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第490章 荡平江西

第490章 荡平江西

书名:烈火南明二十年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6 10:08:51

公元一六四九年夏季,这一年的夏季格外炎热,特别是安南、广西地区,这里本来就是低纬度地区,距离赤道较近,所以在小冰河期气候异常的情况下,显得特别热。不过虽然如此,这一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倒是没有干旱方面的风险。

桂林之战结束已经有三个月,兴华军因为也受到了一定损失,并且大部分都是步兵的原因,所以没有办法对清军进行大规模追击,而且最重要的是,清军撤走之后,湖广南部,广西北部,还有广东一带成了军事真空地带,这里的老百姓并没有被赶尽杀绝,虽然经历历次战乱,人口损失不小,但各方军队撤走之后,老百姓开始逐渐回流。

故土难离,这是华夏人的家乡情结,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愿意去壕镜或者去琼崖,或者是远渡重洋去南洋重新谋生,但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留在家乡的。既然现在已经没有军队威胁,民众自然就陆陆续续回来了。

兴华军一边追击,一边还要忙着接收这些地带,广东暂时是顾不过来了,兴华军也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但是广西一带,肯定是要收归囊中的。所以兴华军忙着接收地盘,自然也就放慢了脚步,毕竟民众才是最重要的,此时,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兴华军从安南出发,打入广西,在华夏的土地上作战,那么民众、人心才是头等大事。

本来对于统帅部来说,这是个头疼的事情,因为这势必会耽误接下来的作战行动。按照统帅部和高衡的意思,清军在桂林之战中遭受重创,此刻正是趁热打铁的时候,总不能再给清军一年半载的时间进行恢复,所以,制定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尤为重要。

谁能想到,这时候出了黑天鹅事件,金声桓竟然在江西反叛了,这无形中帮了高衡的大忙。虽然统帅部判断,以金声桓的实力,肯定是顶不住清军猛攻的,但拖延几个月时间应该没问题,毕竟江西也算不小,清军南北夹击,要清扫不少城池。

但是对于金声桓其人,高衡是嗤之以鼻的,要知道,明末跟清军作战的军头数不胜数,但是高衡对这些人的判断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是否投降过清军,如果你是在原非清军体系下作战的军头,比如李定国、秦良玉、沐天波就属于这种,要不就是农民军,要不就是明军,你只要跟清军作战,你就是好汉。

但你如果是在清军体系下打过仗,然后又借着什么反清复明,或者其他什么名义来起兵反清,那就基本上被高衡认定为两面三刀的典型。因为这些人既然能一上来就投靠清军,说明本来就不是什么意志坚定的人,只不过是因为清军许诺的好处没有获得,或者说不满足于清廷给他的位置这才起兵反叛。

这种典型的代表就是三藩之乱,难道吴三桂他们是真的要反清复明吗?不过是想自己做皇帝罢了,拉虎皮做大旗的事情,他们干得出来,这种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是什么为国为民的好人。金声桓实际上也是这种,都已经是江西提督了,永历朝廷也完了,你现在起兵反清,算什么事?

高衡对成子龙等人说过,如果是秦良玉这种人反清,兴华军就算是拼了命也要帮帮场子,但是金声桓这种就算了吧。而且高衡也不看好金声桓反清,毕竟清军虽然在兴华军面前是手下败将,但是在金声桓这种人面前又是虎狼之师。

桂林府,这里已经变成了兴华军临时的前线基地,高衡和成子龙从台岛返回,在壕镜登陆之后,便马不停蹄赶回桂林,当然在此之前,他已经跟马士加路也有过交流。好在这个佛郎机人还算是比较配合,并且愿意跟兴华军合作,而且还主动提出可以用自己的舰船帮助兴华军运兵,甚至可以提供一百个葡萄牙火铳兵进行支援。

当然,这点兵力高衡肯定是看不上,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既然马士加路也愿意合作,不如先争取过来,至于收回壕镜的事情,其实不用太着急。只要击败了清军,华夏一统,壕镜自然就会回来了。

回到广西之后,高衡直接在桂林设立前线指挥部,就在桂林统率全军,成子龙和景昭等人则赶回统帅部,协调后方事宜,高衡给他们的时间是一个月,一个月之内,务必将兴华军的兵员损失给补充完全。

好在,这个任务对于统帅部来说难度不大,毕竟兴华军几个建设兵团可不是吃干饭的,不仅仅是高平府和琼崖,云南地区的土司力量也是可以完全动员起来的。所以补充火铳手和骑兵还有辎重兵的损失完全没问题。

再加上桂林之战中受伤的士兵也不是全都失去了战斗力,除了缺胳膊少腿的重度残疾士兵之外,但凡能治好的,全都可以归队作战,这部分士兵有数千人,不管怎么说,只要是归队的士兵,那就可以归于老兵行列了,见过血打过仗就不再是新兵了。

水师方面,补充起来也很快,下龙湾船厂的产量可不是开玩笑的,舰船的损失很快就能得到补充。还有马士加路也和郑成功的合作,水师的舰船甚至比战前还要多得多了。主要就是在水兵的补充方面,其实这个问题也不大,水师的士兵无非是两种,一种是操纵船只的水手,一种是负责作战的士兵。

陈永素将原先的兴华军水手全部拉到一线,对一线作战的水兵进行整补,而缺位的水手则在民间进行大规模征召,他们不用承担作战任务,只要听指令划船就行。这些人甚至不用太通水性,只要满足力气大、听指挥、不晕船的条件即可。如此以来,陈永素手下的兴华军水师很快恢复了战斗力,完全可以再次承担重大作战任务。

到了五月的时候,兴华军的战力已经基本恢复,湖广南部和广西全境都被兴华军控制,广东的西部地区也有兴华军在活动,高衡认为,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可以继续北上,攻伐江南了。

根据高衡和统帅部的估计,实际上清军就算是撤兵,也不可能一口气撤到长江以北去。毕竟,江南地区曾经是大明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大明主要的税收中心。特别是南直隶和闽浙一带,一直有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北方经过连年战乱,别说是其他地方,就说京师,在崇祯时代也是饥民遍地,清军入关之后,因为战争还没结束,并没有多余力量对这种情况进行修正。不仅如此,还搞出了满汉之分的事情来,把京师一分为二,形成了内外两城。所以更加加重了北方汉民不满的情绪,有鉴于此,清廷也不傻,这时候如果放弃江南这个税收的来源,自己的财政将会更加困难。

这就是多尔衮和清廷自己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了,就像是一个饥民已经从烧开的锅里抓到了食物一般,虽然手上烫,可他不舍得放开食物。满清已经建立了大清,这就标志着他们不再是一个部落联盟,而是一个国家,至少从明面上来看是这样的。

所以多尔衮和清军决不能放弃江南地区,放弃了江南,只守住江北,那就是一穷二白,清军很难治理这么大的国家。如果清军只是搜刮一波然后再次退出关外,那就跟以前一样,大清国自己又变成了打草谷的部落,那多尔衮建立大清的意义何在?

如果不放弃江南,那清军势必就要投入兵力守住江南,兴华军也就要在江南跟清军主力进行总决战,决定江南的归属。多尔衮丝毫不怀疑,江南,就是决定他和高衡生死的关键。兴华军得到江南半壁江山,清廷退出关外,甚至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兴华军科技发达,如果得到海量的财力支撑,这游戏就没法玩下去了。反过来说,清廷如果稳稳把控江南,以他们占领区的体量来对兴华军进行消耗,兴华军迟早有一天会被拖死,所以江南之战,极为关键。

两个十七世纪最杰出的统率,势必要在江南的土地上碰一碰,来决定最后的前途命运。多尔衮在京师平定局势之后,便马不停蹄,火速南下,重新加入军队之中。而此时,江西的局面已经基本被多铎控制住了。

“报!大帅,情报军急件!”桂林大营之中,高衡刚吃完早饭,就有卫士将前线的急件给送过来了。清军兵败之后,陆涛的情报军获得了广阔的活动空间,陆涛授意情报军的将士在各处活动,搜集讯息。江西金声桓反叛事件爆发之后,情报军的将士已经在江西边境活动,从江西出逃的难民和乱兵口中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

还有不少将士干脆直接深入江西内部,想方设法打探消息,将金声桓的情况记录下来。

高衡放下饭碗,秉持着早餐要吃好的原则,高衡的早餐还是比较丰富的,当然,这个丰富是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有大米粥、面饼还有鸡蛋。这其实不仅仅是高衡独一份的早餐,兴华军的士兵们都能得到同样的饮食,这也是兴华军凝聚力强的原因。毕竟后世拿破仑曾经说过,军队的士气来源于士兵的胃。

“念!”高衡擦擦嘴道。

那士兵立刻道:“前线战报,江西金声桓被多铎和阿济格南北夹击,兵败如山倒,清军数万兵马已经合围南昌城,正在发动猛烈攻势,金声桓所部士气低落,战斗力很差,南昌城危在旦夕,即将城破。”

高衡摇摇头道:“早知道会这样,金声桓不过是担了一个江西提督的名声而已,他还真以为自己就是江西提督了。且不说江西的大权实质上被把控在清廷派来的巡抚手里,就光说金声桓自己手下的军队,他能控制多少人,无非就是那些从平贼军出来的手下罢了。其他的卫所兵就是一盘散沙,拿起武器的农民而已,能有什么战斗力。就他自己的平贼军也是垃圾,在八旗精锐面前根本不够看。”

高衡挥了挥手,示意卫士退下。金声桓虽然完了,也没给清军造成太大损失,但是金声桓起兵让清军很是费了一番功夫,本来应该休整的清军根本没有得到休整的时间。按照原定计划,清军如果快速回退,就能在南直隶进行休整,兴华军若是北上攻击,清军就形成了以逸待劳的态势,但现在,清军没有得到休整,即便兵力得到补充,也无法进行有效训练,势必成为一盘散沙。

果然如高衡所料,数日后,江西再次发来急报,清军围城一月,本来起事仓促,南昌就没准备多少粮食,就算是有府库的官粮,也都先紧着军队吃,所以城中粮食用尽,以至于到了城内的老鼠野猫都被捕杀殆尽的地步,下一步就是人相食了。

最终,城内有人为了活命出逃,导致守城士兵士气低落。清军后方的重炮也运送过来,多铎架起大炮猛轰城头。不出三日,人心散乱,南昌城破。金声桓本来还想进行巷战,结果部下全部逃亡,他成了孤家寡人,自知走投无路,于是自己回到帅府的荷花池投水自杀。姜日广等人也被入城的清军全部抓获,多铎命令活剐了姜日广一干人等,又将金声桓的尸体从荷花池打捞上来,五马分尸。

最终,金声桓叛乱被清军一举荡平,剩余兵卒全部投降,多铎将攻打江西获得的汉军兵卒还有俘虏的南昌民众全部编入了饥兵之中,让他们充当炮灰力量,也算是补充在桂林之战中的损失。这样一下子获得了十万饥兵,使清军的力量得到扩充。至此,江西战乱结束,多铎、阿济格集结大军,继续往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