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第419章 奇人上

第419章 奇人上

书名:烈火南明二十年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9 09:34:10

就在清军这边扩军备战的时候,兴华军这边却发生着一件大事。永宁铜矿战役结束之后,兴华军大部队并没有趁势进入四川。简单来说,高衡也知道步子突然迈大了,容易扯着蛋的道理,云南还没有消化完,贸然进入四川肯定是不明智的选择。

况且,根据兴华军掌握的情况,四川经过连年战乱,早就成了一片废墟,兴华军如果进入,会跟各方势力发生接触,甚至摩擦不说,还要花费巨大精力对四川进行重建。目前,兴华军光是吃下云南和海南就已经够费力了,还要在壕镜屯驻兵力,所以根本不可能分出力量对四川进行重建。

干脆,舍弃四川地区,还是以云南为主,但兴华军不反对四川的民众或者其他势力前来投奔,只要通过兴华军的审查,也可以在云南定居。实际上,当时清军南下四川,已经有不少人通过各种途径来到了云南,只不过当时兴华军对云南的控制还不是很深,所以究竟有多少人进入云南的情况并没有被兴华军掌握。

自永宁战役结束之后,云南就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兴华军的自留地,至少,随着兴华军驻军人数的不断增加,云南已经被兴华军实控,沐王府的影响力仅限于昆明周边地区,就算是这样,以现在沐王府的实力,除非是兴华军完全撤出云南,否则他们想脱离兴华军控制,再次掌控云南是不可能的了。

当然,统帅部对此并不是没有安排,沐王府的问题迟早要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同化,便若广西西南几府一样,可以将沐天波安排进入统帅部任职,将沐王府的主体迁移到安南境内,或者云南和安南的边界处,不让他们继续坐镇昆明。

但这一步现在还不能走,毕竟南明小朝廷还在,理论上是所谓华夏正统,沐天波还是大明朝的国公爷,除非是小朝廷没了,他这个国公爷才会自动失效。不过高衡显然不心急,这件事情可以从长计议,关键是要把云南的民生继续搞上去,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谁给他们好日子过,他们就会支持谁,在云南,只有兴华军有这个能力,照这么发展下去,要不了几年,云南的百姓就会双手支持兴华军了。

同时,永宁战役结束之后,郭俊良被提升了一级,成为驻云南兴华军军长,下属一万五千人,五个旅的编制。范玉则因为在战争中出现了失误,功过相抵,没有得到升迁,依然是副将的位置,高衡干脆将其留在云南,做郭俊良的副手。

这在兴华军建军历史上是少有的,高衡对自己的老兄弟们还是非常慷慨的,这次如果不是范玉犯了错误,他应该也是独当一面的军长了。

同时,此战过后,兴华军在云南开启新一轮扩军,宋志、张超、景冲、阿木、吴荣各自升任军长,王奇远在海南,但鉴于他在广州和壕镜作战的表现,同样提升为驻海南兴华军军长。陆涛作为情报战线的大拿,昆仑关一战同样立下大功,拿下广西西南之后,情报军的人数也在增长,按照陆涛的预计,一年时间,情报军就可以在广西、云南、安南、海南各地发展到一个军的规模。当然,这包括了核心人员和外围人员。

情报军这个规模倒是不算特别大,高衡毕竟从后世而来,多少也知道后世情报机构的规模。以抗战时期的中统或者军统为例,军统在鼎盛时期,光是行动队人员就有五万,这还不算外围人员,中统在发展初期算上内外人员有二十万,当然,那时候的华夏人口比古代多得多,所以发展到这么多人员很正常。

不过以兴华军目前控制的地盘和人口,发展一万多人倒是不难。按照统帅部的统计,兴华军在安南的人口已经超过百万,海南的人口也有百万,广西西南部也有数十万人口。云南更是有超过二百五十万人口,再算上从其他地方吸收的灾民,包括可以从海外获得的人口补充,兴华军的总人口已经高达五百余万。

按照古代爆兵的规则,在古代生产力的条件下,正常的爆兵极限就是十分之一,比如当年战国时期秦国灭楚,王翦上来就要六十万人马,这已经是把秦国能打仗的青壮全部征集走了,所以灭楚之战如果失败,秦国也就不复存在了。

以如今为例,兴华军的生产力高于古代,但即便如此,如果总动员,最多也就是爆出五十万大军,这五十万人指的是五十万战兵。当然,高衡不会这么干,这会让兴华军走上穷兵黩武的路子,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不利。所以兴华军初步的爆兵规模大约限定在十个军十五万人。

此次作战,因为全歼清军西路军,所以兴华军缴获了上万匹战马和驮马,瞬间就具备扩充三个骑兵旅的条件,加上自己的马场生产的军马还有从甘丹颇章互市得到的战马,兴华军组建一个骑兵军已经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兵源方面的问题也全部解决,云南当地的各部土司,经过永宁一战,已经紧紧团结在兴华军的周围,很多青壮都愿意报名参加兴华军骑兵,加上兴华军自己遴选出来的骑兵将士,骑兵军的组建已经顺理成章。

不仅如此,随着佛山工匠的全部到达,加上兴华军这些年有意识地培养工匠,目前的兴华制造局已经比先前的规模扩大了近两倍。宋应星的蒸汽机经过不断改良,对军火生产的作用越来越大,火铳和火炮生产的熟练工人越来越多,生产速度越来越快,产能几乎每个季度都能翻一番。

按照统帅部的预计,到一六四八年夏天,兴华军将扩充到五个步兵军、一个骑兵军、一个炮兵军、一个狼兵、土司兵等混合山地军、一个情报军。目前的短板就是水师方面,年底,下龙湾军港已经全部建成投产,这个凝聚了兴华军全军上下心血的产业一旦开动,大小舰船就跟下饺子一样建造起来。

接连几场大战,虽然兴华军遭到了损失,但是缴获的财物也是海量,高衡将这些缴获的钱一股脑投入到了水师的发展之中。根据后世的经验,哪个军种最花钱,非水师莫属。当然,这个时代没有空军,跟兴华军陆军相比较,水师的投入非常大。目前的水师虽然不断发展,但是规模始终小于两个旅,仅有四五千人马。主要限制就是在水兵上面,便若当年曹操的赤壁之战那样,没有经过长久的训练,陆军想要转变成水军是很困难的。

若不能找到良好的兵源,那么水师在明年就会陷入有船无兵的尴尬境地,这无异于拖了整个兴华军的后腿。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了整个统帅部,也让兴华军的燃眉之急得到了解决。这件事情直接惊动了高衡,并且不得不让高衡亲自出马去琼崖一趟。

时间倒回到十月底,那时清军正在西山练兵,永宁战役已经结束,高衡回到了谅山府。琼崖全岛跟高平府一样,也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自从广州撤退之后,王奇和宋应升等人便不断往返于壕镜和琼崖之间。琼崖生产建设兵团在瞿罕、宋应升等人的谋划之下,已经初具规模,琼崖的军队和水师也在扩张。

按照就地扩大的原则,在琼崖的水师和陆军直接划入琼崖当地进行管理,也就是说,王奇当时带上去的是一个旅,吸收一个明军旅之后,目前是两个旅的规模,但当地人口充足,完全可以进行扩军,比如水师和陆军都可以在当地招募,直至扩展为一个军的规模。

陆军倒是好办,不过水师让王奇头大,统帅部已经发来文书,说是下龙湾船厂建成投产,未来琼崖作为前进基地,势必会有更多的舰船进入,但是水师士兵如何招募呢?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水师的陈永素却给王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陈永素自从加入兴华军水师并且参加了对广州的作战之后,已经深深融入了这支军队,作为陈璘的孙子,陈永素从小就有为国为民的志向。只是明廷**,明军更是**的没边,所以陈永素的才华一直未能施展。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陈永素在兴华军之中可以一展胸中所学。不仅是陈永素,就连陆军的査大鹏也因为有功而被王奇提升为旅长,一步登天,做到了相当于明军游击的位子。

那日,陈永素正在海面上进行水师操演,舰船了望哨的士兵大喊道:“海面上有人。”陈永素立刻下令全军戒备,并让小股部队乘坐小船前出打探,打探的士兵片刻就回来了。“大人,好像是渔民。”为首的队长禀报道。

海面上有渔民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是一般渔民见到舰队应该都避开了,可是这些渔民好像是没看见一般,依然在打鱼作业。陈永素也有些奇怪,连忙抬起千里镜观察,这一观察就发现了古怪的地方。首先是这些渔民的船只,并不像普通渔船那样是那种细长的样式,而是类似于蛋壳,圆鼓鼓地漂浮于海面之上。

更让陈永素有些惊讶的是,一般来说,渔民都是撒网捕鱼,但是这些人好像并不是那样,而是有人拿着网兜直接一个猛子从船上跳下去,这种打渔方式让陈永素颇为惊讶,因为这样打鱼的效率看起来并不高。

“靠过去看看怎么回事?”陈永素下令道。舰队立刻往前靠,陈永素举起千里镜不断观察。果然,这些渔民有些问题,不只是陈永素,士兵们也看出来了。一名军官在陈永素身边道:“大人,您发现没有,这些人在水下的时间极长。末将以为自己的水性已经非常好了,但是跟他们比起来好像还差了一大截。”

不用这名军官提醒,实际上陈永素也已经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特意用千里镜瞄着一艘船观察。这艘渔船上,一个青年人跳下水去,然后就没有浮上来,陈永素默默在心中数数,他作为水师将领,游泳憋气这种技能自然是没问题的。按照他的水平,一般能在心中默念一百个数,一般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在水里憋气大概能数到六十,陈永素的水平已经算是非常高明了。

可是让陈永素惊讶的是,当他数到一百的时候,那个年轻人还没有上来。不会是出事了吧,陈永素心中暗暗想到,不过看船上的人好像并不紧张,也没有要施以救援的样子,陈永素只好按捺住心中的疑惑,小声对身边将士吩咐道:“小船靠过去,虽然不知道这些渔民什么来路,但应该是琼崖的民众,如果遇险,兴华军有救助的责任。”

士兵们领命,立刻有数艘小船放下,朝着那边划了过去。陈永素还在数数,已经到二百了,可是那个年轻人好像还没浮起来,陈永素大喊道:“靠上去,救人!”

几个水师士兵听令,立即脱去上衣,一个猛子扎进了海里。不一会,水里就泛起了浪花,似乎还有打斗的声音。

“唉!我说你这人,怎么不识好歹?”一个士兵喊道。

陈永素眼睛都瞪大了,没想到那个年轻人竟然自己浮出了水面,而且似乎是将水师士兵们认成了对他们不利的人,在水里挣扎着,有几个士兵还被年轻人在水中给踹开了。

显然,在水里好像就是那年轻人的天下,几个水兵根本就抓不着他,那年轻人就像是一条泥鳅一般,滑不留手。

陈永素不禁赞道:“好水性!厉害啊!”那年轻人摆脱了水兵,翻上了自己的船,然后张开双臂叽哩哇啦对水兵们说着什么,搞得水师士兵一头雾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