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241章 通俗文学上桌吃饭

第241章 通俗文学上桌吃饭

书名: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9 09:53:22

12月底,红学会在恭王府召开座谈会。

方言一进屋,立马感受到无数道目光向自己投来,毕竟,自己最近可是文坛的风云人物,褒贬不一,争议不断,还被喊成“文妖”。

“小方!”

万佳宝坐在第一排,招了招手。

“先生。”

方言走了过去,就见跟他并排坐着的,还是这次受邀特别出席的李尧堂、章光年等人。

微微弯腰,挨个问候。

“茅公故居的事,可别忘了。”

李尧堂看了眼章光年。

方言不禁意会,点了下头。

老师的故居作为燕京第一批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逸豪奶奶亲笔写了个匾额,后天会在后圆恩寺胡同的宅子举办揭牌仪式,然后四合院会被辟为陈列馆,对公众开放。

“你呀,一点儿也不让人省心。”

章光年眯了眯眼:“我们前脚才刚夸你得了文学奖,后脚就又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知道现在在报纸上,别人都是怎么说你嘛。”

“知道,文坛之妖。”

方言不以为意。

“惮帅成封建,文妖乱是非。”

李尧堂缓缓道:“你觉得你是不是妖呢?”

方言摇头失笑:“‘文妖’喊着不好听,既然都说我入了魔,不如叫我‘文魔’吧,好歹能沾一沾‘诗魔’白居易的光。”

“哈哈,你倒是想得挺美!”

万佳宝和李尧堂他们互看了一眼。

“不瞒您说,不管是叫‘文魔’,还是‘文妖’,其实我都无所谓,那些人摆不出事实,讲不出道理。”

方言道:“他们越急,我就越乐呵。”

“这么说,你不觉得自己错了?”

章光年露出玩味的笑容。

“我没错,如果我有错,那就是我坚持文学要百齐放。”方言说,“文学难道不应该扎根在各民族和地域文化上,开出不一样的吗?让沪市开出白玉兰,让粤东开出木,让江浙……”

“通俗文学呢?”

李尧堂投去意味深长的目光。

方言嘿然一笑道:“也是一样的道理,总不能只许严肃文学、纯文学灿烂,不允许通俗文学绽放吧?不然,还怎么叫百齐放呢!”

万佳宝颇为欣慰道:“你这张嘴啊,怪不得他们说不过伱,要喊你叫‘文妖’。”

“嘿嘿,那都是先生们教得好。”

“哈哈哈,你这话里有话啊。”

顷刻间,众人放声大笑。

李尧堂卸下故意装出的严肃面孔,慈眉善目地夸起方言,显然也是支持通俗文学复兴。

“就像你说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有明确的区分,但没有明显的界限,严肃文学可以是通俗的,通俗文学也可以是严肃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就像《红楼梦》。”

“巴公说的极是。”

章光年道:“《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在古代的士大夫眼里,都是通俗文学,然而现在,这样的通俗是华夏文学的经典。”

方言冷不丁来一句,没准自己的《一代宗师黄飞鸿》,甚至金镛武侠作品,将来也会入选教科书,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文学经典。

“你倒是会顺杆儿往上爬。”

万佳宝笑骂了一句。

方言嘿然一笑,就见章光年请教李尧堂、万佳宝等人如何收场。

万佳宝反问:“作协怎么看待这件事?”

章光年道:“经我们研究讨论,人民群众需要通俗文学,应该给予通俗文学更大的发展空间。”

李尧堂语气里透着满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沙陆墟同志的《粉墨生涯》?”

方言和章光年面面相觑,纷纷摇头。

李尧堂随即解释到,《粉墨生涯》写的是梨园艺人跟军阀势力之间的斗争,同样也是通俗文学,也是武侠。

上半年,《新民晚报》连载了这部武侠,由于文笔流畅,雅俗共赏,反响热烈。

为此,沪市作协和文联联合召开了一个“沙陆墟通俗文学作品研讨会”。

“巴公的意思,是由作协牵头组织一个类似的‘通俗文学作品研讨会’?”

章光年心领神会。

李尧堂点头,说由作协牵头,燕京作协、沪市作协、华夏当代文学研究会等单位配合,共同举办全国性质的“通俗文学作品研讨会”,重点讨论《一代宗师黄飞鸿》、《巾帼英雄》、《断魂枪》、《粉墨生涯》等武侠作品。

再由媒体,公之于众。

通过为通俗文学定性和造势,给整场争论画上一個句号。

方言挑了挑眉,已经可以预见到武侠、爱情、悬疑、科幻等通俗繁荣畅销的场面。

这下,通俗文学要复兴了!

…………

红学座谈会准时召开,中央台的副台长戴临风和王扶霖导演,在会上提出成立顾问委员会的意见,特别是剧组目前急需一个编剧组。

之前确定的编剧蒋和森,虽然有学者的严谨,然而,并不适合撰写电视剧的剧本。

方言,一下子成了呼声最高的替补之一。

好在李尧堂、万佳宝、吴祖湘等人替自己挡了回去,最后,在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确定了三位新的编剧人选。

写过《谭嗣同》电影剧本的刘耕路、燕京社科院研究员周雷和淮北师院年青教师周岭。

随后,三人做了以下的分工。

对《红楼梦》素有研究但缺少创作经验的周雷,负责前四十回的改编,刘耕路负责改编矛盾丛生的中间四十回,而后四十回,由“脂批派”的坚定拥护者的周岭,负责改编。

原先的编剧蒋和森,来担任《红楼梦》电视剧的文学顾问,指导三人的剧本创作工作。

看着会议室里热闹的场面,方言总算明白,为什么87版《红楼梦》看着这么别扭。

一会儿“尊钗贬黛”,一会儿“扬黛抑钗”,合着编剧来自各流派,思想不统一啊!

但这一切都跟方言无关,他被王扶霖请去担任电视剧的表演顾问,只抓表演上的事。

到时候,金陵十二钗都要好好地调教!

………

会议讨论出来的结果,第二天就被《文艺报》报道出来,由21位专家组成红楼顾问团。

王朝闻、王昆仑、万佳宝、沈丛文、朱家溍、蒋和森、启功、吴世昌、周汝昌、邓云乡……

方言,赫然排在顾问团的末席。

这篇新闻一出,立刻引来守旧的文艺评论家、批评家、编辑、作家,甚至是红学研究者的质疑,如此文妖,怎么能参与到《红楼梦》的改编工作呢,难道就不怕毁经典于一旦嘛!

翻译翻译,就是这里面的水太深了。

方言这么年轻,怎么能把握得住呢!

本就恼怒于方言的文人们,这下更加愤怒,气势汹汹地对他进行批判,骂的是狗血淋头,

方言还没来得及理会,就有许多作家、编辑、评论家,自发地帮他打笔仗,予以回击。

丁铃先生甚至撸起袖子,亲自下场。

《红楼梦》不就是通俗文学?!

“从《红楼梦》诞生以来,从评点到戏曲、诗词、绘画、年画、译本,直到现在,出现了《红楼梦补》、《红楼梦影》等上百种续书,最终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

足见,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并无绝对分野,通俗与通雅可以相互转化,严肃文学可写得通俗一些,通俗文学亦可成就经典……”

“大众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才是文学的理想境界,一味追求高深而忽视通俗,文学将脱离群众!”

而后,万佳宝、李尧堂等人相继在《文学报》、《文汇报》上,公开支持通俗文学。

鲁郭茅,巴老曹,艾丁赵……

当今华夏的文坛里,声名最响亮的就是这些巨佬,相当于三清、如来、观音等漫天神佛给方言这只“孙猴子”撑腰,就问问,还有谁!

瞬间就引来无数思想进步作家、编辑的追捧,“通俗文学”也在文学青年中广泛讨论。

仅仅几天时间,便被驳得哑口无言。

而“全国通俗文学作品研讨会”筹办的新闻一出炉,就成了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孰是孰非,盖棺定论。

《一代宗师黄飞鸿》,就在如此舆论当中,销量暴涨,近乎到了一本难求的地步。

与此同时,后圆恩寺胡同的四合院里。

方言站在门口,望着金字黑底的大理石上镌刻着“茅盾故居”,一言不发,一动不动。

半晌,喃喃着:“一刻也不敢忘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