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大学里的亿万富翁 > 第324章 工厂奠基,购买光刻机

第324章 工厂奠基,购买光刻机

书名:重生:大学里的亿万富翁 作者:醉爱红尘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09 00:21:17

订完婚又在东江呆了一阵子,陈平江马不停蹄的赶回了沪上。

5月6日也就是明天,华兴国际位于沪上的300毫米(12英寸)晶圆厂暨设计服务中心将正式奠基开工。

在此之前,华芯国际已经获得了沪上临浦经济开发区桥林片土地的使用权,期限。产房建设一应审批手续全部走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该项目投资总额约为487亿元人民币,共分为两期,一期项目预计2013年上半年完工,投资214亿元。

华芯国际沪上一期项目占据了24万平方米,其中其中包含了FAB3P1生产厂房及配套建筑、构筑物等,共计4887根基础桩。

公司主要运营制造12英寸集成电路圆片、集成电路封装系列;技术检测;与集成电路有关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设计服务业务,一期工厂建成后预计每月可实现8万片12英寸晶圆产能。

所谓的12英寸和8英寸具体区别在于:12英寸晶圆可以容纳更多的电路图案,适合生产更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此外,12英寸晶圆通常用于需要高性能的逻辑芯片(如CPU、GPU等)和存储芯片(如DRAM、NAND等),这些产品通常应用于高性能计算和个人电子设备。而8英寸晶圆则多用于制造较为低端的芯片,如物联网、汽车电子、部分显卡等,这些应用对成本和性能的要求相对较低。

应用领域方面。12英寸晶圆主要用于生产高性能的计算和个人电子设备所需的高端芯片。而8英寸晶圆则更多地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物联网等对成本和性能要求不那么高的领域。

说白了,12英寸比8英寸更牛逼。

类似4G5G芯片都是12英寸的晶圆厂生产出来的。

张汝京、梁孟松两人作为联席CEO,也都赶了过来。

一见到陈平江,就面带笑意的感慨:“速度很快啊。”

陈平江点点头道:“不快不行啊。”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张老去了一趟美国,梁老则在台岛转了转。

张汝京道:“我这边大概联系了有两百来号人,绝大部分都没问题,他们将在近期递交辞呈,辞职后休息一段时间,工厂初步可以运转了,他们就会过来。”

梁孟松也点头:“我这边六十也都确定了,都是之前的同事朋友,还有我的学生。我和张老估计了一下,后续应该还能再带来100。”

陈平江满脸喜意,家有一老胜过一宝。

这二位没想到在短短的一个半月内,就能捞到这么,可想而知,威望之高

“张忠谋很快就会知道了吧?”陈平江问。

张老道:“我们出现在这里,自然不怕他知道。他就算知道也没用,我们眼下什么产品都没有,他想告也告不了,除非我们正式投产,而且产能扩张很快,威胁到了台积电的利益,他才会告我们,而且是必然。”

梁老开玩笑的问陈平江:“怕不怕?工厂还没建,就被人盯上了。”

陈平江嗤笑一声:“怕?怕什么。敢做芯片我就想到过有这么一天。”

正如陈平江所言,根本没在怕的。

就算不被台积电盯上,再过10年也会被老美政府盯上,所以有什么区别吗?

而如果能够在不断的制裁打压中,研发出自己的专利,台积电那边也就不足为虑。

至于老美政府那边伸头缩头都会有这一刀,陈平江眼下要做的就是和时间赛跑。

台积电之前在美国起诉中芯国际,称其侵犯专利权。只要陈平江不把芯片往美国卖,他就暂时不怕。

而在国内打官司,指不定谁输谁赢呢。

到时候有的扯皮。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侵犯台积电的专利呢?

很简单,路就在那,被人设了关卡。

想要过去就得交买路钱,而台积电还不是一般的路匪,即便交钱他都不会会把专利授权给你。

毕竟人家就靠这玩意吃饭的,他当然不希望有别的竞争对手。

IMB之所以愿意和中芯合作,完全是因为芯片制造这块他们干不过了,与其留着不如卖点钱罢了。

如果想过去的话,只能偷偷用他的专利,查到之后就扯皮呗。

只有自己研发出新的技术,和对方置换专利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制裁的大棒终究一天落下来,这玩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陈平江能做的就是在制裁前积攒足够的本钱,像华为一样,依然能够很健康的活下来。

这才是最理想状态!

所以说华为是真的顶,经过那么多轮的制裁,居然还能活下来,本身就是个奇迹。

对于中芯也不能苛责,你用人家的技术就得老实听话,不然就让你拿不到原材料,甚至是光刻机。

那样工厂怎么开工,怕是过不了多久就要关门。

如果A**L抽疯,直接后台锁了光刻机。

陈平江倒不担心,一旦搞到那种程度,A**L也必然遭到报复。

A**L也不傻,总想绕开老美,卖光刻机过来,更不想因此彻底失去大陆市场。

所以说自研才是王道。

…………

这次随着张汝京和梁孟松一起来的,还有一些未来在华芯担任重要岗位的骨干。

陈平江陪的这些这群人当天晚上好好喝了一顿。

第二天上午八点,众人就坐车往临浦赶去。

这次的奠基仪式规格相当高,沪上的一二把手也会亲临现场。

陈平江三人坐在打头的第1辆mpv里,聊起了未来的打算。

张老道:“我认为我们应该先从IBM那里通过技术转移或者合作的方式拿到40纳米和32纳米的授权,然后把研发重心放在32纳米上,尽早实现40纳米的量产,这样既能够积累客源,也能够减少公司的运营压力。”

陈平江点点头,转而问梁老:“您怎么看?”

梁孟松笑着道:“老张和我的想法一样。”

“28纳米不尝试下吗?”陈平江好奇问。

“呃……”二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苦笑一声。

“我们能在最短时间内突破32纳米就不错了,至于28纳米想都不敢想,目前应该也只有台积电,在研发上比较领先,有望今年量产。”

张老也道:“主要是太难了。”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28纳米就是最先进的,是这个年代的先进制程。

28纳米就是一个大节点。与40纳米工艺相比,28纳米栅密度更高、晶体管的速度提升了约50%,每次开关时的能耗则减小了50%。

陈平江在脑海里想了想措辞:“我之前有了解过曝光技术。当时很好奇为什么不通过多次曝光来提升光刻的效率和精确度。”

多重曝光即用多个掩膜板,在同一块晶圆上进行多次光刻操作,将不同的图案叠加在一起,形成更细微的图案。这相当于用多个胶片拼接出一个更精细的图像。

梁老笑着道:“看来平江你的确了解过,不过你了解的可能不全面,行业里面倒是听过有两次曝光的,但多次的话,估计还真没有。不是说做不到,而是生产出来的芯片良率过低,成本过高,最终得不偿失。假设我们一次曝光的良率和台积电相同,都能达到90%,经过四次曝光后的芯片良率为0.9×0.9×0.9×0.9,也就是65%。”

“这个良品率太低了,我们得卖什么样的价格给客户?客户最终又接受不接受我们的价格?所以说还不如买最新的DUV光刻机经过一次曝光。”

陈平江笑着点头,“我就是随口说说。假如先用一个掩膜板,在晶圆上刻出一个较粗糙的图案,然后在图案上覆盖一层如氧化硅,再用另一个掩膜板,在硬质材料上刻出一个较细致的图案。最后去掉硬质材料和多余的部分,只留下最终想要的图案。这相当于用两个胶片分别放大和缩小一个图像,再将它们重合在一起。”

“当然了,我们就是瞎聊,我也不懂,二老不要笑话我才好。”

谁知道陈平江刚刚说完,张汝京和梁孟松嘴巴张得老大,一副看怪物的模样看着陈平江。

“这是别人和你说的还是你想到的?”

陈平江假模假样的摆摆手:“我不说了不说了,哈哈,都说我不懂了。”

下一秒,梁老直接抓住了陈平江的胳膊追问:“你说的方案极有可能实现,即便不如用更好的DUV来生产,但也绝对是能够达到目标的方案。”

陈平江摆出一副讶异的模样:“是吗?我真的不知道,就是随便说说的,以前看过相关方面的书籍,然后里幻想过。”

张汝京也惊叹:“这样的话大概能解决一部分良率的问题,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再进行一次类似操作。”

“绝对性,这等于就曝光两次,但是我们必须研发一套专用的设备。”

张汝京和梁孟松对视了一眼,当看到了华芯国际弯道超车的希望。

两人眼中不约而同迸发出非一般的神采。

真是天才般的构想。

两人甚至连接下来的奠基仪式都没什么心思参加了,恨不得去复旦大学的实验室验证下。

梁孟松看向张汝京:“老张,我们要提前建立个实验室,等不了工厂落成。争取在工厂投产前就把相关技术研发完毕吗,并且申请专利。”

张汝京点点头:“我赞同。但这其实等于一条捷径,我们还是不要疏忽了正常的研发。”

“那当然。但你不能否认是个好办法,绕开了诸多的专利限制,生产出同样的产品。而且,在后面规格的先进制程一样可以采用。等到我们能够和台积电走到同一起跑线后,我们完全可以集中精力研发14纳米乃至7纳米的芯片。”

两人兴奋的搓搓手,“平江,你不进行芯片的研发真是可惜了,否则芯片界绝对多出一位大牛。”

陈平江傻呵呵的笑:“那还是算了,如果我只是研究芯片,就没人投资了。”

嘴上这么说着,陈平江实际上心里忍不住擦了擦冷汗。

妈的,这种外行指点内行的事情也太难了。

还好之前自己看过华为的四重曝光技术,才能一知半解的说出来。还不能太专业,太专业人家肯定能看出问题来,但又不能啥也说不出来,那样等于没说。

车内。

梁孟松和张汝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断验证种种技术的可操作性,陈平江什么都听不懂,跟局外人一般。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连忙下车透了透气。

一条几百米的红毯,直接从马路这头延伸下去。

一直延伸到一个巨大的沙盘附近。

光是这个20平的沙盘造价都不菲,一平米要花3万元,这20平可就是60万。

看着不大,制作难度却很高。尺寸面积越大,打磨时间越长。

当然了,这钱也不用陈平江花,沪上市政府赠送的。

上午10点,在骄阳如火下,奠基仪式正式开始。

陈平江作为唯一投资人,和各种领导不停的握手。

仪式一直持续到中午才结束。

到了下午一样没闲着,二老又拉着陈平江讨论设备购入的问题。

晶圆厂这种吞金兽,厂房厂区都不值钱,唯一值钱的就是种种设备。这些设备大多要在国外采购,算上工厂生产和运输的时间,有些大家伙现在就要做准备了。

如果等到工厂落成再去订货,就太耽误时间了。

陈平江问道:“光刻机怎么办?”

梁孟松笑着摇摇头:“难办。如果按照《瓦森纳协定》去年更新的禁售列表,最先进的设备都是不允许销售给国内的,基本上要晚上两代的产品才可能进入国内。现在最先进的NXE:3100型号的EUV有钱也买不到,只能买DUV。我特地查了下,四年前生产的XT:1900i不在禁售列表,说明我们可以购入。”

听的陈平江都无奈了,绕来绕去绕不开的瓦森纳协定。以前没觉得,只有真的进入这个行业时,才能感受种种无奈。

只能买到别人四年前的产品,这就基本差了两代了啊。

看出了陈平江的沮丧,张汝京笑着拍了拍陈平江的肩膀:“别沮丧,目前也够我们用了,XT:1900i足以生产40纳米的芯片,如果采用你下午说的四重曝光技术,28纳米我和老梁也觉得大有可为。”

陈平江深吸一口气,点点头:“也只好如此了,二老谁出马。”

梁孟松指了指张汝京:“肯定得张老。”

“嗯,我去吧。我在中芯的时候采购了他们不少机器,和京城分部的总裁里梅克关系不错,应该问题不大,而且能帮我们节约不少时间。当然了,我们还要做备用方案,实在不行只能去买尼康了。”

梁孟松笑着道:“平江,也就是老张了,换成其他人即便能买到也要等个一年半载慢慢排队,你是不知道A**L规矩有多少。新客户想买光刻机,要先登记填写申请表,先是中国区总裁审核,审核完了要提交到荷兰总部继续审核。审核期间,会有专人来晶圆厂实地考察,还要查我们的银行账户资金,各方面都没问题,才会获批。”

陈平江简直气笑了,天底下哪有这么窝囊的买方。

说白了,人家来实地考察,就是不让你有机会转卖给其他的国有企业或者国内的研究所呗。那种地方想买,估计只能买二手了。

“也别气馁,或许有好消息呢?毕竟我们现在是一家外资企业,各方面背景也很干净。”

陈平江又问道:“刻蚀机是不是也买不到?”

张汝京点头:“国外的的确买不到最先进的,不过我们也不需要找他们买了。中微半导体的CEO老尹和我关系不错,和我透露过今年底有望研制出45纳米介质刻蚀设备,反正我们厂投建也需要时间,这么算刚刚好。”

尹老全名尹志尧,都快70岁了。

年轻的时候在泛林公司担任等离子体刻蚀设备产品总部首席技术官,所以技术实力杠杠的。

04年的时候选择回国创业,创立了中微半导体。

从最初带领15人团队,拼杀出来,发明国产刻蚀机,冲破美国技术垄断,逐渐成长为世界级刻蚀巨头。

真要说起来,刻蚀机是美国唯一没有对中国限制的半导体设备,因为后来中微半导体生产的5刻蚀机就是世界顶级水平,美国没有办法限制了!

欧美的这套玩的属实太溜了。

你没有的时候拼命限制你,不让你获取。等你有了,立马解禁,低价冲击你,然后制裁你。

回到酒店后,陈平江想了想开始把卜厚生叫了过来,卜厚生要么在香港要么在沪上,所以来的很快。

“陈董,您这么晚找我有事吗?”卜厚生还纳闷有什么急事晚上八点找自己,晚饭都吃过了。

陈平江道:“我投资晶圆厂的事情你知道了吧?先把手里的二类股票卖一卖,给我凑五个亿美金,我正好手头还有五个亿,加一起十个亿,勉强够前期费用了。”

“好的,没问题,不过我得分批套现,一次性砸盘的话股价跌的厉害,获利不多。”卜厚生想了想:“大概需要1个月的时间。”

“嗯,近期我打算找银行贷点款,到时候拿到的现金交给你,你去帮我投资几家企业,我说你记。”

卜厚生连忙找来白纸,掏出随身携带的钢笔。

“北方华创。”

“中微半导体。”

“华特气体。”

“沪上微电子。”

“……”

陈平江一连报了七八个印象里的名字,再多他就记不住了,这些无一例外都是涉及芯片制造的供应链公司。

这只是陈平江所能做的极限了,除了稍微支持点资金外,别的什么都干不了。

最核心的光刻机还得靠国家层面的扶持,这不是陈平江一个人就能玩得转的。

至于所谓的光刻厂,陈平江觉得或许够呛。

卜厚生听到这么一大串名字,也是眉头皱的越来越紧。

自家老板不知道抽的什么风,一门心思扑在了晶圆厂上,这玩意吃力不讨好,哪有资金在股市上转一圈挣的快啊。

明明把这些钱放在股市和投资上才能既挣得多又挣得轻松。

非要拿去做实体,还是做的最难的晶圆厂,简直让卜厚生不知道说什么了。

他觉得如果自己是陈平江,一定用家族资金疯狂买苹果谷歌这类公司的股票,持有个几年后,躺着就把钱挣了。

现在这么多钱砸到晶圆厂上,还不一定有什么好结果,最大可能是即便晶圆厂建设起来了,在后续的运营中也会亏钱,从而变成尾大不掉的麻烦。

真到了那天,哭都来不及。

钱进去了不可怕,但是时间也被耽误了。

做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职业经理人,卜厚生还是忍不住开口道:“陈总,恕我直言,可能我说的话您不会喜欢,但我必须得说。”

“你说的这些什么这些企业,里面或许有不错的,但真不值得贷款去投资,现在利息多贵啊。这些企业多少年能出研究成果,五年十年?个人还是觉得应该把钱放在最适合的,资本市场才是最适合的。”

即便卜厚生说了和自己相反的意见,不过陈平江还是很欣赏他这种敢于直言的性格。

“你说的没错,你知道的我又何尝不知道呢?只是有些事情我不做你不做,谁来做?总得有人做,总得有人来填补空白。”

“国企。”

陈平江哑然失笑:“国企在其他行业上还是挺厉害的,但是在光刻机在半导体这行他们还不行。说个最简单的,国企的研发人员工资多少?私企的研发人员工资又是多少?没钱给又想让人干活,想让人加班是痴人说梦。”

“有些行业注定需要无数人前赴后继,拿时间堆拿钱砸出来了。”

卜厚生点点头,心说,自家老板魔怔了,自己还劝个屁啊。

也不知道他在着急什么。

陈平江没理会卜厚生脸上的微表情,卜厚生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如果自己没有那段记忆,或许做做互联网搞搞金融,躺着就把钱挣了。

多爽?(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