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123章 方老师真乃点子王

第123章 方老师真乃点子王

书名: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9 09:53:22

颁奖大会结束,古桦、蒋紫龙、陆遥陆陆续续地离开,方言都会到燕京火车站送一送。

挥手送别以后,再回到《十月》编辑部。

办公室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张仲锷终于回归中长篇小组,不用继续在家反省。

《苦恋》风波仿佛没有发生过一样,一切都回到从前,照样中午的时候,聚众打牌。

每次打牌,方言总会拉上张仲锷,借着热闹的牌局,让张仲锷重新融入到大集体当中。

陆元炽、章守仁、田增翔等人也是看破不说破,非常愿意配合,打得是其乐融融。

一三五,打桥牌。

二四六,打升级。

周日在家反思,方言啊方言,你怎么如此堕落呢!专业作家的创作任务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新的一天开始了,接着奏乐,接着舞。

“现在不只是《十月》,很多期刊和报纸都开始重视爱情这个题材的作品。”

陆元炽扫视三人,终于谈起了工作。

章守仁放下牌,“据我所掌握的,光是燕京报刊,《人民文学》、《当代》、《燕京文学》、《青年文学》这十几家,都在争夺爱情文学的稿子,显然上面也意识到堵不如疏,与其禁止琼谣,倒不如满足广大读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估计接下来这把火会烧到全国。”

“是啊。”

陆元炽感慨:“虽然出版社有小方的《山楂树之恋》拔得头筹,但如果后续找不到和《山楂树之恋》匹配的作品,后劲不足啊。”

方言笑着说已经跟约了两篇稿子,一篇是王朦的《相见时难》,一篇是张婕的《方舟》。

陆元炽沉吟道:“单单这样,恐怕还不够,有没有别的什么法子,能让《十月》在这次爱情文学风暴之中,脱颖而出?”

田增翔、章守仁、张仲锷等人纷纷看向方言,方言挑了挑眉,你们都看着我干嘛?

陆元炽问道:“小方,你怎么看?”

方言思考了会儿,“参加了优秀中篇奖以后,我有了这么个想法,《十月》是不是可以像《文艺报》一样,也办一个文学奖?”

“创办文学奖?”

陆元炽、章守仁等人心里一惊。

“对,目前的文学奖,全是由作协以及旗下单位创办的,还没有任何一家文学期刊创办过文学奖,如果《十月》能先下手为强……”

方言说左看看,右看看。

章守仁顺着他的想法往下说,用评奖的手段来吸引和凝聚作者、读者,就可以提升《十月》在业内和读者群体里的口碑和影响力。

毕竟,《十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可是目前已经有优秀短篇、中篇奖,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很快也会成立。”

张仲锷皱了皱眉。

“张老师说的对,不管是数量、门类,还是关注度和影响力上,我们怎么能和重大文学奖项相比呢?”贺新提醒了一句。

众人议论纷纷,支持也有,反对也有。

文学奖的成败,跟《十月》的兴衰荣辱、名声口碑挂钩,一旦失败,可就成了笑柄。

“我们可以不从篇幅入手。”

方言说:“而是从题材和类型下手,比如谍战、军事、历史、乡土,现在既然爱情题材这么热门,就先从‘爱情’开始,遴选一批作品,引导创作,从而推动爱情这股文学潮流。”

“岩子这個建议好啊!”

“不管其他报刊登了多少爱情,到头来由我们来评选,等于我们借了他们的力,把《十月》打造成爱情的主阵地。”

“没错,《十月》文学奖就成了风向标。”

“………”

田增翔他们一经点拨,思路大开。

章守仁赞同道:“不只是风向标,引导潮流、宣传刊物、聚拢作者,都可以借助这个文学奖,如果办成了,《十月》在全国的局面就打开了。”

陆元炽颇为满意,“而且《十月》敢为人先,给其他文学期刊奖的设立提供了范例和参考,不管成与不成,对文学界都是大功一件。”

“时间上,最好能在10月颁布公告。”

方言建议首届《十月》文学奖,在1982年2月底,也就是年底正式公布获奖作品。

此话一出,瞬间引发所有人的讨论。

方言看到这一幕,眯了眯眼。

现在是爱情题材,以后可以搞个悬疑奖、科幻奖,像爱情一样得到正名。

这年头,悬疑、科幻等题材在华夏文坛,还是一片荒地,需要有一个又一个拓荒者。

“小方到底是年轻人,脑子活,主意多。”

陆元炽忍不住多夸几句。

章守仁、田增翔等人无不赞同,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的能力,再过个几年还得了!

“诶,赢了!”

方言这把不控分,杀了个痛快。

“好你个小方。”

陆元炽哭笑不得,“刚夸完你,你这个年轻人就这么欺负我们这些老同志?”

…………

《十月》文学奖的方案和评选标准,编辑部整整讨论了一个下午,渐渐有了个轮廓。

太阳落下,方言骑车回到南锣鼓巷。

就见邮递员正在挨家挨户地送信,一下子就认出了这位经常给自己送汇款单的胡师傅。

“方老师!”

胡师傅也注意到他,从邮包里找出一封信:“刚准备到您那儿去,这是您的信件。”

方言扫了眼,地址来自燕京大学,没有第一时间拆开来看,而是想到了陆遥的提醒。

于是掏出烟递了过去,边走边聊。

“别提了,邮递员的糟心事多了去了。”

胡师傅苦笑:“不说别人,就说我吧。”

方言给他点火,耐心听着。

就听胡师傅唉声叹气,儿子小胡今年又落榜了,不准备支持他三战,想让他顶了自己的班,子承父业,当邮递员,自己也好退休。

这年头,邮递员不仅是铁饭碗,更是金饭碗,邮局会配备凤凰牌自行车,相当体面。

“这是好事啊。”

“是啊,方老师您也这么觉得是不是,可这个小兔崽子竟然瞧不上。”

“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嫌邮递员风里来,雨里去,又苦又累,嫌我干了大半辈子,没有升职进步,就连封表扬信都没有,您瞧瞧他这什么思想觉悟。”

“胡师傅,您也别太生气。”

方言劝了几句,“他还只是个孩子。”

“是啊,小孩子不懂事,哪有自己给自己送表扬信的,害不害臊。”胡师傅说,“就算要颁表扬信,那也是该先颁给那些乡间邮政所的邮递员,他们更值得这份荣誉。”

“乡间邮政所?”

方言隐隐约约来了丝灵感。

“您别看我这邮递员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可好歹是在大城市里边,我一个战友在乡里当邮递员,那才叫一个辛苦一个累。”

胡师傅抽着烟,絮絮叨叨。

那时候乡里电话少,村通网就更不可能了,跟外界的联系基本靠写信,有时候一封信甚至要等上十几天,乡间的邮递员就成了维系山里山外、村里村外亲朋好友之间的桥梁。

包里装满信封,也装满人们满满的期待。

“好一点的还有头驴,差一点的干脆就是靠脚底板,非常辛苦,挑着邮包,长年累月奔波在山里水里,跑一趟邮要四五天,老婆孩子经常见不着面,这么一走,就是几十年。”

胡师傅吐了口烟,“跟我战友一比,跟他们一比,我哪还有脸要什么表扬信啊。”

“都值得,你们都值得。”

方言说:“都是在为人民服务。”

胡师傅笑道:“可不是嘛,还是您觉悟高,不像我家那个兔崽子,思想觉悟忒低了。”

“他以后慢慢就会了解您的苦心了。”

方言又递了一根烟,

“但愿吧,但愿吧。”

胡师傅把烟放在耳朵旁夹住,“不能再抽了,时间不早了,我得赶紧接着送信了,谢谢您的烟,也谢谢您愿意听我这么絮叨。”

“应该是我谢谢您。”

方言道:“谢谢您给我讲了这么多好故事,不知道您愿不愿意把您和您战友的这些故事,借给我写成?”

“方老师您打算写咱们邮递员?!”

胡师傅也听过邮电系统找专业作家的事。

方言笑着点了下头,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那敢情好啊,我到现在都没看过一本写我们邮递员的,您要用,尽管拿去用。”

胡师傅问到时候出了样刊,能不能给他一本,准备拿给他家儿子好好看,好好学。

“当然可以!”

方言满口答应下来。

胡师傅连声道谢,挥手道别。

方言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身材瘦小,佝偻着背,肩膀塌着,夕阳下,却像一座山一样。

若有所思地迈进屋,看到墙壁上的方援朝遗像,再回想自己的上辈子,轻轻叹了口气:

父爱如山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