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13章 一花引来百花开

第13章 一花引来百花开

书名: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9 09:53:22

最新一期的《燕京文艺》已经不知道经过多少手,文代会的代表团将近一半都看过了《牧马人》,甚至传到主席团的手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汪曾其作为《燕京文艺》的前主编,第一个说话,“艾老的这首诗,这篇小说引用得好啊,契合主题,你们几位觉得呢?”

“这诗,我是在38年、39年写的,隔了40多年了,想不到还有人记得,还用的这么好,这个叫‘方言’的年轻人在会场吗?”

艾清感慨不已:“我想见见他。”

王朦摇了摇头,“他是我们刚刚挖掘的作家,很年轻,但很有才华。”

李尧堂(巴金)笑眯眯道:“上山下乡把大量的青年人扔进大熔炉磨炼,教会他们懂得怎样写作,然后大批大批青年作家从生活里涌现出来,这次出席大会的仅仅是他们的代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是啊。”

汪曾其指了指期刊,“不过这个方言跟刘心午、卢信华他们不一样,《牧马人》虽然也有虚构,但感情浓烈,向往美好,有对过去的反思,但落笔是在将来,能这么深刻反映这一时期生活的作品,至今也不多见,不多见呐。”

“我们跟这個小同志聊天,他说他要在《牧马人》做一种不同于伤痕小说的尝试,从种种伤痕中反思,找到能让人前进的力量。”

王朦笑道:“管这个叫‘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

李尧堂、汪曾其等人互看一眼。

“对,对伤痕文学更加深入,用更加冷静、成熟、积极的态度去审视那段历史。”

王朦在方言原话的基础上,加上他和整个编辑部的理解,试图定义这个“反思文学”。

“审视?反思?”

李尧堂沉吟片刻,“我最近在翻译亚·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想法,回顾那段历史,总会有新的思考。”

“巴公也有同样的想法?”

王朦又惊又喜。

“嗯,我准备写一本书,书名就叫《随想录》,把我那十年的所见所闻、是非对错,还有自省和反思,全部实事求是地写下来。”

李尧堂语气深沉道。

“等巴公写好了,我一定要拜读。”

艾清转头看向王朦,“你们燕京文艺挖掘的这个方言,挖掘的好啊,他和他的《牧马人》,说不定能给整个文学界,提供一种在伤痕的框架之外的新思路,一种反思的文学。”

王朦兴奋道:“我们编辑部也是这么想的,燕京文艺接下来要以《牧马人》为起点,争取推出一系列的反思文学作品。”

“好啊。”

汪曾其拍了下手:“就像文代会上,那位在祝词里说的,咱们文艺界的春天到来,我想这个反思的文学,或许能给整个朦胧伤痕的文坛,注入不一样的活力。”

“这也符合文代会重新确立的‘双百’精神。”

李尧堂颇为欣慰地笑了起来。

现如今,文坛有五四时期的老将、五四以后各阶段出现的作家、有建国以来培养起来的各流派的作家、有锋芒毕露的新秀,也有重返文坛的归来作家、复出作家。

五世同堂,盛世空前。

只有伤痕一种文学思潮,未免有些单调。

《牧马人》抛砖引玉,也许能成为引动百花齐放的那朵花。

休息室里的众人,很快达成了共识。

“我觉得,像方言这样的青年作家,我们应该多多地培养和爱护。”艾清提议道,“巴公,让《收获》转载《牧马人》,如何?”

“不只是《收获》,这次的代表团也有来自《沪市文学》、《萌芽》的编辑,我想干脆共同转载,把《牧马人》带到沪市。”

李尧堂笑脸盈盈。

“依我看,不如这样,趁着全国的文学出版社齐聚这届文代会的机会,请他们把《牧马人》转载到自己的期刊上,造出一个全国性的声势,把这股反思的文学浪潮推向新**。”

汪曾其左看看,右看看。

“汪老的想法比我们更进一步,本来我们打算在《燕京文艺》设置一个评论专栏,专门点评《牧马人》,如果真能像汪老说的办……”

王朦情绪激动:“真的是太好了!”

周围的人对视了一眼,觉得是个好主意。

不只是各大出版社愿意出这个力,《小说月报》、《文艺报》等文艺类报纸也帮忙。

这一趟,李清泉和王朦收获颇丰。

会议一结束,两人直奔《燕京文艺》编辑部,召集众人,当场宣布这一天大的好消息。

王洁作为挖掘方言的编辑,震惊得目瞪口呆,人还在,但魂儿实际上已经走了一会儿。

“这一期,至少要加印3万。”

王朦笑道:“不,加印个5万册!”

“真的有这么成功吗?”

李悦等人面面相觑,惊大于喜。

“是啊,方言的《牧马人》赢得了满堂彩。”

李清泉负责给评论专栏约稿,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想不到丁铃、汤本、胡德培、李镜如等人听到是点评《牧马人》,全都同意了。

“不过可惜茅公、曹公忙于作协、剧协的大局,不然也请他们看看,他们和巴公、艾老、曾老一样,都喜欢提携年轻作家。”

王朦幸福地叹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方言都要一鸣惊人了。”

周雁茹欣慰地看了眼还在发呆的王洁。

“还有我们!”

王朦眼神里充满期待,“《牧马人》如果能打响反思文学的第一枪,《燕京文艺》也可以乘势,扛起这一面反思文学的大旗。”

“我跟季老师、小王已经跟王婕、茹芷鹃她们约好了,稿子都往反思的方向上写。”

周雁茹如实汇报道。

“那就好。”

王朦环顾四周,“对了,还有方言,他人呢,平日里见他来编辑部来得挺勤快?”

“小王!”

听到周雁茹喊了自己一声,王洁如梦初醒,才意识到众人正看着自己,急忙说:

“方言今天没来,说去香山看枫叶。”

“爬香山?他倒颇有浪漫主义的嘛。”

王朦摇头失笑,“那就等他来编辑部,周老师,小王,就烦你们跟他聊聊写稿的事。”

王洁拍胸脯,“王老师,师父,你们放心吧,包在我身上,方言还欠我3篇稿子呢!”

“是嘛!”

顷刻间,众人笑成一团。

屋子里,充满着欢快的空气。

周雁茹收敛笑容,低声对李清泉、王朦说:“关于方言,有件事我要和你们商量。”

(PS:现实里,《牧马人》的原著,《灵与肉》也是全国的出版界和文学界推波助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