标听了苦笑,“父皇想哪里去了?儿臣对四弟绝无怀疑。况且如今咱们既知道了后事,便绝不会让事情发展到靖难那步。”

“儿臣只是不希望四弟因此事与刘宽不和——不论是四弟,还是刘宽,都是大明未来的肱骨之臣。”

朱元璋听了这番话先是露出欣慰的笑容,随即却道:“标儿,你记住,肱骨之臣不和未必是坏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