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84章 我朱棣怎会是欺侄谋逆之人?【求追读】

第84章 我朱棣怎会是欺侄谋逆之人?【求追读】

书名:带着铁路到大明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8:03:54

次日。

朱棣虽知常朝改了规矩,今日不用上朝,可还是按在北平军中的习惯,卯时早起。

他洗漱后,先在府中小校场练了拳脚刀弓,又去沐浴一番,这才吃早饭。

待他吃完饭,已辰时过半,于是进宫。

到了奉先殿,见大哥朱标也在,朱棣也不意外,规规矩矩地行礼问候。

然后便见父皇放下正批阅的奏本,问:“此番回京,可见过你三妹夫?”

朱棣摇头,“不曾。”

若按民间规矩,妹妹结婚,当哥哥的肯定要到场。

但他们皇家到底不一样——藩王就藩后不得随意离开封地,三妹妹这婚事又颇为仓促,他和已就藩的二哥、三哥便都没能赶上。

对于三妹婿,他只知叫做刘宽,连其出身都不知晓,却不知为何父皇会提起此人来。

就在朱棣疑惑时,便听朱元璋道:“那跨江大桥你总见过了吧?”

“自是见过——儿臣昨日就是走大桥过江的。”

朱元璋问:“你觉得那跨江大桥和铁路可是咱大明所能造出来的?”

“怕是不能。”朱棣先回答了,随即不禁有些兴奋地道:“父皇,儿臣听闻那大桥乃是从天上坠落的仙桥,可是真的?”

朱元璋听了眉头一皱,斥道:“你没长脑子?仙桥会是那般模样?你也二十来岁了,竟还听信谣言!”

朱棣再次觉得委屈。

这世上谁也没见过仙桥,仙桥为啥就不能长那样?

然后就忍不住问:“那跨江大桥若非仙桥,怎会无端出现在大明?凡夫俗子可造不出那般雄伟的大桥。”

听见这话,朱元璋懒得再跟朱棣墨迹了,直接道:“那跨江大桥和铁路都是从六百年后来的,并非什么仙桥,不过是后世能工巧匠所造罢了···标儿,后面的事你跟他说!”

朱标笑了笑,当即将刘宽和大桥、铁路一起穿越过来的事细细说了。

朱棣听完先是一阵兴奋,“六百年后的人和物竟能穿越到我大明?真是奇事!”

随后他脑中闪过一抹灵光,星眸一亮,道:“父皇,大哥,三妹夫既来自后世,应知晓史事吧?可曾向他问过我大明国祚?”

朱元璋没好气地道:“自是问过,咱大明享国只二百七十六载。”

“才二百七十六?”朱棣有些失望,忍不住道:“父皇英明神武,在历代开国之君中都能数得上号,大哥日后表现也定然不差,又有我们兄弟辅佐,大明国祚怎会才两百多载,还不如那赵宋?”

他心里则跟着道:‘难不成是因为大哥后辈太过无能、昏君迭出?’

他才这么想,便听朱元璋冷笑:“你倒是会说话,不过这后世大明国祚之事可扯不到你大哥身上,需得问你。”

问我?

朱棣听得一时糊涂了。

随即猛然想起昨日在这奉先殿内父皇奇怪的问话,不禁打了个激灵,脑中像扯过一道闪电般,浮现一个大胆的猜测。

‘听父皇昨日那话,该不会是后来雄英无能,我起兵夺了皇位吧?’

‘不可能!绝不可能!’

‘我朱棣怎会是欺侄谋逆之人?!’

‘对了,这些事多半都是父皇听那刘宽说的,万一那刘宽说谎陷害于我呢?’

想到这里,朱棣果断朝朱元璋跪下,大呼:“父皇!儿臣冤枉!”

朱元璋见了皱眉,喝道:“好好的鬼嚎什么?给咱起来!”

朱棣没起,反而膝行两步,道:“父皇,后世之事不能听那刘宽一面之词,儿臣绝不可能行谋逆之事···”

“你给咱起来!”朱元璋似乎真的恼了,一拍御案怒道:“不能听咱把话说完?!”

见朱元璋真生气了,朱棣不敢违逆,只能站起,却还是觉得委屈、冤枉。

同时也不解——那刘宽若真是六百年后的人,为何要构陷他?

难不成祖辈与他有仇?

可什么大仇值得被记恨六百年?

除非他并非来自六百年后,而是百年之后···

就在朱棣胡思乱想之际,便听朱元璋没好气地道:“标儿,你将那刘宽说靖难之事的前因后果原原本本转述一遍!”

“是。”朱标答应了,然后向朱棣一笑道:“四弟,事情并非你想的那样,且听我慢慢道来···”

随即,朱标就转述了刘宽那日所讲的靖难之事。

不说一字不差吧,却也没更改刘宽语义,至多是言语精炼了些。

然而朱棣依旧听呆了。

‘雄英明年病死?’

‘大哥也会在十年后病逝?’

‘竟是允炆即位,而且即位就削藩?’

‘我几个儿子都被允炆扣在京师,我装疯卖傻才让允炆放松警惕,放回了我儿子?’

‘然后我竟敢以八百护卫起兵靖难?我真疯了不成?’

‘可那刘宽竟说我成功了——攻破京师,允炆生死不知,我成了永乐皇帝?’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过了好一会儿,朱棣才略微回过神,只是面上仍有些恍惚。

朱元璋见状,没好气地哼道:“如今可还觉得咱冤枉你啊?”

朱棣下意识嘴犟道:“靖难之事终究是刘宽一面之词。”

朱元璋道:“他这么说可是对谁有好处?可是能害了谁?”

朱棣张了张口,想说他被诬陷了,却终究没能说出来。

因为在那刘宽话语中,他分明是被侄子允炆逼迫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才起兵靖难的。

难道刘宽想构陷的是侄子允炆?

似乎也不对——换个位置想想,若是他即位后,其他藩王皆掌握不少兵权,还多有对他不服的,他也要削藩,唯有如此皇权才能稳固。

况且允炆如今才五岁,只要雄英不死,皇位就没他的事。

‘难不成刘宽所言靖难之事都是真的?’

想到这里,再想想那铁路、跨江大桥,朱棣一时沉默了。

···

因不是常朝之日,刘宽八点才到工部科技司上职。

结果他坐下不过两刻钟,便有宦官前来传达老朱口谕,让他去奉先殿。

刘宽到了奉先殿,见正殿中只朱元璋一人,不仅朱标不在,就连宦官、侍卫也没一个。

他顿觉气氛有些微妙。

‘难道今天老朱想要询问那种极为机密之事?’

心中如此想着,刘宽动作却不慢,如常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平身。”

“谢陛下。”

朱元璋道:“咱今日难得清闲些,便想听你再讲讲后世之事···你且往前站站,咱也能听得清楚些。”

刘宽听话地往前站了站,却莫名觉得殿内氛围更怪了。

于是略有点紧张地问:“不知陛下想听哪方面的事?”

朱元璋道:“当初在楼江门城楼上,咱本想让你细讲靖难之役,以及老四坐上皇位后的表现,结果得知铁路之事,话题叉开就不曾再提起。”

“今日你便先细讲下靖难之役,再讲讲老四把大明江山治理得如何吧。”

听此,刘宽恍然。

‘原来是问朱棣的事,怪不得这殿内只我跟老朱两个。’

心里如此想,刘宽便不怎么紧张了。

可正当他要开口时,却又心中一动。

‘不对,老朱怎么忽然就想起听靖难之役和朱棣的事了?’

‘按理讲,这一时空靖难之役几乎不可能发生了,老朱应该不会太关注才对。’

‘难道···朱棣来京师了?!’

想到这种可能,刘宽下意识就往御陛后面看去——如果这正殿哪里能藏人,就唯有御陛之后了。

那里不仅能藏人,还可通过门廊前往奉先殿的后殿。

但抬头见朱元璋正目光灼灼地看过来,刘宽便克制住了探寻的目光。

‘就算朱棣真在这奉先殿内,我也不必编造假话。’

‘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弥补,谎话说多了,在老朱面前总有露馅的一天。’

‘再说了,朱棣的事就算照直说,也不会得罪他。’

理清头绪,刘宽一颗心便安定下来。

他拱手道,“陛下,微臣在后世只是对史事略有涉猎,至多是对明史更偏爱些,并非专业研究明史之人,并不记得靖难之役详细过程。”

朱元璋道:“那你便知道多少说多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