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90章 父子交心,朱棣来访【求追读】

第90章 父子交心,朱棣来访【求追读】

书名:带着铁路到大明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8 18:03:54

朱棣正失落着。

刘宽所说的道衍、袁珙、郑和、张玉等人,都应该是他的人——哪怕他如今不可能再靖难夺位了,这些人也可充作他将来就藩海外的班底啊。

如今即为父皇所知,只怕都会被提前找到,提拔任用。

如郑和那般还是个孩子没长成的,估计也会培养着,留给大哥用。

他再想拉拢过来别说极难,还犯忌讳。

如此心境下,再听见老朱这番话,且难以从其面色上看出喜怒,朱棣是既紧张、心虚、畏惧,又觉得委屈。

于是拱起手,闷闷地道:“父皇,就算刘宽所讲都是真的,也都是后世之事,如今不可能再发生了。”

朱元璋道:“怎么,听了那么多,你还怀疑刘宽故意编造后世之事构陷你?”

朱棣回想今日刘宽所讲诸事,发现虽然他二子、三子争夺皇位之事很气人,好圣孙也名不副实让人气得直咬牙,可关于他本人的却大多是好话、赞誉。

刘宽若真想构陷他,大可瞒下他那些功绩不说——反正后世之事仅他一人知道,他怎么说都无人能证伪。

于是摇头,“儿臣并不怀疑刘宽所言。”

朱元璋哼道,“那你为何这副气鼓鼓的样子,莫非是不甘心,对你大哥的位子还有想法?”

想到自己在后世靖难夺位之事都被父皇、大哥知道了,朱棣也没那么的怕——他心里也确实有些不甘。

便道:“既知后世之事,儿臣对大哥之位绝无想法,虽有不甘却非觊觎储位——那刘宽所讲的几个人才本应是儿臣的班底,希望父皇手下留情,留一半给儿臣用。”

朱元璋皱眉,问:“留一半给你用?用来作甚?靖难吗?”

朱棣气道,“父皇若还信不过儿臣,将儿臣圈禁了便是,何必一次次诘难?”

看朱棣委屈、生气这样子,朱元璋心软了。

说到底朱棣也是他的儿子,还是目前诸子最像他的一个。若非为了避免子孙为皇位相残,为了大明江山稳定传续,传位于朱棣也不是不可以。

但传位嫡长乃大明根本国策,是不可能更改的。

朱棣就算有再大的才能,也只能委屈他了。

朱元璋心中暗叹了声,道:“行了,不过问了两句,瞧你委屈的,跟苦媳妇般——你既无心储位,还要那几个人有何用啊?”

朱棣心中松了口气,当即解释,“儿臣觉得刘宽所言海外封藩之事甚好,愿做大明第一个到海外去的藩王。”

“向父皇求取那几人,是希望将来到了海外能有几个得力的帮手。”

朱元璋听此,心里也松了口气。

‘老四既然赞成封藩海外,还要做那第一个去海外的,应是真对皇位绝了心思。’

‘就算他还有些心思,只要将他封得远一些,将来他想打回来也不容易。’

‘海外垦荒繁衍建国——刘宽那小子说得挺美,实际上哪有那么容易?藩王真到了海外,非数代人之功难以势大。’

‘待数十年、上百年后,只怕老四的子孙就没打回来的心气儿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道:“除了那道衍和尚,其他人尚且不知在哪里呢,你急什么?”

“咱会尽量找到这几个人,看看他们的成色,若有合适的,自会留给你。”

听到这不明不白的允诺,朱棣还是有点不甘,却也知道难以争取更多了,只能道:“谢父皇。”

朱元璋又道:“你若真有心到海外建藩,就别对刘宽心怀芥蒂,多与他交往——他来自后世,脑子里有用的东西可是不少,说不定哪样就能帮你大忙。”

朱棣冷静下来后本就意识到刘宽的重要性,打算交好,只是担心受猜忌。

朱元璋这么提醒,等于是准许他跟刘宽交好。

因此朱棣听了面色一喜,再次道谢:“谢父皇提醒!”

朱元璋又道:“你那几个孩子,包括尚未出生的老三,本应是好孩子,只因你没好好教导,又做了坏榜样,才惹出那些祸事。”

“如今既知后世之事,以后便多花点心思教导他们——老大让他多练武,别再长成个胖子,还短命。”

“老二要督促他多读书,让他友睦兄弟的道理,老三要教他孝顺、仁德。你可记住了?”

才二十二岁的朱棣听了这番话很是感动。

心道:父皇如此谆谆教导,说明还是很在意我这一脉的。

他眼圈也因此微微泛红,略微哽咽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

又过几日,九月将过。

这日刘宽上职后,如前两天般窝在“办公室”拟写奏本。

按老朱的要求,他尚有三份没交上去。

第一份是关于改革六部的建议,他早就写完,却觉得还需修改、润色。

第二份是关于如何发展科学、科技的奏本,他最近拟写的就是这份。

第三份就是关于海外封藩的奏本了,还没动笔。

这些涉及国家大事的奏本刘宽都当成论文去写,因此写得很慢。

当然,这也是老朱不急着要的缘故,否则刘宽大可以写得潦草一些。

忽然有书吏到门前禀报,“刘副郎,燕王殿下来访。”

刘宽略微惊讶,当即起身出来,却见朱棣已经站在院中,且好巧不巧地站在正开花的那棵大树下。

见此刘宽打了个激灵,下意识往树冠望去。

瞧见金桂满枝头,并非那白色的梨花,这才莫名松了口气。

旋即作揖行礼,“微臣见过燕王殿下。”

“哈哈,妹婿不必多礼。”朱棣爽朗笑了声,扶了刘宽一把,道:“俺回京数日,听了不少妹婿的事情,心中十分仰慕,这才冒昧来访——不耽误妹婿公务吧?”

‘耽误。’

刘宽心里如此想,口中却道:“不耽误——却不知殿下寻微臣有何事?”

朱棣道:“主要是想与妹婿聊一聊。”

刘宽不明白朱棣来意,听此只能道:“殿下请到屋内说。”

人家堂堂亲王,前来拜访,他总能不给坐。

两人到了屋中,刘宽亲自泡了茶奉上,这才各自落座。

刘宽正寻思着朱棣会问些什么呢,便听他道:“妹婿所言后世之事,父皇都与俺说了。”

一句话差点没给刘宽干破防。

心想: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啊?

要不要这么直接?

又或者他是在诈我?

于是刘宽微笑不语。

朱棣见此一笑,又道:“妹婿所提海外封藩之事,俺十分赞同,今日来主要便是想询问此事。”

听此,刘宽便知道,要么那日如他所猜测的朱棣就在奉先殿内,要么就是后来朱元璋转述了这事。

他想了想,道:“海外封藩之事涉及甚广,却不知殿下想听哪方面?”

朱棣道:“本王若欲尽快封藩海外,妹婿觉得至少需要多少年?选何处为封地较好?”

朱棣的直接再次让刘宽惊讶。

他虽不知朱棣是真想就藩海外,还是假想,却只能照真的说。

于是道:“大明若要封藩海外,一则需要能够抗住海上风浪的大海船,二则需要一支能够护航的海军。”

朱棣道,“这海军可是后世对水师的称呼?二者可有区别?”

‘这朱棣跟老朱一样敏锐啊。’

心中感叹了句,刘宽答道:“不知殿下是否知道,能航行于海洋的海船,与航行江河的舟船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因江河水浅,船只基本都是平底;海洋深不见底,又风浪巨大,故海船多为尖底。”

“同样,海洋上的水战与江河上的水战亦有不同,更别说,如今正是枪炮替换刀剑的时代,海战变化便更大。”

“再加上后世海疆防御与陆地一般重要,强国皆于海洋上争霸,故滨海之国皆重善战于海上的水师。”

“为与内陆江河水师区别,及凸其重要性,故名海军——那时用于陆地战事的兵马也会改名,称作陆军。”

或许是骨子里对军事就很热爱,听刘宽谈及后世的海军、陆军之分,朱棣一双眸子不禁发亮,喃喃道:“海军?陆军?”

接着便问:“那妹婿觉得,我大明要建一支海军需要多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