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386章 京剧梅派(二合一)

第386章 京剧梅派(二合一)

书名: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9 09:53:22

复兴门外大街路南,有两栋一模一样的楼房,外墙都被粉刷成了统一的淡藕荷色。

方言站在门口,按响了其中一栋的门铃。

“你来的正是时候。”

万芳打开门,“刚刚爸爸还在念道你呢。”

方言笑着说了几句客套话,走进屋内。

“爸爸已经在书房里等你了,跟我来吧。”

万芳朝前带路,“对了,你那面红旗有带过来吗?”

方言拍了拍箱子,“在里面呢!”

来到客厅,就见万佳宝坐在电风扇前,烟斗里冒出的烟徐徐地被风吹走。

“快,快,岩子,快把红旗拿出来让我们看看!”万芳急不可耐道。

眼见方言小心翼翼地展开红旗,万佳宝不禁感慨了一句道:

“这就是许海峰夺冠的时候升的那面国旗啊……”

“没错,先生,就是奥运会首金升起的五星红旗。”

方言咧嘴发笑,洋洋得意。

自己“献国旗”的事根本就瞒不住,《新华报》、《**》等媒体第一时间就报道出来。

基本上现在,全国上下都知道了奥运会60米慢射比赛里,主办方只准备了一面红旗,同样也知道了方小将当时挺身而出,献出国旗的事迹,毫无疑问地将载入到华夏奥运体育史当中。

“这次你在美国,可是出尽了风头。”

万佳宝抬起头来,笑眯眯着。

“先生,这话可不敢当。”

方言一个激灵,摆了摆手。

“你就别谦虚了,我已经听**的同志说了。”

万佳宝示意让他落座,“说是如今的美国,无人不以谈《枪炮、病毒与钢铁》为豪,影院门口更是大排长龙,争看《拯救大兵瑞恩》的电影,你现在的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不亚于鲁迅先生……”

“您这么说,真的是折煞我了,我哪里能跟鲁迅先生比啊!”

方言心里暗戳戳补充了句,在稿费待遇上差不多是持平了。

万佳宝颇为欣慰道:“你能有今日的成就,想必沈兄在天之灵,也能得以慰藉了。”

方言一言不发,默默把红旗重新迭好,小心翼翼地放回箱中。

万佳宝在夸赞了一番他在美国大学的讲学活动后,悠悠地把谈话拉回到正题上。

“这次找你来,主要是为了3000人访华的事。”

“这3000人里,基本上来自各行各界,包括文学界、电影界、媒体界……”

“这样的接待活动,之前你已经接触过两回,一回生,两回熟,而且考虑到你和你的作品在日本的名气和影响力,所以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同志,都推荐你到文艺界接待团。”

“我?”

方言大惊,本来以为和前两次一样,都是当个小卡拉米,没想到这回被委以重任。

“至于接待工作的要求和细节,到时候,穆芝同志他们会找你的,我就不再赘述。”

万佳宝再三强调,上头很重视这次3000人访华团,千万要好好表现。

“是,先生!”

方言眼神坚定,语气认真。

正事一谈完,随后两人闲聊起了这趟美国之行,特别是《枪炮、病毒与钢铁》引发的强烈反响。

万芳左看看,右看看,除了偶尔插嘴问几个问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静静地聆听。

万佳宝好奇道:“除了这个文明的划分以外,你最近在创作上,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方言喝了口茶,润了润微哑的喉咙,然后说自己前不久刚刚完成了部历史题材的悬疑推理,《大宋提刑官宋慈》,另外,手头上目前还有一部关于京剧文化的。

相比于《大宋提刑官宋慈》,万佳宝显然对《霸王别姬》更感兴趣。

“说来也是巧合,我沿途路过香江的时候,恰好看了这部《霸王别姬》的电视剧……”

方言讲起了和李碧华合写作品的来龙去脉。

万佳宝越发好奇,“说说内容,你打算怎么把它写成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万芳边给他们倒茶,边听着方言言简意赅地讲述剧情大纲,当听到程蝶衣和段小楼的说不清、理还乱的关系时,冷不丁地吸了口气,迎男而上,男上加男,这未免太惊世骇俗、放肆大胆了吧?

“芳芳姐,我写的可不是同性,而是封建社会对旧时艺人的压迫和残害。”

方言一本正经道。

“这话不假。”

万佳宝说,清朝最初对京剧艺人也是十分地不待见。

四九城内城里是不允许建戏园子的,当时这些旗人也不与京剧艺人来往,当不成票友,只有皇宫之内和一些王爷家中有戏台子,旧社会的京剧男旦通常活跃在八大胡同,满足士大夫的病态嗜好。

也因此这些长相清秀的男旦才会被称之为“像姑”,后来逐渐演变为“相公堂子”。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戏子柳湘莲的暧昧关系,就能反映出当时的情况。”

方言举起茶杯,轻轻吹气。

“不错,后来,戏曲大家田际云、程长庚、梅兰芳等名家反对这种畸形的做法,京剧男旦也渐渐地以艺术为研究方向,但事实上,京剧男旦是特殊年代的产物,就是旧社会把男人压垮成了女人。”

万佳宝叹了口长长的气。

万芳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方言道:“也正是因为这样,打小就明确知道自己是男孩的程蝶衣,后来在外界各种压力下,才会让他对自己的性别出现了认知障碍,两次读错,是他的倔强,最后一次念对,就是他的妥协。”

“你这部好啊,好就好在这个结尾。”

万佳宝说:“当程蝶衣和段小楼阔别多年,最后一次登台唱戏的时候,程蝶衣再一次唱错的时候,才明白自己一直是个男的,释怀了,也就自杀了。”

方言笑了笑,“您真的是一语道尽。”

万佳宝认真叮嘱道:“小方,这样的作品要好好地写,千万别写砸了,这可是一部杰作啊!”

“那您可得帮我个忙。”

方言说《霸王别姬》里牵涉到京剧文化,需要走访采风,最好是能得到曲艺大家们的专业指点,就像《一代宗师黄飞鸿》一样,找燕京武术队咨询请教,避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让人笑掉大牙。

“《霸王别姬》清逸居士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而成,总共四本,分别是《九里山》、《楚汉争》、《亡乌江》、《十面埋伏》……”

万佳宝道:“最开始是由杨小楼和尚小云在燕京首演,之后才是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演出,将其中的《楚汉争》进行修改,更名成了《霸王别姬》,如今已经是梅派经典的剧目之一。”

方言顺着话头往下说,自己希望能请个梅派传人当顾问。

“既然是梅派传人,那当然非梅兰芳大师的儿子莫属了!”

万佳宝拍了下手,干脆把他引荐给梅葆久。

方言嘿然一笑,“如果是梅大家的话,那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冲着《霸王别姬》,万佳宝揽下了这活,“回去等消息吧,一有准信,我让芳芳给你打电话。”????…………

回到什刹海时,天色已暗。

方言把见梅葆久的事跟龚樰一说,就见她情绪激动,眼含秋水地望着自己。

“你也想去?”

“可以吗?我保证不会给你添乱的!”

“见一见倒也无妨,不过你该怎么谢谢我呢?”

“我……我……”

龚樰在继床上被教数学之后,这次换成了语文,耳畔边回荡着方言轻哼《醉翁亭记》的句子: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游鱼行于甘泉之上安然自在,如同归家。”

迷迷糊糊之间,整个人翻身犹如文章翻篇一样,转而换成了《桃源记》。

就在方言略发文骚的两天后,万芳的电话终于打了过来。

满面红光的龚樰,羞答答地跟着方言,一同来见梅兰芳之子,梅葆久。

华夏曲艺界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传家。

子承父业,是为传承,只不过在现代文化冲击下,许多曲艺渐趋没落,已然谈不到传承二字。

但是在京剧行当里,许多名家仍是数代传人,最盛而不衰的,当属七代谭家。

而最负盛名的,莫过于一门两大师的梅派!

此时此刻,葆久正在跟梅派师兄师姐们以及弟子们准备梅兰芳90周年的纪念演出。

“久爷,叨扰了。”

方言喊的是曲艺界对梅葆久的尊称,双手抱拳,恭恭敬敬。

“无妨无妨,万先生都在电话里跟我说过了。”

梅葆久以平辈之礼待人,客套了几句,注意力转到龚樰身上。

“这位是我的爱人,龚樰,也是您的戏迷。”

方言笑着给龚樰做起了介绍。

梅葆久把两人请到屋里坐下,身上毫无半点架子,又是泡茶又是递水。

“来,方老师……”

“不敢当,不敢当,久爷还是叫我‘岩子’吧。”

方言摆了摆手。

“这声老师,你们都当得起。”

梅葆久提到了方言的“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以及“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理论,把梅兰芳表演体系,以及华夏戏曲都抬到了世界级的地位,就冲这个,整个梨园界的人都得承他的一份情。

龚樰惊了个呆,轻声地说:“这事你怎么没见你跟我说啊?”

方言虽然一脸懵圈,但是面不改色,“这下知道你男人多有面儿了吧。”

龚樰白了眼,“德行!”

梅葆久没注意到他们的异样,追忆地讲道:“其实我这人啊,并不太适合唱男旦,我五官比较硬朗,男子气概很足,偏偏男旦需要的不是这样,得是女子的那种柔媚,所以对接班人呐,从小就得开始培养,身段啥的都得练得柔软些才行,可我偏偏没有这样的童子功……”

方言和龚樰互看一眼,后世有很多人都觉得梅葆久的艺术不行,但这要看和谁比。

跟其父梅兰芳大师相比,肯定是差点,不过比现在的梅派演员,那可以讲是绰绰有余。

“没辙,为了不让梅派男旦艺术失传,我只有更大的力气去补拙。”

梅葆久幽幽地叹了口气。

方言道:“这就叫‘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

“对,对对!”

梅葆久眼前一亮,“你这一句,就道出了我们梨园子弟的辛酸苦楚。”

“这是《霸王别姬》的大纲和开篇,您过过目。”

方言把手稿递了过去。

梅葆久接过手后,一页接一页地往下翻,眼里情不自禁地噙着泪。

龚樰张了张嘴,想要提醒,但被方言拦了下来,两人一声不吭地剥着生,就着茶水。

“好,好啊!”

梅葆久眼角流下了泪,顺着脸颊落了下来。

“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方言笑道:“之前我一直担心程蝶衣和段小楼的复杂关系,会让您觉得……”

“不不不,这写得一点儿也没问题。”

梅葆久说,在现实的京剧历史中,男旦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曾经是京剧舞台上的主流。

除赵燕侠之外,旦角开宗立派的基本上都是男性,四大名旦就全是男的。

也因此,会有许多男性艺人,因为常年唱旦角,走火入魔,人戏不分,从而导致台上台下不分。

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缅怀,“我父亲不只一次地跟我讲,认为男旦艺人最好有一个度,达不到标准,许多人认为你就是一个男人,不像女人,可反之太过,则会被认为是娘,会让人生厌作呕。”

“这就是‘不走偏锋,不用险笔,也不媚俗’。”

龚樰脱口说出梅派的特点,让梅葆久甚是欢喜。

“这便是传承,只有这种一丝不苟的传承,才能让梅派艺术继续发扬光大下去。”

方言喝了口茶。

“不光要靠戏曲,男旦艺术和京剧文化要流传下来,还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

梅葆久道:“像电视,像广播,还有像《霸王别姬》这种的形式。”

方言点头附和,随之道明了来意,《霸王别姬》整本书里涉及的曲目,除了《霸王别姬》以外,还包括了《贵妃醉酒》、《牡丹亭》等等,所以希望梅葆久,或者由他推荐位梅派当家旦角来协助。

“这自是责无旁贷!”

梅葆久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就算自己要出国巡演,也会让梅派弟子帮忙。

方言道:“那敢情太好了,谢谢久爷!”

“为京剧,为戏曲,我辈义不容辞!”

梅葆久随后邀请他们参加即将举办的梅兰芳90周年的纪念演出。

“求之不得啊!”

方言紧抓着龚樰的手,和她相视一笑。(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