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第315章 紧锣密鼓下

第315章 紧锣密鼓下

书名:烈火南明二十年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9 09:34:10

“快快快,跑起来,怎么样,老子就说大帅把咱留在家里面可不行,张超这家伙给他美的,你看,到最后,还是我去捞他,回来不得叫这家伙摆个流水席,请我喝三天酒。”谅山府到高平府的官道上,宛若长龙一般,一支数千人的队伍正在急行军。

咔咔咔咔,整齐的脚步声在官道上响起,虽然士兵们跑动起来,但是队伍的队形并没有乱,官道上的行人纷纷让路,他们在道路两边站着,纷纷驻足眺望。只见士兵们肩膀上扛着火铳,前方兴华军的战旗高高飘扬。

一个商人问身边人道:“前段时间大帅不是已经带着大军东进抗虏了吗?怎么这些子弟兵看起来好像又是有什么大任务的样子。”

另一人回答道:“不知道啊,你看这队伍,少说几千人,这兵力可不少了,你再看他们行色匆匆的样子,莫不是又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吧?”

一个骑驴老者插话道:“你们看,这可是通往高平府的官道,莫不是高平府那边又出了什么大事吧?”

“哎呀,这,不好说,不好说啊。”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在兴华军的控制区内,大家对于军队的调动习以为常,兴华军跟封建军队不一样,那是人民子弟兵,在这里,大家都是以当兵为荣的,只是,眼前这支队伍规模不小,一个旅又一个营,足足四千人,这个数量,已经占到兴华军的十分之一了,怪不得这些民众惊讶。

队伍的最前方,几名将官骑着战马,正在讨论着什么,领头大将正是留守谅山府的宋志。原来,统帅部接到来自昆仑关的急件之后,立刻开始动员起来,成子龙签署统帅部命令,调动军队紧急前往高平府跟景昭的生产建设兵团汇合,同时派人八百里加急前往高平府报信,将掌握的情况通知景昭,让高平府全力配合。

当日,高衡定下出兵的人选之后,虽然宋志服从命令,但是要说心里话,多多少少有些不痛快,当然不是对高衡的安排不满,毕竟兴华军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只是对阵建虏这么大的一仗,自己竟然不能参加,只能留在家里看门,这多少让他郁闷。

每天宋志的任务就是练兵、巡逻。其他人都在外面有任务,就他一个人在谅山府练兵,这心情可想而知。可是没想到峰回路转,军师紧急召见他,让他领兵支援前线。宋志简直是喜出望外,自己总算是有出场的机会了。

但高兴归高兴,宋志心里其实也咯噔了一下,要动用后方的军队,就说明前线的局势异常危险,否则以大帅的性格,带出去的又都是精锐,不可能这么急着要求增兵。所以宋志不敢怠慢,立刻按照成子龙要求,从麾下的老兵旅中挑选出一个精锐营,再加上新训旅全体将士,紧急北上,进入高平府。

临走之前,制造总局的卜弥格带人过来,把制造局加班加点生产的四四式一股脑全部交付给了宋志,让这四千人齐装满员,全部带上火铳。为了让宋志的兵马全部配上四四式,卜弥格临时调整生产工艺,所有的火铳都不刷漆,就是为了缩短制造时间。虽然不刷漆会大大影响铳管寿命,但是打这一仗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这支军队的装备看起来有些别扭,老兵营肩膀上扛着的是黑黝黝的四四式火铳,而新训旅肩膀上扛着的就是没有上黑漆,露出铳管底色的四四式。但是没关系,性能都是一样的,没什么本质区别。不仅如此,老兵旅剩下的火铳也被宋志一并带走,因为景冲那边的新训旅只装备了部分四四式,还没有全军换装,这两千杆四四式就是带过去给他们使用的,既然是支援前线,那最起码要保证将士们人手一杆火铳。

新训旅的将士们没上过战场,此去又是直面建虏,那可是传说中不可战胜的虎狼之师,要说将士们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所以宋志有意识在队伍中插科打诨,跟属下几个营长打趣,说是要张超这小子回来请他吃饭,众人听了,都是哈哈大笑,队伍中弥漫的紧张气氛,减轻了不少。

这边宋志带着步兵和少量轻型火炮加紧赶路,高平府那边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成子龙的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之后,景昭和景冲不敢怠慢,立刻召开紧急会议,集结军队,征募船只。高平府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形势已经趋于稳定,生产建设兵团按部就班,不断提升粮食产量。估计到今年年底,高平府就能完全实现粮食和物资盈余,反哺谅山府,成为兴华军的大粮仓。

同时在军队征募方面,进展也比较顺利,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粮食,人们就会有参军的热情,至少,拖欠军饷的事情在兴华军中从未发生。明面上,高平府现在已经征募了一个新训旅,但实际上,除此之外,在景昭和景冲的共同治理下,还征召了六千青壮,编组为两个乡勇旅,这两个旅不是正规军,主要任务就是维护治安,发放的武器也是原先高平府内库存的冷兵器,甲胄也是七拼八凑,平日里既从事生产,也进行训练。

景冲对他们要求不高,主要就是用来看家的,所以这一次,接到成子龙的命令之后,景冲立刻将高平府的新训旅全部调集了过来,在府城外集结,等待宋志的军队到达之后,一起北上进入广南府。

而景昭,作为高平府生产建设兵团的负责人,又是原先兴华军的后勤部长,这后勤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身上。粮草物资倒是好办,高平府现在的产能完全可以满足三千人的需求,为了此次战役,景昭征调了大量的粮草,把本来准备押运交付给统帅部仓库的粮食也全部扣下,优先供应军队。

但现在有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船只,他们要从广南府乘船进入右江,然后再汇入南流江到达武缘县。所以船只就成了必要的交通工具,问题是,广南府并不是什么大府,不过是云南布政使司边疆的一个小府罢了,人口稀少,面积也不大,可想而知船只就不可能太多。

高平府就算是现在建立码头,赶制船只也来不及了,如果从下龙湾船厂运船过来,走陆路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就算是把半成品运过来现场组装也来不及,所以这个问题成了困扰景昭数天的难题。

右江也就是后世的郁江中游河段,起于后世广西百色澄碧河口,终点在南宁西郊,之所以叫右江,那是因为与相对的左江一左一右而得名,流域主要经过壮族的聚集区。这条江水的水文情况景昭在街接到统帅部命令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去找当地人了解了一下。

这条江是一条滩多水急、暴涨暴落、枯水期长的山区河流。这也就意味着通航能力非常低,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也只能行驶一百多吨的船只,若是放在明代,连六百料的船只都不能航行,只能在这个标准之下。

但这条江通航能力不佳反过来说对兴华军也算是一个好处,这就意味着兴华军不需要准备大吨位的船只,只需要小船即可。更重要的是,每年过年前后就是枯水期,水流并不湍急,利于通航,按理说,这都是有利条件,但摆在景昭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能征集运载这么多人马和物资的船只。

要知道,宋志带过来四千人和装备,景冲这边也有三千人待命,光是将士就有足足七千人,还不算粮草物资。如果是四五百料的板船,算上士兵本身的重量和装备,也就能搭载一百多人。七千人马,光是搭载士兵和装备就需要七十艘板船,整个广南府也不可能找到这么多这样吨位的运输船。还不用说除了士兵及装备之外,粮草物资也需要船只来运输。

问题在于,既然是支援前线,那就必须一次性将人员和装备全部送到,毕竟走水路需要十天半个月时间,如果往返运送,等第二批、第三批人员到达昆仑关,估计黄花菜都凉了。景昭这些天就跟陀螺似的,忙得团团转,到处派人去征集船只,广南府那边不管是大船小船,甚至是打渔的渔船,也全部花银子征集下来,就算是这样,也远远不够。

景昭现在是焦头烂额,命人赶制船只,但速度实在是太慢了,高平府地处内陆,也没那么多造船工匠,若是不能在步兵进入广南府之后征集到足够的船只,可是要误了大事的。

今日,景昭正在楠木溪附近搜罗民船,忽然有卫士来报,“报!大人,有土司求见。”

这些个土司,自从兴华军入主云南之后,土司跟在后面修桥修路,弄了不少好处,三天两头就有土司求见生产建设兵团,看看有没有什么业务可以做。景昭也是不胜其烦,这时候他正忙着,又有不知道什么土司来求见,景昭不耐烦道:“不见,不见,没看见我正忙着吗?”

那士兵有些为难,景昭道:“怎么,我说的你听不懂?”

那士兵苦笑了一下道:“来人不是别人,是孟雄。”

“嗯?孟雄?”景昭一愣。这孟雄可是有来头的,当时攻入云南,孟雄一开始还负隅顽抗,想做沙定洲的马前卒,但后来,经过兴华军用火炮教育了一番之后,孟雄摇身一变,成了兴华军的带路党,高衡见此人非常识时务,也给了他不少好处,特别是在兴华军接收云南之后,孟雄的族人便承担起了道路维护,开采、运输矿石的任务,兴华军向来都是按价格支付,孟雄他们的生活条件立刻好了起来,也不用在山林中混了,全部搬了出来,建立了新寨子。

不仅如此,随着孟雄的财力不断增长,周边还有不少小的部落和村落归附孟雄,让他的寨子不断发展壮大。这让孟雄愈发认识到,跟着兴华军混能发财,既然如此,不如一路跟到底,所以孟雄极为配合,在兴华军中的口碑也不错。

听闻是孟雄前来,景昭倒是不好直接拒绝,只能说道:“唉!这个时候来耽误时间,好吧,你请他过来吧。”

不一会,士兵便把孟雄带到了景昭的面前,景昭拱拱手敷衍道:“是什么风把孟寨主吹到广南府来了,这两天我实在是抽不开身,如果有什么矿产或者运输方面的事务,容后再议如何?”

看景昭一脸疲惫的样子,孟雄连忙摆手道:“误会!景昭大人误会了!我可不是来谈生意的。”

景昭一脸疑惑,“那你是?”

孟雄道:“大人,这几天您征集船只的消息早就把高平府周边都传遍了,我们寨子的位置就在边界,怎么会不知道,我呀,今天特地过来,是给大人解决难题来了。”

“啊?你?”景昭大惑不解,孟雄说什么胡话,他还有本事能变出船只不成?

孟雄笑道:“对啊,就是我,大人,这云南的情况我比你熟悉,右江现在是枯水期,虽然不能过大船,但相对,水流非常平稳,能过小船。”

景昭道:“我知道啊,问题是,现在去哪征集这么多小船,我们的军队加上物资,可不少啊。”

孟雄道:“大人不妨把目光开阔一些,为什么就一定要是船只呢?”

“嗯?你这话何意?”景昭有些发懵。

孟雄道:“大人,我们土司寨子虽然不如汉民的生活水平高,不如你们的经济发达,但是土司民众也有土司民众的智慧,千百年流传下来,既然我们能在这里生存,总会有些办法。船只的问题在大人看来困难,在我看来却简单,用我们土司的土办法,这问题应该能解决。”

景昭瞪大眼睛道:“你有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