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第205章 金点子下

第205章 金点子下

书名:烈火南明二十年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9 09:34:10

洪文提高声音道:“大帅,其实在下一直有个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高衡一愣,随即笑道:“呵呵,先生请讲,只要是好建议,本帅洗耳恭听。”

洪文想了想便道:“其实在湖广的时候,恰逢天下战乱,我一直就有关于耕战体系的设想,创立自先秦的耕战体系,其实对于后世还是有很多借鉴的意义,比如曹操的军屯,一直发展到本朝的卫所制度,包括现在大帅在莫朝实施的生产建设兵团制度,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卫所制度的延伸。”

高衡点了点头,看洪文的眼神有些惊讶,倒不是别的,而是他不过是一个教书先生,一个大明朝的秀才,怎么会有这番见解,要知道,他可没有在统帅部或者之前的军部工作过,没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事物的眼光自然就不会深远,但是他却能一眼看出生产建设兵团制度的基础,只能说高手在民间,看来还有大量的人才等着统帅部去发掘。

洪文接着道:“既然是卫所制度的延伸,我们知道,卫所制度是本朝太祖应用于天下初定的时候的制度,相同的,不管是谅山府还是刚刚接管的莫朝,对我们来说都是百废待兴,跟明初的局势何其相似,有句话叫做不破不立,既然莫朝朝廷没了,兴华军就要在这片土地上立新的规矩,这规矩一定要新,一定要不同于以前的任何制度。”

高衡没听太明白,洪文干脆找了一根树枝,蹲在地上写写画画,然后道:“大帅请看,假如这个方形就是莫朝现在的人口和土地,以卫所制度来对照,可以划分成万户、千户、百户、总旗、小旗,单位从大到小,层层向上负责。现在我们来到这里,干脆将莫朝的民众全部融合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由我们来打破以前村、乡、县、府的制度,来重新划分。”

高衡心头一震,好像有什么东西就要从脑子里蹦出来,但就像是隔了一层薄雾一般,总是看不清前方的道路,就差了那么一点。高衡立刻对范玉道:“去带民众继续施工,本帅跟洪先生单独谈一谈。”

范玉领命而去,高衡将洪文拉到了偏僻处,说道:“接着说,说下去。”

洪文仿佛是受到了莫大的鼓励,这就证明高衡对他的想法感兴趣,否则断然不会有这样的举动。他接着道:“这样一来,接着刚才的说法,莫朝已经被沙定洲大肆破坏了,人死了不少,村庄城市都被摧毁了不少,土地也荒废了不少,那没关系,我们干脆将这些被破坏的村镇进行合并,比如以兴华军的标准来重新划分,例如十户一个小旗,五十户一个总旗,然后上面是百户、千户、五千户、一万户,当然,这个名称不一定非要跟大明接轨,大帅想叫什么都行。”

洪文又在地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独立于方形之外,如果说方形代表的是莫朝五十万民众,那么三角就代表生产建设兵团的最高统治机构,比如兵团布政司,从小旗开始向上负责,一直递进到兵团布政司,兵团布政司直接对统帅部负责。”

高衡的眼睛放出光芒,组织架构,眼前这个教书先生条理如此清晰,竟然帮着他理清了生产建设兵团的组织架构。

洪文又道:“以统帅部的生产建设兵团架构为基础,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兵团这个概念,在下理解,应当用一大二公来解释。”

“怎么讲?”高衡追问道。

“所谓一大,就是规模大,我们形成这样分层的管理制度,实际上就是将莫朝原有的土地人口统一为一个整体,以全兵团之力推行下去,可以将其看成一个整体,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是土司一般,实行跟谅山府不一样的制度,只不过不自治,还是归统帅部管辖,这就是大规模。”洪文道。

“再说二公,第一就是劳作手段归公。在下所说的劳作手段,包括很多东西,也就是百姓在劳作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和工具,比如土地、建筑、工具、原料、甚至是肥料,说个极端的,就是人畜拉出来的粪便也要集中起来,作为肥料由某一层管理者来集中分配。这些劳作手段属于全体百姓公有,建设兵团政务和经济集合于一体,既是一个生产组织,也是一个政务机构。”

“这第二个就是权力归公,自古以来,就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统帅部在在下看来,已经脱离了皇权的范畴,但不管怎么说,统帅部要行使权力,还是要自上而下,那么在兴华军治下,就不能权力不下乡,不仅必须下乡,还要牢牢控制住乡。在莫朝这片土地上,以后不应该有大地主产生,如果说有,兴华军统帅部就是最大的地主。兵团布政司要负责农林牧渔业等生产,也要管理工农商军等各方面的工作,兵团布政司总揽,权力向下分解,万户就管万户内部,千户就管千户内部,全部采取一样的模式。”

怕高衡听不明白,洪文进一步解释道:“举个例子,现在这里百废待兴,必须由兵团统一出面管理食物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工钱的分配等等,吃饭可以不要钱,大家集体吃,这一点我看到大帅已经在做了,以统帅部的粮食来赈济这里的民众,等兵团出了成果,就可以补充前面的亏空。安南气候适宜,水文条件优良,一年三熟,我可以断定,不用一年,半年,好好治理半年,统帅部就可以不用调动粮食了。”

洪文长舒一口气道:“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兴华军不是散财童子,我们只是将百姓集中起来,加入兵团,加入各层组织,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提高产量和效益。兵团集中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提高防灾能力,提高粮食产量,小旗有问题,总旗来帮扶,总旗有问题,百户来帮扶,层层递进,每一个地方的情况汇总到布政司,百户或者千户以上的情况,递交统帅部。在保证没有人饿死的前提下,把男女老少的劳动力全部发挥出来,这不是为兴华军谋福利,而是实实在在的自救!”

天才,这真他娘的是个天才,高衡忍不住要给洪文竖大拇指,对于生产建设兵团的制度,高衡虽然知道这个名词,但是对于具体如何实施实际上并不清楚,他虽然是穿越者,但不是万能的,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个洪文就像是天降救星一般,关键时候提出了关键的建议,一下子就把生产建设兵团的思路给理清了。

洪文见高衡发愣,还以为他没听明白,又开口补充了几句,“大帅,在下的意思,您也不要理解复杂了,先期我们就是以粮食为总目标,以基础口粮为先,一切都要为这个目标让道。保证所有人的口粮,兵团布政司在一年内取消全部杂税,取消土地私人占有,生产出来的粮食一分为三,口粮、薪俸、储备粮,口粮和薪俸发放给民众,多劳多得,储备粮由布政司建立仓库统一管理,坚决打击平均现象,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为此,在下建议,大帅可以视情况而定,比如在百户或者千户之中设立判官或者督粮官两人,这两人可以从军队中抽调,要选择过得硬的人去担当,给他们高于军队的薪俸,享受更好的待遇,由他们来监督粮食分配的实施,如果他们自己知法犯法、徇私舞弊,要进行严惩。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来监督按劳分配制度的实施,总不能说你一个成年男子和一个小孩子每天配发的口粮和到月的薪俸一样多。”

洪文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又道:“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由小旗或者总旗来记录,督粮官来检查,比如某甲多干活,那么小旗官就记上他的工作量,这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干得好干得多,分数就越多。”

“记工分?”高衡脱口而出道。这他可太熟悉了,虽然他没经历过这个时代,但是家里的长辈可是经历过,记工分可是他们那个时代标定工作量的主要手段。

洪文笑道:“大帅果然厉害,工分,这个名字挺好,咱们就用这个来解决,想多拿粮食酒多干活,多干活就有更多工分,工分多的人比工分少的人拿得就多,如此循环。渡过这段最困难的时日之后,兵团布政司就能收取少量的土地使用银,这不是税,可以说是集体地租。但这比地主老财收的租子要低很多,我们可以查访一下,以前地主大概收多少,布政司收一半就行,减轻民众负担。然后再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比如五十万亩土地,这十万亩种什么,那十万亩种什么,由布政司说了算。”

高衡听着洪文的想法,心思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这可太厉害了,如此以来,整个莫朝和五十万民众就变成了兴华军的大粮仓,统帅部要挣钱,那就多种经济作物,要粮食,就多种粮食作物,这不就跟后世华夏的东北那样,是个大粮仓,大后方吗?如此一来,资源统一,兴华军的仓库短时间内就能爆满,迎来大丰收。

高衡刚要赞叹两句,突然就像被闪电击中那样定在当场,脑中翻江倒海,咔嚓一声,似乎有电闪雷鸣。等等,这不就是,这不就是后世的人民公社?洪文竟然将生产建设兵团和人民公社结合了起来,亦兵亦农,把莫朝变成了巨型农场的同时,还能组织上规模的民兵队伍。要知道,高衡不是指望民兵能打什么大战役,而是这些民兵都是很好的后备兵员,稍加训练就能转换成正规军。

如果洪文是女人,高衡现在恨不得搂住他猛亲,这简直就是活脱脱的诸葛亮啊,高衡现在怀疑,这家伙是不是跟自己一样,也是穿越众,要不然怎么能联想到如此先进的制度,这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应该有的思维。

高衡更是为大明感到可惜,这本来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如果明朝能坚持下去,也许资本主义萌芽就会在华夏开花结果,也就不会有三百年的倒退和百年的屈辱史,大明人才济济,就连一个小小的谅山府都能有如此大才,这样灿烂的文明被满清这种野蛮人毁灭,甚至他们的统治者能说出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话来,可知这帮人是什么货色。

“大帅,大帅。”洪文轻声喊道。

“哦,哦,失礼了失礼了,洪先生所言,简直让本帅茅塞顿开,从来没有想过,事情还能这么办。洪先生,如果不嫌弃的话,本帅有件事情想跟洪先生商量。”高衡开口道。

“大帅这叫什么话,在下不过一介布衣,能见到大帅已经非常荣幸了,何来嫌弃之说。”洪文道。

高衡点点头,“是这样,方才先生所言,我看可行性极高,比如这个兵团布政司,本帅近期就着手组建,布政司的管代本帅打算交给景昭,副手交给景冲,景昭搞经济有些好点子,但目前布政司还缺一个整合方案、出谋划策人,说是缺一个军师也不为过,所以洪先生,如果可以的话,这个位置,交给你。”

“什么?”洪文呆立当场。

“怎么,先生不愿意?”高衡问道。

洪文的嘴唇剧烈抖动着,“不,这,大帅,在下,在下。”洪文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作势就要一揖到地。高衡连忙把洪文托住,“先生大才,不用拘泥于虚礼。先生就告诉我,愿不愿意。”

洪文双目通红,这么多年的等待,就像是千里马一直在寻找伯乐一般,现在,他等到伯乐了。五十万人口啊,这是什么样的地位,他心里太清楚了。

“愿效犬马之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