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第482章 京师之变上

第482章 京师之变上

书名:烈火南明二十年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6 10:08:5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敢问皇上,能否给为师解释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唔。不错,不错,看来皇上已经了解了圣人学而里面这一段话的意思,不过,了解了意思只是皮毛,要把圣人的话贯彻到日常当中,才能说是真正的学透了。比如第一句,时常温习功课是值得高兴的事情,皇上现在年纪还小,目前还没有太多的政务缠身,但是以后,会有很多事情要皇上亲自掌控,但是如果能在办事之余,抽出时间多多学习的话,对一个人能否长进,是很有帮助的。”

“先生,朕记住了。”

京师皇城慈宁宫,这里专门有一间书房是给皇帝讲课的地方。顺治皇帝今年十岁了,虽然还没有亲政,但是该做的功课还是要做的。一般来说,皇帝会在养心殿读书,但因为他年纪还小,所以暂时跟着布木布泰,布木布泰在慈宁宫准备了书房,专门留用老师给皇帝讲课。

顺治的老师有两位,一中一西,一个就是汤若望,汤若望自然不用多说,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还是清廷有名的火器大师,这次北洋新军使用的神武大炮,就是汤若望的功劳。汤若望主要负责教授西学的相关知识,这也不是清朝独创,汤若望本来就是明廷留用的洋人传教士,实际上早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有洋人传教士担任皇帝老师的事情了。

除了西学之外,最重要的国学,就交给了另一个人,这个人叫济世,是前明的进士,此人才华出众,清军击败闯军进入京师之后,范文程便提议朝廷出面,征召一些饱学之士加入大清效力。

范文程虽然是清廷重臣,但本质上他是个汉人,所以自然对汉人读书人颇为亲切,这个济世就是他选拔出来的人才,现在四十多岁的样子,博学多才,国学方面颇有造诣,布木布泰面试之后也觉得此人不错,便留在宫中,成为了顺治的国学老师。

今日,两人正在慈宁宫上课,学习的是论语当中的内容,可就在师生二人讨论文学的时候。忽然,慈宁宫外传来了一阵骚动。

“看看,看看多尔衮干的好事,这还有王法吗?皇上呢,皇上在哪里,奴才要见皇上。”

“奴才也要见皇上!奴才也要见皇上!”

大量嘈杂的声音传入了慈宁宫中,让正在上课的济世眉头一皱。顺治问道:“先生,发生什么事了?”

济世摇摇头,表示他也不清楚,但是何人敢这么放肆,竟然来到慈宁宫门外叫嚷,难道他们不知道太后和皇上此刻都在慈宁宫内吗?

自从范文程和洪承畴等人主持修订了宫廷礼仪之后,清廷也开始按照明廷的样子,有了初步的礼制建设,六部之中的礼部也已经建立起来。像是这种在皇上面前大呼小叫的行为是大逆不道,济世实在是行不通何人如此大胆。

咯吱一下,书房的门被推开了,布木布泰和几个嬷嬷走了进来。顺治立刻起身道:“额娘。”济世也立刻跪下道:“参见太后娘娘。”

布木布泰道:“济世先生请起。”

济世刚站起来,顺治就问道:“外面是何人喧哗?”

布木布泰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神色,她当然也听到了慈宁宫外面的喧哗声,所以特地派出几个宫女去了解了情况。没想到当情况传回来的时候,布木布泰方寸大乱,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正好皇帝和济世正在慈宁宫上课,她一个女人家,先要保护自己的儿子,第二就是想来问问济世的看法。

她回头对一个宫女道:“容嬷嬷,带皇上出去,另外告诉外面的侍卫,把慈宁宫的大门看住了,没有本宫下令,谁也不许进来,否则视同谋反。”

“嗻。”老宫女应声道。

容嬷嬷把顺治带出去,顺手关上了房门,房间内只剩下了济世和布木布泰二人。济世有些尴尬,这个布木布泰的绯闻他听得多了,首先是多尔衮,这几乎就是清廷高层心照不宣的事情了。另一个就是洪承畴,传闻当年洪承畴心甘情愿投降清廷,也是太后用了美人计的缘故,当然,这其中的真假无法考证。

现在房间里又剩下他们二人,济世是一个儒家老夫子,对于这种事情自然是非常不自在。

“太后娘娘,这。”济世话还没说完,布木布泰就打断道:“今日是特地来求教济世先生,如今的局面如何处理。”

“嗯?”济世一愣,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布木布泰这话是什么意思。

布木布泰道:“先生可知道外面叫嚷的都是些什么人。”

他摇了摇头,外面是什么人在叫喊他怎么会知道。布木布泰道:“是克勤郡王罗洛宏,还有辅国公巩阿岱,以及贝子锡翰、屯齐等人。”

“哦?”布木布泰这么一说,济世的脑子就飞速运转了起来,这些人在清廷当中都是挂了号的,也就是多尔衮的反对派。就说这个领头的罗洛宏,他可是代善的孙子,代善什么人,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大儿子,当年后金的大贝勒,也是皇太极的铁杆支持者。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明摆着要篡位,代善这一系的人肯定都不服。也就是说,罗洛宏是保皇派的代表人物,至于巩阿岱、锡翰、屯齐等人跟他也是一样,都是宗室,也是保皇派。多尔衮领兵出征,说后方有些人他不放心,说的就是这些人。

原先,豪格、鳌拜等人都是坚定的保皇派,或者说是反多尔衮派,就算是这次跟多尔衮一起出征的遏必隆、索尼、苏克萨哈等人,其实也都是坚定的保皇派,要不然顺治死的时候也不会指定这群人给康熙当顾命大臣了。

只是没想到,因为高衡的到来,原先的一只小蝴蝶现在已经变成了庞然大物,鳌拜跟着西路军一同覆灭,这历史上的四个顾命大臣就顺理成章少了一位。而多尔衮亲征兴华军,又把剩下几个大臣全部带走,去了军中,多尔衮这一招实际上就是釜底抽薪,把这帮人留在京师,他不放心,最好是全部带在军中,这样从大义上说是为国效力,这帮人也没啥好说的。

但是多尔衮再厉害,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反对派都带在南下大军之中,比如罗洛宏等人依旧留在了京师,可是今天,他们竟然收到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消息。

宗室的势力盘根错节,即便是在多尔衮军中,也有效忠宗室的人,罗洛宏安插一两个心腹在多尔衮军中没什么问题,毕竟大军足足七十万,不一定非要是满人,汉人来送信也是可以的。

多尔衮在南京**的消息终究是纸包不住火,还是被罗洛宏等人知晓了。这下,整个反对派哗然,宗室哗然,京师都快哗然了。

罗洛宏等人万万想不到,多尔衮竟然胆大包天,公然在南京城外玩黄袍加身这一出,这不是公然谋反是什么,要知道,顺治就算是年纪再小再无知,他也是正牌皇帝,也是各方妥协之后拥立的皇帝,现在多尔衮公然**,将顺治放在什么位置,将宗室放在什么位置,将整个清廷的高层又放在什么位置?

罗洛宏忍不住了,在他知道这个消息的第一刻,他就立刻开始联合人手,现在多尔衮领兵在外征战,京师的情况只要他们反对派联合起来一定能控制住,有道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至少他们要把京师控制住,把顺治皇帝保护起来,然后宣布多尔衮的罪状,将其押解回京受审。这才是罗洛宏等人在慈宁宫外叫嚷的原因,他们首先是要把皇帝给抬出来。

听布木布泰说出了这些人的名字,济世反应过来,小心翼翼问道:“莫不是摄政王殿下在外做了什么?”

布木布泰叹了口气,面露难色,一时间不知道这话应该从何说起。说实在话,这个选择对于布木布泰来说也确实太难了一些。带入后世的视角,一个女人夹在自己情人和儿子中间,自己的情人要夺取自己去世丈夫公司的财产,还要把自己的儿子从总裁的位置上拉下马。但反过来说,情人当了总裁之后也不会亏待自己,这个选择题也太难做了。

冷场了半晌,布木布泰才缓缓道:“先生猜得不错,多尔衮在南京**了。”

“啊?”如同平地一声惊雷,济世都愣住了,他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但是见布木布泰一脸笃定的表情,他知道,这肯定是事实。也是多尔衮确实能干出来的事情,实际上,从一开始,济世就觉得顺治的位子可能会不稳,毕竟多尔衮在清军中的威望太高了,这次带领数十万大军南下,一旦平定西南,把残余的明朝势力全部消灭,那么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大清国第一人。

试想,统一华夏这么大的功劳,谁与争锋。那么班师回朝之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大军拥戴多尔衮上位的局面,但是济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如此迫不及待,这还没打完仗呢,竟然就要在南京**。

“太后怎么想?”济世试探问道,这件事情实际上布木布泰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布木布泰坚定反对多尔衮,多尔衮恐怕就很棘手了,如果布木布泰表态支持,那么顺治就危险了。

没想到布木布泰不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反问道:“先生怎么想?”

“这。”这回倒是把济世给问住了,这种问题,回答不好就是个死,理论上说,济世是不想卷入这种皇室冲突的,但他偏偏是皇帝的老师,说白了,多尔衮要真是上了位,肯定要清洗顺治身边的人,他这个帝师恐怕也难逃干系。

但不管有没有关系,这公理济世还是明白的。他深吸一口气回答道:“摄政王此举若是真的,乃是叛乱谋反,大逆不道,大清天下可共伐之。”

布木布泰一愣,没想到济世态度如此坚决,此刻,作为一个母亲,心中这种保护幼子的情绪占了上风,确实,多尔衮这么干就是谋反,而且一旦上位,顺治就危险了,虽然不一定会被杀死,但可以肯定的是,一辈子都会被软禁起来,而且多尔衮的手段布木布泰清楚。

作为太后,作为满清的高层,布木布泰也是饱读诗书,这华夏历史上把小皇帝想办法弄死,然后自己上位的事情太多了。比如曹魏的曹髦,比如南北朝时候南朝的小皇帝刘义符等等。这都是前面活生生的例子,布木布泰不敢赌,谁知道多尔衮会采用什么手段,他不会动自己,但不代表不会动顺治,毕竟顺治可是跟多尔衮没有血缘关系。

布木布泰问道:“先生以为,现在应该怎么做。”

济世道:“不妨让宗室进来,听听他们的意见,既然他们来慈宁宫求见皇上和太后,说明他们一定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恕在下直言,如果想要保护皇上的安全,手中没有军队可不行。虽然京师和北方的大部分兵力都被摄政王殿下带走了,但是京师附近依然还剩下了少量兵马,这些人都可以成为效忠皇上的军队。”

济世这话说的倒是没毛病,多尔衮领兵南下之后,京师不是说就没有兵力了,相反,基本的防务能力还是有的。顺治登基初期,京师外围就建立了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九门步军营等部队,这些都是负责京师防务的军队。当然,多尔衮南下,抽调走了大部分兵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