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第225章 闽浙剧变上

第225章 闽浙剧变上

书名:烈火南明二十年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9 09:34:10

成子龙道:“这一点请大帅放心,大帅不在的这段时间,统帅部已经在全力征召兵马,现在,预备兵力已经达到四个旅,加上原有的七个旅,我们的兵力已经达到十一个旅,如果高平府方向能征召一到两个旅的兵力,算上哨探部队、卫队等特殊兵种,我军总兵力将不低于四万,足以应对两个方向的战事,只是苦于现在武器和铠甲的不足,新训旅虽然能坚持训练,但还不能形成战斗力。”

高衡嘴角浮现一丝笑意,没想到,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统帅部的征兵计划进度超过自己的想象,竟然征召了四个新训旅,从总人口来看,十几个旅的兵力并不多,加上莫朝的领土,兴华军实际控制的人口已经接近百万,如果按照征兵比例来计算的话,即便是四万军队,相对于百万人口来说也就是二十五分之一,百分之四的比例,并不算多。

高衡知道,后世,有不少国家都是极限爆兵,比如后世的北高丽,两千三百万人口竟然搞出了一百二十万常备军和六百万预备役的强大兵力,等于一个国家三分之一人口都能成为士兵,这也太可怕了。还有中东小霸王,九百万人口爆出了几十万大军,总兵力占人口比例式百分之十六。

如果从兴华军现在的形势来看,倒是有些像中东小霸王,四面八方都是敌对势力,若是按照百分之十六的兵力来准备,兴华军应该拥有十六万大军才对。可现在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爆兵比例是受到生产力限制的。

历史上,爆兵比例最大的应该就是秦国,秦国在统一六国的战争过程中不断爆兵,号称带甲百万,虽然这个数字肯定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光一个长平之战还有灭楚战争,从史料记载来看,秦国几乎已经极限动员,全国适龄男子都送上战场打仗去了,动员比例达到了十分之一。

如果兴华军按照这个比例来动员,也应该拥有十万兵力,好在兴华军实行的生产制度和生产力比秦朝先进得多,也比明朝先进,高衡认为兴华军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组织,动员能力绝不低于秦朝,这样来计算,兴华军扩军还有很大空间,如果能有五万以上战斗力如同兴华军老兵一样强大的军队,至少,谅山府将不会受到任何威胁。

高衡一边和成子龙讨论着征兵的事情,一边也向成子龙介绍了前线的战事,毕竟战报上只有寥寥数语,很多惊心动魄的过程无法在纸上全部写出来,高衡一番介绍,成子龙饶是性格稳重,也禁不住连连惊呼,没想到北进的战略,背后竟然有这么多故事。也幸亏是高衡亲临前线进行指挥,否则,事态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还犹未可知。

成子龙抱拳道:“大帅神机妙算,果然厉害。”

高衡摆摆手道:“军师,你我之间就不要说这些客套话了。我总结一下,到年底,我兴华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三个,第一是扩军备战,对于即将到来的威胁,我们必须要有准备,不管大家觉得是本帅杞人忧天也好,还是大惊小怪也好,我们的兵力必须增加。第二就是经营云南和高平府,我在来的路上想了想,临滇府的范围已经够大,加上莫朝全部领土,有些吃力,也不利于治理,所以还是分开,莫朝整体变成高平府。我们把云南的资源在高平府进行一次整合消化,再运到谅山府进行加工。”

成子龙点头道:“我赞成,利用云南的资源带动高平府的发展,不过高平的生产建设兵团也要跟谅山府等地进行融合,这一步不着急,可以慢慢来,但是必须要做。”

高衡道:“军师的意思是?”

成子龙道:“高平府的人口有大约五十万,虽然我们不断派人前往高平,但是总把当地人放在当地这并不好,我们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比如愿意从高平府迁出来的,我们给予更多土地,并且在税收方面进行照顾,相反,愿意去高平的人也是一样,促进两地人口的交流,高平跟紧邻云南,这里的人很多都有华夏血统,说是炎黄子孙也并不为过,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个优势进行进一步融合,将他们和我们原先的人口融入到一起,从孩童开始接受正规的华夏教育,这样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也都是华夏人了。”

高衡明白成子龙的用意了,这样才能促进多民族融合,要知道,华夏在以前根本没有民族的概念,后面的五十六个民族,也是建国后经过甄别区分才有的民族概念,如果他们现在进行融合,那么正如成子龙所说,十年二十年之后,大家就只有华夏人这一个身份认同了。

成子龙补充道:“不仅如此,云南连年战乱,很多地方也是民不聊生,我们可以开放边境,允许云南的民众进入高平府,再进行一轮融合,这样一来,我兴华军便能形成以炎黄子孙为主体的环境,说汉语,写汉字,以华夏文化作为纽带。”

高衡对成子龙道:“军师深谋远虑,此方案,我表示赞成。”

成子龙问道:“那第三点是?”

高衡道:“人才,一刻不停收罗人才,武器是人制造的,战争是人指挥的,不管任何时候,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资源,随着我们的不断扩大,不管是军事方面还是政治、经济方面,我们所需要的人才太多了。人才是科学技术的第一驱动力,我们必须把这个作为兴华军日后的发展重点。”

成子龙叹息道:“大帅,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们虽然不断收留难民,但是这其中要说能达到人才标准的人屈指可数,像是孙和鼎、卜弥格这样的大才,也是偶然间遇到,这样的机会,可不是时时刻刻都有啊。”

高衡道:“不试试怎么知道,不一定都要像南怀仁、卜弥格这样的大师,但最起码要有一些技能,我们可以举办一些比赛或者考试,就像是科举一般,大家都能报名参加,能获得名次的人,就能得到奖励,或者是金银或者是好的工作和身份地位,总之,为了人才,统帅部可以不惜代价。”

三月末,就在兴华军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东南沿海,却是暗流涌动。

“呵呵,总兵大人,在下以为,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成与不成,主要还是看总兵大人自己的选择,洪大人如今坐镇南京,说起来总兵大人和洪大人可是老乡啊。有道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洪大人可是非常盼望跟总兵大人在南京见面呢。当然,洪大人也说了,如果总兵大人弃暗投明,那么在福州见面也不是不可以。”

“这,容我想想,再好好想想。”

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福州,福建水师衙门的一间密室内,一个穿着文士服的人正坐在密室旁边的一张椅子上,桌案前的龙井还冒着热气。而在桌案的后面,则是一张阴沉的脸,他死死盯着对向的人,期待他能给出让自己满意的答复。

而坐在桌案对面的人,此刻正双手抱胸,拧着眉头沉思着什么。此人正是福建水师总兵郑芝龙,而坐在他对面的人,名字叫佟三。

听这个名字好像是不起眼,但是如果细细思索一下这人的姓氏,就应该能明白一二了,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洪承畴手下第一心腹,佟三。

说起这个佟三,还颇有一番来历,也不是寻常之人。此人乃是佟养性的孙子,原是满洲佟佳氏,按理说,此人在满洲八旗的地位应该很高。但是很可惜,佟养性本来是商人出身,虽然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总是说满汉不通婚,可作为商人的佟家没那么多讲究,虽然正妻不行,但是小妾纳辽东汉人却没什么问题。

佟家家大业大,这佟三就是佟养性的孙子,只不过是庶子的庶子,也就是佟养性汉人小妾所生的儿子又取了汉人小妾,然后生下的儿子,身上有一半的汉人血统,又是庶子的庶子,自然在佟家没有任何地位。

后世往往有个错误的理解,总觉得满人入关之后,一直是骑在汉人头上,所谓京师的八旗子弟,天天遛弯逗鸟,无所事事,靠吸收民脂民膏存活。其实这里有个误区,那就是并不是所有满人都能成为真正的八旗子弟,八旗子弟也是讲身份的。在满洲内部,也分为贵族和普通人,那普通人的命运可不比汉人好多少,也是贵族的奴才,这佟三就是如此身份,自然是很悲剧。

但是,这小子聪明,抓住了一个绝好的机会,那就是洪承畴投降,洪承畴在辽东被俘之后,佟三隔三差五便寻找机会接近洪承畴,他本来就有汉人血统,汉话说得好,汉学学得也不错,又聪明机灵,竟然赢得了洪承畴的信任。佟三的策略很简单,既然在满人这里打不开局面,那他就投靠汉臣,他看得出来,皇太极对洪承畴很重视,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对洪承畴更是礼遇有加。

佟三有预感,未来洪承畴会走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上,虽然地位可能比不上满臣,但是在汉臣当中一定是领头羊。鸡头还是凤尾,这很好选,久而久之,佟三便成为了洪承畴手下第一心腹,很多事情都交给佟三去办。

这次,洪承畴受多尔衮之名,坐镇南京,招抚江南,自然把佟三带在身边,同时交给他一个无比艰巨的任务。那就是秘密潜入隆武政权,找到郑芝龙,将洪承畴的信件带给他,劝说他弃暗投明。

佟三倒也厉害,按理说佟三并不认识郑芝龙,当然,郑芝龙也没见过佟三,即便是洪承畴,郑芝龙也只是在朝堂上有几面之缘,两人虽然是同乡,但并不能说关系特别密切。佟三秘密进入福建之后,思前想后,决定光明正大进入总兵衙门,省的鬼鬼祟祟被人怀疑。他一连数日都在衙门附近徘徊,打听郑芝龙是不是在衙门里。

当得知郑芝龙在府上之后,佟三穿着文士服,以献策的名义要求卫士通禀,当然,其中贿赂些银子是少不了的。进衙门之后,非要面见郑芝龙,大家觉得此人奇怪,便禀报了郑芝龙。

这才有了现在的见面,佟三倒也光棍,他知道,与其遮遮掩掩,不如直接挑明,他当即自报家门,吓得郑芝龙差点从座位上弹起来。连忙让他闭嘴,把他引入书房,郑芝龙知道,隔墙有耳,虽然隆武帝算是郑家扶植起来的傀儡,但是毕竟是所谓大明正统,在闽浙,很是有一帮人效忠隆武帝。

便若安南的黎皇一般,虽然被控制,但是国内并不缺效忠他的人,所以隆武帝手下也有点人马,最近,郑芝龙也听说了隆武帝可能在福建水师安插眼线的消息,所以听到佟三自报家门,便立刻将其引入书房。

佟三大大松了口气,要知道,他是报了必死的决心来的,虽然洪承畴料定郑芝龙这家伙是个投机者,但是谁敢拿自己的性命去赌呢。佟三知道,若是郑芝龙一门心思效忠大明,估计第一个就要砍了自己以表忠心,现在将自己引入密室,那就说明有的谈。

事实上,正如洪承畴所料,郑芝龙本来就不是出身大明的军将,而是个是实实在在的海盗头子。海盗最重什么,当然是利益,谁给的利益足够大足够多,他就能给谁卖命。眼见隆武朝廷风雨飘摇,要说郑芝龙没考虑过退路是不可能的。无非是三条,要不然投降满清,要不然死忠大明,跟满清干到底。要不然就是退到海面上,继续当他的海盗头子,甚至回到日本,以他这么多年累积的财富,生活应该是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